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陈胜吴广起义并未失败

  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场起义当中的男一号男二号应该首推陈胜吴广二人。

  

  目前普遍的看法是陈胜吴广作为农民起义的鼻祖,他们的起义是可歌可泣的,但最终是以失败告终的。可是张溥杰却不认为陈胜吴广的起义是失败的。

  

  首先我们先来还原一下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的和其他八百多名贫民,被冠以罪犯之名,征去戍守渔阳。

  

  当行军至大泽乡的时候,适逢天降大雨。此时的陈胜吴广根据队伍中轮流坐庄的制度,为队伍的伍长。

  

  由于雨势太大,道路泥泞不堪,很大可能无法按照预定的日期到达目的地。如果不能按时到达,依照王法,那么脑袋就会搬家。

  

  大难面前方见人的志向与抱负,面对暴政有人选择的是隐忍顺从。这是典型的顺民性格,即使屠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也以为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如若主上能法外开恩,饶恕一死,那自是感激涕零不知所措,唯有用一颗赤胆忠心来报答。

  

  但他们始终都没有想过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摊开自己的手掌,看看自己的命运线是否清晰可见,自己的双手是否能紧紧握住自己的命运线。如若能,请紧紧握住。

  

  当然也有些人并不甘愿一辈子当顺民,难道那些端坐在庙堂之上吃香的喝辣的人就比我们高贵,我们生来就活该被他们奴役?难道他们一出生就是镀金的,我们一出生就是戴着镣铐的?

  

  陈胜吴广正是在一群熟睡的人中,醒来较早的两个。他们觉得不能按期到达目的地是死,逃跑也是死,与其如此,还不如奋起反抗,大不了也是一死。#p#分页标题#e#

  

  当时秦朝的统治者,正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秦二世,胡亥。由于宦官赵高把持朝政,权倾朝野,天下苦秦久矣。

  

  而本应继承皇位的扶苏,在民间享有较高的声望,但是却被胡亥团伙秘密的杀害了,因而老百姓很多都不知道扶苏早已被害,总以为他是下落不明。

  

  同样下落不明的还有楚国名将项燕,就是项羽的叔父项梁的亲爹。项燕曾为楚国立下赫赫战功,楚人对其尊敬有加。陈胜吴广就决定以此为切入点,打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来抵抗秦的暴政。

  

  于是陈胜吴广就借助于一些怪力乱神的事件来一步步神化自己。他们先是在渔夫打来的鱼肚子里塞进一块写着“陈胜王”的布帛,等到士卒们发现之后,都惊呆了。所谓“陈胜王”就是陈胜要称王的意思。

  

  晚上,陈胜又让吴广去学狐狸到驻扎地旁边树丛中的一个古庙里,制造一些磷火,并学着狐狸的叫声喊道:“大楚兴,陈胜王”。

  

  陈胜吴广的造势很是成功,第二天就见到了“疗效”。由于吴广平日里爱护他人,和小伙伴儿们的关系都不错,很多人愿意为他效力。

  

  吴广就趁着比他们官大一级的将尉喝醉了酒,故意流露出想要逃跑的意思,以此来激怒将尉。喝得酩酊大醉的将尉果然上了吴广的当,就拿皮鞭鞭笞吴广。

  

  情急之下将尉甚至拔剑出鞘想杀一儆百,吴广趁机夺剑杀了将尉。而陈胜也紧跟着杀死了两名将尉,号召大家揭竿而起,并发出一声石破天惊的怒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p#分页标题#e#

  

  行笔至此搁一半,就目前来说陈胜吴广为起义所作的努力是十分值得肯定的。首先对当时国内的形势分析的十分透彻,本来天下苦秦久矣,老百姓日夜期盼明君的出现,当然他们绝对不会想到这是制度的问题,因为在当时,秦朝的制度就是最好的制度。

  

  好不容易熬到秦始皇死了,可是本该继承皇位的扶苏没能如愿,更加加深了社会的矛盾。

  

  陈胜吴广抓住了这些一触即爆的社会敏感问题,因而便打着扶苏和项燕的旗号来顺应人心所向。

  

  其次我们说过,陈胜吴广的舆论造势也比较成功。通过怪力乱神把陈胜的形象树立起来了。陈胜本不过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草根而已,曾经受雇耕田。按《过秦论》作者贾谊的话说,就是“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才能不及一般人,亦没有孔丘墨翟之贤的人,通过一系列造势活动,“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一时间,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不久陈胜就借势自立为王,国号为“张楚”。至于国号有人认为“张”是作动词讲,意为壮大的意思,当然更多人认为是名词。但无论如何,不妨碍文意。

  

  但是就这样一场声势浩大做足了舆论和群众心理攻势准备的起义活动,起义的两个男主角陈胜吴广为何却兵败身死了呢?他们的兵败身死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们的起义彻底的失败了呢?

  

  陈胜吴广的兵败身死可以说是必然的,必然性就在于他们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p#分页标题#e#

  

  既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一个躬耕于田亩的陈胜都可以自立为王了,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在陈胜自立为王没过多久,他的一些手下,还有其他地方一些不满秦朝暴政的人也都纷纷自立为王,大大小小的王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但是秦朝也不是坐以待毙吃素的主儿,随即派出名将章邯等人前去镇压。游兵散勇的杂牌军本来就和训练有素的正规军之间存在着差距。

  

  更何况是一盘散沙状的游兵散勇,既无精良的武器,又没有统一的作战计划和统一的领导人。彼此之间还心存芥蒂,秦朝还没有腐败到被一群乌合之众就可以打败的地步。

  

  因而陈胜吴广的势力被分散了不少,兵败也是在所难免。陈胜死于自己的车夫之手,吴广则是在陈胜丧命之前殁于大将田臧之手。

  

  吴广的死有人认为有点儿诡异,因为吴广是在督战荥阳的时候被手下田臧杀死,头颅被送给了陈胜陈胜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后,非但没有怪罪于田臧,反倒是加官进爵。

  

  至于田臧杀死吴广的原因,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则是“秦军至······今假王(指吴广)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一切看起来都似乎符合常理,而人们之所以心存疑虑是因为陈胜的态度。

  

  有人曾说陈胜起义之后,骄恣傲态,渐渐疏离了小伙伴儿们,吴广被冤杀是一个以很好的印证。另外还有一个事例可以印证。

  

  当年陈胜和别人受雇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时候,曾说过:“苟富贵,无相忘。”意思是如果我们谁要是有朝一日富贵,就不要忘了这些穷朋友。#p#分页标题#e#

  

  陈胜的小伙伴儿们听到后都笑了,一辈子修理地球的命,却操着管理地球的心。但是陈胜不以为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果不其然,陈胜成功了。

  

  陈胜称王之后,在陈县建立了政权。那些昔日在田间地头共同劳作的小伙伴儿们都找了过来。可是刚敲响宫门,就被守卫逮捕了起来。其中一个小伙伴就通过拦轿的方式,引起了陈胜的注意。

  

  陈胜就把那人带入了宫内,那小伙伴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处处感叹,物物称奇,这倒还在其次,后来出入宫殿此书多了,越来越肆无忌惮,整天抖搂一些陈胜过去的糗事儿。

  

  陈胜身边的人就看不下去了,就建议陈胜将那厮给杀了。陈胜也没有犹豫,就把那小子给杀了。而陈胜其他故人听说那小子被杀后,就都立即作鸟兽散。

  

  有人就以此作为陈胜疏离群众的证据,试图论证陈胜失败于此。其实并不然,试想陈胜已非昨日之陈胜,能够招待故人已实属难得,还屡屡大放厥词。

  

  在当时那个崇拜权力的时代,假如陈胜以前的那些小伙伴们都像他那样,陈胜以后还怎么混。所以说这一点我比较赞同陈胜的做法。

  

  个人以为这也并非陈胜兵败身死的真正原因,尽管他是死于车夫之手。陈胜之所以兵败是因为他的出身,他不是什么官二代。

  

  虽然他通过一些列造势活动造出了他的出身,但是跟着他起义的除了那些贫民们,还有一些贤能豪杰响应,试想那些比他文化高的人会心甘情愿的死心塌地跟着他么。

  

  有人也许会以刘邦来揶揄我,不有要忘了刘邦好歹也做过亭长,并且近似于流氓的他早已在江湖上摸爬滚打出一套圆滑的社交技巧,不然也不会把吕雉忽悠到手。要想成事,除了一颗赤诚的心外,还得有一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本领。#p#分页标题#e#

  

  显然陈胜没有这个能耐,从他不追问田臧杀死吴广一事就可以看出来,既然生米都已经煮成熟饭了,也就不愿再追究责任了。他太过于轻信于人,缺乏了基本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就比如陈胜后期所亲近的朱房和胡武二人,就是因为陈胜对他们二人太放心了,导致了两人过于专权,因而其他将领就逐渐疏远了陈胜

  

  有人把习惯把这一切归咎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认为农民阶级不具有先进性。这种说法本身就有错误,为何?不要忘了当时是什么社会,那个时候刚出奴隶制社会走出不久,农民阶级不具有先进性谁还具有。

  

  陈胜吴广之所以兵败的原因,其一是因为他们是农民起义第一次伟大的尝试,兵败在所难免;第二,是因为他们出身卑贱,难以服众。

  

  但是陈胜吴广兵败就代表他们的起义失败了么?张溥杰说没有。前面已经说过他们是农民起义的一次伟大尝试。自他们起义之后,各地豪杰并起。包括后来的刘邦项羽也是追寻着他们的足迹。

  

  尽管陈胜吴广是兵败身死了,但是后来的起义继承了他们的遗志,直至刘邦建立大汉政权。刘邦夺取天下后,专门派三十户人家去看守陈胜的坟墓,年年祭祀,以此向伟大的先行者致敬。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陈胜吴广起义并未失败  陈胜吴广  陈胜吴广词条  起义  起义词条  并未  并未词条  失败  失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