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需要是指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的状态。需要一般具有对象性、阶段性、社会制约性和独特性特征。人类个体需要的产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生理状态、情境和认知水平。根据不同标准,需要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需要的代表性理论,对教育、教学也有很多启示。

定义

需要是有机体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感受到的生理和心理上对客观事物的某种要求。它往往以内部的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表现出其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需要是有机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它反映了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只有满足了这些需求,有机体才可能得以健康成长,如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有爱的需求,如果父母的亲子之爱没有使儿童得到满足,就会对儿童的个性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上受到阻碍,变得孤僻、不善交际等;生理上的需要如阳光、空气和水等得不到满足时,儿童必然发育不良。

特征

第一,对象性。人的需要不是空洞的,而是有目的、有对象的,而且也随着满足需要的对象的扩大而发展。人的需要的对象既包括物质的东西,如衣、食、住、行,也包括精神的东西,如信仰、文化、艺术、体育;既包括个人生活和活动,例如,个人日常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活动,也包括参与社会生活和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结果。例如,通过相互协作,带来物质成果,通过人际交往,沟通感情,带来愉悦和充实;既包括想要追求某一事物或开始某一活动的意念,也表现为想要避开某一事物或停止某一活动的意念,这些意念的产生都是根据个人需要及其变化决定的。各种需要彼此之间的区别,就在于需要对象的不同。但无论是物质需要、还是精神需要,都必须有一定的外部物质条件才能满足。例如,居住需要房子,出门要有交通工具,娱乐要有场所……

第二,阶段性。人的需要是随着年龄、时期的不同而发展变化的。也就是说个体在发展的不同时期,需要的特点也不同。例如,婴幼儿主要是生理需要,即需要吃、喝、睡;少年时代开始发展到对知识、安全的需要;到青年时期又发展到对恋爱、婚姻的需要;到成年时,又发展到对名誉、地位、尊重的需要等。

第三,社会制约性。人不仅有先天的生理需要,而且在社会实践中,在接受人类文化教育过程中,发展出许多社会性需要。这些社会需要受时代、历史的影响,又受阶级性的影响。在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时期,人们需要的是温饱;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时期,人们需要的不仅是丰裕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开始需要高雅的精神生活。具有不同的阶级属性的人需要也不一样,资产阶级需要的是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工人阶级需要的是自由、民主、温饱和消灭剥削。由此可见,人的需要又具有社会性和历史与阶级的制约性。

第四,独特性。人与人之间的需要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特性。由于生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条件因素不同,每个人的需要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年龄不同的人、身体条件不同的人、社会地位不同的人、经济条件不同的人,都会在物质和精神方面有不同的需要。

产生

人类个体需要的产生,受着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的因素是个体产生需要时的生理状态、情境和认知水平。

生理状态

生理状态是指个体产生需要时的内部状况和生理因素,主要是有机体生理上某种东西的缺乏而产生的一种生理上的不平衡状态。如血液中血糖含量减少,有机体就产生一种紧张感、饥饿感,于是产生一种进食的需要。同时,有机体某种需要产生的生理状况与有机体整个神经系统、激素系统以及有关的器官都有密切关系,有机体是一个整体,不可孤立地来看待某种状态。

情境

需要产生的情境是指诱发或增强需要产生的外界刺激。在情境中,诱发需要产生的最强有力的因素是目标对象即是满足个体需要的对象。由于它的吸引促使有机体进行活动并使个体的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例如,精美食物的色、香、味促使人们产生进食的需要;新颖玩具的光、声等特征引发孩子买玩具的要求,以满足好奇心、兴趣的需要。人的需要产生的情境除了自然情境外还有社会情境。例如,企业家、科学家、民族英雄等形象,促使人们产生效仿的愿望。因此,在学校道德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诱发学生学习的愿望。社会环境构成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不良的社会环境会诱发人们产生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或破坏社会的需要。因此,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慎重地处理和选择社会环境,压抑不良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某种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人。

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是产生需要的重要条件,认知活动对个体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是个体确立活动目标的基础,产生需要的前提条件。例如,高三毕业后是升学还是就业,需要学生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特长等,最后才能决定,这一切都需要认知活动的参与才能进行抉择。在认知因素中最能促进人们产生需要或促使人们进行活动的因素是期待、想象和幻想。期待促使人们为满足某种愿望而努力地进行活动,高三学生期待着自己成为名牌大学的学生,这种期待促使他们不分昼夜地复习功课迎接高考。个人想象自己置身于某种情景,就会加强人们在某一方面的欲望。如学生想象进入大学后的校园生活、将来的前程,就会增强他们报考大学的欲望。人们幻想在家里看电影、看戏,于是产生了电视的需要。

种类

需要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我们主要从需要的起源、发展过程和需要所指向的对象进行划分。

1.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从需要发展的过程来看,可以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马克思曾指出,可以把人们的需要区分为“社会创造的需要和自然的需要”。

自然性需要也称生物学需要,它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等需要。这些需要主要由机体内部某些生理不平衡状态所引起,对有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有重要意义。人和动物都有自然需要,但需要的具体内容不同,满足需要的对象和手段也不一样。人生活在社会中,人的自然需要不仅可以通过自然物体满足,而且可以通过社会产品得到满足。例如,人需要新鲜空气,人们不仅可以在大自然中获取,也可以通过使用空调设备或空气净化器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满足。同时,人的自然需要还要受社会文化需要的调节。例如,人们的进食,不仅受机体的饥饿状态所支配,而且要受到各种社会风俗习惯、礼仪、不同社会场合的调节,在大庭广众、宾朋满座的情况下,人们即使饥肠辘辘,也不会狼吞虎咽地进食。

社会性需要是人们特有的需要,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各种经验积累所获得的一种特有的需要,是后天习得的、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需要。它受到个体所处的文化背景、社会风俗以及经验的影响。因而表现出不同的社会特征、阶级特征、民族特征和个性特征。例如,中国人男女之间的交往需要受着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带有民族色彩,不像西方那样开放。社会性需要在人类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美的需要等都是人类生活中所必需的,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虽说不像生物需要那样,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死亡,但是,也会引起痛苦、沮丧和焦虑等情绪,甚至会引发疾病。同时,这种需要比较内在,往往隐藏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易被别人所觉察。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主要指个体对衣、食、住、行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人们生存的基础。个体这种需要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且以占有这些产品来获得满足。如对工作和劳动条件的需要,对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对住房和交通条件的需要等。

精神需要主要指个体对一定的文化、艺术、科学知识、道德观念、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社会交往等活动的需求。例如,人们对事业理想的追求、知识的渴求、艺术的欣赏、爱的追求等表现为精神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也要通过一定的文化、艺术产品以及一定的社会文化活动,如看话剧、看电视、听音乐会、参加某种宗教仪式、社交活动、运动会等以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所以,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可孤立地划分。人们在追求物质需要的同时也表现出某种精神需要,如向往整洁、雅静的住房,入时的衣着,音质优美的音响系统等。精神需要的满足也离不开一定的物质产品,如满足阅读的需要不能没有报纸、杂志、书籍以及图书馆等物质条件,满足艺术欣赏的需要,不能没有乐器、表演者的服饰及表演场地等。

马斯洛理论

简介

需要的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提出来的。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层次,而且这些需要都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人们优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依次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为:

①人的需要从低到高有一定层次性,但不是绝对固定的。

②需要的满足过程是逐级上升的。当较低级需要满足后,就向高层次发展。这七个层次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层次越高,越难满足,满足的百分比越少

③人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决定的。同一时期内,个体可存在多种需要但只有一种占支配地位。优势需要在不断变动的。

④各层次需要互相依赖,彼此重叠。较高层次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依然存在,只是对人行为影响的比重降低而已。

⑤不同层次需要的发展与个体年龄增长相适应,也与社会的经济与文化教育程度有关。

⑥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满足的愿望更强烈,同时,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的满足要求更多的前提条件和外部条件。

⑦人的需要满足程度与健康成正比。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任何需要的真正满足都有助于健康发展。

马斯洛认为,需要的产生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波浪式地推进的,在低一级需要没有完全满足时,高一级的需要就产生了,而当低一级需要的高峰过去了但没有完全消失时,高一级的需要就逐步增强,直到占绝对优势。

评价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系统地探讨了需要的实质、结构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这不仅对建立科学的需要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企业家就是依据这个理论,制定满足职工需要的措施,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但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称为基本需要,并认为这些需要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成熟的过程,这严重低估了环境和教育对需要发展的影响;其次,马斯洛强调个体优先满足低级需要,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连他自己也承认,他“并不完全了解殉道、英雄、爱国者、无私的人”。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