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饴糖是由玉米、大麦、小麦、粟或玉蜀黍等粮食经发酵糖化而制成的食品。它也是一味传统中药,性味甘、温,归脾、胃、肺经,临床主要用来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治疗脾胃气虚、中焦虚寒、肺虚久咳、气短气喘等,在多个经方中皆有应用。另外饴糖还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可以抗氧化,具有较大的渗透压,能抑制制剂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简介

饴糖是以高粱、米、大麦、粟、玉米等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又称饧、胶饴。主要含麦芽糖,并含维生素B和铁等。有软、硬之分,软者为黄褐色粘稠液体;硬者系软饴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块。药用以软饴糖为好。味甘,性温。能补中缓急,润肺止咳,解毒。溶化饮,入汤药,噙咽,或入糖果等。脾胃湿热、中满呕哕者不宜。

化学性质

有α-型和β-型两种,前者熔点108℃,[α]D20=+173°;后者熔点102~103℃,[α]D20为130.4°。有还原性(能使费林溶液还原)。甜度约为蔗糖的30%,甜味温和。防止维生素C氧化的能力比其他糖类大。抑菌能力比蔗糖强(蔗糖的抑菌浓度为60%以上,麦芽糖为40%以上),不易褐变。

来源

饴糖出自《本草经集注》。陶弘景:方家用饴糖,乃云胶饴,皆是湿糖如厚蜜者,建中汤中多用之。其凝强及牵白者不入药。今酒用曲,糖用蘖,犹同是米麦,而为中上之异,糖当以和润为优,酒以醺乱为劣。《蜀本草》:《图经》云,饴即软糖也,北人谓之场。粳米、粟米、大麻、白术、黄精、枳椇子等,并堪作之,惟以糯米作者入药。《本草纲目》:按刘熙《释名》云,之清者曰饴,形怡怡然也;稠者曰饧,强硬如锡也;如饧而浊者曰;《方言》谓之长餭。《楚辞》云,巨妝蜜饵用长餭是也。饴饧用麦蘖或谷芽同诸米熬煎而成,古人寒食多食饧,故医方亦收用之。

饴糖有软、硬之分,软者为黄褐色浓稠液体,粘性很大;硬者系软饴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饼。 是以大米等谷类为原料,用麦芽糖化酶作用而制成的一种甜味品。后来,逐步以淀粉代替大米生产饴糖,大正时代开始用活性炭脱色生产精制饴糖。以后欧美开发用酸糖化法生产饴糖,其风味和耐热(熬煮温度)性比麦芽法好。日本还有一种粉末饴糖生产,工艺方法是将饴糖用喷雾干燥法脱水成粉状 。

药品简述

药名:饴糖

汉语拼音:yi tang

英文名:Malt Sugar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ccharum Granorum,Saccharum Granorum, Glucidtemns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其他。

别名:饧、胶饴、软糖、饧糖、糖稀

性味:甘;温。

归经:脾经;胃经;肺经。

功能:缓中;补虚;生津;润燥。

主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烊化冲入汤药中,30-60g;熬膏或入丸剂。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产。

药材基源:为用高梁、米、大麦、小麦、粟玉米等含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

炮制方法:本品通常以糯米或粳米磨成粉,煮熟,加入麦芽,搅合均匀,微火煎熬而成。

用药禁忌

1、湿热内郁,中满吐逆忌服。

2、《品汇精要》:"中满不宜用,呕家勿用。"

3、《纲目》:"秘结、牙露、赤目、疳病者,切宜忌之。"

中药化学成分

含麦芽糖89.5%,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维生素C及烟酸等。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麦芽糖的一般作用,临床观察有滋养、止咳、止腹绞痛作用。

主要用途

(1)甜味剂;吸湿剂。多用于低甜度的食品,虽然甜度降低,但浓度不变,故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而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利用其吸湿性可防止糖果的结晶作用,亦能改进食品结构,使之长期保持柔软,亦适用于天然果汁的增甜。饴糖主要用于加

(2)营养甜味剂。

(3)可用于分析检测对照品。

(4)焦糖酱色及糖果、果汁饮料,造酒、罐头、豆酱、酱油,药用等方面。

(5)食疗价值:以米、大麦、小麦、粟或玉米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又称饧、胶饴。有软、硬之分,软者为黄褐色粘稠液体;硬者系软饴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块。药用以软饴糖为好。

临床应用 

1、小建中汤:桂皮6g,白芍12g,生姜9g,大枣15g,甘草3g,煎汤取汁;加饴糖18g,再煎溶后温服。源于《伤寒论》。本方主要以饴糖补中缓急;桂皮、生姜温中助阳;白芍、甘草、大枣缓急止痛,调和肝脾。用于肝脾失调,里急腹痛,喜温喜按;或虚劳、气血不足,心悸不宁,面色无华。   

2、大建中汤:人参9g,干姜5g,花椒3g,煎汤取汁;加入饴糖18g,再煎溶化后服。源于《金匮要略》。本方仍以饴糖补中缓急为主,以人参益气补中,干姜温中散寒、止呕,花椒温中止痛。全方重在健中温阳而止呕。用于脾胃阳虚,阴寒内盛,腹痛,呕吐,不欲食。   

3、萝卜蒸饴糖:萝卜500g,捣烂,绞取汁液,盛碗中,加饴糖15~30g,蒸化,乘热徐徐饮用。源于《本草汇言》。本方取萝卜清热化痰,饴糖润肺止咳。用于痰热咳嗽,咽干口渴。

常用选方

1、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小建中汤)

2、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蜀椒二合(炒,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饴气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大建中汤)

3、治卒得咳嗽:饴糖六两,干姜六两(末之),豉二两。先以水一升,煮豉三沸,去滓,纳饴糖,消,纳干姜,分为三服。(《补缺肘后方》)

4、治伤寒大毒嗽:怡糖于蔓菁、汁中煎一沸,顿服之。(《食疗本草》)

5、治咸哮喘嗽:胶饴拌轻粉,熬焦为丸,噙化。(《本经逢原》)

6、治大人小儿顿咳不止:白萝卜捣汁一碗,饴糖五钱。蒸化,乘热缓缓呷之。(《本草汇言》)

7、治大便干结不通:饴糖拈成指头大,用香油涂拌绿矾末,塞谷道内。(《本草汇言》)

8、治胎坠不安:饴糖五钱,以砂仁泡汤化服。(《本草汇言》)

9、治诸鱼骨哽在喉中:饴糖不拘多少,为丸如鸡子黄大,吞之,又渐作大丸,再吞。(《圣济总录》饴糖丸)

10、治误吞银环及钗者:饴糖一斤,一顿渐渐食尽,多食之。(《古今录验方》)

11、治误吞稻芒:白饧频食。(《简便单方》)

12、服药过剂闷乱者:饴糖食之。(《千金方》)

文献论述

1、《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胶饴、大枣、甘草之甘以缓中也。

2、《本草纲目》:甘属土,肾病毋多食甘。甘伤肾,肾痛而齿落,皆指此类也。

3、《本草经疏》:饴糖,甘入脾,而米麦皆养脾胃之物,故主补虚乏,仲景建中汤用之是也。肺胃有火则发渴,火上炎,迫血妄行则吐血,甘能缓火之际,则火下降而渴自止,血自去也。

4、《药征续编》:胶饴之功,盖似甘草及蜜,故能缓诸急。考征小建中汤证曰腹中急痛,又曰里急,又曰妇人腹中痛。大建中汤证曰上下痛而不可触近。黄芪建中汤证曰里急。依此三方,则胶饴能治里急,夫腹中急痛,腹中痛,岂非里急矣乎。

5、《本经疏证》:人身一天地也,嘘故纳新,环周不休,气之道也;十二经脉、十五大络,血之道也。其资皆禀于脾,则虚乏者,不可谓非脾气不给矣。脾气不给,参、芪、术。草皆能资助之,此独何借于饴糖?夫《别录》补虚乏已下,遂继之以止渴、去血。则芪、术者,皆与渴无干,且术能去湿,不能滋燥,芪能充外,不能充内,参、草能充内,且滋燥矣,又与血无干,以是见此虚此乏,断非参、芪、术、草所能补矣。虽然,虚乏而气不能行且渴者固多,又何以知有当去不去之血。夫仲景用饴糖,多在建中汤,建中汤证多有腹痛,此血当行不行之验也。是故饴糖非能去瘀血也,能治血当行不行为腹痛者耳。故《伤寒》、《金匮》用建中处甚多,然止云治腹痛,不云下瘀血。

6、《名医别录》: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7、《千金·食治》: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除唾血,却咳嗽。

8、盂诜:补虚止渴,健脾胃气,去留血,补中。

9、《日华子本草》:益气力,消痰止嗽,并润五脏。

10、《圣惠方》:解乌头、天雄、附子毒。

11、《本草蒙筌》:和脾,润肺,止渴,消痰,治喉鲠鱼骨,疗误吞钱环。

12、《本草汇言》:治中焦营气暴伤,眩晕,消渴,消中,怔忡烦乱。

13、《长沙药解》:补脾精,化胃气,生津,养血,缓里急,止腹痛。

14、《药征续编》:"胶饴之功,盖似甘草及蜜,故能缓诸急。考征小建中汤证曰腹中急痛,又曰里急,又曰妇人腹中痛。大建中汤证曰上下痛而不可触近。黄芪建中汤证曰里急。依此三方,则胶饴能治里急,夫腹中急痛,

生药材鉴定

味甘,药用以软饴精为佳。本品以浅黄、质粘稠、味甘无杂味,为上品,干硬名饧,不堪入药。

药物应用鉴别

饴糖与蜂蜜,二药皆味甘性温,有补脾、止痛、通便等功效。蜂蜜补中缓急,饴糖广缓诸急,蜂蜜偏于解毒,饴糖偏于止痛。二药皆可通便,蜂蜜润燥,滑肠通便;饴糖生津,增液行舟。二药功效虽同,但机理各异。

生产工艺

麦芽糖化法  

制作方法

1、原料:饴糖中所含主要成分为麦芽糖与糊精,系由淀粉经过糖化作用而生成的,因此凡是含有淀粉的原料都可作饴糖。日本过去用大米,后因大米原料价格昂贵,现在大部分改为山芋淀粉、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作为生产饴糖的原料。   

2、糖化剂:过去一直沿用大麦芽作糖化剂,主要是利用大麦芽中存在大量的α、β淀粉酶。α-淀粉酶亦称液化型淀粉酶,β-淀粉酶亦称糖化淀粉酶。据日本报道现在已有采用麸皮中β-淀粉酶及脱脂大豆中的β-淀粉酶应用于饴糖生产。应用于饴糖生产。

3、淀粉乳调制:淀粉加水后用Ca(OH)2中和,用量约为淀粉的0.02 ~0.08%,要求最适 pH为6.0~6.5。加入α-淀粉酶混合均匀。

4、液化反应:要视淀粉种类而定,如用山芋、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常以85℃液化,最后升温至120℃,玉米淀粉采用二段液化法,即分二次加α-淀粉酶。

5、糖化反应:液化后降温至60℃左右,加入β-淀粉酶保持品温55℃4小时糖化。

6、过滤:糖化完毕,糖化醪进行过滤去渣,得澄清糖液。

7、脱色:糖液用活性炭脱色,大型厂用炭柱脱色。

8、离交:为了净化糖液,必须通过阳阴组合的离子交换树脂

9、脱色:为了得到高白度的饴糖,再经脱色一次。

10、浓缩:糖液浓缩时保持680毫米汞柱真空度,使色泽不易加深。按不同饴糖规格要求,将糖液浓缩至75~85%固形物,即为饴糖成品。   

粉末饴糖做法  

采取喷雾干燥法,将麦芽饴糖干燥,工艺设备一般同奶粉喷雾干燥。   

酸糖化法

将淀粉乳用盐酸调pH值为2,在不锈钢反应罐内120℃保持20分钟,然后加Na2CO3溶液调pH至4.5,其余工序同麦芽饴糖生产。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Xi

危险类别码: 33-63-36/37/38

安全说明: 24/25-36-26

WGK Germany: 3

RTECS号: OO5250000

F: 3

海关编码: 17029010

上下游产品

上游原料

糊精-->麦芽糖-->B-淀粉酶-->果葡糖浆-->液体葡萄糖

下游产品

异戊醇-->色料焦糖-->alpha-氨基戊二酸一钠-->谷氨酸钠-->多抗霉素A-->多抗霉素 B(低纯度不足30%)-->公主岭霉素-->5'-肌苷酸-->普鲁兰多糖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科学 学科 化学品 麦芽糖 解毒 脾胃湿热 蔗糖 本草经集注 云胶 纲目   蜜饵 饴饧 糖饼 大正时代 补益药 糖稀 胃经 呕家 赤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