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长安十二时辰萧规为什么造反?与唐朝兵役制度有关

萧规就是龙波,这已经不再是猜测,而已经成为了事实,龙波有意向李必透露自己就是萧规的事实,他曾经也是一个忠心大唐的军人,为了守护百姓而在边疆浴血厮杀,但是为什么最后悔走上这样一条路,即便是毁掉整个长安也在所不惜,不仅要杀皇帝,连曾经他要守护的百姓也要杀掉?萧规的变化,其实与唐朝的兵役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小说里面,萧归注定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一开始驻守边疆,面对敌人的进攻,他殊死搏斗。秉承着将士应该为国马革裹尸的信念,置自己的个人生死于度外。但老天眷顾,他最终还是在尸体堆里捡回了一条性命。几百名荣辱与共的军团,到了最后只剩三个。略显悲凉的同时,更大的灾祸紧跟其后。他回家后,家中的姐姐,被当地的官员们残杀,然后他想通过律法为自己申冤,可是得到的却是更大的失望。

于是他计划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复仇,结果又死于自己生死兄弟之手。萧规这个人,是这部电视剧里最最悲剧性的人物代表,因为和他一个蜉蝣(白蚁)组织的也差不多都是同一个命运的小人物。他们是唐朝盛世之下被刻意掩藏起来的黑暗和肮脏。同时他们也从侧面认定了所谓盛唐,一定不会长久。而作为一部历史还原度极高的电视剧,到电视剧所处在的这个时间段里,真实的唐朝士兵其实并不比电视剧里的萧规好到那里去。也随时想着要唐朝赶紧死去。

之所以会是这个样子,和唐朝的社会风气,军队有很大关系。唐朝早期之所以强盛,那是因为唐朝的尚武精神间接导致的,连年的对外征伐,让民间的游侠横行,发展到了后来,连士子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人都被要求要通晓弓马骑射的基本功。在这种风气的带动之下,由北魏时期开始兴起的“府兵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了唐朝早期的时候,这一制度发展到了高潮。而所谓的“府兵制”,简单说来就是在“均田制”上面发展而来的。

也就是说,经过战乱后走向和平的国家,一下子有了很多空余出来的土地,国家于是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甚至还给牛,给农具。当然了,这些田可不是白给,是有条件的。农民得以耕种国家田地的同时,也得向国家缴纳赋税,好要服一定的徭役。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农民还得给国家提供兵员。唐朝管理这种制度的行政机构叫做“折冲府”,只要被这个机构选拔为府兵,那就得为国家服兵役,当然了,国家作为奖励也会减免部分赋税徭役。

有自己的田地,有自己家庭,那就意味着有希望。为国当兵,往大了是报国家,往小了说就是保小家,地契为证 。因此这帮士兵都敢打敢拼。不过随着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到了唐朝中后期,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比如官吏,勋贵们授田份额越来越高,甚至连僧尼,道士,商人也都被拉入授田之列。而与之相对的,平民的授田率越来越低,甚至是无田可授,到武则天晚期,均田制已经名存实亡了。但该尽的义务还是得进,兵还是得当。于是很多人就想尽办法逃除兵役。就算当了,也没有那个心去拼搏。

到了749年,折冲府连兵都交不出来了,于是府兵制被撤掉,募兵制开始施行。而从《长安十二时辰》里我们可以知道,李泌出山是742年,电视剧发生的时间在742年到745年之间。因此萧规和张小敬当兵的时候应该在732年到735年之间。是府兵制制度下的士兵。同时他们也是见证府兵制衰落的亲历者之一。因此他们心中对唐朝的怨恨有多深,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所以安史之乱时,为何汉人士兵都愿意跟随安禄山攻击唐朝,那是因为他们要泄私愤。

龙波因为姐姐的死而记恨朝廷,他想替姐姐伸冤高官们却官官相护,掐灭了他所有的希望。龙波觉得朝廷辜负了自己,觉得天子已经不值得他效忠,所以他才背叛大唐,与突厥人联手。

龙波真正的名字叫萧规,他曾经当过西域兵,是第八团弓箭手,和张小敬是战友。西域大战的时候,第八团全军覆灭,只剩下三个幸存者,龙波和张小敬都在其中。

他们明明是英雄,帮助大唐守住了边防要塞,朝廷却不重视他们,只给了些钱就把他们打发了。如果只是如此,龙波根本不会背叛,真正让他黑化的是他姐姐的死。

县官侮辱了龙波姐姐,还害死了龙波姐姐一大家子人。龙波想报官替姐姐伸冤,没想到那些高官是彼此的保护伞,他根本申告无门。龙波觉得大唐已经死了,天子昏庸无道,朝廷风气败坏,是时候扳倒这棵参天大树了。

于是他从西域兵萧规变成了蜉蝣组织头领龙波,与突厥人里应外合,准备在上元灯节那天引爆阙勒霍多,把只会享乐不知民间疾苦的天子和一众贵族朝臣全都炸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十二时  十二时词条  长安  长安词条  兵役  兵役词条  造反  造反词条  唐朝  唐朝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