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史上最值得同情的末代皇帝:大汉灭亡为何不...

01:

东汉兴平二年(195年),董卓之乱后第六年,15岁(虚岁)的汉献帝刘协向挟持他的董卓部将李傕提出,他的臣子们长期吃不饱:“皆有饥色”,可否给“五斛米、五具牛骨”充饥应付一下,没想到李傕却朝着小皇.帝发了火,说你们刚刚吃过早饭,又想要米干什么?最终,李傕只给了汉献帝一些已经腐烂、“臭不可食”的牛骨,当是给小皇.帝的“赏赐”。

汉献帝非常愤怒,作为皇.帝,他已沦落到要向臣子讨饭吃的地步,他想朝李傕发火,但臣子们制止他说,皇.帝啊,务必忍气吞声。

在汉末三国的历史上,汉献帝刘协,是一位存在感非常弱的皇.帝,在汉末群雄并起的年代,似乎没有人发觉,他才是实际上早已四分五裂的大汉帝国的最高领袖,许多人也忽略了,活了54岁的汉献帝刘协(181-234年),甚至比曹操、刘备都要长寿的事实。

▲剧照:汉末乱世中,9岁登基的汉献帝

作为大汉帝.国的末代皇.帝,他似乎更是一位被淡忘的边缘人物,而4月,是他去世的日子。

他讨饭吃的这一年,此时董卓已被杀三年,然而天下却加速四分五裂,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更是在长安城中各自拥兵、互相攻击,几个月时间,长安城中尸横遍野、一片废墟,而比战争更可怕的,是因为旱灾和基础生产被破坏后引起的大规模饥荒,从此前一年的194年到195年,两年间,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到处人吃人:

 “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

所以即使贵为皇.帝和近臣,也开始感受到了饥饿的滋味。

02:

生逢乱世,汉献帝刘协也是个苦命人。

他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当时何皇后主持后宫,最忌恨的就是别的妃子怀上汉灵帝的孩子,为求自保,刘协的母亲王美人,甚至不惜喝下堕胎药希望自保,然而刘协命大,王美人堕胎没有成功;生下刘协后,王美人还没出月子,就被何皇后命人下毒毒死;还没满月的刘协,就已失去了母亲。

长大后,9岁那年,刘协的父亲汉灵帝去世;当时外戚与宦官相攻,东汉朝廷大乱,刘协的哥哥汉少帝刘辩,则被趁虚而入的军阀董卓强行毒杀;乱世之中,刘协被董卓拥立为帝,是为东汉的末代皇.帝,应该说,从此以后,他终其一生,都只是个傀儡而已。

▲乱世少年刘协

母亲和哥哥被杀,这只是刘协不幸命运的开始,在此后,他的一位妃子和一位皇后,以及两个儿子,也相继被骄横跋扈的曹操所杀:

他的宠妃董美人被杀前,已经怀有身孕,刘协向曹操再三恳求说,她已经怀了孩子,能不能放过她呢?曹操压根不理这位傀儡皇.帝,照杀不误;

与他休戚与共的伏皇后,也因为试图刺杀曹操被捕,临死前,伏皇后披头散发、光着脚从这位“大汉天子”面前被拖走,伏皇后哭着对他说,“皇.帝,你就不能救救我吗?”

刘协只能默默流泪说,“我也不知道我还能活多久!”

他只能向曹操派来捕杀伏皇后的大臣郗虑哭着说:

“郗公!天下还有这种道理吗?”

作为皇.帝,他却连自己的老婆、孩子也保护不了。

03:

读《三国演义》的时候,中国人时常会生出一种英雄纵横的感觉,然而,《三国演义》只是小说,翻开真实的史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关于汉朝末年、三国期间大规模饥荒,人吃人的记载比比皆是,最爱君看着,满眼都是泪水:

“人相食啖,白骨委积”

“江淮间民相食”

对此,汉末诗人王粲在他的《七哀诗》中就写道: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生在这种乱世,作为末代皇.帝的刘协,并非暴君,更不是昏君:公元194年,虚岁仅仅14岁的汉献帝,在听说长安城内,一斛米价高达50万钱,城内人吃人时,刘协马上利用董卓死后,他所拥有的一点点权力,下令开仓济民;然而长安城内的大规模死人依旧,刘协非常愤怒,怀疑是臣子们作假糊弄饥民,于是亲自在宫殿中用五升米和豆子煮粥,熬出两大盆之多,然后,他将负责赈灾的臣子召来,当场将他重杖五十,过后,长安城中的死人现象才开始减少。

然而,随着第二年(195年)李傕、郭汜重新发起战争,长安城中再次大乱,即使身为皇.帝,他连自己也吃不饱了,没办法,他也只能向外逃难。

▲剧照:董卓之乱,拉开了东汉帝国灭亡的序幕。

东汉的首都本在洛阳,190年,军阀董卓为了回避讨伐他的关东联军,强行将汉献帝和满朝文武迁徙到长安;192年,董卓被杀,此后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又控制了小皇.帝刘协。

后世人常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大家普遍忽略的是,东汉末年实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其实最早的是董卓,然后又是李傕、郭汜。

长安再次大乱,没办法,刘协只能带着文武大臣,趁着战乱逃出长安,向着洛阳的方向逃命。

一路上李傕、郭汜不断追击,少府田芬、大司农张义等高官都死于乱军之中,普通官员和士兵、宫人死亡更是不计其数,危急之中有将士劝说汉献帝,说皇.帝你快快上马,我们掩护你杀出重围!然而汉献帝刘协却坚持要与百官患难与共,他说:

“百官士民们一路追随着我,我怎能舍弃他们独自逃生?”

危难之中,他恪守着情义的本分,然而最残酷的一幕仍然出现了,乱军在逃难抢渡黄河时,由于渡船有限、混乱不堪,为了逃避追兵,臣子们拥护着汉献帝,并将许多希望能攀船而上的士兵砍翻:

“手指于舟中可掬”。

04:

作为皇.帝,他却惶惶如丧家之犬,到达洛阳时,由于洛阳宫殿此前已经被董卓下令放火焚毁,百官们只能在荆棘之中,倚着墙壁休息;此时天下军阀割据,根本就没人想起来要关心这位大汉帝.国的皇.帝,汉献帝带到洛阳的臣子们,从尚书郎以下全部要自己出去荒野和田间找吃的,大臣们“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

从皇.帝到公卿,尊严和温饱,已经成了奢侈的渴望。

在此情况下,袁绍的谋士沮授对汉献帝表现出了巨大的兴趣,他认为汉献帝奇货可居,率先向袁绍建议,应该立马派兵迎请汉献帝

“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袁绍谋士沮授,比曹操更早意识到汉献帝的战略价值

继董卓,李傕、郭汜之后,沮授也将汉献帝看成了有利可图的超级宝藏,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文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概念和谋略,然而不争气的袁绍认为汉献帝是个烫手山芋,如果迎接了过去,“听他的话不是,不听他的话也不是”,所以袁绍放弃了。

机会这才落到了曹操身上。

只有曹操,才懂得16岁的皇.帝刘协,最需要的是什么。当臣子们建议去到洛阳觐见皇.帝,应该献上美女,或者是黄金珠宝作为见面礼时,曹操却带上了粮食,对于刘协和他手下的百官们来说,乱世饥乏,几碗米饭或面条的魅力,已经远远超过了美色和黄金,所以当曹操提出要迎请皇.帝到他的大本营去“就食”时,刘协几乎是没有选择的,半被骗、半自愿地就到了曹操的大本营许昌。

此时的刘协,对于能让他吃上饱饭的曹操,评价是三个字:

“知朕意。”

05:

尽管寄人篱下,然而作为大汉帝.国皇.帝的身份,仍然在不断提醒着他,激励着他。

与后来许多个朝代的亡国之君不同,汉献帝刘协尽管是东汉的末代皇.帝,然而他却并不昏庸——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时,东汉内乱,刘协和他的哥哥汉少帝刘辩在慌乱之中逃难,被董卓的乱兵追到后,14岁的汉少帝刘辩被吓得嚎啕大哭,然而年仅9岁的刘协却临危不乱、应答自如,使得董卓暗自称奇,并最终决定废刘辩、立刘协。

被曹操挟持到许都(许昌)时,刘协已经16岁,他仍然时刻不忘光复大汉帝.国的梦想,继续努力读书,并不断延请荀悦、荀彧和孔融等当时的名士到宫中为他讲解文学,甚至经常与这些大学子通宵达旦地秉烛夜谈,以求学习治国之道。

然而此时他的身边,已经全是曹操的耳目亲信,当时,有位议郎名叫赵彦,曾经替汉献帝陈述时政和对策,这使得曹操尤其反感,于是被曹操直接杀掉;而所有敢于亲近汉献帝的臣子,也大部分被曹操所杀:“多见诛戮”。

在此情况下,刘协开始发起反击。

建安五年(200年),20岁的刘协不甘心作为傀儡,于是密诏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诛杀曹操,然而事情泄露,参与谋划的,除了左将军刘备出逃外,董承以及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全部被诛杀,即使是已经怀孕的董贵人也未能逃过一劫。

尽管寄人篱下,自己的性命安全也在曹操的拿捏之中,然而这位少年天子,此时仍然不甘心彻底沦为傀儡,有一次,曹操上朝,汉献帝直接就对他说:

“如果你能辅佐我,就请你好好对待我;如果你做不到,就请你垂恩,把我外放了吧。”

▲刘协不甘沦为曹操的傀儡,多次试图刺杀曹操。

平时骄横跋扈的曹操,没想到这位少年傀儡皇.帝竟然“天威大发”,惶惧之下竟然“汗流浃背”,“俯仰求出”,从此后,曹操再也不敢直接向汉献帝“朝请”。

然而,这或许只是一种少年意气,在密诏董承刺杀曹操失败,董承、董美人等人相继被杀后,汉献帝开始越发韬晦;此后,他又与伏皇后试图利用朝外力量刺杀曹操,事情最终也告失败,伏皇后及汉献帝的两个儿子因此被杀,尽忠汉朝皇室的伏氏家族100多人惨遭屠戮。

建安二十年(215年)正月,就在伏皇后被杀后两个月,在曹操的安排下,曹操的女儿曹节被指定成为汉献帝的皇后,按照史书的说法,此时的汉献帝只能是逆来顺受。

然而即使是在这种屡败屡战的情况下,汉献帝却仍然不甘附庸——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少府耿纪、丞相司直韦晃也起兵试图诛杀曹操,失败后,耿纪和韦晃也被“夷三族”。

至此,从公元196年16岁时就被曹操挟持控制,到218年38岁时,多次试图反击曹操的汉献帝才终于死了心,至此,他终于放下了心中光复大汉的梦想,仅仅“守位而已”,而在忠心汉朝的臣子们被曹操屠戮殆尽后,汉献帝的身边,已经全部是“曹氏之人”了。

06:

抗争全部失败,他最终彻底死了心。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离皇.帝仅有一步之遥的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后,随即开始马不停蹄地进行造势,并导演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禅让”大戏:

曹丕的造势前面,40岁的汉献帝,已经懂得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他再也不像年轻时一般努力抗争,而是四次向曹丕提出“禅让”皇位,曹丕则假惺惺地说:

“我是不会逼迫皇.帝禅位的,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你们不能强迫我(当皇.帝)啊!”

“我坚决不接受汉朝(禅让)的诏书,宁可跳东海自杀。”

最终,在“盛情难却”,接受汉献帝“禅让”后,曹丕在“禅让”仪式结束后,说了一句话:

“舜、禹(禅让)的事,我现在总算明白了。”

▲刘协的“大舅子”曹丕:最终成了东汉王朝的掘墓人。

对于这种“禅位”,汉献帝表现得很是“平静”,倒是嫁夫随夫的曹操的女儿曹节、汉献帝的曹皇后,泪流满面地对曹丕的手下说:

“老天不会保佑你们这些人的!”

对于自己的妹夫刘协和妹妹曹节,曹丕倒也表现出了气度,不仅没有杀害刘协,反而将他封为山阳公,并赐食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并且准许刘协仍然以天子的马车、衣服“郊祀天地”和祭祀祖先。

“禅位”后,刘协又活了14年,一直到公元234年他才去世,享年54岁。而此时,曹操已经去世14年,逼他“禅位”的曹丕也已去世8年;刘备也去世11年了。他活在曹操、刘备和孙权等乱世英雄的名下默默无闻,以致大家都忘却了他的存在。

刘协死后半年,234年10月,诸葛亮也在“光复汉室”的北伐途中去世。

至此,大汉帝.国注定仿佛一梦,要破碎在那个扶不起的阿斗手中。

帝国,彻底崩塌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末代  末代词条  大汉  大汉词条  灭亡  灭亡词条  皇帝  皇帝词条  同情  同情词条  
综合世界

 东欧剧变时苏联为何不干涉

在冷战时期,若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巨大中枢,那么东欧的诸国就是守护这一中枢的贴层防弹衣。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随着雅尔塔体系的成立,东欧诸国先后建立起了人民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