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虚拟偶像养成记:人工智能人格化与IP化打造出完美“爱豆”

文丨公关之家 作者:李姗

引言:虚拟偶像究竟是真人偶像的完美替代品,还是粉丝们热衷的“养成”or“造星”游戏?

在央视的一档综艺《经典咏流传》的其中一期里,出现过一组特别的经典传唱人:王珮瑜和洛天依。王珮瑜是知名的新生代京剧演员,而洛天依却是一名虚拟歌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虚拟歌手一般属于亚文化圈,是非常冷门的。此次登上央视,让更多人知晓了这样的虚拟偶像的存在。除此之外,在江苏卫视的2019跨年演唱会上,洛天依也与歌手薛之谦一起同台献歌,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效果。

说到虚拟偶像,很多二次元爱好者基本都知道初音未来,而国内推出的洛天依,正是对标初音未来的虚拟偶像。

诞生于2007年的初音未来,到现在已经有了不输于真人歌手偶像的咖位,品牌代言、明星合作、演唱会等等,这些都昭示了初音作为虚拟偶像的巨大成功。而国内的洛天依作为较成功的案例,从“圈地自萌”到登上央视舞台与江苏卫视跨年晚会,从演唱会到品牌跨界代言,洛天依让更多圈外人士看到:虚拟偶像似乎很火。

虚拟偶像成名趋势:从歌手到网红,越来越“像个人”

虚拟偶像作为新兴的细分产业,其起步虽然早(世界上第一个虚拟偶像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由于技术与接受门槛的原因,发展相对缓慢,直到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普及,虚拟世界逐渐向人们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在近几年,虚拟偶像产业突破亚文化圈,成为了文娱领域中的新现象。

初音未来、洛天依这样的虚拟歌手虽然很火,但却是鲜有的个例,难以复制。无论是在日本还是中国,虚拟歌手的圈子都相对较为冷门,而其IP成长所依赖的除了主创公司的人声创建、人设包装和宣传外,主要靠的还是粉丝们进行UGC内容产出积累出品牌个性与名气。但在作品少、整体质量差、审美差异、单向互动等整体环境中,多数新推出的虚拟歌手都难以成名。

虚拟歌手培养存在的问题,直接催生出了虚拟网红和主播,绊爱、小白、Manhera酱等Vtuber、Vup的诞生,让更多人能够隔着屏幕与虚拟偶像进行实时互动。而这样的二次元主播,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双向互动让它们更加亲切,更容易建立起情感联系。

虚拟歌手到虚拟网红主播,虚拟偶像变得越来越“亲民”,在个性化、细节化、生活化与互动性上,逐渐体现出更多人格化特点。

以AI技术、内容付费与粉丝经济为“后台”

虚拟偶像的出现以及这一产业的兴起不是偶然,而是有着较长的技术与文化积淀。

在技术上,人工智能如数据合成、人脸识别、AR、VR、实时渲染等技术为虚拟偶像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工具和交互场景。AI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令虚拟世界与虚拟经济的范畴得到拓宽,而虚拟偶像,只是冰山一角。

在经济上,内容付费已经成为了当下热门的概念与认知,内容产出也拥有了更加多元的题材和模式。将技术与内容相结合,令人工智能进一步得到人格化和IP化,是内容生产领域中的大突破和新前景。

在文化娱乐方面,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中,粉丝经济的效应无论在真人还是二次元领域都能带来巨大的商机。知名动漫IP及其衍生物,能够让狂热的粉丝一掷千金,虚拟偶像的走红,更要得益于这群二次元粉丝的追捧和应援。可见,虚拟“爱豆”对于人们的吸引力,有着不亚于真人偶像的潜力。

除此以外,作为人工智能,虚拟偶像可以成为粉丝们内容表达的载体或者对象,以虚拟歌手为例,通过“调教”,歌手可以唱出粉丝们自己创作的歌曲,在UGC产出方面,虚拟歌手与粉丝可谓是“互相成全”。

AI技术的突破,内容付费、粉丝经济的驱动,以及人们文化消费领域的升级,催生出了一个虚拟“饭圈”,在未来,虚拟偶像会越来越多,并更为人所熟知。

当下各路虚拟偶像,你pick哪一款?

当下为人所熟知的虚拟偶像,主要有虚拟歌手、虚拟主播、成名角色虚拟偶像化等几种,其背后主要的培养、交互形式及其原理也存在不同。

1. 虚拟歌手(VOCALOID/VSinger):初音未来,洛天依等

本质上是一款VOCALOID合成音乐软件,培养方向主要为偶像歌手,人物的声音、外形由主创公司进行设定,作为歌手,声音尤为重要,一般从配音演员当中进行采样,形成音源库。而其内容产出与品牌积淀,则主要靠UGC内容产出。我们最为熟悉的初音未来和洛天依,是较为成功和典型的案例,此外,还有镜音双子、乐正绫、言和等中日虚拟歌手,统称为VOCALOID、VSinger或者“V家歌手”。

虚拟歌手主要使用的技术有语音抓取和合成,在内容创作上,作者的“调教”也同样是运用歌手软件进行声音的升降调和合成。在互动与展示上,除了最为常见的二维形象外,还可以通过全息投影、VR、AR等设备在现实世界中“动起来”。

2. 虚拟主播(Vtuber/Vup):绊爱、辉夜月、Manhera Chan等

当下较为知名的虚拟主播有绊爱和辉夜月等。她们有着可爱的二次元形象,但却能够像真人主播一样,隔着屏幕和人们互动。她们有着特定的性格,或是活泼,或是蠢萌,在功能上,可以唱歌、跳舞、玩游戏、聊天等等,实现了虚拟偶像与粉丝的双向互动。

虚拟主播的声音来自实时配音,而其模样、表情、动作等人物细节,主要通过3D建模、实时渲染、动态捕捉、人脸识别等技术来实现。

3. 成名角色虚拟偶像化:《英雄联盟》K/DA女团、《王者荣耀》AR秀等

从零创建和培养一个虚拟偶像难度较大,所以让已经成名的角色或者IP进行虚拟偶像化也成为了一个新的方向。游戏《英雄联盟》在S8期间根据系列皮肤衍生出了一个虚拟偶像团体KD/A女团,成员由游戏中为人熟知和喜爱的四个女英雄组成。这个虚拟女团一“出道”就引发了玩家的调侃,可谓反响热烈。无独有偶,在2018年手游《王者荣耀》的三周年庆典中,游戏中的一些英雄也成为了偶像,通过AR方式演出节目,令人大开眼界。

游戏、动漫中已经获得一定名气的角色,可以通过偶像化来获得更多的粉丝。在技术上,主要以动画、AR来呈现,但在互动上仍以单向为主。一般来说,这种偶像化被视为IP的衍生物,在活跃度和曝光度上相对较少,并以达到短期的营销目的为主。

当下的虚拟偶像在类型上已经有了基本的雏形和范本,但事实上,他们身上有着很多共同之处。

完美or陪伴?虚拟偶像的基本修养都有哪些?

科幻电影《她》中讲述了一个人与人工智能相爱的故事,令人匪夷所思,但结合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来看,又十分耐人寻味——人很有可能真的爱上一个虚拟人物。二次元爱好者喜欢将一些具有魅力的游戏动漫女性角色作为“纸片人老婆”,虚拟偶像也拥有一批忠实的拥趸,为什么人们会喜欢上这些虚拟人物呢?

从大众心理需求来看,虚拟偶像主要是满足了以下这些需求:

首先,虚拟偶像也拥有“颜值”和“人设”。真实世界中的流量小生小花,因为高颜值和讨喜人设收获大批粉丝。,而同样的,虚拟偶像也拥有或美丽、或可爱、或帅气的二次元形象,在个性上也表现出活泼、内向、孤傲等性格,这些都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兴趣和好感。此外,和真人偶像的频繁曝光相比,虚拟偶像主要是通过粉丝们持续、大量的内容输出来展现更多的性格特色与存在感。洛天依通过众多歌曲和MV,展现出圆润音色和娇憨外表,一首《中华食谱颂》更是将其塑造成一个可爱的吃货形象;在虚拟主播中,绊爱被人称为“人工智障爱酱”,是因为在直播互动中,她表现出了蠢萌的性格特点,而“假酒少女”辉月夜,则是一个直爽疯癫的元气少女形象。

真人偶像的颜值是天生的,符合不同“颜控”的需求,其人设是包装的,也撩拨了一部分追星人群的心。而虚拟偶像在颜值和性格上的设计,有着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虚拟偶像不仅完美,还拥有长久的“生命力”。虚拟偶像们是完美的,没有人设崩塌的顾虑,也不会发生绯闻、丑闻,更没有所谓的“私人生活”。无论是在人设还是人品上,粉丝们都不用担心偶像会“自爆”,这种完美是真人偶像难以做到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虚拟偶像永远不会“老”,当年轻的粉丝步入中老年,虚拟偶像的岁数或许也在一起发生改变,但外貌、声音以及那青春活力则是永久不变的。虚拟偶像的魅力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用漫长的时间不断积累出更加深厚的底蕴和多样的风格,为更多人所喜爱。

然后,虚拟偶像可控制、可“养成”,粉丝有时既是崇拜者也是创作者。对于喜欢的虚拟偶像,粉丝们可以将其“塑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如同游戏中的“捏脸”和“养成”。通过内容创作来让他们唱自己创作的、想听的歌曲,“穿”自己设计的衣服,通过动画、建模等手段让他们动起来甚至出现在现实生活当中。

粉丝对于虚拟偶像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如在直播中可以让虚拟主播在设定的能力范围内做出令人满意,或是魅力十足的举动,在互动上具有更多的趣味性。总之,虚拟偶像可以根据粉丝们的喜好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模样,同样,在跨界商业活动中,虚拟偶像也可以根据合作品牌的要求和策划在风格和外观上做到高度契合。

最后,虚拟偶像虽然是“虚幻”的,却能够带给人们陪伴和亲切感,满足情感需求。虚拟偶像的永久性与可控性,令其可以长期、随时以粉丝喜爱的状态出现在自己面前,在粉丝们看来,虚拟偶像“单纯”,不会有欺骗和背叛,可以一直陪伴在身边,和自己一起成长。虚拟歌手通过歌曲,可以传达出创作者的思想和心声,更借此拥有了更为丰富的生命内涵,成为了很多人的表达介质和精神寄托。

在另一方面,随着虚拟偶像的亲民化和互动性增强,人们越来越能够在通过与虚拟人格的交流满足更多情感需求,前有Siri、小爱同学的随叫随到善解人意,今有爱酱的蠢萌逗趣令人放松欢笑。虚拟偶像在陪伴和亲切感上,给予了很多粉丝治愈和温暖。

虚拟偶像呈现出越来越人性化的特征,是其日益为人所接受、所喜爱的重要原因。同时,这种特征与效果也更容易为其商业价值的变现带来更多机会和市场。

在中国,虚拟偶像产业的前景如何?

有初音未来、洛天依、绊爱的成功案例在前,虚拟偶像市场存在的巨大潜力可想而知。在日本,由于二次元资源和市场具有起步早、体系完善的优势,虚拟偶像的产业链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初音未来经过十几年的品牌积淀,商业价值已经非常可观,VOCALOID软件发行、游戏动漫周边衍生、品牌代言、演唱会等,都带来了令人艳羡的利益。在中国,洛天依的发展也相当不错,但相形之下,国内的虚拟偶像产业的前景更加广阔却复杂,其机遇和挑战都非常突出。

一、机遇

在市场机遇方面,国内同样有着优渥的发展土壤和趋势。

1. 文化消费升级以及粉丝经济下,中国市场广大,而虚拟偶像不输真人的吸引力,具有很大的商业潜力。

洛天依在千禧一代的广为人知,以及从小圈到权威媒体的“登堂入室”,都说明其影响力和认知度在不断地扩大。除了作为歌手出现在众人眼前,洛天依与数十个品牌进行的跨界形象代言,直接为其版权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而随着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洛天依创利和变现的能力将越来越强。

虚拟偶像有着可观的粉丝群,他们主要也存在于二次元文化圈,这一年轻的圈层有一个明显特点,那就是愿意为喜欢的动漫产品氪金,并且有着极强的粘性。可见,这一新的垂直细分市场,的确有着无限的生机与可能。

2. 二次元概念当下正不断“泛化”,随着年轻市场的扩大,“破圈”成为可能。

以往对“二次元”的定义不过是喜欢动漫游戏等文化娱乐产品的人群,而当下这一概念的范畴似乎已经发生了扩展,出现了“泛二次元”的新说法,这一外延的出现让二次元曾经的“非主流”地位拥有了极大的存在感,如今大众对于二次元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已经普遍较高。

这一变化源于年轻市场的扩大,新一代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既是市场的消费主力,又是二次元文化的中坚力量。虚拟偶像作为二次元或者泛二次元中的一支,很有可能成功“破壁”,随着“泛化”的进程渗透进主流文化圈中,获得更大的市场。

3. AI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传播渠道的延伸,不仅让更多人认识虚拟偶像,也让更多的虚拟偶像品牌与企业入局。

对于这个新行业的认同,完全是基于AI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之上。虚拟偶像是人工智能在人格化和IP化后制造出的新的文娱产品,某种程度上创造出了新的消费需求,引领了新的消费方向。技术对于传播渠道上创新和拓展,如短视频等内容平台的分发、AR与VR技术的直观呈现,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类产品。

以此为背景,很多品牌也先后入局。洛天依的成功之后,乐正绫、言和、安菟等虚拟偶像歌手也相继被创造出来;虚拟主播绊爱走红之后,Manhera Chan、MOMO酱等Vtuber、Vup也出现在国内的视频直播平台上。越来越多的虚拟偶像诞生,意味着越来越多品牌也看好这一新行业,为国内的虚拟偶像产业与市场奠基与布局。

二、挑战

相对于机遇而言,由于一些先天的文化因素,虚拟偶像产业在国内面临的挑战似乎更多。总体来说,当下虚拟偶像在中国的发展主要以下困难:

1. 起步晚,中国的虚拟偶像产业链尚不成熟,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中国的亚文化圈整体上发展相对较晚,而对虚拟偶像的认识和开发,也同样呈现出亦步亦趋的发展态势,可以说,当下作为一个新产业,仍处于前期阶段。

而且,和日本的虚拟偶像产业相比,中国的虚拟偶像在产业链和商业模式上仍然不甚完善,规模也有待拓展。有些企业盲目模仿日本,中日的文化差异令国内的一些虚拟偶像难以被本土接受,如在早年中国就有了对标初音未来的东方栀子,由于外形上太过于相像,甚至被打上“抄袭”的烙印,而洛天依由于在外形和文化背景层面更加具有中国色彩,成为较为成功的案例。

在偶像类型路线、偶像气质内涵、市场定位上,由于中日的二次元文化氛围与受众群体存在差异,难以照搬过来。所以,目前国内的虚拟偶像行业在这方面仍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

2. 国内虚拟偶像的圈子较小,UGC产出能力较弱,IP积累与形成出现困难。

在中国,接受并热爱虚拟偶像的在亚文化圈内也是属于较小的一个圈层。圈子小,再加上创作人才少、“用爱发电”等原因,关于虚拟偶像的UGC产出能力较弱,质量也相对较差。要知道,虚拟偶像的IP积累与形成主要是靠粉丝自发的内容生产沉淀与传播,而UGC质量的下降,不仅在中国,日本虚拟偶像圈中也同样面临着这一趋势。

相对于UGC产出,如何拓展这一圈子似乎显得更加重要,只有受众多了,IP的打造和形成才更有动力。

3. 目前变现困难,偶像人设与品牌的养成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资源。

在“用爱发电”这一点上,虚拟偶像品牌“造星”也同样负重前行。由于产业规模和市场还不成熟,虚拟偶像IP打造要比真人偶像的培养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和资源;而变现困难则更增加了其中的风险。

要做出突破,需要强大的实力、长远的规划和敢于试错的勇气,这对于新入局的企业们来说非常重要与难得。

4. “破圈”较难,国人对于虚拟偶像的认识度和接受度仍然不够。

虚拟偶像的氛围尚不浓厚,要打破所谓“圈”还很难。很多圈外人听说过洛天依,但对于她虚拟歌姬的身份依然是一头雾水,而在了解和接触之后,对于这种新的演唱方式和风格,能够马上接受的也很少。也就是说,由于人工智能这一技术基础,很多主流文化圈的人对虚拟偶像的认知度和审美上表现出难以理解。

在未来,如果虚拟偶像要获得更大的受众市场,“破圈”势在必行,而如果无法在认识层面和审美上让大众接受,则会降低这一行业的发展上限。

虽然面临着以上这些挑战,但事实上,经过几年的探索,很多虚拟偶像企业已经或者正在通过一些尝试,来不断矫正与完善这一产业发展中的不足。

三、尝试与对策

国内在虚拟偶像产业中进行的尝试,主要可以从IP的建设、推广和交互层面来看。

在IP的打造和运营上,尝试更多不同于传统的新模式,如PGC内容生产、增强互动性等。其实,与虚拟歌手相比,虚拟主播似乎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初音未来、洛天依的成功难以复制,但从虚拟主播等其他受欢迎的偶像类型来看,可以得出一些有用的经验,如缩小偶像与粉丝之间的距离、增强互动性、放大人格化特点,让虚拟偶像更像一个接地气、可自由交流的真人,不仅符合受众的心理诉求,更能增强粉丝的忠诚度与粘性。

在涉及内容生产这一方面,UGC存在着太多不稳定因素,所以可以尝试使用PGC内容创作,来沉淀出明星类虚拟偶像的IP与个性。当然,这一途径存在的投入风险也相对较大。

在品牌营销与推广上,尝试更多新渠道与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虚拟偶像。人们当下接触虚拟偶像的途径,除了以往的图片、歌曲、动漫、游戏等,已经拓展出了直播等新方式;而其传播,国内最接近虚拟偶像的平台要属哔哩哔哩和AcFun两大二次元聚集地,但是,洛天依登上电视媒体,让虚拟偶像出现在人们视野的可能性更大,在用户量巨大的抖音,虚拟主播MOMO酱也成功开启了新天地。

运用网络营销推广的新方式,同样能够让虚拟偶像更具有曝光度。与其他行业品牌进行跨界、借助网络KOL的宣传与推荐等,都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在单向与双向交互上,新技术为虚拟偶像与大众的接触提供了更多新场景。将全息投影、AR、VR技术等运用到虚拟偶像与粉丝的交流互动上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初音未来与洛天依的演唱会,让人们能够在现场或者通过设备看到现实场景中活生生的偶像;虚拟直播中,用动态捕捉、人脸识别等做出表情与回应,也已经成为虚拟偶像进一步人格化的重要技术支撑。这些新技术提供了更多的交互场景,让人们更具有沉浸式的体验。

随着技术层面上的进步,在场景上还会出现更多新形式,进一步运用这些技术与场景,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虚拟偶像的魅力。

结语

电影《机械姬》中提到:“人工智能的最高成果是自由和谎言”,意思是当人工智能发展到最高的程度时,它能够拥有人的思维和情感,甚至能够取代人。在当下,人工智能尚不足以拥有独立的思想,但在很多层面却能够代替人类了,虚拟偶像正是其中的一种,它自身没有情感,但它却能够满足人的情感需求。

人工智能人格化和IP化造就的虚拟偶像,为自古至今都盛行的偶像崇拜心理提供了新的寄托,完美“爱豆”的打造,甚至能够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养成”和“造星”的游戏当中。或许,将来某一天,真人偶像真的会失去存在的必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人格化  人格化词条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词条  养成  养成词条  偶像  偶像词条  完美  完美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