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乾坤大略》卷五、乘胜略地莫过于招降

①昔武信君(陈地人武臣,领陈胜之命和陈余张耳伐赵,自称武信君,后听陈余张耳之谏,自立为赵王,后被叛将李良所杀)下赵十余城,余皆城守,乃引兵击范阳,不能下。使(假使)非纳蒯(kuǎi)彻(chè)(即蒯通,范阳人,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蒯通)之说,以侯印授范阳令,而使之朱轮华(huá)毂(gū)(朱红车轮的华丽马车)以驱驰燕赵郊,则三十余城乌能不战而服乎?善乎!

②李左车(赵名将赵牧之后,赵王歇谋士,井陉口战败后被韩信俘虏)之对淮阴(韩信)也,曰:"将军虏魏王、禽(通擒)夏说(夏说,音yuè,陈馀谋士,被陈余派去劝田荣借兵反张耳,打败张耳后任代国国相。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九月,在韩信攻赵时被擒杀),不终朝而破赵二十余万众,威震天下,此将军之所长也。然众劳卒疲,其实难用。今以罢弊之卒,屯之燕坚城之下,燕若不服,齐拒境以自强,此将军之所短也。为将军计,莫若按甲休兵,北首燕路,而遣辨士奉咫尺之书于燕,暴其所长,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而东临齐,虽有智者,不知为齐计矣。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至今思之,虽孙(孙武)、吴(吴起)复生,何以易焉!

③而要(如果要)非战胜之后,则断不及此。何也?胜则人慑吾威而庇(希望受到我们的势力的保护)吾势,利害迫于前而祸福怵(chù)(恐惧)其心,故说易行而从者顺。若在我无可恃之形,而徒以虚言嬲(niǎo)众(欺骗忽悠众人),是犹梦者之堕井,无怪乎疾呼而人不闻也。此又不可不留意也。

①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楚、汉刚刚兴起时,武臣平定了赵地十余城,自号武信君。范阳人蒯通求见范阳县令徐公说:“我是范阳的百姓,叫蒯通,我私下可怜您就要死了,所以前来向您致哀。尽管如此,我又祝贺您因得到我蒯通而获得生路。”徐公不解,问他:“您为什么表示哀悼?”蒯通说:“您做县令已十多年了,杀人父亲,砍去人家的脚,对人施以黥刑,受害的人太多了。慈父、孝子们之所以没有切您之腹,是因为他们惧怕秦法。现在天下大乱,秦政令得不到贯彻执行,那些慈父、孝子必然找您报仇雪恨并成就功名,所以我向您表示哀悼。"徐公又问:"您又为什么祝贺我得到先生就获得生路呢?"蒯通回答说:"赵国武信君不知道我无能,派人前来询问他的吉凶祸福,我现在要去会见并劝说他,对他说: “您一定要战胜敌人然后才取得地盘,攻破城池然后才占据它,我觉得很危险。如果采用我的策略,将不战而得土地,不攻而占城池,传送檄(xí)文就能平定千里,您看可以吗?,他必然会问:‘你的策略是什么?"我会回答他: ‘范阳县令本应整顿军队,固守城池,奋起抵抗,但因他怯懦怕死,贪婪而喜欢富贵,所以想归降于您。如果向您投降而又得不到您的恩惠,那么边地之城都将互相转告说:‘范阳县令投降被杀。’他们就会据城坚守。您不如用黄盖朱轮的车子迎接范阳县令,让他在燕、赵的边界驰骋炫耀,那么,边地之城都将相互转告说:‘范阳县令投降而获得富贵。’一定会竞相投降。这就是我所说的传檄而平定千里的策略。”,徐公连连拜谢,准备车马遣送蒯通。蒯通用这些话劝说武臣。武臣用一百辆车,二百名骑兵,托着侯印去迎接徐公。燕、赵之地听说此事,有三十多座城闻风归降。

②左车之对淮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高祖刘邦派大将韩信、张耳率兵攻打赵国,兵进井陉口。韩信背水一战大破赵军,斩陈余,擒赵王,赵国灭亡。李左车也被缚至韩信处。韩信早闻李左车贤名,亲自为其松绑,待之以师礼,并向他请教攻打齐国、燕国的方略。李左车说:“将军千里远征,一举破赵,威震天下。但千里馈粮,士卒饥疲,锋锐已尽,若屯兵齐、燕坚城之下,胜负难分。不如按甲休兵,镇赵安民,派人以兵威说降,燕国可定。燕国平定后再东临齐国,齐国就算有智者,也不知道如何保全齐国了,韩信依计而行,燕齐两国果然不战而降。

③但是必须要牢牢记住的是,招降一策,如果你没有战胜他而兵临城下,是万万达不到效果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打了胜仗兵临城下后,则敌人会迫于我方兵威,敌方在经权利害祸福时,才会因担心自身祸福而归降顺从,因而才能达到传檄而定的效果,如果我方毫无所恃,仅仅凭一封书信或者一个说客的虚言妄语去诓骗他人,那就无异于一个人梦见自己掉进井里了,虽然梦中自己大声呼喊,但是却没有人可以听得到。

麦春华案:《乾坤大略》第五卷,乘胜略地莫过于招降,通过蒯通说武臣取燕、赵;李左车建言韩信取齐、燕两个案例,讲了在战争的进程中,在取得重大的战役成果之后,通过“招降”的方式征服敌方,远远胜过调动大军攻城略地。《孙子兵法》第三篇谋功开宗明义的讲:“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在战争进程中,只要条件成熟(或者创造条件),就应当用招降的方式去征服敌方。以尽量减少战争给国家、军队和人民(包括敌方)带来破坏性毁灭性的损害。也就是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明的战略方针。

当然,招降必须要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乘胜”。“乘胜”是因,招降是果,切不可因果颠倒、本末倒置。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创业、经商的过程中,比如经商,往往也会涉及销售、收购、参股、兼并、重组等等活动也类似于招降纳叛。在谈判时也当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上策,但是在谈判之前在给自己预设目标和利益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筹码是什么?对方所恃的东西是什么?我的软肋在哪里?对方的软肋在哪里?知道并好好分析了双方的这些情况,你才能决定要不要和对方谈判,如果谈判,预设目标怎么定?自己的利益如何争取,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同理,对方也会有自己的预设目标。利益和底线,如何谈才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招降  招降词条  乘胜  乘胜词条  大略  大略词条  乾坤  乾坤词条  莫过于  莫过于词条  
国学

 增广贤文

古训《增广贤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展开)

国学

 朱熹《朱子家训》原文 译文

【朱子家训】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展开)

国学

 中华美德名言

爱 国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4、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8、苟利国家,不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