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既生瑜何生亮”冤枉周瑜

  历史与小说总有一段距离,给了文人墨客想象与驰骋的空间。于是,本来和睦恩爱的武大郎与潘金莲被描写成那副德行,本来是文人儒将的张飞被歪曲成胸无点墨的莽张飞,本来是羽扇纶巾的千古风流人物周瑜被改写为一个小肚鸡肠,心胸狭隘,惯于妒嫉之人。虽然周瑜智慧超群,却“既生瑜,何生亮”,最后竟被诸葛亮三气而亡,还有诸葛亮周瑜,假戏真做,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些呢。

  

  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周瑜决不是这种人,而是一副非凡之面貌。

  

  据《三国志》记载,周瑜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儒将,不仅长相俊朗,雄姿英发,而且胸怀韬略,英勇善战。周瑜与孙权之兄孙策同龄,从十七岁开始就追随孙策与之携手作战,东征西讨,与孙策结为生死之交,为建立江东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安四年(199年),在孙策、周瑜二人占领了庐江郡皖县后,他们不仅取得了軍事上的胜利,还收获了美好的姻缘——当地的乔公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人称“大乔”、“小乔”,此战结束后,孙策娶了大乔为妻,周瑜娶了小乔为妻,这样,本就亲如兄弟、志同道合的两人又结成了连襟。这一年,他们是25岁。

  

  200年,孙策单身匹马外出与宿敌前任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遭遇,被许贡的门客用箭剌中面额身亡。其弟孙权成为了江東之主。周瑜继续受到孙权的倚重,担任中护军之职,与长史张昭一同处理军务,殚精竭虑一心为東吴开疆扩土而操劳。赤壁之战,周郎尽展军事韬略,力排主降派,与程普、鲁肃、黄盖一起救东吴于危难之中。此一战,周郎千古留名。周瑜为开拓荊州,不惜以身犯险。

  

  周瑜的功绩,时人有目共睹,孙权赞他“公瑾雄烈,胆略兼人”、“有王佐之资”;刘备称他“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蒋干又言他“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由此可见,周瑜能文能武,而且品行高尚,《三国志》评论说:“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后世的文学大家中也不乏欣赏周瑜之人,唐宋八大家之苏轼以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高度赞扬了周瑜的才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首名词把羽扇纶巾的千古风流人物周瑜呈现在大家眼前,两个千古名人也因此紧密地连结在一起。#p#分页标题#e#

  

  后来,由于小说和民间故事的流行,使得后世许多人都以为诸葛亮是赤壁之战的首要功臣,认为孔明神机妙算,把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描绘得神乎其神。而事实上,这些故事完全是后世文人的穿凿附会,历史的真相是周瑜赤壁鏖兵,火烧曹操战船,诸葛亮与赤壁之战没有什么关系。晚唐诗人杜牧在游赤壁之战故地时又为文学史留下了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虽然杜牧有些调侃周郎,但也说明巧借东风、火烧曹操战船的是周郎,而不是孔明。

  

  周瑜大都督的心胸气度究竟如何?东吴重臣、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权之父孙坚,居功自傲,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一直很尊重他,最终使程普折服。程普由衷地告诉他人:“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由此可见,周瑜并非气量狭小之辈,却是气度不凡,心胸宽阔,具有非常独特的人格魅力。后世民间所传的诸葛亮三气周瑜,把周瑜气得吐血而亡完全是杜撰,与历史事实南辕北辙。周公瑾身后竟酿成一大冤案,周大都督,汝可知否?

  

  周瑜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周瑜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年轻时曾用心研究过音乐,即使酒过三巡,演奏的音乐曲调如有错误,周瑜也一定能够听出来,听出来后一定要回头看一看演奏乐曲的人。所以,当时流传一句顺口溜说:“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之为东吴,励精图治,功绩卓越。他不仅是一位品德兼优的文武全才,还是一位难得的艺术家。加上自身修得的翩翩风度以及相貌堂堂,风流儒雅的外貌,周瑜可谓十全十美先生,就象他的名字一样如瑾似瑜。那么,功绩赫赫的周瑜,其身上有如此多的优点,为什么后世以《三国演义》罗贯中为代表的后世文人要贬低他呢?

  

  中国近现代学者陈迩东先生有一番入木三分的见解,他在《闲话三分》中剖析道:“这个人对孙氏忠;对朋友谅;划策有绝招;风头足;名声好;加上漂亮;夫人更是美人......那些碌碌之軰自惭形秽之流难免不生嫉妒之心。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就连当时的两个大人物曹操、刘备都对周瑜的完美自叹弗如了,后世凡夫俗子就更不用说了,人们在自惭形秽的同时难免会对他多加诋毁。正是:木秀于林,风必吹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更重要的是,周瑜还投身于東吴,又多了一个让人们诟病的缘由。#p#分页标题#e#

  

  东晋,这个偏安江左,仅拥有半壁江山的王朝,尊“蜀汉”为正统,因为刘备这个要兵无一卒,要钱没一包儿的所谓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并且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而偏安江左的东吴政治集团则遭到了人们的鄙薄。周瑜身为東吳的軍队统帅,必定首当其冲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靶子。東晋文学家习凿齿在他的作品《汉晋春秋》中就把周瑜描写成一个“小人”的形象。

  

  春秋转换,到了大唐之时,文学鼎盛,诗歌繁荣。以杜甫为代表的唐诗也站在了拥护蜀汉政权一边,杜甫倾心赞美“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杜牧也以一首《赤壁》调侃周郎,你的成功是由于巧遇东风,不过是侥幸,不然连“二乔”都将为曹操所有。这一个时期,在文学的广泛传播下,历史开始出现了偏差,对于周郎而言,可谓山雨欲来风滿楼,遭遇贬低的厄运不远了。

  

  在宋代,朱熹理学占据了历史的统治地位并得到大范围推行,使得“尊刘贬曹”、“帝蜀寇吴”之风大为盛行,直至随后的元、明、清三代。史家多承朱熹的“帝蜀寇魏”论,三国人物的善恶褒贬也随之潮起潮落,数度浮沉。最尴尬的要属身处其中的東呉,为了尊刘,自然就得贬曹魏,贬孙吴。作为东吴的军事统帅,周瑜就成了众失之的,成了打压、贬低的对象。

  

  当时在民间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话本《三国事略》,这个话本将周瑜贬低得不堪入目,将周瑜写成了一个好大喜功、目光短浅、气量狭小的小人。

  

  历史推进到了明代,贬低周瑜的更大浪潮降临了。罗贯中,这个因元代社会废止了科举制度,失去了进身之阶的文人放弃了儒业,转而从事民间文学的创作。一部影响深远的巨著《三国演义》诞生了。

  

  罗贯中的政治倾向依然是“尊刘反曹贬东吴”。他没有拘泥于三国志故事的原貌,而是以此为主干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与想象,他运用了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夸张对比、渲染烘托的艺术手段,使《三国演义》中的诸多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发生了改天換地的变化。张飞本是文人儒将,在罗贯中的笔下变成了胸无点墨的莽张飞。而完美先生周瑜成了善妒小人。这里的周瑜心胸狭隘,虽然自己智谋非凡,却成了孔明的陪衬。正如毛宗岗先生所言:“以周瑜之乖巧以衬托孔明倍乖巧。”周瑜屡屡败于更加神机妙算的孔明之手,因此十分妒忌孔明,想方设法地算计孔明,最后被诸葛亮三气而吐血身亡。生前叹曰,既生瑜何生亮!#p#分页标题#e#

  

  真实的历史是,孙刘联合抗曹是实,然诸葛亮并没有参与赤壁之战。什么“诸葛亮巧借东风”、“草船借箭”都不是历史史实。而“诸葛亮三气周瑜完全是罗贯中先生的无中生有,一痛儿杜撰。周瑜在赤壁之战以后的建安十五年(210年)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从时间上讲,周瑜怎么能够死而复生与诸葛亮展开正面交锋呢?

  

  我们不能不佩服罗贯中先生的妙笔生花,我们不能不佩服湖海散人的聪明才智。因为他明白,三国时代与明朝相隔遥远,指名道姓贬低古人又何妨,谁能奈我何?

  

  由于《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千古风流人物周瑜的人格形象被彻底扭曲丒化了,从完美先生变成一个小人,名声一落千丈。呜呼!四大名著也会酿成窦娥冤耶,周郎地下有知,又该仰天长叹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既生瑜何生亮”冤枉周瑜  周瑜  周瑜词条  冤枉  冤枉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