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汉乐府极简史:听,无名者的吟唱

清 查士标  山水十开

有个诗人,他比李白牛。

他叫“佚名”。

100卷的《乐府诗集》里,好多了不得的好诗是“佚名”写的,因为写得很好,李白抄了很多,有时候题目都懒得改……

此人大度,不告。

他随口吟唱,把那些句子慷慨地抛撒在风里、尘土里,唱完就忘了,他自己,也随时消失在时光的荒野里。

若没有人捡拾,没有人知道那长城边饮马的水窟,没有人记得淮水边徘徊的路人,也不会有人记得那个失败者最后的悲鸣……

公元前202年,垓下。

一位曾像天神般勇武的男人,被迫直面他的人生绝路。

在这之前他和刘邦火拼了足足两年零五个月,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东是他项羽的地盘,鸿沟以西是刘邦的地盘。①

鸿沟之约后一个月,刘邦背盟,追击东撤的楚军。四个月后,刘邦调集韩信、彭越、英布、刘贾等各路大军四万人,将项羽的十万楚军包围于垓下。

那是寒冬十二月的晚上。兵少、粮尽、苦苦支撑的项羽,听到汉军帐中传来的四面楚歌,忽然崩溃了!

他在营帐中酌酒起歌,悲不可抑。

 力

【琴曲歌辞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据说,当时虞姬站起身来,拔剑起舞,舞罢自刎,以求项羽毫无牵挂地退走。于是项羽率八百骑突围南逃,刘邦紧追不舍,直追到乌江边上。

这样的追逐其实何其熟悉。

大概两三年以前,刘邦也被项羽这样追过。

不同的是,刘邦逃回了荥阳。

而项羽,自刎于乌江边上——过了乌江,就是他的江东老家,江东素多才俊,若卷土重来,谁又知道赢家是谁呢?

可惜历史的字典里从没有“若”字。

项羽死了。

刘邦的大军再无人可挡。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等诸侯王联合上书,请求刘邦称帝 。

于是,公元前202年的二月初三,在汜水之北的定陶,刘邦做了皇帝,建国号为汉。

其时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四海之士,莫非王臣。

惟有齐人田横不肯对汉称臣,带着五百门客逃往海岛。后来,田横不得已乘船赴洛阳面见刘邦,却在距洛阳三十里地的首阳山慨然自刎。

刘邦再去召留在海岛的五百门客,那五百门客听说田横已死,竟也全部自杀,传说死前,他们作葬歌二首,那就是《薤露》和《蒿里》。

【相和歌辞】  佚名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相和歌辞】  佚名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今乃不得少踟蹰。

《薤露》和《蒿里》原是一曲。

后来武帝时天才的乐人李延年将它们分制成二曲,《薤露》为王公贵人送葬,《蒿里》为士大夫庶人送葬,也称为《挽柩歌》,后世的挽歌、挽诗、挽词,都从这田横门客的二曲而来。

田横对大汉的不服,仅仅是个开端。

怀疑和反叛很快如燎原之火,一路蔓延。

燕王臧荼、楚王韩信、梁王彭越先后起兵造反。

臧荼被斩杀,韩信被夷灭三族,彭越被乱刀剁死……

公元前196年,因为害怕自己落得与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一样的悲惨下场,淮南王英布也起兵了。②

刘邦亲自出征,很快击败了英布并将其杀死。

班师还朝的时候,刘邦顺道回了自己的故乡——沛县,他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统统召来,在沛宫置办流水席,与子民们同欢痛饮十数日。饮到兴头时,刘邦弹著筑琴,唱起自编的楚歌。

【琴曲歌辞】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此时的刘邦,大概正是人生最志得意满的时候。

刘邦本名刘季,出生于沛郡丰邑中阳里,父亲是刘太公,母亲是刘媪。

据说他的出生非同寻常,是龙的后代——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这是《史记》中的记载,真的让人目瞪口呆难以相信……

无论如何,刘邦真的成了真龙天子,且把所有反对他的人都弄死了。

他自己也没有撑太久。

讨伐英布的时候,他被流矢射中,从沛县回去后不久即病重,一年后不治身亡。

刘邦死于公元前195年。

死之前,他已经安排好了身后人事:

以后若萧何死了,朝廷大事便交给曹参打理;若曹参死了,大事便交给王陵裁决,陈平、周勃辅助——吕雉问他:那以后呢?

刘邦淡淡地说:以后的事,不是你我能知道的。

明 唐寅 沛宫实景图

就这样,刘邦建立的汉帝国,安安稳稳地从高祖过渡到了文帝、景帝。

直到他的后代中,有一位少年天子凌空出世。

公元前141年,刘邦的曾孙刘彻即位为汉武帝。

横绝一代的帝王缓缓推开了他的王霸雄图。

他的麾下有无数的勇士、谋臣,当然也有才子。

其中最有名的才子,叫司马相如。

公元前130年,相如已担任郎官数年,时逢唐蒙受命开发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因为唐蒙处理得不好,巴、蜀百姓一度骚乱恐惧。本是蜀人的司马相如遂受命调解,写成《喻巴蜀檄》。③

《喻巴蜀檄》以雄辩和飞扬的才气,安抚了巴蜀的百姓,也成为流传至今的最早的公告檄文。

这个司马相如,就是弹唱着《凤求凰》把卓文君带回家的那个著名的才子。

【琴曲歌辞】  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晋人葛洪《西京杂记》里说:后来,司马相如变了心,将纳茂陵女为妾,刚烈的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但《宋书  乐志》和《玉台新咏》都说,没有这事。《玉台新咏》载有此诗,题作《皑如山上雪》——说这诗和卓文君原无任何关系。

【相和歌辞】  佚名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白头吟》到底是谁写的?那一对史上最有名气的才子才妇的结局到底如何?已遥不可知了。我们能知道的是:

公元前119年,司马相如卒于茂陵。

同一年,狄青、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深入漠北,大败匈奴,赢得封狼居胥的辉煌大胜。

匈奴人被远远地赶出漠南,他们悲伤地唱着: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这一年,汉武帝刘彻君临天下已二十二载,却不过三十多岁。

三十而立,他立得如此彪悍魁伟,然而,他的内心却有着深深的隐忧。

公元前113年,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秋风萧飒中,刘彻乘楼船泛舟汾河,悲欣交集。

【杂歌谣辞】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这年刘彻四十四岁。

他以武力打击匈奴,解除了数代以来的北部边患。

他采取的国家专卖(盐铁、均输、平准)、统一货币、重农贵粟三大政策极有成效,挽救了长期用兵造成的生产危机和财政危机。

他手下有司马相如这样的才子,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的猛将,有汲黯这样的忠臣……还有李延年这样的艺者和李夫人这样的美人。

但是他却说:欢乐极兮哀情多,他的哀,来自生命的尽头——

“我愿再活五百年、一千年……”

上天没有给刘彻更多的寿命。

却以另一种方式让大汉的魂魄永留世间。

公元前112年,就在写《秋风辞》的第二年,刘彻拨专款设立了乐府

乐府并非刘彻首创,早在秦始皇时代就有乐府这个官署,但是乐府的传奇,是在汉武帝手里完成的。

那时候,采诗官们大规模地从民间采集民歌,配上音乐,便于在朝廷宴饮或祭祀时演唱。据班固《汉书  艺文志》记载,乐府人员最多的时候曾有800多人,曾采得歌诗28家、314篇——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曲辞优美的无名者的歌谣,因此得以留存和流传,那些细碎的、日常生活的片断,那些与皇天后土无关的人世间的苦与乐、爱与恨、生与死,就这样像沙里黄金般被淘冶而出,千古不朽。

比如,在酷吏横行的武帝时代,暗绰绰说著小民“敢怒不敢言”心思的《蜨蝶行》:

【杂曲歌辞】   佚名

蜨蝶之遨游东园,奈何卒逢三月养子燕,

接我苜蓿间。持之我入紫深宫中,

行缠之傅欂栌间,雀来燕。

燕子见衔哺来,摇头鼓翼何轩奴轩!

比如,说著山高水深、远行客思乡不能归的《巫山高》:

【鼓吹曲辞】   佚名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

我欲东归,害梁不为?

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

临水远望,泣下沾衣。

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还有,象《饮马长城窟行》这样被后世诗人不断摹写的范本。

【相和歌辞  佚名】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乐府古辞 ,可能汉朝以前就流传民间了,据说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过往军卒饮马,曲名就是这样来的。

古辞,也就是这首乐府最初的歌辞。后来的文人们喜爱这曲调和风格,会摹仿它的风格,“拟乐府古题”,曹植的《善哉行》、李白的《将进酒》全是拟的乐府古题。

一千多年后,北宋的郭茂倩将所有乐府诗歌编成《乐府诗集》,其中有乐府古辞、后世文人的拟作,共录有五千余篇。

在郭茂倩的北宋时代,曾经也有过一个大晟乐府。那是宋徽宗赵佶的乐府

大晟终究只剩下一段传说。

而汉武帝刘彻乐府,却千秋万代地传了下来,永久立在了中国艺文史上。

因为有了乐府,我们看到了那个在大路上擦肩而过的男人,那个在桑田里劳作的女子,那个满面风尘的路人,那个啸马而过的公子——无论时光如何阻隔,他们的音容依旧鲜活。

这样鲜活的乐府,绕不过一个人,那是武帝的宠臣——协律都尉李延年。

平心而论,李延年是个绝世的音乐天才。《折柳》《梅花》这两首响当当的曲子,往上追源头,就要直追到李延年这里。李延年以他天纵的才华,把张骞从西域带回的胡曲,改编成《摩诃兜勒》二十八曲,其中就有《折柳》和《梅花》。采诗官们带回来的大量民间乐歌,也是李延年加工整理、编配新曲,才能广为流传。

公元前112年春天,就是汉武帝刘彻重设乐府的这一年,李延年因为他的天才走进了西汉王朝的历史。随他而来的,还有他的妹妹李夫人。

【杂歌谣辞】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这绝世而独立的佳人就是李延年的妹妹。因为这首歌,她被接进宫里,成了武帝的宠姬李夫人。

李延年的兄弟李广利被任命为贰师将军。

李延年自己,被封为负责乐府的协律都尉。

李氏一门,一时就和早些年的卫子夫一家一样,显贵无比。

可惜卫霍的奇迹并未在李家身上重演。

《李延年歌》先是把李家带进富贵荣华的天堂,后来又把他们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太初年间,武帝下诏族灭李延年和李季宗族。

十年后,又下诏族灭海西侯李广利全家。

李家被族两次,就此灰飞烟灭。

刘彻,对内对外他的下手都刚强狠辣。

在西北方他收拾了匈奴,在东北方,他又派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进击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

公元前108年,古朝鲜被灭,汉在朝鲜设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

大汉的版图逐渐成型。

在乐浪郡,一首忧伤的曲子被流传下来。

【相和歌辞】  佚名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

据崔豹《古今注》记载,某天早晨,乐浪郡朝鲜县津卒霍里子高去撑船摆渡,望见一个白发披散的疯颠人提着葫芦一路狂奔,其妻在后面追赶,却终是追赶不及,眼见那疯癫人奔进河里被活活淹死,她徘徊岸边,亦投河而死。据说霍里子高记下了她临终时的悲歌,回家说给妻子丽玉听,丽玉也很悲伤,就以箜篌拨弹曲子,传给邻居女儿丽容。

朝鲜成为乐浪郡,匈奴被赶出祁连山,但西汉的美人,却仍免不了和亲的命运。

公元前108年,刘彻将公主嫁与乌孙王为右夫人。

乌孙国地处天山北麓,极盛时占有整个伊犁河流域和西天山的广大土地,庭帐(首都)设在赤谷城。它的北边就是匈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匈奴和大汉都在抢夺乌孙国的立场,于是西汉公主嫁为右夫人,匈奴女子嫁为左夫人。

要知道这样的和亲,都来之不易!

大约有十年左右,西汉都在劝说乌孙王联姻,乌孙王一直踌躇不决,和亲之议从元鼎年间一直搁置到元狩年间,才正式落成。

于是那一年,豆蔻年华的和亲公主前往乌孙国嫁与年老体弱的国王猎骄靡。她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习俗不惯,说不尽的孤苦悲伤。

这可怜的美人叫刘细君。

【杂歌谣辞  刘细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算起来,刘细君该叫刘彻一声叔父。

她的父亲是江都王刘建,祖父是刘彻的哥哥刘非。元狩二年,刘建企图谋反,事败,夫妻双双死去,留下三四岁的孤女刘细君。十三年后,罪臣之女刘细君踏上迢迢的和亲之路,在乌孙国大约生活了八年后死去,前来接替她的,是又一位罪臣之女解忧公主。

历史对刘细君和刘解忧没有太多的回眸,因为数十年以后,一个惊人美貌的女子将嫁到匈奴,在边地的胡尘间刻写她的名字。

在这数十年间,西汉与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如同未央宫前的白云那般变幻不定。

而苦于兵役的人们早已厌倦了无休无止的征战。

【鼓吹曲辞】  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声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战城南,死郭北!兵卒们如此,忠臣们又如何呢?

公元前100年,匈奴新单于即位,汉武帝派遣中郎将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前往祝贺,不料匈奴内乱,苏武被扣,长留匈奴。

公元前99年,李广之孙李陵,奉命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兵溃援绝被迫投降,亦长留匈奴。

苏武和李陵这两个汉家男儿,就此滞留匈奴十八年。

公元前82年。

匈奴与西汉的破冰时分再次来临。汉朝派人来接苏武,并想把李陵也接回去。临别之时,李陵摆了酒席,对苏武说:"异域之人,一别长绝。"

【杂歌谣辞】  李陵

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李陵不肯回去。

在他投降匈奴以后,其母、弟、妻、子都因为武帝听信谣言被全数诛杀。十九年的冰雪酷寒,冰冷了往事,也冰冻了他曾想报国的心。

据说,李陵与苏武诀别之时,曾写下一组《苏武李陵赠答诗》(简称苏李诗),那是汉诗中的经典,可惜其真伪难以判断;据说,李陵还作有《答苏武书》,但其真实性同样被质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记录在《汉书》本传中的《别歌》,也就是《乐府诗集》中的这首《李陵歌》。

李陵从此在异域度过余生,卒于公元前74年。

苏武回到了中原,卒于公元前60年。

而他们的老皇帝老早就死了。

他生前求不得的天降祥瑞,在他死后翩翩来迟。

公元前52年,汉宣帝甘露二年,据说“凤皇、甘露降集京师”,而此前数年,亦曾有“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被视为仙人降临的瑞兆。

【鼓吹曲辞】  佚名

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

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

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

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

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

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

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传说“甘露”是“神露之精”,味道甘美,和着玉屑DIY一杯“神仙水”,喝了可以长寿甚至登仙。汉武帝曾在少壮之年铸二十七丈高、以掌擎承露盘的金铜仙人,就是为了喝到这杯“神仙水”,可惜直到他老死了也没有等来……

如今宣帝在位,仙人却大肆招摇地来了——金芝为车,桂树为船,登临宫殿,赐以甘露,这个宣帝多招仙人喜爱哪!

也或许,他是更招子民的喜爱吧。这个宣帝,就是被刘彻逼反自杀的废太子刘据之孙刘询,因为受到废太子巫蛊案的连累,打小就在监狱里长大,吃尽了人间的苦,却意外收获到他太爷爷求而不得的甘露和深不可测的民心——子民们同情废太子,也爱戴他,故而为他少年时遨游诸陵写下这诗,这大概,算是天道的补偿?或者是世道的轮回?

宣帝之后,元帝即位,那是多才多艺、柔懦多情的刘奭。后世的人们记得汉元帝,多数是因为一个女子。

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朝汉,自请为婿,于是元帝的一个宫女被送上匈奴的马车。那便是鼎鼎大名的王昭君——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从此,匈奴与西汉四十余年无战事。

公元前32年,送走美女王昭君的汉宫迎来了才女班婕妤。

她原名叫什么,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史上记载着她是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史学家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曾被封为汉成帝的婕妤,史上称她班婕妤或班姬。

班婕妤出身的班家是真正的名门大族,从战国末年到东汉中叶数百年间,有许多名人自这个门庭走出。

但这样的出身并没有为她赢得一生的幸福。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入宫受宠后,才貌双全的班婕妤便失了宠,传说,失宠的班婕妤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从此待在深宫,并作《怨歌行》感伤自己的身世。

【相和歌辞】  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她的父亲班况,在汉武帝时抗击匈奴,驰骋疆场,立下汗马功劳。而她自幼聪慧,饱读诗书,但她知道,自己如秋后的团扇,再也得不到汉成帝的怜爱了——人生失意无南北啊!汉武帝的阿娇皇后是如此,汉元帝的王昭君是如此,汉成帝的班婕妤也是如此命运。

《怨歌行》是否真是班婕妤所作,其实颇有争议。但其中的感慨与悲伤,倒真似班婕妤的一生:她曾被汉成帝宠爱,却终被赵飞燕、赵合德夺宠——弃捐冷宫中,恩情中道绝。

赵飞燕和赵合德最后都没有落得好下场。

汉成帝自己,也没有落得好下场,他无嗣,又英年早逝。

他的祖父宣帝在位时天降仙芝,他在位的时候却有数次灾异现世,齐人甘忠和弟子夏贺良因此宣扬成帝并非真命天子,又蛊惑汉哀帝“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一时人心纷纷动摇,天人感应的理论四处蔓延,《汉铙歌十八曲》就成于这样的时期。

铙歌就是军中的乐歌,传说它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黄帝、岐伯那儿。但本为“建威扬德,劝士讽敌”的《铙歌十八曲》,实际上内容庞杂,叙战阵的有之、记祥瑞的有之、表武功的有之,写爱情的,竟然也有。

一首是《有所思》。

【鼓吹曲辞  佚名】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一首是《上邪》。

【鼓吹曲辞  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据说这两首乐府,实际上应该合为一篇。

写的人早佚了名,不晓得是谁写的。但是那样的决绝和生辣,真是一颗保鲜千年的魂灵哪!这敢爱敢恨的人儿更干脆地表示:不管了,让老天来作主吧,若是冬雷、夏雪、山平、水竭,那就是老天不同意我们在一起,那时候再分开好了!

西汉人曾经是如此地相信天人感应!

《汉书  五行志》中,曾记载周幽王时“三川震,歧山崩”;汉惠帝时“江河水少,溪谷绝”,东汉安帝时“郡国十九冬雷”。

当时的人认定,所有种种,皆是天人感应,从普通子民的爱情婚姻,到天潢贵胄的权柄交替,桩桩件件,莫不是天意作主!

我们不晓得,那时候汉朝的天,会不会常常暗淡无光?

——西汉和乐府的运数,似已屈指可数。

公元前8年,无嗣的汉成帝刘骜不得已立侄子刘欣为储君,那便是汉哀帝。

公元前7年,汉哀帝裁撤乐府,当时的乐府员工总有八百余人,经过裁减,四百余人下岗散落民间,留下来的四百余人并入太乐机构。

一百二十年的乐府到这里缓缓地打了一个句号。

但世事仍然纷纭。

公元8年,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公元17年,王匡王凤率流民起义反莽,史称绿林军。

公元21年,樊祟率流民起义反莽,史称赤眉军。

公元22年,刘邦九世孙刘秀于舂陵起义反莽。

公元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起义军拥立为帝,建元“更始”。

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决裂,自己称帝,史称东汉 。

东汉不再设乐府

但“礼乐部门”为着政治的原因仍然到民间访听民谣,采诗回来。

采诗官们——姑且仍然这样叫他们——采来的大多数民谣仍然是无名者的吟唱,这些贩夫、走卒、奔忙在尘土中的小人物,唱出世间最真挚持久的声音。

比如思乡者之歌,说著颠沛流离的人在异乡的苦恼。

【杂曲歌辞】  佚名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比如北漂、南漂的人们四处讨生活的不易。

【相和歌辞】 佚名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比如说著胡地戍卒怀归心绪的《古歌》。

【杂曲歌辞】 佚名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比如,说著孤儿无依无靠、遍尝辛苦的《孤儿行》。

【相和歌辞】  佚名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

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

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

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

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

孤儿泪下如雨。

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

手为错,足下无菲。

怆怆履霜,中多蒺藜。

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

泪下渫渫,清涕累累。

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

春气动,草萌芽。

三月蚕桑,六月收瓜。

将是瓜车,来到还家。

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

愿还我蒂,兄与嫂严。

独且急归,当兴校计。

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

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在这些悲愁之外,也有别样声音。

比如,说著“人生苦短不如行乐”、劝人多多想开的《善哉行》。

【相和歌辞】 佚名

来日大难,口燥唇乾。今日相乐,皆当喜欢。经历名山,芝草翩翩。

仙人王乔,奉药一丸。自惜袖短,内手知寒。惭无灵辙,以报赵宣。

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亲交在门,饥不及餐。欢日尚少,戚日苦多。

何以忘忧,弹筝酒歌。淮南八公,要道不烦。参驾六龙,游戏云端。

以及“黄金为门白玉为堂”高调炫富的《相逢行》。

【相和歌辞】  佚名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甚至还有民间八卦般纷纭的故事。

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后来被录入乐府,那就是《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杂曲歌辞】  佚名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很长,很长。那大概是到那时为止,人们所能见到的最长的叙事诗了……

那是献帝建安年间,那是东汉的末年。

那是愈来愈混乱的年代。

在洛阳城的富人区——上东门内,贵族们“黄金为门白玉为堂”,衣服、车马、装饰、庐舍都攀比豪华;小民们却饥不得食,盘中无米、架上无衣。

可怜人就这样横起心来,提剑去了富人区……

【相和歌辞】  佚名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时势把人逼到了这个地步!

零星的暴动此起彼伏。

公元183年,诸郡大旱。太平道首领巨鹿张角,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张角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大旗一挥各地响应,零星的暴动终于汇成了一股狂流。

天下大乱了。

在这大乱中,曹操迅速崛起。

公元208年,五十四岁的曹操拜相。

他的雄心壮志正烈烈燃烧。

朝廷无三公,丞相曹操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么像当年的周公。

【相和歌辞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如果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樽酒,那么曹操手里的这樽,无疑比很多人,都要醇厚浓烈,百味杂陈。

彼时,曹操还没有逢着赤壁大败。

他二十岁从小小的洛阳北部尉出身,几十年南征北战,打张角,打董卓,打吕布,打袁术,打得诸侯闻风失色,皇室赖他保全——没有了他,东汉可能早就谢幕了。可是东汉谢幕也是因为有他啊!

公元220年,六十六岁的曹操急病去世。

九个月后,他的儿子曹丕逼汉帝禅位,江山改姓曹氏——东汉灭亡,曹魏新立。原本,那只是或迟,或早的事。

那时候,是否有人会想到,这不是混乱的结束,而是混乱的开始,中原将逐渐走入史无前例的三百六十年的大混乱中。

那莽莽苍苍的混沌里,飘荡着来无踪去无处的微吟: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有人说,那不朽的古诗十九首是无名者写的,也有人说,那是独得天下八斗才的无双才子曹植和他同样有才的朋友们写的,无论如何,从此,中国的诗,将逐渐告别无名诗人的时代,而向着拥有版权的、有作者的文人诗时代飞奔而去,那里,站着盛唐的李白杜甫、大宋的东坡稼轩以及无以计数的、有名有姓的诗人们。

清  叶欣  山水册页

备注:

①  楚汉相争历时四年,从公元前2006年到公元前2002年。此处二年零五个月是指公元前2004年到公元前2002年楚汉相峙于荥阳。

②  梁王彭越的下场极其悲惨,被做成肉酱传食诸王,英布也拿到了。谋反前英布已受到猜忌,故而先下场为强。

③  《喻巴蜀檄》成文有公元前135、公元前130的说法,本文倾向于熊伟业“司马相如《喻巴蜀檄》丛考”中成文于公元前130年的观点。

④  《饮马长城窟行》,作者一般标为陈琳。另一首“青青河畔草”,标为"古辞",未署作者。但学界有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两首作者有误,认为作者标为陈琳、句子参差不齐、以“饮马长城窟”开首、句句不离饮马长城古意的这首,更符合西汉乐府古辞的特点,可能才是真正的古辞,而“青青河畔草”那首与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相类,其作者才是陈琳。参看多篇论文之后,本文更倾向于这个观点。

⑤  西汉无乐府诗的提法,关于乐府诗的概念,至今为止并无清晰明了的提法。乐府诗是中国诗歌品类中尤为特殊且复杂的一类。此文为求简便,通称为乐府诗。

⑥  为避免歧义,本文所选诗篇以及分类,均出自郭茂倩《乐府诗集》。

作者:任淡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乐府  乐府词条  简史  简史词条  吟唱  吟唱词条  无名  无名词条  
诗词姜夔诗词鉴赏

 《扬州慢》

年代:宋 作者: 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