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音乐治疗师是上世纪中叶兴起于欧美的新兴职业,该职业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但最初的那些年,音乐治疗仅作为新兴学科和新兴研究流域为一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士所知,而真正作为专业职业的音乐治疗工作者并不多,在近30年的发展中,中国音乐治疗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并以其应用领域广泛渗透学科深入等特点,逐步的进入与之相关的医疗、卫生、教育、社会工作、等大型领域。

发展历史

音乐治疗师应用音乐等手段在医疗卫生、心理、康复、教育、救助、社会工作等领域对来访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工作的一门职业。从1944年和1946年,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肯萨斯大学先后建立了专门的音乐治疗课程来训练专门的音乐治疗师开始世界上的第一批音乐治疗师诞生了。从六十年到七十年代,一些欧洲国家,如荷兰、瑞典、挪威、丹麦、和东西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士、比利时、南斯拉夫、加拿大建立了音乐治疗的专门机构或治疗协会,七十年代后,又有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乌拉圭、日本、新西兰、以色列、芬兰、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南非、葡萄牙等国纷纷建立了音乐治疗专业。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45个国家150所大学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在欧美发达国家音乐治疗已形成了一个社会职业,仅美国就有6000多名注册音乐治疗师在在精神病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医院、儿童医院、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种心理诊所工作。

工作范围

从这个发展领域来看,世界各地的音乐治疗主要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逐步兴起的。

美国有6000多名音乐治疗师工作在以下领域:

监狱艾滋病语言迟滞性虐待与性虐待救助
产科精神病神经损伤音乐家舞台紧张
视觉障碍家庭治疗戒毒/戒酒帕金森
学校早产儿性犯罪者老年痴呆症
生理残疾脑部损伤青少年犯罪脑卒中后遗症
哮喘RETT症外科手术正常成人心理治疗
烧伤临终关怀学习障碍创伤后紧张综合症
脊椎损伤语言障碍听力障碍儿童心理治疗

教育培养

学历教育发展

中国音乐治疗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 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建立音乐治疗大专班,由中国早期音乐治疗专家张鸿懿等任教。后由于师资等原因,此专业很快停办。但以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招收第一届音乐治疗专业学生和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成立为标志(张鸿懿:发展中的音乐治疗,《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中国音乐治疗开始了正式的专业化发展道路。中国的音乐治疗发展与音乐治疗最初形成的模式非常相似,也是由医疗和康复体系的辅助治疗作为最初的发展和研究对象的。而后在八十年代,中国的音乐治疗研究领域扩展到了儿童智力障碍与儿童孤独症的发展研究领域,并在此领域中获得了众多的成果。除此之外就是关于传统音乐治疗观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对传统音乐治疗理论的研究和挖掘成为后来所提倡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西结合的音乐治疗发展观的基础。1989年成立的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每两年开展一次年会。并组织各地各领域中音乐治疗临床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并推动音乐治疗的研究与发展。在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积极组织之下。为数众多的音乐和医疗工作者投入到音乐治疗的研究探索中来。但是,虽然在此期间众多的医疗机构都进行过关于音乐治疗的研究尝试,但大部分都只是采用简单的为病人播放“音乐处方”的形式。使得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段时间里。音乐治疗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局限性的阻碍。2003年中央音乐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四川音乐学院开始招收音乐治疗本科班。2006年江西中医学院开始招生音乐治疗本科护理班。随后中国音乐治疗专业教育纷纷崛起。职业教育发展

在各地及不同领域开展音乐治疗工作。除了专业化教育,社会性的音乐治疗师职业教育也是百花齐比较值得一提的包括:“欣德米特”实用音乐(成都欣德米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GEBmusik音乐治疗师品牌认证培训:主要从实用音乐的角度将音乐治疗应用于音乐孕期管理、音乐成长、实用音乐拓展、音乐生命管理、家庭关怀、环境音乐等生活品质领域中国商业企业协会的音乐治疗师认证培训:该培训的特点是擅长于音乐心理治疗方向福建的音乐医疗师认证培训:擅长于医疗领域等。由于中国音乐治疗还在不断探索与发展,现阶段整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职业教育主要偏向于品牌技能培训的发展趋势。2007年,长治医学院开始招收音乐治疗本科生。现第一批本科生已经毕业,投入到有关音乐治疗的各个行业中工作。

就业前景

从中国音乐治疗发展初期,音乐治疗师这个职业名称就常常被提及。音乐治疗在我国发展30多年来,可以说,关于音乐治疗师职业资格认证的合法化,正规化几乎成为一代音乐治疗工作者的梦想。

按照国外音乐治疗的发展轨迹来看。在许多国家,每个医院,每个社区心理诊所都和相应的社会服务机构都配备音乐治疗师和工作室,这个职业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了一个国家医疗需求程度。比如现阶段来说,我们国家人们对医疗的期待还停留在得了病然后治疗的状态,但是在许多国家他们已经走入了从预防到需求的医疗时代。也就是说象音乐治疗这种与人们的精神需求认识有关的职业,将大量兴起。在许多发达国家,几乎每个医院都有一个音乐治疗室,这些地方的音乐治疗师以音乐作为手段为来访者在心理、康复、麻醉、分娩、临终关怀、癌症康复、医院生活环境、疼痛控制、身心疾病维护等多个领域进行工作。除了以上谈到的医疗领域。音乐治疗师在教育领域的就业途径也是非常广泛。除了普通学校的心理教育、比较常见的就是特殊教育机构。音乐治疗对孤独症儿童和语言障碍、视觉障碍等的生活改善和成长辅助是非常有意义的。

新闻报道

已有1万多人次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音乐治疗室接受治疗

琳琅满目的乐器,清新的小教室,还有帅帅的音乐老师……记者昨天走进全国首个康复医院音乐治疗室——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音乐治疗室,聆听了一堂特殊的音乐课。这个以脑损伤、脊髓损伤、骨创伤等病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音乐治疗室里,有一个专业的音乐治疗师和一个专业的心理治疗师,他们用音乐和爱心唤回病人的语言和运动能力,同时唤回他们的自信和希望。

文/记者蒋悦飞通讯员黄黎锋

音乐课

歌声生涩仍得肯定

墙上挂着莫扎特,室内琳琅满目地摆着钢琴、吉他、架子鼓等各种乐器,和煦的阳光从窗台透进来,一名干净帅气的男教师微笑示意学生跟上节奏……这一幕天天在康复医院上演。

然而,唱歌的不是青春飞扬的学生仔,也不是造诣深厚的音乐人,而是具有语言障碍的病人。一首简短的《友谊地久天长》,4个中年患者,学唱了许久还是非常生涩,却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有进步,张大嘴,发声……”他不断地引导,“再来试一下,pa、pei、pi、po、pu……看看你能发出几个音。”

昨天,记者走进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的音乐治疗室,看到了这令人感叹的一幕。4名在各种工伤事故中受伤而患有语言障碍的病人,正在练习发音,寻找失去的声音。

歌声练习完毕,患者又分别拿起了手鼓和沙槌,跟着老师欢快的非洲鼓声,打起了拍子。简单的“1、2、3、4”,病人们掌握得并不好。“他们的手腕还没有完全恢复,不够力,不够灵活,但是已经很努力了。”治疗师说。

治疗师

刚入行受到极大挑战

这名帅帅的治疗师名叫余康轮,2011年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当他的同学纷纷成为音乐制作人或音乐教师时,从小对医生有着特殊情感的他,选择了在中国还处在萌芽阶段的音乐治疗。

“虽然之前有过理论接触,也有过心理准备,但是当我走进医院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还是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余康轮告诉记者。一直生活在音乐圈子里的他,个性张扬、衣着时尚、发型多变,还不时炒炒更,“当你以前整天和美打交道,如今却要天天面对重度烧伤病人的脸庞时,是一个极大的心理挑战。”

坐在记者面前的余康轮,虽然仍留着时尚发型,但是没有染色也不见突兀,穿着统一的工装,耐心地引导病人……这一切很难和一个“玩音乐”的人联系在一起。“下班之后完全是另一个人。”搭档刘莹莹爆料。

“音乐治疗在国外是一门发展得比较成熟的边缘学科,但是在国内是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真正了解这个行业的人并不多。而把音乐全面运用在康复治疗上的人,在国内更是寥寥无几。”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康复部主任刘四文表示,2009年他带队专门赴德国、瑞士学习,借鉴国外音乐治疗在医院(特别是康复中心)开展的模式及经验,才有了开设音乐治疗室的探索。从音乐治疗室的计划、筹建到每一样乐器的购买,余康轮是主要的操刀者。

患者

在音乐中打开心扉

音乐的疗效在哪里?“并不是说通过音乐治疗之后,一个偏瘫的人就变成活蹦乱跳的了。”余康轮解释,而是通过音乐的安抚和协助,慢慢改善病人的情绪问题、言语-语言障碍、粗动作协调性、肢体精细动作、注意力下降、空间概念障碍等。

“让我最开心的就是,失语病人终于可以开口说话了,时常大哭大叫的病人终于安静下来了,一直抗拒说话的病人开始主动跟你交流了……总而言之,通过这些治疗,病人能够找回做人的乐趣,重建自信心。”余康轮表示。

来到工伤康复医院治疗的病人,都是突然遭遇车祸、高空坠落、机器故障等各种不测的正常人,在身体丧失各种功能的同时,心理也变得极其脆弱。“有好多病人,本来是家里的顶梁柱,很难接受现在的自己。刚到我们这儿的时候,一碰到敏感处,就失声痛哭,或者是一言不发。”刘莹莹介绍,通过音乐的治疗之后,他们逐渐能发声了,手腕渐渐灵活了,紧闭的心扉也逐渐地打开了,“焦虑症和抑郁症都减轻了。”

在这个治疗过程中,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也需要各种专业知识。在余康轮看来,“音乐治疗师不仅需要精通各类乐器的演奏及声乐的演唱,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医学知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技能是,钢琴或吉他即兴伴奏,引导病人演奏或演唱,以达到具体的治疗目的。”

在这个治疗室里,余康轮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对医疗非常感兴趣;而刘莹莹则毕业于广州医学院的心理专业,从小热爱音乐,两个人的互补性非常强。开诊5个月以来,音乐治疗室受到病人和家属的欢迎。目前已经为一万多人次进行了治疗,其中既有面向团体的,又有单独开小灶的。

治疗故事

抑郁者不再抗拒

李先生原来是一名制造飞机的高级工程师,无论是薪资还是技术,都是业内的佼佼者。但是一场车祸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颅脑受损导致语言和运动能力受损,同时也在心理上打击了他。

“刚进来的时候也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的,而且心理很抗拒。”刘莹莹告诉记者,“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配合,脾气大得很,很‘奸诈’,冷冷地面对这个世界。”但是,经过四五个月的治疗,在昨天的音乐课上,他手握沙槌,虽然不能完全跟上节拍,但很用心地打着拍子。当记者问他效果的时候,他也很高兴地说:“很好。”当记者询问他的年龄时,他很艰难,但很配合地举起了手指,比划着50的字样。

“现在已经能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抑郁和焦虑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刘莹莹表示。

失语者开口说话

在治疗室的墙上,有一面大红的锦旗特别惹眼:“音符旋律医失语,重新发声创奇迹。”这是东莞石龙一名患者赵先生送来的。

赵先生已经61岁,原来在一所中学当行政主管,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损坏了颅脑,经过两年的治疗和康复,虽然身体得到了治疗,但身心受损严重,最典型的症状是失语。

他们到过声望最高的中国康复研究所,但效果并不理想。在业界“北有中康,南有工康”的指引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了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并接受了音乐治疗。“刚刚进来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你可以看得到病人很厌烦,总是表示‘算了’、‘算了’,对自己对医院都没有信心。让他发声,他光做口型不发声。”刘莹莹介绍,但音乐逐渐抚平了他烦躁的心,赵先生从被动配合,到主动地参与。经过三四个月的治疗之后,赵先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前一句话也不会说,现在能简短讲话了。“他的老婆开心得不得了,而他,也开心了很多,乐观了很多。”

相关人物

张刃,现为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音乐心理治疗专家。

早年硕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 乐治疗专业,资深音乐心理治疗师,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会员 大型多媒体音乐心理剧《瘾型人》作曲家。长期从事音乐治疗在青少年情绪干预及边缘犯罪行为干预领域的心理研究及艺术(EAP)的临床心理研究。在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减低危害资讯》、《人民音乐》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过多篇关于音乐治疗临床研究及成瘾问题的学术论文。曾经担任中央电视台4套、10套、12套及海外英文频道相关心理栏目及北京电视台1套、3套、5套多个相关栏目的心理嘉宾。其他电台、报纸、杂志及网络媒体也曾对其做过专门的报道。

音乐在普通人的耳朵里是一种审美的享受,而在张刃老师手里却能变成心理治疗的一剂良药。大型音乐心理剧《瘾型人》中的所有案例,都是以曾经发生在张刃治疗室里的真实临床案例而改编,他把自己心理治疗的音乐直接经过加工创作,紧密结合剧中人物命运的起伏,最终搬上了这部音乐剧的舞台。用张刃本人的话来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作为治疗性的音乐就像是心理治疗过程中的良药,往往都不好听甚至是很难听、刺耳的。但正是这些能够让心理走上绝望的人康复的难听的音乐,才让舞台上的这些人物在舞台再现的过程中显得那么真实而生动,倍加感人。"——摘自新浪报道

京师应用心理发展研究中心特邀张刃老师在结合了我中心对国内心理咨询工作者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音乐心治疗工作坊”专业的音乐治疗培训。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