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99+条结果
1385年是洪武十八,介绍1385年发生的一些大事。
更新于: --
1385年,波兰女王雅德维加同立陶宛大公约盖拉签署协议,克列沃联合成立。当时立陶宛是欧洲最后一个异教国家,根据协议,约盖拉会受洗(此后,波兰人称呼约盖拉为“瓦迪斯瓦夫”或“雅盖沃”,前者为这位立陶宛人的受洗名,而后者为其立陶宛语名的波兰语版本)并迎娶雅德维加,而这份协议也成为波兰立陶宛联盟之始。这次联合加强了两国的实力,让她们并肩作战应对条顿骑士团与日渐具威胁性的莫斯科大公国。正文此时立陶宛控制着幅员辽阔的罗斯土地,其中包括第聂伯河流域在内;大公国的边界向南延伸可直抵黑海。此前蒙古消灭基辅罗斯,使立陶宛东南方产生权力真空,而立陶宛人与入侵者蒙古人作战,取得一定胜利,并在权力真空中占据优势。因此...
更新于: --
吾屯下寺始建于1385年,1987开放,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寺僧人97名,寺主为活佛“智格俄仁巴仓”。吐蕃赤热巴巾时期,藏军驻扎此地戌边,曾建小寺一座,后人称之为“玛贡娘哇”,为萨迦派寺院。明朝,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的经师东科多吉嘉措一度将之扩建,改宗格鲁派。17世纪中叶,噶丹嘉措的弟子智格日俄巴上迁投毛尕寺(该寺早已不存在,故址相传在吾屯下部塔山),与玛贡娘哇合并,形成了后来的吾屯下寺。此后,该寺曾三度修缮或改建。历史沿革一九五八后,吾屯下寺大部分僧舍被毁。一九八○该寺批准开放,整修殿堂,重建僧舍,吾屯下寺现主要建筑有一七○三建造的大雄宝殿、弥勒殿、及新建造的宗喀巴殿、龙王殿、千...
更新于: --
吾屯寺坐落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东岸的吾屯村,分为吾屯上寺和吾屯下寺,离县城7公里。藏语称“噶丹彭措曲林”(意为“具善圆满法洲”),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吾屯寺与都乎寺、郭么日寺、卧科寺并称“隆务四寨子寺”。吾屯寺是收藏热贡艺术品最集中、最典型的寺院,许多热贡艺术精品存于该寺。寺中的壁画、堆绣、彩绘和雕塑造型生动,工笔精细,色彩艳丽,充分表现了线条的流畅和节奏感。吾屯寺是青海省留存珍贵文物较多的寺院之一。历史沿革吾屯上寺始建于明洪武十八1385年)。吾屯下寺始建于明永历二(1648)。明崇祯间,隆务寺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的经师东科多居嘉措扩建吾屯下寺,并改为格鲁派寺院。...
更新于: --
开元舍利塔位于桂林市民主路万寿巷开元寺遗址内。原塔建于唐显庆二(657),现存舍利塔为明洪武十八1385)重建的喇嘛式砖塔。1972整修时,于内壁发现墨书《金刚经》全文。现塔由塔座、塔身、顶盖组成,通高13.22米。塔基底座为正方形,各边长7米,四面有门互通。塔身为宝瓶式,立于八角形须弥座上,每面有一佛龛,南面有一舍利入口,内置有明、清时期盛舍利的陶罐10余件。塔刹似伞盖,相轮5重,上置铜质宝珠刹顶,铸60字铭文,款为“洪武十八十月初七日题”。该塔原为白色,抗战时因防空袭而一度改为灰黑色,现为浅灰色。风格开元寺的舍利塔始建于唐代,原为七级砖塔。塔内藏舍利石函一个,上刻《舍利函记》云:...
更新于: --
徐达(13321385年4月7日),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人,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出生于农民家庭。至正十三(1353)应召加入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十四(1354),朱元璋因濠州起义军内部矛盾,仅率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后来的“淮西二十四将”)离开濠州,南进定远,谋求发展。至正二十三(1363),在鄱阳湖战役中顽强冲杀,助朱元璋取得胜利,歼灭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至正二十四(1364),奉朱元璋为吴王,徐达升任左相国。同年,连攻克多地,肃清了陈友谅的残余势力。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徐达率兵攻取淮东,完成了进攻张士诚的第一步。至正二十七年(136...
更新于: --
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1375/1385年)。蒙古伯也台部人,生于河南光州固始县(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元朝末将领,河南王,官至太傅、中书左丞相。王保保自幼跟从养父、元末名将察罕帖木儿平叛红巾军。王保保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承旨、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被舅舅收为养子。至正二十五(1365)闰十月,王保保官至中书左丞相、被封为河南王,奉命统领关陕、晋冀、山东等处及迤南的军马平定江淮,他欲借南征之机收关中军队于麾下,用檄文招集关陕军阀李思齐、张良弼等汇合南征,遭抗命不从。为此,王保保与关陕军阀开战,持续一未分胜负。后来朝廷怀疑王保保有二心,派兵讨伐他,元朝陷入军阀混...
更新于: --
李淑妃(1352-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妃子,寿州(今安徽省寿县)人。她的父亲李杰是广武卫指挥使。洪武元(1368)十二月,李杰随军北征,在战场上去世。李淑妃在洪武十七(1384)九月被册封为淑妃,并代替过世的孝慈皇后掌管后宫,但因明太祖朱元璋誓不再立后,李淑妃未能正式成为皇后。不久后,李淑妃去世,后宫事务由郭宁妃掌管。 关于李淑妃的入宫时间,《胜朝彤史拾遗记》记载,李淑妃是在孝慈高皇后去世后被册封的,而《天潢玉牒》则记载,朱元璋在13986月24日去世后,李淑妃于6月24日殉葬孝陵。当代研究者认为,李淑妃可能在洪武末依然健在,并一直“摄六宫事”。 李淑妃可能是明太祖长子朱标...
更新于: --
郭桓[guō huán]案又称“盗粮案”,发生于明朝洪武十八1385年),是明太祖朱元璋整治户部侍郎郭桓等盗卖官粮的一系列案件的统称。该案与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并称为“明初四大案”。明初,社会经济凋敝,官员贪腐成风,经历过元末衰亡的朱元璋意识到,只有禁绝贪腐,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于是决定对贪污受贿、尸位素餐的官员予以重典。同时,随着六部权力的日渐增大,朱元璋意图以行政手段对部权予以遏制,强化皇权。洪武十八(公元1385年),朱元璋怀疑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李彧[lǐ yù]与提刑按察使司赵全德偕同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吞盗官粮,于是下旨调查。同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郭桓等人私...
更新于: --
唐东杰布(1385年~1464)明代噶举派僧人、密宗大师、著名建筑师、藏戏创始人、桥梁建筑家、藏医药家。唐东杰布也被后世称颂为“铁桥喇嘛、藏戏癫僧,百工之王,藏药仙翁”。 唐东杰布出生于后藏昂仁宗沃迦拉孜地方,原名措吉达真,又叫赤乌班登。唐东杰布幼时家境贫寒,后出家为僧,受沙弥戒,取僧名尊珠桑布。他修习显、密宗佛学,成为有一定造诣的学者,被誉为唐东杰布,意为“千里平原上的国王”。 唐东杰布邀请山南琼结县白纳家七姐妹,组成歌舞演唱队到各地演出,他的剧团被誉为“仙女七姊妹剧团”。唐东杰布在他的家乡创建了第一个蓝面具藏戏迎•日吾齐寺戏班。他将佛教经典中的传记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内容融在一起,创...
更新于: --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