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朝贡大明也看关系?朝鲜两三年就有一次,这...

1368年,初生的明王朝,刚颤颤巍巍的从国内统一战争中的血泊中爬起,手中的刀还没来得及放下,就将眼光投向了四周诸国。武力还是教化?这是个问题。

一、明朝实行朝贡制度的原因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约束武力的观念,从《司马法》中的“国虽大,好战必亡”,到孟子的“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再到《盐铁论》中的:“兵设而不试,干戈闭藏而不用。”

这种约束的观念大都来自现实的考虑,战争发动带来的人力物力的损失在某些时期就可以成为压翻现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更何况前人的教训都还历历在目。往近处说老冤家元朝两征日本失利,武力统治藩属国耗费大量钱财致使财政糜烂,不到一百年就失其国。往远处瞧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气的山东百姓起义,最终身死国灭。再加上明朝初立国内经济疲敝,被赶到北方的残元仍虎视眈眈。通过朝贡形式的经济交流来促进周边小国的文化认同政治支持似乎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郑和下西洋

1369年初,朱元璋派使者前往东南亚各国出使。并向这些国家告知“囊者我中国为胡人窃据百年,遂使夷狄布满四方,废我中国之人伦。”确立了明朝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朱元璋向这些国家释放善意:“朕于是以起兵讨之,垂二十年菱夷既平。朕主中国,天下方安,恐四夷未知,故遣使以报诸国。”使者们都带着大量的财物并让这些国家尽快“改正朔,易服色”。

明代仇英《职贡图》

在朱元璋眼里这些“四方诸夷”都跟大明所隔甚远。就算对方兴兵侵犯,也会因为文化经济的因素无法得到民众支持和获得战争补给。因此他在《皇明祖训》中告诫子孙吸取元朝的教训,不要对他们轻易征伐。由于明初沿海地区经常被倭寇侵袭,所以朱元璋采取了严格的海禁政策“片板不得下海。” 海外诸国只能采取朝贡的形式与明朝进行交易。明朝也愿意通过这种方式获取这些国家的特产满足上层消费,并支付远超过货物实际价值的财富来换取这些国家对明朝的政治肯定与文化认同。

出航船只

随着朱棣的即位,明朝对外关系行动方面愈发积极,郑和七下西洋引得众国来朝,“朝贡者三十国有余,幅员之广,远过汉唐。”朝贡制度也因此愈发的成熟。

朱棣画像

二、朝贡制度愈发成熟精细

在中央朝贡相关事务处理由礼部负责。并且专门设置了了主客司对各国使团进行接待。除了接待各国使团,发放给各国财物。还要对使团们的上贡道路进行规划考察并且将每年上贡物品分门别类。除了朝贡机构职能愈发的精确完善,在划分国家之间亲疏方面也愈发明显。使团住宿在会同馆的住宿、饮食档次都由使节的等级决定。这种区别甚至包括就餐时的座位顺序。这种级别是由使团国家与明关系决定,而这种远近是和诸夷对明文化认同接受程度和这些国家对明朝实质性的威胁程度有关。比如朝鲜,明朝政府规定朝鲜使团三年或两年可以来一次。而实际上朝鲜使团仍然屡次违反这个规定,可是明朝对此确并不反感,最多口头上进行劝说,言语还颇为温和:“今高丽去中国稍近,人知经史文物礼乐,略似中国,非他邦之比,宜令遵三年一聘之礼或比年一来,所贡方物,止以所产之布十匹足矣,毋令过多。”

明朝时期地图

而日本则因为其国人多过海做倭寇劫掠在朝贡方面被明朝严格限制。永乐时期规定其十年才能来中国一次,随着倭寇在明中后期愈演愈烈。甚至日本使团的规模都被限制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规模以下。

三、朝贡制度在明朝中后期的衰弱

朝贡制度的衰弱比预想的来的更快。其中朝贡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是重要的原因。这些外国上贡的贡品诸如香料宝石等都是奢侈品,都在皇室大臣们手中流通,无法对明朝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明朝对进贡国的赏赐往往会大大超出贡品原本价值。永乐时期,在一次上贡后,礼部尚书吕震上蛮夷来朝赏例:“三品四品,人钞百五十锭。锦缎一,苎丝三表里,……未入流,钞六十锭,苎丝一表。”但是朱棣认为:“朝廷对四夷应示以恩惠,今后朝贡者,悉依品级给赐赍,虽加厚不为过。”

就算这样,有些国家还认为明朝的慷慨理所当然,变本加厉的索要财物。景泰五年,日本国使臣允澎要求增加赏赐,皇帝说:“远夷,当优待之。加铜钱一万贯”可日方仍不满足,礼部只能再给他们绢五百匹,布一千匹。

明代官吏

除了巨额的赏赐费用,使团来华路上的费用,住宿,以及抵达后的招待费都由明王朝承担。这样大的支出在相对强盛的明朝前期还尚能维系,但到了多灾多难的中后期就难以继续了。明隆庆时期海禁政策终于废除。海外诸国可以名正言顺的与明朝开展交易。更加开放没有太大限制的自由贸易轻而易举的取代了朝贡贸易。因此朝贡国越来越少,朝贡制度也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影视剧中的朝贡

弘治六年礼部上奏:“自弘治元年以来,番舶自广州入贡者,唯占城、暹罗各一次。” 几十年前万国来朝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可近海上的船只却越来越多,海洋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文史君说:

明代朝贡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外交政策,它借鉴了元朝过分依仗武力外交的缺陷,意图通过经济支持的方式来换取周边国家对明朝的政治认可与文化认同。然而随着海洋贸易的愈发兴盛,倭寇海盗屡禁不止,海禁政策如同虚设。那么周边国家也就没有必要再陪着笑脸遵行朝贡制度了。用所谓的教化四夷?不过是明政府的一厢情愿罢了。

参考文献:

1.《明实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出版

2. 张廷玉等人:《明史》 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明  大明词条  朝贡  朝贡词条  朝鲜  朝鲜词条  两三  两三词条  关系  关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