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村居》里,天,烟,鸢,为什么只有三句是...

这首村居总共才四句,有三个字押韵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是一个押韵的相关问题。这个问题由于我们平时习以为常,就好像很多人一听到绝句就自然知道是四句一样,只要看到诗就认为第三句肯定是不押韵的。

其实这是一种常态认知带给我们的知识盲区。

说简单点,就是因为我们平时看到的多是这种结构,单句不押韵,双句押韵。看得多了,就认为所有的诗都是这样,所有的押韵格式都是这样。

大部分人只要提到唐诗,第一反应就是“床前明月光”。其实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是一首古体诗,根本就没有平仄格律的限制。说到了这里,很多人又会惊讶了,怎么可能?最伟大的诗人,最伟大的时代,流传最广的作品,居然不合格律

事实就是这样。

我们学习的知识有很多没有必要涉及的盲点。比如初高中古文诗词教学根本就不会涉及到平仄格律,也就连中国古诗中最基础的两种类别:近体诗(格律诗)、古体诗(不遵守格律)这种常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我们只知道最伟大的诗人是李白,模模糊糊知道中国古诗后来都是格律诗,就想当然地误以为李白写的流传最广的作品肯定是符合格律的,而且大部分人就算知道有平仄格律一说,区分格律体与非格律体也就是看字数和句数。

这没什么关系,因为格律知识对于今天的写诗的人来说并不重要,对不写诗的人来说更是毫无用处。所以,不知道没什么关系。

押韵也是同样的道理。其实押韵分为隔句韵和排韵。

隔句韵就是隔句押韵,排韵就是句句押韵

在中国诗歌发展早期,这两种押韵格式就是并存的。我们看《诗经》里的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们可以看到前两句就是排韵,后两句就是隔句韵。排韵可以迅速形成语气的节奏感,而隔句韵则是打破这种规则,让诗句的吟唱表现方式更加灵活,更加新颖。

那么有没有单独用排韵,或者单独用隔句韵组成的诗歌呢?

到了西汉时期,因为音乐越来越复杂,作为歌词而存在的诗,长度就必须增加来适配。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七言诗,而七言诗最早是汉武帝在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所以这种诗称为柏梁体。这就是最早的七言,由于一人一句的联诗,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每人一句,这个人就必须在这一句中把意思表达完整,不会形成断句,没有必要用不押韵来区分上下句,所以在这种诗体中一直保持着排韵。

这种格式一直在七言中流行,直到东汉末的曹丕,开始真正把七言送上一个比较正式的诗歌位置,但还是使用排韵,比如他最著名的《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细读《燕歌行》,我们会发现它因为使用排律,所以内容的分割是灵活的,可以两句为一小段,也可以三句为一小段。这种情况在格式自由的古风中是没问题的,而且在古风中押韵还可以转韵。但是这首《燕歌行》是一韵到底,慢慢地开始向唐诗格式靠近。这首排韵诗是七言诗的一个关键节点,因为当时的诗还在曹操的四言,曹植的五言这些主流诗歌体式中创作,七言属于后来者。

而到了曹植开创汉字音韵学之后,这种排韵的格式就基本上退出了诗歌主流。

因为诗在这个时候已经独立在音乐之外(西汉初就出现了“徒歌”),成为了文本文体,不再仅仅用于演唱。汉字音韵学在魏晋南北朝飞速发展,沈约、周颙总结出“平上去入”四声标注法并且应用到诗的创作,直接催生了唐武则天时期的平仄划分和近体诗的格律标准。

押韵也产生了变化。既然不再歌唱,成为诗人抒发感情的吟诵体,自然就回到了《诗经》时期的隔句韵格式或者排韵和隔句韵混用的两种方式。

即使到了今天的现代诗词,我们也只在歌词中能看到句句押韵的排韵,因为音乐的调整变调,汉字本身是否押韵、平仄都没有关系,并不会影响我们的演唱。

诗成为朗诵作品,就必然是隔句韵或者两者混用,这样才能保证声调起伏,同时在古诗中还起到句读的作用,让我们知道如何断句。

而在近体诗中,隔句韵的格式就是平(仄)起不入韵格式,就是单数句都不押韵,只有双数句押韵,比如《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而使用隔句韵、排韵混用的,就是平(仄)起入韵格式,一、二、四句押韵,第三句不押韵

《村居》就是这样: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就是近体诗的两种基础平仄格式,已经被固化。所以只要是近体诗,第一句有押韵、不押韵两种,但是第三句绝对是不押韵的。否则的话就不是近体格律诗了,甚至连不遵守格律的古体诗也抛弃了完全的排韵押韵法,因为不适合吟诵。

我们把“儿童散学归来早”改成“儿童散学归来前”,就得到四句押韵的排韵古风作品,写在纸上看不出来,但是我们朗读一下,就会发现问题所在了。

但是如果谱上个曲儿拖长了音调,发生变音的演唱,又没什么关系了。

这是诗发展到独立于音乐之外,依靠汉字音韵本身来保障节奏、音律的必然结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只有  只有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诗词

 古代诗人总汇名录

  唐宋八大家初唐四杰竹林七贤元曲四大家楷书四大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建安七子小李杜婉约派词人边塞诗人桐城派代表人南宋四大家十八学士儒家代表人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