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林文映:荔枝窝——活化的客家历史

香港如今时兴“保育”,活化工厂大厦、历史建筑,发掘弘扬本土文化和习俗,都属于保育范畴。

香港人周末远足的热门地点荔枝窝,地处香港新界北区沙头角,背靠梧桐山,俯瞰大鹏湾,毗邻船湾及印塘州,是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的“自然步道”所在地。荔枝窝是客家历史的活化石,理应受到保育。

 

这是一个拥有逾300年历史的客家村落,自17世纪便已有人定居,但交通不便。荔枝窝虽坐落在现代都会的香港,是沙头角的一部分,对岸是繁忙的深圳盐田港,但却显得很遥远。2013年前没有公共渡轮或街渡,要租舢板。寻踪者如果走陆路,要在大埔坐车到新娘潭或乌蛟腾再徒步,或在粉岭搭车到鹿颈再攀山。

 

逾300年历史的隐世之珍,也正因为路途艰难,抵埗才有发现隐世之珍的惊叹。寻寻觅觅来到荔枝窝,不见荔枝树影之余,却见客家建筑风格的石屋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颇有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诗情画意。

 

客家源自黄河流域,家系可上溯二千五百个春秋。现时之荔枝窝客家人在清初复界后由福建辗转经过惠州,而后抵达今之地点,同期到达者除了荔枝窝还有西贡的白沙湾村。

 

研探客家村的兴衰,可以窥见最早期香港原住民垦荒拓殖的踪迹,从而梳理香港发展的历史脉络。譬如荔枝窝,原本是客家黄氏单姓大村,后来附近的梅子林(沙头角曾氏村落)原居民分支不断流入,逐渐演变为双姓村落。再后来曾氏人丁兴旺,“反客为主”,在人数上抛离黄氏,黄氏分支出走迁徙到邻近的锁罗盆、上水古洞。此中的变迁,足以印证清初复界四百年以来,粤东、闽西、赣南之客家先民,如何从宝安县(香港被清廷割让大英帝国之前就隶属旧称的新安县)、归善县(惠阳旧称)以沙头角为“跳板”进入香港

荔枝窝所处的沙头角实则是香港开埠前的一个缩影。这里曾经居住着广府、客家、闽南三大族群,其中以客家人为压倒多数,来自粤东、赣南、闽西的客家人占沙头角的九成。

 

研究香港本土文化的切入点,笔者一直认为,寻访客家人的足迹,是研究香港本土文化如何形成的重要切入点。作为汉民族最驿动的民系,客家人在迁徙的过程中,其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也在演变,并与客居地互为影响。从粤赣闽三省迁移到沙头角的客家人,把当时相对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当地。但传统上习惯垦殖,不擅长出海捕捞的客家人,在岛礁星罗棋布的香港,历经岁月的洗礼,自然适应了沧海与桑田并存的生活,并形成了有别于大陆的客家文化。一个典型的例子,客家人传统上信仰土地神明“伯公”,但后来亦崇拜保佑航海渔政的“天后”(原名林默娘)。因为择居香港之后,要向喜怒无常的大海讨生活,所以逐渐接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被顶礼膜拜已有千年“天后圣母”、“妈祖”、“妈娘”。

 

深圳市(原来是宝安县)龙岗与坑梓,皆有相当多黄氏客家人聚居,如果上溯源头,应与香港荔枝窝及锁罗盆黄氏同宗,祖籍多为嘉应州(梅州)兴宁县。十九世纪中叶迁徙至香港西贡半岛,再远走南洋至马来西亚沙劳越(沙巴)。也有一部分村民,移民到了英国。

 

客家人是否“汉室正统”,学术界有不同说法,本文无意介入争论。但客家人笃信风水的传统,却是与华夏民族的风俗一脉相承。风水既是一门玄术,又不乏科学根据,学术一点的说法叫做堪舆学,因为其核心价值就是根据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对人类的居住、殡葬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荔枝窝至今还存活着一百多种植物的百年风水林,就位于香港唯一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地质公园之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林文  林文词条  活化  活化词条  客家  客家词条  荔枝  荔枝词条  历史  历史词条  
资讯

 重庆青年报:孤独的重庆捞尸人

2月24日,来自重庆海事局消息,长江朝天门以上水位目前已进入全年最枯季节。每年,长江的枯水期除了对船舶的水上交通安全有影响之外,因各种原因命丧长江的尸体也难以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