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高隆之(494~554),本姓徐,字延兴,河南洛阳人。东魏北齐时期大臣,中常侍徐成养子。

身材魁梧,深沉有志气。起家司州户曹参军,迁员外散骑常侍。交好高欢,以为从弟,跟随高欢平定尔朱氏、四胡势力,拜骠骑大将军、并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迁尚书令,与孙腾司马子如高岳合称“四贵”。入朝理政,拜太保、左仆射、吏部尚书,反对高洋受禅即位。北齐建立后,拜宗正卿、录尚书事,监修国史,封阳夏王。

天保五年,坐罪赐死,时年六十一,追赠太保、太尉公、大将军、都督冀定瀛沧幽五州诸军事、冀州刺史、阳夏王,诸子受戮,后代绝嗣。乾明年间,以从子高子远为嗣,袭封阳夏王。

人物生平

高隆之,本姓徐,字延兴,洛阳人。他身高八尺,性格深沉有志气。北魏汝南王元悦任司州牧时,任命他做户曹从事。建义初年,出仕为员外散骑常侍,和行台于晖出兵到泰山讨伐羊侃,于晖用他为行台郎中,又授任他给事中一职。与高祖(高欢)结交,交情很深。高祖到晋州,召为治中,代理平阳郡守的事务。

后来跟随高祖起义,高祖任命他为大行台右丞。北魏中兴初年,任御史中尉,兼任尚食典御。跟随高祖平定邺城,代理相州事务。跟从高祖在韩陵打败四胡。太昌初年,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西魏文帝曾与高隆之争酒吵闹,文帝因此罢免了他。高祖责备高隆之,于是高隆之自请外放,出任北道行台,改任并州刺史,封为平原郡公,食邑一千七百户。高隆之请求减少七百户,并请求降低自己官位四级使自己位居兄长之下,朝廷同意了。高祖讨伐斛斯椿时,高隆之为大行台尚书。等到大司马、清河王元亶总理朝政,拜高隆之为侍中、尚书右仆射,兼任御史中尉。高隆之耗费人力物力,大肆营建寺庙和佛塔,被高祖斥责。

东魏天平初年,遭遇母亲去世离职,不久被起用为并州刺史,入朝为尚书右仆射。当时刚刚分给百姓田地,权贵都占有良田,贫穷体弱的人只能得到贫瘠薄田。高隆之启奏高祖,重新分配。

东魏武定年间,他担任河北括户大使。不久被召回,授任领军将军、录尚书事,不久兼任侍中。授任太子太师、兼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升任太保。建立后,高隆之进升爵位为王。不久以本官录尚书事,领大宗正卿,监修国史。高隆之爱耍弄小伎俩,国家仪仗、百戏、丧服制度时有改变,不遵循旧例,当时很多人都批评他。因为高隆之在高洋未掌权时侮辱过他,又曾劝阻高洋称帝,后又与元昶交好。

天保五年(554),被高洋杀害,时年61岁。后来他全家都被高洋诛杀(《北史》称高隆之被杀诸子为司徒中兵高慧登等二十人,《北齐书》则作高德枢等十余人),尸体被挖出,弃于漳水,天下称冤。乾明年间,高隆之侄高子远被立为高隆之的子嗣,袭爵阳夏王。

主要功绩

辅佐高欢父子建立北齐;

接受皇帝意旨在全国择地冶炼,在相州牵口监造冶铁炉,开始引水鼓风炼铁制造兵器,成为"冶炼老祖"。

任营构大将军时,增筑邺城城池,又建造堤坝防止漳水泛滥,还在漳水上建造了水碾,对当时大有好处。

人物评价

北齐书:“隆之虽不涉学,而钦尚文雅,缙绅名流,必存礼接。寡姊为尼,事之如母,训督诸子,必先文义。世甚以此称之。显祖末年,既多猜害,追忿隆之,诛其子德枢等十余人,并投漳水。又发隆之冢,出其尸,葬已积年,其貌不改,斩截骸骨,亦弃于漳流,遂绝嗣。乾明中,诏其兄子子远为隆之后,袭爵阳夏王,还其财产。

初,隆之见信高祖,性多阴毒,睚眦之忿,无不报焉。仪同三司崔孝芬以结婚姻不果,太府卿任集同知营构,颇相乖异,瀛州刺史元晏请托不遂,前后构成其罪,并诛害之。终至家门殄灭,论者谓有报应焉。”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人物 历史人物 洛阳 孙腾 司马子如 高岳 冀州 羊侃 魏文帝 斛斯椿 元亶 元昶 漳水 崔孝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