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领空,是指一个国家领陆、领水以上的空域。一个国家的全部空气空间。一个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具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对其实行完全的管辖和管制。根据国家所制定的法律,国家有权禁止或准许外国航空器进入或通过其领空。1979年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颁布的《外国民用航空器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外国航空器只有根据中国政府签订的航空运输协定或其他有关文件或者通过外交途径向中国申请,在得到答复接受后,才能飞入或者飞出中国国界或在中国境内飞行。”如果擅自进入,就是侵犯中国的主权。1919年的《巴黎公约》和1944年的《芝加哥公约》都确定了“空中主权”原则,即缔约国对其领土之上的空气空间拥有主权。随着人类的飞行活动进入外层空间,领空的上限高度是一个还没有明确解决的问题。多数国际法专家主张外层空间不属于领空范围。多数国家政府默认中间层以外(85km以上)的空间不属于领空范围。

汉语词语

一个国家的陆地、领水和领海上的整个空间,是该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国际法名词

概念

领空territorial airspace

主权国家领陆和领海垂直向太空100公里之内的空间,称之为领空。

20世纪以前,关于国家对领陆和领水的上空是否拥有完全的主权,曾有以下4种不同的主张:

①认为整个空间是自由的和不可占有的,国家对其国土的上空不拥有主权。②认为离地面一定高度以下的空间为领空,其上为公共空间,公空和公海一样是完全自由的,不属于任何国家。③承认国家对领空的主权,但以允许外国飞机无害通过(见领海)为条件。④认为国家对领陆和领水的上空,即空气空间,具有完全的主权。

历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开始成为战争的工具。不论交战国或中立国都禁止外国飞机不经允许飞越其国土的上空。前者旨在巩固国防,后者为了保护中立。在国内立法方面,一些国家已订有对其国土上空行使管辖的法律,另外一些国家则划定某些地区的上空为禁区,不许外国飞机飞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在巴黎缔结1922年开始生效的《巴黎航空公约》,是国际上第一个关于空中立法的条约。该约承认“每一国家对其领土上的空气空间具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同时,缔约国承允对民用航空器在和平时期相互给予无害通过的自由。1944年在芝加哥缔结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遵循《巴黎航空公约》这一原则,但是随着人造卫星的上天,外层空间法律制度逐步形成,关于国家的空中主权(即领空)只限于空气空间而不能扩展到外层空间这一法律原则,已日益为国际上所普遍接受(见外层空间)。

1944年在芝加哥缔结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代替了《巴黎航空公约》,对国际民航活动制定了一系列原则和规定。同时还缔结了《国际航空运输协定》和《国际航空过境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4年承认了芝加哥《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并在同年当选为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理事国,同时还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许多国家缔结了双边协定,以促进国际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由柳洪平创建。

主权

领空主权是指地面国家对他的领土和领路上空,国家对他的本国领空具有完全的排他的领空主权。按照领空主权原则,国家对他的本国领空主权的内容:

(1)地面国家对本国领空的资源有完全的排他占有使用的权力,并且没有得到地面国家许可,外国的航空器不得飞经或者飞入。因此,国家基于领空主权对于非法飞入的外国航空器,有权采取措施。目的是维护国家领空安全。对军用航空器必要时可以采取武力,对民用飞机不可以。

(2)地面国家有权保留他领空内的国内运输权,即一国境内的城市之间,航空之间的运输,这种运输专门留给本国的航空运输公司。

(3)地面国家有权设立空中禁区,即使你允许了外国航空器飞入了你的领空,但是禁区是不可以飞跃的。

(4)地面国家有权制定航空法律以及涉及到领空的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的法律规章,要求外国航空器飞经或者是飞入时遵守。如果不遵守,地面国家有权执行法律。

条约

1.航空管理公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10月13日在巴黎缔结,1922年7月11日开始生效,简称《巴黎航空公约》,是国际上第一个关于空中立法的条约。该约承认“每一国家对其领土上的空气空间具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第1条)。同时,缔约国承允对民用航空器在和平时期相互给予无害通过的自由(第2条)。1944年在芝加哥缔结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遵循了《巴黎航空公约》这一原则,重申了国家对其领土上的空气空间享有绝对主权的规定。由于当时“外层空间”的概念尚未出现,有些国际法学家根据罗马法所谓“土地的上空应归土地的所有者”的原则,对上述两公约的“完全的、排他的”这一用语理解为“无限高度”,认为一国对其领空的主权范围向上是无限制的。但是随着人造卫星的上天,外层空间法律制度逐步形成,关于国家的空中主权(即领空)只限于空气空间而不能扩展到外层空间这一法律原同,已日益为国际上所普遍接受(见外层空间)。

2.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国家对其领空行使主权,并不妨碍国际航空事业的发展。1944年12月7日在芝加哥缔结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代替了《巴黎航空公约》,对国际民航活动制定了一系列原则和规定。公约首先规定,凡用于军事、海关和公安的航空器为国家航空器,以区别于民用航空器。国家航空器只有经特别协定或许可,才能飞越或降落于另一缔约国的领土。至于民用航空器则分为“不从事定期国际航空业务”和“从事定期国际航空业务”两种。前者在遵守本公约的条件下,有权飞越其他缔约国领土,而不须事先取得许可,并有权作非业务性停留(如加油或修理),但被飞越国家有权令其降落。这类航空器如为了取酬或出租,也有装卸客、货、邮件的特权,但装卸地所在国有权规定有关的条件或限制。至于定期航空业务则须经特许,方可在另一国领土上空作业务飞行。这种特许一般采取双边协定形式,以规定业务权利、飞行航线、航班运量(航班次数乘以航空器的运载量)、批准运价的手续等。通常一个国家内各点之间从事运输业务的权利,保留给本国的航空企业。

缔约国出于军事需要或安全理由,得设立禁区,禁止其他国家的飞机飞越。无人驾驶的航空器,不经特别许可,不得飞入他国领空。缔约国在发生战争或宣布紧急状态时,可自由决定不许外国航空器飞入其领空。公约还规定,航空器应具有其登记国的国籍;从事国际航行的航空器必须有一个国籍,如在一个以上国家登记,则属无效。缔约国航空器在通过或降落在另一缔约国机场时,应遵守地面国家有关飞行、入境、放行、移民、护照、海关、卫生、安全等规章。对各缔约国航空器应平等待遇,不因其国籍不同,而有差别。

3.国际航空两个协定

在1944年芝加哥会议上,除签订《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外,还签订了两个协定。一是《国际航空运输协定》,规定了所谓“五大自由”:①不降落地飞越一国领土的特权;②非业务性降落的特权;③卸下自航空器所属国领土装来的客、货、邮件的特权,④装载前往航空器所属国领土的客、货、邮件的特权;⑤装卸前往或来自任何其他国家领土的客、货、邮件的特权。另一个协定为《国际航空过境协定》,仅包括前“两大自由”。多数与会国家签署了后一协定,签署前一协定的国家尚不及与会国家的半数,连竭力支持“五大自由”的美国也于1946年退出了《国际航空运输协定》。直到80年代初,缔结一项普遍接受的关于民航业务权利的多边国际公约的努力尚未获得成功。一般都是通过双边协定形式来发展各国间的民航事业。

主要表现

领空主权主要表现:

1、领空不得侵犯

2、设立“禁区”

3、保留“国内载运权”

4、制定航空法律和规章

领空高度

高度当前还没有国际法规定

“领空”应当指有大气的高度,但是大气没有明显的界线,从稠密到稀薄到外太空的近似真空,没有明确的界线。一般认为,领空应当是飞机和气球等“航空器”(不是“航天器”)上升的最高处,这个高度,现在最高是35km左右。超过100km的高度,一般就认为是“太空”了。一般认为太空不属于领空。

在和平时期,如果是间谍飞机和间谍气球侵入领空,哪怕是在36km,只要能打,把他揍下来,对方也只好认了。可是对于高度150km的间谍卫星,哪怕有能力打下来,也不好随便打。当然,一旦双方开战了,这些约定就不存在了。

国家领空与国际空域

根据国际法的规定,空域可分为国家领空和国际空域。其中,国家领空是指一个国家的陆地、内水、群岛水域和领海上的领空;国际空域是指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公海和不属于任何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土地(如南极洲大陆)上的空域。一个国家对其领空可行使惟一、完全的主权。在国际航行规则中,希望进入主权国领空的飞机必须表明其国籍和意图,以求得到同意过境飞行或着陆,并且必须服从相关的飞行规定,否则将有可能被视为“入侵”。1983年9月3日,韩国大韩航空公司007号国际航班从美国阿拉斯加飞往汉城,途中被认为“入侵”苏联领空,“经多次警告无效”,最后被苏联空军战斗机击落。

与领空安全相关的一个重要文件是1944年签署的《国际民航公约》。根据国际法和《国际民航公约》的规定,一国的军用飞机只有在公海上飞行的自由,在事先未经过专门授权或允许的情况下,不能飞越另一个国家的领空。

典型案例

鲁斯特案——领空主权:

〖案情〗

莫斯科时间1987年5月28日,19岁的联邦德国青年鲁斯特驾驶一架美国制造的“赛斯纳172型”运动飞机,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出发进入苏联领空,并于傍晚7时30分出现于莫斯科红场上空。飞机擦着列宁墓顶飞过,降落在一座教室旁边。9月4日,苏联最高法院对鲁斯特进行了审判。鲁斯特在审判中承认侵犯了苏联领空,但辩解说其目的是为了执行和平使命、会见苏联领导人和公众;他也承认在红场降落后只向围观的苏联人讲他从赫尔辛基飞来,一路上躲避苏联的防空设备,而没有提到执行和平使命的话。苏联最高法院审理后,宣判其犯有非法进入苏联国境、违反国际飞行规则和恶性流氓罪,判处鲁斯特在普通劳改营服徒刑4年。此判决为终审判决。此后,经联邦德国政府多次交涉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1988年3月3日决定提前释放鲁斯特,并立即驱逐其出境。

〖评析〗

鲁斯特驾机闯红场事件是当时国际上非常轰动的一件事,在前苏联国内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如国防部长、防空总司令均因此被解职。

依有关公约的规定,各国对其领空拥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任何民用航空器只能根据有关国家间的航空协定或其他规定,经指定的航线飞入或降落于一国的领土,否则就是对一国领空主权的侵犯。因此,前苏联根据自己的法律对鲁斯特驾机降落红场事件进行审判和处罚是完全合乎国际法的。

〖问题〗

国家对其领空享有主权的国际法依据是什么?其表现在哪些方面?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国家 主权国家 领陆 领水 公共空间 空气空间 国内运输 城市之间 空中禁区 国际航空 国家领土 毗邻区 专属经济区 国际民航公约 赫尔辛基 莫斯科红场 列宁墓 红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