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蚂蚁搬典 (5)

目送飞鸿

晋嵇康《四言赠兄秀才人军诗》之十四,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之句,描写了一幅双手轻抚琴弦、双目远眺送走飞鸿的场景,抒发了兄弟分别时的依依不合之情。后以喻离别的悲凄之情。宋张元斡《水调歌头·雨断翻惊浪》词:“目送飞鸿去,何用画麒麟。”亦作“目送归鸿”。清尤侗《论语诗·子钓而不纲弋不宿射》:“试从濠上观鱼乐,目送归鸿弦自挥。”

且食蛤蜊

王融(468 -494),南朝齐文学家。字元长,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王僧达之孙。他年少时很自负,有一次

在王僧祜家遇到沈昭略,沈不认识王,问主人这少年是谁,王融心中不满,自称是太阳,光耀天下,谁人不知。沈听后说:“没听说过这些事,还是吃蛤蜊吧。”见《南史·王融传》。后以“且食蛤蜊”为不耐烦昕对方说的话而加以截住的用语。《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公子听得这话有些扎耳朵,便端起杯来又饮了一口,道:‘且食蛤蜊。’”

田文比饭

战国时,齐国盂尝君田文门下有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之分,一律与孟尝君平等。有一次,盂尝君在傍晚招待宾客,有一人避开火光到阴暗的地方吃饭。宾客大怒,以为是饭食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站起身来,手持自己的饭碗与他相比。那宾客十分惭愧,于是拔剑自刎。因此宾客们大都愿意归于孟尝君的门下。见《史记·孟尝君列传》。五代李瀚《蒙求》:“顾荣锡炙,田文比饭。”亦作“田文饭”。唐李端《送丁少府往唐上》诗:“共食田文饭,先之梅福官。”

叩马而谏

商朝末年,伯夷与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孤竹君死后,两人互相推让不愿为王,跑到周文王那里。文王死后,武王要出兵讨伐暴君商纣王,伯夷与叔齐拉着武王的马劝谏他说:“父死不葬,

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见《史记·伯夷列传》。后用以形容竭力进行劝谏。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八回:“左右众将见夷,齐叩马而谏,军士不得前进。”

白马青丝

侯景是北方怀朔镇人,羯族,他是个反复无常的人。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日:‘青丝白马寿阳来。一后侯景果然起兵叛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卒都穿着青衣,从寿舂进军建康。见《梁书·侯景传》。后以“白马青丝”指叛乱。清黄景仁《寿阳》诗:“地经白马青丝后,山在风声鹤唳中。”

白云苍狗

唐朝书生王季友的妻子柳氏不堪家境贫寒,抛弃了丈夫而去,外界不明真相,纷纷指责王季友。杜甫为王季友鸣不平,特作《可叹》诗一首:“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感叹世事变化奠测。见《杜工部草堂诗笺》

卷三三《可叹》诗。后以“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云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亦作“白衣苍狗”。明宋濂《天竺灵山教寺慈光园昭法师若公塔铭》:。居亡何,退居云门,视荣名利养如白衣苍狗变迁。”鲁迅《华盖集后记》:“真是世事白云苍狗,不禁感慨系之矣!”

白龙鱼服

传说白龙下到清凉的深渊里,变成一条鱼。渔人豫且用鱼叉射中它的眼睛。白龙负伤,去向天帝告状。天帝问他当时在何处是什么样的状态,白龙回答自己在深渊里歇凉时变成鱼的形状受伤的。天帝说鱼本来就是让人射的,不能怪罪豫且。见汉刘向《说苑·正谏》。

后以“白龙鱼服”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份,微服出行。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之兰》:“权翰林穿著儒衣,正似‘白龙鱼服’,掩著口只是笑,连权忠也笑。”亦作“白龙改服”、“白龙微服”。唐李白《枯鱼过河泣》诗:“白龙改常服,偶被豫且制。”清黄遵宪《和钟西耘庶常津门感怀诗》:“秋草木兰驰道静,白龙微服记为鱼,”

白衣送酒

晋朝时期,彭泽令陶渊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官归隐,从此躬耕终生。有一年重阳节,因为家贫没酒喝,心情特别烦闷,独自在篱笆边散步,忽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说奉王弘之命前来送酒,陶渊明心中大喜,接过酒立即尽饮至醉。见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后以“白衣送酒”形容所渴望的东西朋友正好送来,雪中送炭,遂人心愿。元卢挚《沉醉东风三首》:“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亦作“白衣担酒”,“白衣酒”。

宋苏轼《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诗之三:“黄帽刺船忘岁月,白衣担酒慰鳏孤。”清丘逢甲《梅农赠诗推奉过常长句答之》:“欲邀君赏东篱花,惜少柴桑白衣酒。”

白足

三国魏时的和尚县始,关中人也,他出家后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只坐不卧,五十多年不穿鞋子,即使在污泥当中行走,脚依然很白,人们都叫他白足和尚。见《法苑珠林》卷二七。后以“白足”泛指僧人。唐李白《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诗:“吴风谢安屐,白足傲履袜。”

白虹贯日

战国时期,韩国大臣严遂与相国韩傀结下怨仇,他到齐国去找屠狗为业的聂政去刺杀韩傀,聂政待母亲去世后,为报答严遂的知遇之恩,就独身仗剑闯人戒备森严的韩傀府并刺杀了他,然后自我毁容自杀,传说当时有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见《战国策·魏策四》和《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后用作人间要发生大事的典实。唐沉彬《杂曲歌辞·结客少年场行》:“重义轻生一剑知,白虹贯日报仇归。”元王实甫《丽舂堂》第二折:“且休说白虹贯日,青龙藏池。”

白首同归

晋朝时期,中书令孙秀看中大富豪

石崇的爱妾绿珠,想要占为己有。绿珠至死不从。孙秀假传诏书逮捕石崇。孙秀记恨潘岳小时用鞭子打过他,于是将潘岳也逮捕,并与石崇一并处死。潘岳写给石崇的《金谷集作诗》曾言:“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真是一语成谶。见《晋书·潘岳传》。后以“白首同归”喻一起被处死。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白眉良

三国时蜀国的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其中马良才最高,且他眉毛中间有白毛,所以乡谚中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见《三国志·蜀志·马良传》。后以“白

眉良”比喻兄弟中相对出色的人。唐沈俭期《笞魑魅代书寄书家人》:“音尘黄耳问,梦想白眉良。”亦作“白眉”。元谢应芳《风入松四首》:“绿发年华全盛,白眉声誉方新。”

令原之戚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毛传:“脊令,醯渠也。”郑玄笺:“鲑

渠,水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于急难。”后因以“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序》:‘绍定改元,适有令原之戚,闭门谢客,因追思,捉笔纪录,不觉盈轴,以‘游宦纪闻’题之。”亦作“令原之痛”。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遗编犹在,而风木之悲,令原之痛,遂无已时。”

半部论语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拥立太祖赵匡胤,被任命为宰相。宋太祖死后,赵匡义当皇帝,别人认为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恰当。赵匡义问是不是,赵普说我是以半部《论语》帮助治天下的。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后以“半部论语”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严复《救亡决论》:“且真谓通天地人之儒,从此天下事来,吾以半部论语治之足矣,又伺疑哉!又何难哉!”

半豹

晋殷仲文在写作上很有天才,但读书却不多。谢灵运曾经感叹:“假如殷仲文所读的书比得上袁豹的一半,那么他写起文章来不会比班固差。”见《世说新语·文学》。“豹”指袁豹。后以“半豹”来形容读书不多。明杨慎《丹铅续录·半豹》:“李商隐四六启云:‘学殊半豹,艺愧全牛。”

汉文却马

汉朝时曾经有人向文帝献上一匹宝马,文帝推辞说:“前面是鸾旗,后面是车子,每天不过走三十到五十里

路,我骑千里马,难道一个人闯到前面去吗?”于是给献马人一些回家的盘缠,把宝马退还给他,接着又传令今后不准再有人来献东西。见《汉书·贾捐之传》。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议者咸谓汉文却马、晋武焚裘之事,复见于当今矣。”

汉柳三眠

汉武帝苑中有柳,状如人,号日人柳,它像人一样一日三眠,起而婆娑,伏而静穆。见清张澍辑《三辅故事》。后以“汉柳三眠”描写杨柳起伏的情状。宋贺铸《好女儿·绮筵张》词:“认

情通色受缠绵处,似灵犀一点,吴蚕八茧,汉柳三眠。”

汉书下酒

宋代苏舜钦字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却从不要下酒的菜肴。他每晚读书,都要饮一斗酒,岳丈杜衍心存疑惑,派子弟私下察看。发现苏舜钦读《汉书·张良传》,每有感慨,就饮一大杯。杜衍听说,笑道:有这样的下酒物,饮一斗实在并不算多啊!见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二。后用“汉书下酒”称扬烦心读书。清孔尚任《桃花扇·侦戏》:“且把钞本赐教,权当《汉书》下酒吧!”

汉武横汾

武帝巡视河东与群臣乘楼船宴饮于汾水之上,作《秋风辞》,中有“泛楼舡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句。见《汉武故事》。后用为典故。唐张说《奉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官作应制》诗:“汉武横汾日,周王宴镐年。”

汉皋解佩

相传郑交甫在汉皋山下遇见两个仙女,仙女解下身上的玉佩送给他,可是走了不到十步的路,玉佩却消失了,仙女也不见踪迹。见《文选·张衡《南都赋》》李善注引《韩诗外传》及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后以“汉皋解佩”指男女爱慕馈赠。宋曹勋《虞美人》词:“汉皋解佩当时遇,绿满径行处。”亦作“汉皋遗佩”。宋赵以夫《金盏子·水仙》词;“得水能仙,似汉皋遗佩,碧波涵月。”宋周密《木兰花慢》词:“念汉皋遗佩,湘波步袜,空想仙游。”

宁戚饭牛

春秋时,卫人宁戚欲求见齐桓公l惜因家贫,缺少盘缠,只得为商贾驱赶牛车。数经辗转,终得抵达齐国。当他夜宿于城门外之际,正逢桓公出迎宾客。宁戚站在车旁喂牛,远远望见桓公,登时百感交集,便敲打着牛角大声唱道:“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听了很惊奇,以为不是平常之人,让人把他带回宫去,拜为上卿。见《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问下二》。汉刘向《说苑·尊贤》亦载此事。后以“宁戚饭牛”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唐元稹《放言五首》之四:“宁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亦作“宁戚牛”。唐李白《秋浦歌之七》:“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宁越之辜

相传晋时有个叫宁越的人,他发愤读书,别人休息他不休息,别人睡觉他不睡觉。学了十五年终于学成。有一次,一个犯夜禁的人被捉到官里。长官王安期间他为什么犯禁,他说因为在老师家学习,不知不觉夜深,所以犯禁。王听了说:“责罚像宁越那样勤学的人以树立自己的威望,是不合理的。”派人把这人送回家,后来宁越做了周威公的老师,为古代勤学典型之一。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后以“宁越之辜”谓因勤学忘情而造成的不当。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幸容宁越之辜,深荷王公之德。”

皮里春秋

相传为孔子所编的鲁史,对历史人

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贬而不直言,这种写法称为“春秋笔法”。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晋代褚裒,外表不露好恶,不肯随便表示赞成或反对,心中却存有褒贬,桓彝说他“有皮里春秋”。见《晋书·褚哀传》。后以“皮里春秋”指意见不外露,肚子里作文章。清李渔《复胡彦远》:“但须有以教我,且直示之,勿仅作皮里春秋,令弟于褒中索贬可也。”《红楼梦》第三十八回:“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舂秋空黑黄。”亦作“皮里阳秋”,宋李曾伯《八声甘州十六首》:“向宾筵游戏,豪端月露,皮里阳秋。”

发三握

《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以“发三握”喻礼贤下士,悉心招揽人才。宋苏轼《次韵景仁留别》:“会当闻公来,倒屣发三握。”

叱石成羊

传说古代的黄初平,1 5岁时牧羊山中,被一道士引到金华山的石室中住了四十年。后来哥哥初起在集市上遇见了道士,道士说:“他近在山东。”初起去看时,只见初平不见羊,还有山洞中的片片白石。哥哥正疑惑间,初平笑着叫了一声:“叱!叱!羊起!”石头都变成羊,有几万头。见晋葛洪《神仙传·黄初平》。清吴雯《鸣王涧岩下见牧者》诗:“金华山下想经行,叱石成羊太幻生。”亦作“叱石”。清吴雯《丁丑人日赠黄九》诗:“可思携素侣,叱石入金华。”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蚂蚁搬典   蚂蚁  蚂蚁词条  蚂蚁搬典 词条  
风俗

 对联的主要禁忌

1.忌上重下轻 对联忌上联气盛,下联弱。造成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毛病。 例如:气凌衡岳三千丈 心托离骚廿五篇。下联弱了些。又如:万仞惊峰承日月; 一株柔柳伴花枝...(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