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经典对联: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下联一...

春联源远流长,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自家的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

古人和现代人的爱好,是有很大不同的。古时候的文人,他们没有电子产品,便专心于创作诗词。有时候也会去听听小曲,像猜灯谜和对对子也是众人喜欢的小游戏。就像是现在很多地方,等到节日时也会有这些小游戏,毕竟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过比起来猜灯谜,对对子要难上许多,对文化的要求也要高一些。

毕竟是讲究文化水平,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对上的。像现在很多人在过年的时候,都会买上很多对联,那上面的诗句也是富有深意,很可能还是大诗人写的呢!如今很多人都忽视掉了我们中国的对联文化,过年的气氛也少了许多。说起来,对联的历史还是很久远,对联文化,源泉不断,也有很多故事演变到如今。

一、对联是从古人的迷信开始的

古人是传统且迷信,很多现在能够用科学解答的事情,在当时都会被神化。毕竟他们缺乏一些专业的解释,只能够把这些全部归结于老天爷。当他们遇到了好的事情,便称为是“老天爷开眼了”。

但是当他们遇到了不好的事情时,他们便又会说这是“天灾”。所以他们不管是好事和坏事,他们都喜欢去祭拜,说白了这只不过是迷信罢了。相信大家都有听过“神荼和郁垒”的故事吧,他们两个是村子里面的兄弟。

每次村里面有妖怪,两个兄弟便会站出来,可谓是战无不胜,把妖怪们打得落花流水。所以后来人们就会把两兄弟做成纸人,然后贴在自家的门上。后来到了唐朝,因为李世民梦到秦叔宝和尉迟恭二人,并且在梦中他们还救了自己。所以这两个人就变成了新的纸人,甚至还有两个人的雕像,在人们心目中便是门神。后来很多人都喜欢这种文化,还喜欢去写对联,然后一起贴在家门口,为了迎新年。

二、乾隆摆盛宴,与纪晓岚对联

清朝有一个名人,名字叫做纪晓岚。他在当时也是一位重臣,文化和修养都要比一般大臣高上许多。所以乾隆也是非常喜爱,并且没事就喜欢喊他一起对对联,两人也是非同常人一般的高手。有一次乾隆举行了盛宴,邀请了全国上下的百岁老人。之所以邀请这些人,也是因为他想沾沾福气,让自己也能够长命百岁。

在如今的年代,活到一百都不是容易的事,更别说在当时了。当时来了一位百岁老人,他已经一百四十岁了。当时的清朝刚好也有了一百四十年的历史,对此乾隆也是开心地做了对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这幅对联中的“花甲”和“三七”,大家一加一算,刚好就是老人的岁数,可谓是绝妙。这个时候纪晓岚便也来了个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可谓是精妙不已,众人也都觉得好。

三、官员出对联为难纪晓岚,听后众人拍案叫绝

有一次官员聚会,一位官员想要和纪晓岚“切磋”一下对对联。所以他便当着所有官员的面,想要为难纪晓岚,所以便来了个开头,“鼠无大小皆称老”。纪晓岚听了,也是没有一点害怕的意思。毕竟他是真的有学问,还是对对联的能手。这个时候他便张口,“鹦有雌雄都叫哥”。上联用的是老鼠,他便用鹦鹉来回答。

不仅如此,上联用的是一个“老”字,他也是直接用了一个“哥”字,刚好呼应上了。大家也都习惯把鹦鹉称作是“鹦哥”,怎么说都是极为合适的。这个时候官员们自然是拍案叫绝,各种夸我们的纪大才子,不是徒有虚名。

历史上的纪晓岚,好像对对联从来都没有输过,连皇帝也是赢不了他,可以称作是“对联小王子”。正是他的才华,才会让皇帝如此宠爱,才会让后世为之敬佩。

总结

生活在古代的话,也是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含量的。要不然你根本不可能出口成章。虽说现在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但是肚子里面没有知识点的话。还是一样对不出来好的对联。能够完整地对出来对联,那么这个人的能力也不一般。历史上流传的诗句那么多,多少的文人墨客留下属于自己的诗句。他们的诗句平仄工整,一字一音,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参考资料:《清史稿》《中国对联》。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上联  上联词条  下联  下联词条  对联  对联词条  大小  大小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  
风俗

 汉字的演变2

 籀文  籀文是古代汉字的一种书体,因见于《史籀篇》,故称“籀文”,又称为“大篆”。《史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见于文献著录的一部字书。班固《汉书·艺文志》、许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