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问答:烛影斧声,赵匡胤真的是被弟弟赵光义...

严格来说,这其实是三个问题。

第一个,烛影斧声是真的吗?

第二个,赵光义杀了赵匡胤吗?

第三个,赵光义是篡位吗?

那我主要说说前两个,最后一个简单说一句。

烛影斧声:原版、前传与升级版

1:

说起烛影斧声,稍微了解点宋史的人,第一反应都是赵光义搞死了赵匡胤,然后篡位称帝。可是继续让他把这个故事再讲细致一点,你可能就会听到各种不同的版本。

真的,烛影斧声的故事版本,真是太多了。我不说别的,就说说宋代的版本。

先来说说原版。原版故事记载于《续湘山野录》里,这部书的作者是北宋仁宗年间的和尚文莹。故事的原文是这样的(不想看文言文的可跳到下面直接看结论):

 

祖宗潜耀日,尝与一道士游于关河。无定姓名,自曰混沌,或又曰真无。每有乏则探囊金,愈探愈出。三人者每剧饮烂醉。生善歌《步虚》为戏,能引其喉于杳冥间作清徵之声,时或一二句,随天风飘下,惟祖宗闻之,曰:“金猴虎头四,真龙得真位。”至醒诘之,则曰:“醉梦语,岂足凭耶?”至膺图受禅之日,乃庚申正月初四也。自御极不再见,下诏草泽遍访之。或见于轘辕道中,或嵩、洛间。

后十六载,乃开宝乙亥岁也,上巳祓禊,驾幸西沼,生醉坐于岸木阴下,笑揖太祖曰:“别来喜安。”上大喜,亟遣中人密引至后掖,恐其遁,急回跸与见之,一如平时,抵掌浩饮。

上谓生曰:“我久欲见汝决克一事,无他,我寿还得几多在?”生曰:“但今年十月廿日夜,晴,则可延一纪;不尔,则当速措置。”上酷留之,俾泊后苑。苑吏或见宿于木末鸟巢中,止数日不见。帝切切记其语。

至所期之夕,上御太清阁四望气。是夕果晴,星斗明灿,上心方喜。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

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㪬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

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

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逮晓登明堂,宣遗诏罢,声恸,引近臣环玉衣以瞻圣体,玉色温莹如出汤沐。

 

简单来说,就是早年赵匡胤、赵光义兄弟曾碰到一个大仙儿,这位大仙儿自称混沌,又称真无,反正一听就不是什么靠谱名字。混大仙儿兜里的钱永远掏不完,还算出了赵匡胤称帝、大宋开国的日子。所以老赵建国以后就到处找他。

十六年后,老赵去西京洛阳,终于又遇到了混大仙儿,于是就问他自己还能活几年。混大仙儿就说,今年十月二十日夜,如果是大晴天,你还能活12年;否则赶紧安排后事吧。

到了那天夜里,本来大放晴,老赵倍儿高兴;结果乐着乐着,突然就阴天下大雪了。于是老赵就急命人把宝贝儿弟弟赵光义叫来,又把身边的人都轰走了。然后俩人对着大喝一气,期间光义宝贝儿数次表示自己喝不动了,一个劲儿想跑掉。因为当时宫殿里点着蜡烛,俩人的人影就映在了窗户上,这就是所谓的“烛影”。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三更半夜,外边的雪有数存之厚。不知道为毛线老赵突然拿着柱斧戳雪,雪在殿外,那也只能理解为老赵跑到殿外来了。一边戳,一边跟他的光义宝贝儿说:“好做!好做!”,然后就宽衣解带,打着呼噜睡去了。

至于这个“好做”是什么意思,对不起,好像宋代人也没搞明白。现在一般理解为“好好做(皇帝)”或者“你做的好事!”嗯,完全对立的两种理解。

当天晚上,宝贝儿光义一直住在宫里。到了第二天早上,大家发现老赵已经挂了。于是光义宝贝儿嚎啕大哭,然后宣读老赵的遗诏,正式登基。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在看《聊斋》?不过这个混大仙儿实在不够范儿,为了让这个故事显得不那么low,在宋神宗年间,“烛影斧声”出现了升级1.1版。给赵匡胤算命的不再是名不见经传的混大仙儿,而是名声如雷贯耳的陈抟老祖!据蔡惇《夔州直笔》记载:

 

太祖召陈抟入朝,宣问寿数,对以丙子岁十月二十日夜或见雪,当办行计,若晴霁须展一纪。至期前夕,上不寝。初,夜遣宫人出视,回奏星象明灿。交更,再令出视,乃奏天阴,继言雪下,遂出禁钥,遣中使召太宗入对,命置酒,付宸翰属以继位,夜分乃退。上就寝,侍寝者闻鼻息声异,急视之,已崩。太宗于是入继。

 

V1.1版的故事虽然没有烛影斧声,但故事的核心是一样的:神仙算命,老赵药丸,赶紧叫宝贝儿弟弟来接班。

宋初历史专用神化人物

陈抟老祖

其实烛影斧声还有一个前传。《杨文公谈苑》是根据真宗朝诗人杨亿的言行整理而成的,这部书里写道:

 

开宝中,有神降于终南道士张守真,自言:“我天之尊神,号黑杀将军,与玄武、天蓬等列为天之三大将。”言祸福多验,每守真斋戒请之,神必降室中,风肃肃然,声如婴见,独守真能晓之。

太祖不豫,驿召守真至阙下,馆于建隆观,令下神。神曰:“天上宫阙已成,玉鏁开,晋王有仁心。”言讫,不复降。太祖以其妖,将加诛。会晏驾,

太宗即位……

 

这次跳大神儿的换成了道士张守真,玩儿的是神仙附体的把戏。然后说天上的宫殿开门了,晋王有仁心。言外之意,老赵你该上天住天宫去了,地上的事儿就交给你的宝贝儿弟弟、晋王赵光义吧。老赵听完就想砍人,结果真如张真人所说,上了天宫。

这个天宫故事到此还没算完。南宋邵博在《邵氏闻见后录》里也记载了天宫故事,这没什么稀奇的。比较叹为观止地是,邵博说,这故事“出《太宗实录》、《国史·道释志·符瑞志》”。

也就是说,这个天宫故事,是国家承认的国史!

与此同时,著名史学家李焘的巨著《续资治通鉴长编》也问世了,在这部书里,李焘集原版、1.1升级版和前传的大成,搞出了横空出世的“烛影斧声”V2.0版,原文如下:

 

初,有神降于盩厔县民张守真家,自言:“我天之尊神,号黑杀将军,玉帝之辅也。”守真每斋戒祈请,神必降室中,风肃然,声若婴儿,独守真能晓之,所言祸福多验。守真遂为道士。

上不豫,驿召守真至阙下。壬子,命内侍王继恩就建隆观设黄箓醮,令守真降神,神言:“天上宫阙已成,玉鏁开。晋王有仁心。”言讫不复降。

上闻其言,即夜召晋王,属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㪬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

 

在这个版本里,作者领会了1.1升级版的名人效应,在使用原版的“烛影斧声”的同时,嫁接了官方承认的前传,顺便把容易引起歧义的“好做”改成了“好为之”,还把不合常理的部分(跳大神儿不算)改掉了,比如老赵大半夜突然出戳雪改成了戳地,比如赵光义当天在压根就没在宫里住一宿。

到这里,“烛影斧声”在宋代的进化史结束了。在民间和官方宗教界、文学界、史学界各路精英的努力下,终于有了一个官方认可的通行版!

等等,好像哪里不对?官方为什么要认可赵光义杀死赵匡胤的“烛影斧声”?

烛影斧声,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人为误会

2:

因为直到《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烛影斧声”V2.0版,“烛影斧声”说的根本就不是赵光义搞死赵匡胤。说“烛影斧声”是赵光义杀赵匡胤的,有一种特别傻的说法,就是光义拿着一把大斧头生生把他哥给砍死了。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场景,如何保留一具“玉色温莹如出汤沐”的尸体。

其实这是一种附会,因为“烛影斧声”里提到了柱斧,关于柱斧是什么,有说礼器的,有说拂尘的,有说镇纸的,莫衷一是。但无论如何,不会是一把砍人的斧头。

烛影斧声的“斧”不是斧头

当然,后来有聪明的人注意到了这个bug,于是毒酒说又应运而生。但所有这些说法都没有领会“烛影斧声”的精神:赵匡胤知道自己要死了,赶紧传位给赵光义。传位!这才是“烛影斧声”的核心,也才是官方认可、宣传这个天宫 聊斋故事的原因所在。既然是赵匡胤合法传位,那么烛影斧声哪来的弑兄篡位?至于“烛影斧声”与篡位联系在一起,据说是明清以后小说家干的好事。

然而“烛影斧声”说的是篡位还是传位,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这个故事根本就是假的!

前面梳理了半天“烛影斧声”的进化史,就是为了让大家看到,这个故事是如何演变成后来的版本的。我们要验证“烛影斧声”的真假,当然还是要求本溯源,去研究原版的故事。

首先来说,原版故事里,除了怪力乱神跳大神儿,有不符合史实的地方。一个是时间。原版故事里说,决定赵匡胤生死的是“十月廿日夜”的天气情况。但事实是,赵匡胤在十月二十日凌晨驾崩,那么故事里决定他生死的夜晚应该是十月十九日夜。显然,文莹没有注意到这个时间细节,这个bug是李焘的V2.0版才改正的。

另一个bug是赵光义的行踪。据原版故事记载,赵光义当天就住在了宫里,一直到天亮。但事实是赵光义当天夜里住在自己府上,有官方史料为证(后面会详细说),所以后面两个升级版本都把这一条去掉了。

可是无论升级版的故事如何完善,原版就是原版,“烛影斧声”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漏洞百出。

那为什么会漏洞百出呢?因为文莹的初衷,根本就跟宫闱秘事无关。仔细阅读《续湘山野录》,就会发现很有意思的事情。

紧挨着“烛影斧声”前面,讲的是赵匡胤打北汉,北汉向宗主国契丹求救。契丹的宣徽使王白能掐会算,算出赵匡胤打不下北汉,还算出10年以后北汉灭亡,宋辽交战等等细节。总之,这个故事的核心,是王白大仙儿很神。

紧挨着“烛影斧声”后面,讲的是太宗朝,文人潘阆装神弄鬼吓唬另一位文人柳开的故事。

总而言之,真真假假,不管是真大仙儿还是假扮鬼,“烛影斧声”前后都是些怪力乱神的故事。如果把眼界放开,《湘山野录》和《续湘山野录》这两部书里,这种“聊斋故事”比比皆是。考虑到文莹的和尚身份,和他弘扬佛法的用心,“烛影斧声”其实就是一个宣传混沌大仙儿能掐会算的软文。

只不过,文莹想用一个离奇的故事,宣传宗教精神;宋代皇帝看重的,却是赵匡胤传位赵光义的政治合法性;到了后来的艺人文人那里,宫斗残杀成了最大的流量价值。一个“烛影斧声”被多次绑架,最终从“合法传位”绑成了“弑兄篡位”。

 

赵光义到底有没有弑兄篡位

3:

无论“烛影斧声”是真是假,无论他的初衷是证明“传位”还是“篡位”,其实都无法说明,赵光义是否杀了赵匡胤

关于赵光义弑兄,其实没有任何直接证据。但是话又说回来,可疑的行为和动机还是有的。

先来说说直接的行为。宋代官方史料里,记载了三个人的三件事。

第一人是程德玄,赵光义的亲信,而且善医术。根据宋代国史编纂而成的《宋史》,其《程德玄传》记载:

 

太祖大渐之夕,德玄宿信陵坊,夜有扣关疾呼趣赴宫邸者。德玄遽起,不暇盥栉,诣府,府门尚关。方三鼓,德玄不自悟,盘桓久之。俄顷,见内侍王继恩驰至,称遗诏迎太宗即位。德玄因从以入,拜翰林使。

 

作为赵光义的心腹,程德玄大半夜不睡觉,说有人让进宫。于是跑到赵光义府门口等着,然后就等来了赵匡胤的传位遗诏。你说程德玄是半夜失眠出来发神经,碰巧遇到天上掉馅饼的几率大;还是本来就知道这里有馅饼,专门跑来等的几率大?

第二个人是马韶,跳大神儿的。赵匡胤称帝以后,禁止民间跳大神儿,怕这帮人陈说天命,忽悠人造反。马韶其实是个法律边缘的危险人物,可是程德玄居然跟他关系很好。据《宋史·马韶传》记载:

 

十月十九日,既夕,韶忽造德玄,德玄恐甚,诘其所以来,韶曰:“明日乃晋王利见之辰,韶故以相告。”德玄惊骇,止韶一室,遽入白太宗。太宗命德玄以仁防守之,将闻于太祖。及诘旦,太宗入谒,果受遗践阼。

 

看见了没有,又一个在十月十九日就知道赵匡胤要挂的。写《续资治通鉴长编》的李焘认为这事儿不靠谱,因为跟《程德玄传》相矛盾。但我觉得一点都不矛盾,程德玄把马韶关在家里,然后再去赵光义的府上,完全来得及。

最后一个人,是王继恩。这是个宦官,用清宫辫子戏里大家最熟悉的角色类比,就是个“大内总管”;另外他还兼任武德使,简单来说就是类似于明代东厂厂公的角色。

《宋史·王继恩传》关于他在赵匡胤去世这天夜里的行踪,记录比较简单:

 

及崩夕,太宗在南府,继恩中夜驰诣府邸,请太宗入。

 

后来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又从钱公辅处打听到一个更八卦的消息:

 

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诣德芳,而以亲事一人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医官贾德玄先坐于府门,问其故,德玄曰:“去夜二鼓,有呼我门者,曰‘晋王召’,出视则无人,如是者三。吾恐晋王有疾,故来。”继隆异之,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

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趣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矣。”遂与王雪中步行至宫门,呼而入。继隆使王且止其直庐,曰:“王且待于此,继隆当先入言之。”德玄曰:“便应直前,何待之有?”遂与俱进。

至寝殿,宋后闻继隆至,问曰:“德芳来邪?”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德玄后为班行,性贪,故官不甚达,然太宗亦优容之。

 

这段故事记载于《涑水记闻》,据李焘分析,《涑水记闻》是司马光为了写《资治通鉴后纪》而准备的资料集。钱公辅曾做过知制诰,比较接近中枢,所以司马光从他那儿搞到一些宫廷消息,可信度还是可以的。只不过程德玄和王继恩的名字出了点问题。

我们来综合一下。在官方正式承认的档案里,在赵匡胤去世前夕的那个夜晚,跳大神儿的马韶来找赵光义的心腹程德玄,告诉他今天晚上赵光义大吉大利;于是程德玄把马韶关了起来,三更半夜跑到赵光义府门前等着;这时候王继恩拿着遗诏来了,赵光义入宫继位。而《涑水记闻》补充了一点,就是当时宋皇后想迎立赵匡胤的少子赵德芳,结果由于王继恩的坚持,赵光义急匆匆抢着入宫继位了。

有没有觉得哪里别扭?问题就在马韶和程德玄,怎么就像事先知道赵匡胤会挂一样。一个说赵光义大吉大利,一个跑来等消息,而且真的就等来了王继恩。

所以我说,在赵匡胤去世的那个夜里,赵光义,至少是他的党羽,具有“可疑的行为”。“烛影斧声”衍生出的赵光义用毒酒毒死赵匡胤,也是从这个可疑的行为变种出来的。那个程德玄不是医生嘛,能医人者必能杀人。

除了“可疑的行为”,赵光义对赵匡胤下手,还有一个“可疑的动机”,那就是赵匡胤扶持儿子赵德昭。

这个我不展开说了。就说两点。一个是在赵氏宗族内部的官职体系中,除了赵光义,赵匡胤的四弟赵光美(就是后来的赵廷美)、大儿子赵德昭、小儿子赵德芳,他们三个人的官职,是按照年龄依次从高到底的。可是在开宝六年(973年),这个次序竟然被不声不响地打破了。

当时有一种官职叫检校官,简单说就是一个荣誉性官职,纯粹就是谁高谁好看,没权也没钱的一种职位。开宝六年,赵光美和赵德昭同时加检校官,按说应该是光美高于德昭才对。可事实是,光美的检校太保低于德昭的检校太傅。

开宝九年(976年),在赵匡胤人生的最后一年里,吴越国王钱俶入朝。以往接待诸侯或者降王的任务,都由赵光义担任,然而这次,赵匡胤把机会给了赵德昭。

显然,赵匡胤正在逐渐抬高赵德昭的地位,并让赵德昭参与政事,锻炼能力。假以时日,赵德昭必然成为赵光义的竞争对手。

所以我说,赵光义搞死赵匡胤,具备“可疑的动机”。

但是不管行为和动机多么可疑,也只是可疑而已。这期间到底有什么蹊跷,史料已经无法给予更多真相。或许来自敌国的记载,可供参考。

据《辽史·景宗本纪上》记载:“宋主匡胤殂,其弟炅自立。”赵炅,就是赵光义继位以后改的新名字。

 

因为篇幅有限,第三个问题,也就是赵光义继位的合法性,我就不展开说了。不过可能会让大家很失望,从史料来看,赵光义的继位在程序上完全合法。理由有四个:

1、金匮之盟。就是赵匡胤传赵光义,赵光义传赵光美,赵光美再传回赵德昭。这个有争议,问题也比较复杂。我是倾向于,有这个三传约存在。那么赵光义首先具备了继位资格。

2、亲王尹京。赵光义封晋王,任开封府尹。按照唐末五代惯例,亲王同时兼任首都市长,这就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赵光义实际上就是合法的皇储。

3、太祖遗诏。以往一直都说没有赵匡胤传位赵光义的遗诏,不过据王育济先生考证,其实《宋会要辑稿》里就有传位诏书的全文。别的地方也有原文记载,只是要么记错了时间,要么过于零散,因而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人们重视。当然,你问这个遗诏是真的假的,反正现在还无法证明它是假的,估计以后也很难。

4、抢先继位。所以从程序上来看,赵匡胤不管是不是正常死亡,第一顺位人都是赵光义。宋太后让王继恩去找赵德芳,这才是非法要搞事情。就算不让赵光义继位,赵光美、赵德昭的合法性都远远高于赵德芳。所以从合法程序来说,赵光义并没有抢赵德芳的皇位,反而宋皇后和赵德芳是抢夺的一方。

赵光义的即位应该是合法的

当然,皇位这种东西,自古以来就没有说你的就是你的,当了皇帝的还能被拉下马,何况赵光义只是个皇储。所以赵光义抢先跟着王继恩入宫去抢夺自己合法的皇位,这一点反倒是没什么好吐槽的。

 

最后总结一下:

1、“烛影斧声”纯属子虚乌有。和尚想用它宣传宗教,皇帝想用“传位”来加强合法性,艺人想用“篡位”来吸流量,大家一起用一个假故事忽悠吃瓜群众而已。

2、在赵匡胤去世前夕,赵光义行为可疑,也具有杀人动机。因此不能完全免除他弑兄的可能性。但这也只是一种可能性,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真的动手了。

3、赵光义继位在程序上完全合法,并没有“篡位”的证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赵匡胤  赵匡胤词条  烛影  烛影词条  问答  问答词条  弟弟  弟弟词条  真的  真的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