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萨拉丁》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萨拉丁

  1964 彩色片 180分钟 埃及电影公司/罗斯特影片公司联合摄制 导演:尤素福·沙欣 编剧:纳吉卜·马哈福兹 伊祖丁·佐·弗克尔 穆罕默德·阿卜杜·贾瓦德(根据尤素福·西巴伊原著改编) 摄影:瓦弟德·西里 主要演员:艾哈迈德·穆兹赫尔(饰萨拉丁) 萨拉赫·佐·弗克尔(饰理查) 纳第雅·罗德菲(饰菲利普) 哈姆第·盖斯(饰里诺) 莱拉·发齐(饰弗吉尼亚)

  【剧情简介】

  12世纪末叶,在阿拉伯国家,发生了一场十字军东侵和阿拉伯人反东侵的战争。

  十字军统帅里诺带领法兰克人,首先将袭击的目标对准阿拉伯的穆斯林朝圣队。里诺凶残地向部下宣布命令:“等他们进入朝圣地,开始祷告时才动手。这时候,他们身着白色戒衣,手无寸铁,无法反抗。”

  朝圣队祷告声起。里诺指挥十字军凶神恶煞般地冲向密集的人群。阿拉伯人的鲜血染红了白色戒衣。十字军践踏着阿拉伯人的尸体,扒下他们身上的金银财宝,扬长而去……

  整个阿拉伯震惊了。埃及君主萨拉丁迅速组织起阿拉伯联军,誓为朝圣队复仇。这时的里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他以胜利者的姿态,扎营于赫淀山上。萨拉丁面对的是三倍于己的敌人。他苦思冥想,拟订了智取的策略:先破坏敌人的蓄水罐,等十字军渴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引他们下山,让他们进入预先设下的埋伏圈……

  这一着果然奏效。里诺的部队失去水源,被迫下山。只见山下燃起一道道火墙,猛烈的火焰迫使十字军按着萨拉丁的设想,进入一条狭窄的通道。突然,杀声四起,萨拉丁的部队从四面八方向这条通道围过来。十字军仓促应战,全军覆灭,里诺被活捉。萨拉丁乘胜收复了阿拉伯的朝圣地耶路撒冷。

  傲慢的里诺做了俘虏,并不服输。他狂妄地大叫:“我是俘虏,可要像尊重国王一样尊重我……嘿,如果我手中有剑,看看你们谁敢对我无礼。”萨拉丁鄙视地扫了他一眼,让部下把剑扔给他。萨拉丁与里诺开始决斗,只几个回合,里诺就死在萨拉丁的剑下。

  里诺全军覆灭后,其妻子弗吉尼亚侥幸逃命,星夜奔往欧洲求援。她向英王、法王胡诌了阿拉伯人捣毁基督教堂,杀害英法两国大批教士和修女的谎言。英国狮心王理查和法王菲利普信以为真,他们带领十几万人马,打着拯救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的旗号,发动了第三次大规模的十字军东征。

  阿克城是耶路撒冷的大门。十字军向阿克城猛攻。阿克总督早与弗吉尼亚有染。他在此紧要关头充当内奸,阿克城被攻破。理查与菲利普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要萨拉丁接受投降条件,否则,就要继续打下去。萨拉丁慷慨陈词:“天下哪有这样的法律,强盗向被抢的人提条件……我厌恶战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教义都反对流血,但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土不得不打的话,那我们只好奉陪。”

  两军对峙在阿什克伦城。十字军采用了新发明的攻城新式战车。这种战车不怕火攻,不怕箭射,阿拉伯人无法抵抗。为了保存实力,萨拉丁暂时撤离阿什克伦城。他又设下巧计,且打且退,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把十字军引入一片沼泽地。沼泽地泥深过膝。阿拉伯人轻装上阵,像鸟一样迅捷,而十字军身穿厚重铠甲,像个骆驼。战车陷入污泥动弹不得。阿拉伯军队返身作战,直打得十字军尸横遍野。

  这一仗使理查清醒了许多。他派出使者向萨拉丁提出停战要求。此举却受到法王菲利普和弗吉尼亚的反对。他们施了一条毒计:暗杀理查派去和萨拉丁谈判的使者,借此激发理查对萨拉丁的仇恨,并迫使他作出处决阿军俘虏的决定。正当理查中计,十字军的弓箭手瞄准几千阿军俘虏要射杀他们的时候,大批十字军俘虏被萨拉丁释放归来了。这完全表明了萨拉丁的诚意。有人又告诉理查,他派去的使者受到萨拉丁的款待。至此,理查才明白其中有诈。他赶走了菲利普,向萨拉丁表示歉意。

  萨拉丁不因暂时胜利而盲目乐观。他一面接受停战协定,一面又准备随时可能会出现的事变。他派出得力干将阿瓦姆前往阿克要塞,去请发明了一种燃烧液体的大马士革人。这种液体威力巨大,足以烧毁十字军的新式战车。阿瓦姆返回途中遇敌。为了掩护大马士革人,他受伤落海。一十字军士兵将他救起,送至军营。在军营他遇见在阿什克伦战役中曾经打过交道的十字军医护团女将路易莎。当时,路易莎被阿军俘虏,阿瓦姆出于对这位女将的同情,将她放走。路易莎对阿瓦姆十分感激。这次相逢,她对阿瓦姆非常照顾。待阿瓦姆伤愈之后,又帮助他逃离了敌营。其时,弗吉尼亚同法王菲利普、法亲王康拉德正在谋划叛变理查、他们怀疑路易莎偷听了他们的密谈,借口路易莎放走了阿瓦姆,将她送上了军事法庭,进行严厉审判。与此同时,在阿方,萨拉丁也在审判内奸阿克总督,将他处以死刑。

  弗吉尼亚、康拉德一伙一计未成又生一计。他们让康拉德出面,以出卖理查的行为讨好萨拉丁萨拉丁不为所动。他以极高的姿态邀请理查访问耶路撒冷。弗吉尼亚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在理查必经之路设下埋伏,雇用杀手用箭将理查射伤,然后将罪名栽在萨拉丁身上。理查中箭,生命垂危。萨拉丁不顾个人安危,带医生到法兰克军营,将理查从死亡线上救了过来。但理查不明真相,他仍以为是萨拉丁暗算他,并坚持向萨拉丁要求,自己要做耶路撒冷的国王。萨拉丁义正辞严地向他指出:“害你的不是萨拉丁萨拉丁只希望你伸出和平之手……如果要想当耶路撒冷的国王,这是在做梦。我要警告你:你要想打仗,绝不会胜利!”说完,他大步离开了十字军军营。

  理查再次率领十字军大举进攻耶路撒冷。但是,他们的战车不中用了。阿军借助大马士革人发明的新式燃料,将战车烧得七零八落。十字军全线溃败。弗吉尼亚被战火烧死。死前,她发出忏悔的呜咽,供出向理查射出毒箭的是他们一伙指派的英国将领阿尔塞尔。理查完全醒悟了。他对萨拉丁心悦诚服,亲临他的帐篷谢罪,承认自己是个战败前来投降的国王。萨拉丁待之以礼。理查自动撤军回国。耶路撒冷一片欢腾,阿拉伯人民欢呼自己的胜利。

  【鉴赏】

  埃及影片《萨拉丁》以雄浑的笔触,磅礴的气势,谱写了一曲英雄的阿拉伯民族抗击十字军东侵、收复和保卫耶路撒冷的战斗颂歌。影片阐明了一个真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的战争是不可战胜的。

  公元11至13世纪(1096—1291)在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的策动下,西欧封建主、大商人、天主教会,发动了以东方伊斯兰教国家为目标的侵略性远征。远征前后达11次,历时近200年。历史上称为十字军东征。“东征”给阿拉伯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激起了他们前仆后继的反抗。萨拉丁是阿拉伯反抗运动的杰出领袖。公元1171年,他在埃及建立了“阿尤布王朝”,宣布自己为第一任“苏丹”。1187年,他团结阿拉伯的穆斯林,向欧洲十字军发起反攻,大获全胜。俘虏了耶路撒冷国王,攻占了耶路撒冷城。以英国狮心王理查为首的封建君主不甘失败,拼凑了一支人马,向萨拉丁猖狂反扑,这就是第3次十字军东征。影片《萨拉丁》截取的正是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这部影片的突出成就是在人物塑造上。无论是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都极具个性色彩。恢宏的场面,磅礴的气势与对人物性格的精雕细刻结合在一起,使这部历史题材的战争巨片成为埃及电影史上的不朽之作。

  影片中的阿拉伯民族英雄萨拉丁不是抽象的正义和信仰的化身,而是血肉丰满、可触可摸的英雄形象。埃及艺术家善于通过复杂的冲突、惊险的情节,来刻画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影片中,比较大的战役写了3次。每一次战役,都着力展现了萨拉丁作为指挥官的才能与个性的一个侧面。赫淀山一战,十字军骑士团团长里诺集中了12万人马,而萨拉丁只有4万军队。面对强敌,编导者着力描写萨拉丁的沉着与镇定。他不是盲目的轻敌,而是对周围环境进行周密调查后,才制订了破坏里诺的蓄水罐,把十字军引向狭长的山路,然后聚而歼之的作战方案。这一战役充分显示了萨拉丁的指挥才能。阿什克伦城一仗,萨拉丁把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狮心王理查的部队引向沼泽地,在沼泽地,理查的战车失去了作用,萨拉丁的骑兵发挥了优势,十字军伤亡惨重,大败而归。这一仗形象地展现了萨拉丁高超的作战艺术。第三次战斗是保卫耶路撒冷一战,着重描写萨拉丁的深谋远虑,阿什克伦一仗失败之后,理查赶走了法王菲利普,向萨拉丁表示了歉意,双方暂时休战。萨拉丁并没有被这表面现象所迷惑,他对十字军作了两手准备,希望停战,但又积极准备对付局势的变化。千方百计引进能破新式战车的大马士革人,正是他作为指挥官的谋略。果然,由于内奸的暗算,理查再次发动进攻,矛头直指耶路撒冷。萨拉丁的两手准备,使得阿军在这场战役中大获全胜,彻底击败了十字军。

  值得称道的是影片善于用许多典型的细节和独特的语言来刻画萨拉丁的个性。例如,影片通过萨拉丁以自己的俸禄替男女俘虏赎身的细节表现他的宽厚;以允许各教派并存,让圣地耶路撒冷向一切前来朝圣的不同教派开放的行动,来表现他的仁慈和正确的宗教政策。有两场戏给人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一场是他断然拒绝与法王菲利普搞交易。菲利普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攻打萨拉丁失利,又不再获得理查信任的情况下,企图以出卖理查来换取萨拉丁与他的密约。这件事在阿拉伯军队内部有不少人赞同。他们认为,兵不厌诈,为什么不可以利用敌人内部的分裂去夺得战斗的胜利,对此,萨拉丁却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现在是停战,如果利用对方的叛徒使我们赢得了胜利那是不光彩的。光明磊落的战败,要比利用叛卖取胜可贵得多。”句句话掷地作金石之声!这场戏生动地显示了萨拉丁的坦荡与刚正。另一场戏是理查被他的亲信用毒箭射中后,萨拉丁为了拯救和平,亲自深入敌阵,为理查治伤。这一出乎意外的行动,展现了萨拉丁作为政治家的宽广胸怀。影片正是通过这种多侧面的描写,使萨拉丁这个阿拉伯民族英雄,在银幕上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这部影片对于反面人物形象的刻画摒弃了脸谱化、漫画化的表现手法,尽量表现出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狮心王理查就写得极有个性特色。作为侵略者的头目,他有狂妄自负,迷信武力和对待俘虏残忍的一面;作为十字军的统帅,他又有信守诺言,爱护士兵,敢于承认失败的一面。影片结尾,经过几次失败的教训和目睹亲信的叛变,理查对东征要达到的目的开始怀疑了。他亲赴萨拉丁营帐,向萨拉丁表达他对战争中牺牲了的士兵的忏悔,表达了要求和平的真诚愿望,萨拉丁原谅了他,观众也原谅了他。至于影片中另外一些反面人物,也大都个性鲜明:骑士兵团团长里诺贪婪自信,好大喜功,直到被活捉也不服输;里诺的妻子弗吉尼亚则上窜下跳,野心勃勃,死到临头,才忏悔流泪;法王菲利普背信弃义,卑鄙无耻,是个心胸狭隘,居心险恶的小人……他们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爱森斯坦认为历史片的基本前提是历史真实,然而不要把历史真实与历史自然主义混同起来。在某些情况中,简单的、自然主义的事实罗列,足以破坏对过去历史的现实主义解释。”历史片不仅要忠于历史,而且要超越历史。特别在塑造历史人物时,要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结合起来,浇铸成完整的艺术整体。《萨拉丁》在对几位主要历史人物的塑造上,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这部影片中的一些小人物和某些情节完全是虚构的,但这种虚构因为在总体上体现了历史真实,反而更觉可信,从而大大丰富了影片的表现力,对于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历史本质起了很大的作用。如影片对萨拉丁手下的干将阿瓦姆与十字军医护团的女将路易莎这两个人物的设置就颇为巧妙。他们属于两个敌对阵营,几次偶然相逢所产生的微妙情感,在危急关头互相解救对方的戏剧化情节,以及最后,十字军失败返回时,路易莎留了下来寻找阿瓦姆的一幕,不仅说明了敌对双方的普通人之间情感完全可以沟通,这些戏也给硝烟弥漫的战场增添了些许浪漫与诗情。影片中有的士兵,只出现一两个镜头,讲一两句台词,却往往有力地烘托了主题。比如,影片中有一段十字军在战争间隙寻欢作乐的戏。一名十字军士兵在和一位舞女跳舞时,他从狂欢霎时转入忧伤,不无伤感地对那位舞女说:“你让我想起了我所爱的女人。她的眼睛跟你一个样。我们决定在圣诞节结婚。上帝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去,也许我命里注定,要死在异乡。”正是从这个士兵的眼神、话语中,观众体会到了战争不仅给被侵略一方的人民,也给侵略一方的普通人,带来了痛苦与创伤。

  历史故事片的环境要再现当时的时代特点和社会风貌。因为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的,情节是环境中的情势造成的。《萨拉丁》的环境造型十分具有历史感。尤其是战争场面的描绘,那些在沼泽地里跌爬滚打的镜头,萨拉丁的骑兵与十字军战车拼搏的段落,拍得非常真实,有的犹如一幅幅严酷的油画。编导者以三次战争构筑故事的核心,把情节处理得跌宕起伏。影片还运用了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体现主题。如影片把两场性质完全不同的审判——萨拉丁审判叛徒阿克总督和理查审判路易莎,用“分割银幕”的技巧,交织在同一画面上,这种强烈的对比,收到了出色的艺术效果。

  《萨拉丁》对于世界人民更好了解阿拉伯民族的光荣斗争历史是有帮助的。它所表达的团结御敌、反抗侵略的主题,对于今天反对霸权主义,保卫世界和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萨拉丁  萨拉丁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词条  剧情  剧情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