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庾信,一个古人中的古人,毛泽东最爱读他的诗

*作者简介:南郭居士,本名郭军,男,汉族,籍贯甘肃徽县。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会员,「中国诗歌报」诗词创研中心副主编,陇南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狗尾草诗人原创艺术团队主创人员。有数百篇文学作品在各类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著有「南郭词文」,并获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诗歌提名奖。获“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现代诗入围奖。作品入编第四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

庾信,一个古人中的古人,毛泽东最爱读他的诗

●南郭居士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家都知道这是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千古名句。但恐怕许多人并不知道,这句话的祖宗却是庾(yǔ)信,王勃只是袭用了庾信的诗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

  庾信是中国古代一个极有影响,在今天却不被大多数人知道的一个著名诗人、文学家。在今人看来,唐朝人是古人,但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庾信就真是古人中的古人了,也是诗歌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人。庾信开唐人以诗入赋的先河,唐代王勃、骆宾王的骈作皆受其影响。六朝骈文盛极,而庾信即是集大成者。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他是南北朝时期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其父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是著名文学家。其八世祖名滔,官至散骑常侍,封遂昌侯,曾祖道骥曾为安西参军。庾信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其文学成就昭示了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有《庾子山集》传世,明人张溥辑有《庾开府集》。

  《四库提要》这样概括庾信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即“其骈偶之文,则集六朝大成,而导四杰之先路。自古迄今,依然为四六宗匠”。

  后来人对庾信的评价很多,但在唐朝,最认可庾信的人应是杜甫了,他在《春日忆李白》里曾说,“清新庾开府”。他曾写诗称赞:“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高度赞扬庾信结合南北文学而创造出的诗赋。杜甫还在《戏为六绝句》的第一首中这样赞美庾信:“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诗中指出庾信后期文章风格更加成熟,健笔凌云,纵横开阖,不仅以“清新”见长,唐代的“今人”指手划脚,嘲笑指点庾信,只能说明他们的无知,而“前贤畏后生”,也只是讥讽的反话而已。

  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特别通晓《春秋左氏传》。他身高八尺,腰长达十围,形貌举动疏慢而不拘礼法,有不同常人的地方。他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风格被称为“徐庾体”。庾信诗词留下来很多,有三百多首,但由于其诗赋用典较多,再加上他在北朝三十年的仕途世人不太清楚,即所谓“历四朝”而“奉十帝”,作品内容及寓意不宜把握,学者们对其研究较为简略,深入者为数不多。

  然而很乌龙的是,一千多年来,庾信却慢慢变成了庚信,也是因史料久远流传过程中,“庾”与“庚”字相似,主要是历史上手抄等原因,把“庾”字错写为庚了,因而有的书籍就沿用了“庚信”这一名字。而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百度一下庚信,其基本释义竟然是月经,且注释道,《红楼梦》第六九回:“已是三月庚信不行,又常呕酸,恐是胎气。”当然,这在现在已经开始得到纠正,一些学术论文都使用了庾信这个原本的名字。

  庾信生于南朝,一生都处在动乱年代,开始在南梁朝廷担任东宫学士。南梁侯景之乱时,他奉命以使者身份出使北朝的西魏。南梁被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的西魏。后西魏又被北周所灭。北周开国皇帝酷爱文学,便任命庾信为骠骑大将军,并尊为文坛宗师。此时的南方到了陈朝,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允许回到自己的祖国,但庾信仍被扣留在北周,一直不许回国,最后老死在隋文帝元年时的北方。时年六十有九,追赠原职,并加荆、淮二州刺史。

  庾信经典的作品有《枯树赋》、《竹杖赋》、《伤心赋》、《小园赋》、《哀江南赋》等。毛泽东最爱诵读《枯树赋》,而且已经烂熟于心,每背诵一遍犹自动情不已。

  《枯树赋》是庾信羁留北方时抒发对故乡思念,并感伤自己身世的赋文,全篇回肠荡气,苍凉劲健,忧深愤激。他把对亡国之痛、乡关之思、羁旅之恨和人生多难的情怀尽寄寓其中。其内容是,晋朝时一个人来到一棵大树下,看到这棵曾经生长繁盛的大树,现已经逐渐衰老,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悲凉。据有关记述,1976年毛泽东病重,仍卧床诵读《枯树赋》,直到不能言语,机要秘书张玉凤读了两遍《枯树赋》后,他自己又背诵起来,一字一字缓缓地诵读直到最后一句:“……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庾信的主要作品是《哀江南赋》,也是他的代表之作。此赋主要是伤悼南朝梁的灭亡和哀叹自己个人身世,陈述了梁朝的成败兴亡,以及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凝聚着作者对故国和人民遭受劫乱的哀伤。这是一篇极其优秀的赋,虽然不只是这篇赋成就了庾信,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庾信晚年赋作的最高成就。全赋内容丰富而深沉,文字凄婉深刻,格律严整又略带疏放,文笔流畅且生动感人,如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真相,具有史诗般的规模和气魄,因此获得了“赋史”之称。

  虽说文人相轻,但庾信却仗着其出众的文学才华而显得非常狂傲,据唐·张鷟《朝野佥载》载:“梁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 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时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信读而写其本。南人问信曰:‘北方文士何如?’信曰:‘惟有韩陵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其余驴鸣犬吠,聒耳而已。’”

  文中说庾信自南朝初至北方时,北方文士大多轻视他,庾信便将自己的作品《枯树赋》拿给他们看,从此再也无人敢轻言庾信了。后面是说,南朝有人问庾信:"你觉得北朝文人的才学怎么样?"庾信答到:"只有温子升《韩陵山寺碑》的碑文还值得一谈,还有薛道衡、卢思道也勉强可以说说,至于其他文人,不过都是驴鸣狗叫,喧扰刺耳而已。"

  综观庾信,在政治方面,据载他在北周担任洛州刺史时,为政简要清静,使官民皆获安宁,颇著政绩。字文逌在《庾信集序》中将其受爱戴的程度与东汉名吏郭伋及西晋名臣刘弘相提并论。当然这在笔者看来只是文人评论的恭抬之语,泛泛之言,说白了他在为官方面其实并无多大过人之处。

  军事方面,庚信虽未打过仗,但仅仅是纸上谈兵就使贼盗闻风而散,不过在遇到的实际战争中,不是逃跑就是屈节,因此骠骑大将军之名也不过是给他安排了一个享受俸禄的职位而已。

  只有在文学方面,庾信在中国文学史上才是一位继往开来的人物。他的文学创作以其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为界,前期在梁朝,作品多为宫体,轻艳流荡,词藻华美。动乱年代,书剑飘零,羁留北朝后,其诗赋大量抒发怀念故国乡土的情愫以及对身世的感伤,风格也转变为悲凉苍劲。其诗赋在中国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既不同于前人骚赋,也不同于后人的律赋,而是将两汉以散文入赋变为以骈文入赋,使赋更具有形式美,将赋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鲍照之后的齐、梁、陈三朝和北朝,无人能和他比。当时有“徐庾体”之说,与徐陵并列,其实徐陵成就在其之下。

  庾信兼善众体、诗赋文都取得相当高的成就,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多产作家。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二十七首《拟咏怀诗》中的两首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拟咏怀诗 十

南北朝·庾信

悲歌度燕水,弭节出阳关。

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

故人形影灭,音书两俱绝。

遥看塞北云,悬想关山雪。

游子河梁上,应将苏武别。

拟咏怀诗 十七 

南北朝·庾信

日晚荒城上,苍茫馀落晖。

都护楼兰返,将军疏勒归。

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

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

闻道楼船战,今年不解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古人  古人词条  毛泽东  毛泽东词条  最爱  最爱词条  一个  一个词条  
诗词

 飞花令——桥

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二首》 宋·陆游3、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