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99+条结果
885年是唐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光启元,秦宗权不接受唐廷招抚,仍然攻城略地,于该称帝。
更新于: --
885年11月24日拂晓,大批丹麦维京人在夏天抢劫了鲁昂之后,乘船沿塞纳河直驱巴黎,企图一举攻下法国首都。法国军民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巴黎围攻战。结局:法国人保住了巴黎,但法王无法战胜维京人,被迫与维京人签订合约,支付700磅丹麦金,封海盗头领为诺曼底公爵,自此,维京人在法国诺曼底地区殖民,建立了强大的诺曼底公国,以诺曼底为根据地开创了北欧人中世纪最伟大的征服传奇。过程885年,大批丹麦维京人在夏天抢劫了鲁昂之后,乘船沿塞纳河直驱巴黎,企图一举攻下法国首都。生死关头,法国军民奋起抵抗,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巴黎围攻战。这一11月24日拂晓,当巴黎人从睡梦中醒来时,维京海盗已兵临城下。当时的巴黎居民...
更新于: --
885年)随王绪转战福建,因王绪多疑猜忌,遂发动兵变,囚王绪。次(886)攻占泉州(今福建泉州),为福建观察使陈巖任命为泉州刺史。陈巖死后,王潮命堂弟王彦复、弟王审知攻福州(今福建福州),唐昭宗景福二(893)攻克。其后逐渐占领今福建省全境,先后受封为福建观察使、威武军节度使。乾宁四十二月初六(8981月2日)去世,被唐政府追赠为司空,弟王审知继立。王审邽王审邽(858-904),字次都,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人。唐·乾宁元(894)权泉州刺史,三年(896年)实授,天祐元年(904年)卒于任,政绩显著。唐末,与兄王潮参加王绪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光启元年(885年),随军渡...
更新于: --
李存勖(公元885年—公元926),本姓朱邪氏,小字亚子,应州金城县(今山西应县)人,沙陀族,五代时期后唐开国皇帝、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长子。唐僖宗光启元(公元885年)十一月,李存勖出生于西突厥沙陀世家,自幼能文善武,深得父亲李克用宠爱,十一岁时随父出征。在李克用被封晋王后,李存勖被授为检校司空。后梁开平二(公元908),李克用病逝,李存勖承继晋王之位,对内平定李克宁之乱,对外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争雄。之后,灭掉桀燕占领幽州(今北京地区),又大败契丹使之暂时不得南侵,并屡次军事打击后梁,逆转了双方的攻防局势。后梁龙德三(公元923)四月,李存勖建立后唐,又接连伐灭后梁、前...
更新于: --
高行周(885年-952,字尚质),五代时期名将,出生于幽州怀戎(今河北怀来县)。他是顺州刺史高思继之子,唐末名将高行珪的兄长。高行周出身军伍世家,少时效力于刘仁恭和刘守光父子,后来归附晋国李克用父子。在后唐灭梁战役中,高行周屡立战功,被任命为端州刺史。他先后在李嗣源、李存勖、刘知远、郭威、后周等五代十国时期担任要职,历任颍州团练使、镇宁军节度使、潞州节度使等职。高行周曾参与平定州王都、范延光、安从进、杜重威等藩镇叛乱,抵抗契丹南侵。后周广顺二(952),高行周病逝于天平节度使任上,享68岁。他被追赠尚书令、秦王,并谥号武懿。高行周的儿子高怀德也是一位著名的将领。人物生平家世背景高行...
更新于: --
田令孜(?-893),唐朝时期宦官。字仲则,本姓陈,蜀人。自小跟随养父(姓田)进入内侍省。唐僖宗即位后,由小马坊使擢升为神策军中尉。他恃宠横暴,把持大权,僖宗称呼他为“阿父”。880,黄巢带领大军攻入长安,田令孜带着唐僖宗逃往四川,凭借拥立之功被封为晋国公。中和五885年),僖宗回长安后任命田令孜为左右神策十军使,因田令孜与藩镇王重荣争收安邑、解县两池的盐税,从而引起武装冲突,又再度挟持僖宗出奔。光启二(886)逃到成都,投奔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田令孜的兄弟)。第二,田令孜被削夺官爵。河中(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节度使王重荣不奉诏,上表陈述田令孜十罪。田令孜率禁军征讨重荣,重荣...
更新于: --
姬燮是中国周朝第九位国王,名为燮,姓为姬,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荆州)。他在位期间,周王室处于衰落阶段,因此一些诸侯不来朝贡,互相攻伐。据《竹书纪》记载,他在位期间烹杀了齐哀公。他还出兵讨伐太原之戎,攻至俞泉,获得了一千匹马。夏商周断代工程将他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885年至公元前878,但根据青铜器铭文和其他历史文献,他在位时间可能超过了9。周夷王去世后,由他的儿子姬胡继位,成为周厉王。人物生平煮杀齐君周夷王二,蜀国与吕国派遣使者向周王朝进贡,进献琼玉给周夷王,他在黄河边上用宾客之礼接待。周夷王三,纪国国君纪炀侯向其进谗言,陷害齐国国君齐哀公,于是烹杀(古代一种酷刑,施刑者将犯人衣服脱...
更新于: --
李全忠(?—886)是中国唐朝末的军阀,出生于范阳。他最初担任棣州司马,后来成为卢龙节度使李可举的牙将。885年,他率领六万大军攻打易州,但被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的精兵伏击,全军覆灭。李全忠害怕被治罪,于是集余兵反攻幽州,迫使李可举自焚。他随后被推举为留后,再次晋升为节度使。然而,他在翌去世,其子李匡威、李匡筹相继继承其位,但都以失败告终。人物简介有芦生于室,一尺三节,心恶之。谓别驾张建曰:“吾室生芦,无乃怪欤?”建曰:“芦,茅类,得泽而滋,公家有茅土之庆,殆天意乎!其生三节,必传节钺者三人。公勉树功名,无忘斯言。”全忠秩满还乡里,事节度使李可举为牙将。时可举兵锋方盛,欲与镇人分易、定,遣...
更新于: --
孝恭王(885年-912),原名金峣,是新罗国的第52位君主,宪康王的庶子,母亲为义明太后金氏。89510月被立为太子,8976月真圣女王禅位于他。899,孝恭王纳伊飡金又谦女为妃。在位期间,新罗国的西部边境被后三国时期的泰封和后百济势力扩展。然而,新罗国内部的崔致远和建元浩在各省争夺霸权,国家面临危机。905,新罗失去了位于钟念峠东北的领土。907,后百济的建元浩军队占领了位于一仙岭以南的十座城堡。面对这些失败,孝恭王酗酒忽视国事。912去世后,被安葬在师子寺北(今排盘)。人物介绍孝恭王(?—912);姓金名峣,是新罗国君主,宪康王庶子,母义明太后金氏。89510月立被立为...
更新于: --
醍醐天皇(885年2月6日—93010月23日),日本平安时代的第60位天皇,8978月14日至93010月16日在位。他是宇多天皇的第一皇子,生母为内大臣藤原高藤之女藤原胤子,养母藤原温子。醍醐天皇是唯一一位以臣籍身份出生的天皇,初讳源维城,后改为敦仁。人物生平醍醐天皇登基后,藤原时平和菅原道真分别担任朝廷的左右大臣。菅原道真出身平民,与藤原时平的矛盾日益加深。901,藤原时平妄称菅原道真密谋废立,让醍醐天皇的胞弟齐世亲王篡位,因此策动醍醐天皇将菅原道真贬黜,赶出朝廷,此即“昌泰之变”。朝廷大权再次落入藤原氏手里。宇多法皇闻知后,立刻来到宫中,想为菅原道真求情。但皇宫被藤原家的亲信派...
更新于: --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