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古代被称为兵仙的是谁?一代军事天才却无他的容身之处

实际上被后人称为“兵仙”的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西汉开国功臣韩信韩信是古代兵家四圣之一,一生中打赢了很多不可思议的战役,也被认为是刘邦能够开国的最大功臣。可惜韩信身为一代军事天才,立下无数战功,到了最后反而成为刘邦的一颗眼中钉。刘邦和吕后究竟为何要除掉韩信,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无论是哪种韩信似乎都有必死的理由,但他究竟又做错了什么呢?

说起中国古代骁勇善战、指挥有方的名将,战国时期的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能够排列在内,秦朝镇守长城的蒙恬也算一个,继承者汉朝也不乏名将,像卫青、霍去病、陈汤、窦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可我最佩服的是一位西汉开国名将,刘邦自述能得天下的重要因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靠张良,治军有方、坚守粮草靠萧何,那么前线打仗、破城无数靠谁呢?

不用我说,大家已经猜到了,没错就是淮阴侯韩信,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足以站在名将前列的牛人。韩信的军事指挥能力不是一般地强,后人把他和兵家始祖孙武、兵家亚圣吴起、人屠白起并称为兵家四圣。

明朝太祖朱元璋翻阅史书,得知几千年前竟然也有一个和自己出身低微的皇帝,泗水亭长刘邦,即位时指出自己获胜的秘诀,全靠萧何、张良和韩信,三人并称西汉三杰。沉思良久的朱元璋仿佛遇到了千年之前的共鸣,他对周围人兴奋地说,相国李善长是明朝的萧何,谋士刘基是明朝的张良,那么北伐元帅徐达就是明朝的韩信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韩信刘邦夺取天下重要的功臣之一,徐达也是朱元璋推翻元朝最得力的元勋之一。兵仙韩信的名声传到千年之后的明朝仍不减威力,让开国皇帝朱元璋真的以为遇到了韩信的转世,韩信在军事界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可是韩信的下场却远远不及明朝徐达,先是从楚汉时期的齐王换成开国之初的楚王,最后因为被实名举报贬为淮阴侯,反观明朝名将徐达,在多疑猜忌更甚于刘邦的朱元璋的手下,先是开国之初的魏国公,六大国公之首,死后被朱元璋追封为中山王,画像悬挂于功臣庙正殿第一位。

不是韩信的功劳不如徐达,而是韩信的性格太过于张扬,功高盖主的同时还不注意收敛,让老上级刘邦内心一阵暗骂。韩信毫无疑问是个天才军事家,一个能载入军事史册的神人,可他的政治嗅觉和敏锐性太低,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他是官场和政坛的低能儿。

战场上的一把利剑,到了没用的时候,自然成为了一把废铁,可韩信毫不忌讳君王的猜忌,依旧把自己摆在利剑的地位。

纵观古代历史下场悲惨的名将元勋,韩信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只要你立下功高震主的功绩,在皇帝面前一定要夹起尾巴做人,皇帝给你官职你拒绝还来不及,千万不要主动去给皇帝要官做。

韩信就是犯了这样的大忌,楚汉争霸的关键时期,他率军攻占了齐国,随即给刘邦写了一封战报,表示齐国难以治理,自己想要暂时代替齐王,做一个假齐王。

战报传到刘邦的军营里,此时的刘邦正被楚军围困在荥阳,就像热锅里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流氓本性的刘邦忍不住当着韩信的使者破口大骂:“我被楚军围困在这里生死未知,天天盼着韩信发兵来救我,盼来盼去,韩信不但见死不救,还要自立为王,这不是成心欺负人吗?”眼见空气就要凝固,一旁的谋士张良、陈平急忙冲刘邦使眼色,踩了一下刘邦的脚,刘邦突然意识到现在不是和韩信翻脸的时机,立即停止了抱怨和指责的话语,语气转为缓和:“韩信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就应该做一个真王嘛,当一个假王有什么意思?”说完这句话,刘邦为表示自己的诚意,派张良带着王玺和诏书去韩信那里,封韩信为齐王,承认了韩信王位的合法性。

缺乏政治头脑的韩信认为这是刘邦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对刘邦更是死心塌地的追随。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不知道的是,刘邦的不满已经滋生出来,许多年后刘邦还对韩信的趁人之危耿耿于怀。等到天下格局只剩下刘邦和项羽的时候,项羽派说客武涉前去劝说韩信,指出刘邦的忍耐力惊人,当初追随项羽的时候一脸忠诚,结果转身又背叛了项羽。

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你现在觉得和他感情密切、关系友好,可是一旦你替他打完天下,最后的结果多半是被他谋害。

韩信不为所动,武涉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刘邦现在不杀你,是因为项羽还在,刘邦需要你为他征战疆场,如果项羽灭亡,你的下场就会是下一个项羽。大概是武涉不会看人脸色,他没有意识到韩信逐渐变黑的脸,继续说着:如今楚汉争雄,主动权在你手里,你跟随刘邦就是刘邦获胜,你跟随项羽就是项羽获胜。

或许是武涉敬佩韩信战神般的风采,忘记了项羽派他来的意思,而是设身处地替韩信思考:最好的办法就是脱离刘邦,也不归顺项羽,做一个三分天下的枭雄。这句话戳了蚂蜂窝,韩信内心一阵独白:我跟随项羽的时候官职最多不过是郎中、执戟的侍卫而已,意气风发的项羽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我这才弃楚投汉。刘邦授我上将军的帅印,让我执掌十万兵马,让我得以所用,尽情发挥军事才能。

一边是恩重如山的刘邦,一边是弃之敝履的项羽,现在竟然让我背叛刘邦?一脸黑线的韩信不留情面地赶走了武涉。紧接着韩信的谋士蒯通走了进来,他没有直言自己的想法,而是对韩信说自己会看面相。韩信觉得新鲜,让蒯通为自己相一相,蒯通便趁此机会说出自己的蓝图:“齐王的面相最多也不过是封侯,而且还带有凶兆,非常危险,不过从背相来看,却是贵不可言。”

蒯通神乎其神的话,让韩信听得云里雾里,明明自己已经是齐王,为什么还是封侯之相,而且还有性命之忧?蒯通明白韩信的性格,预感到他的下场不会太好,于是便从“天下苦秦久矣”谈到“灭秦之后的群雄争霸”再到现在的“楚汉交锋”。分析完天下大势后,蒯通又指出韩信举足轻重的军事地位,毫不夸张地说,刘邦和项羽谁能战赢,决定权在韩信的手里。

韩信明白蒯通是为自己好,他诚恳地表示刘邦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大于天,况且自己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刘邦不会做卸磨杀驴的狠心事。蒯通痛心疾首地说:“大王你怎么这么糊涂呀!勇略震主者身危,功高盖主者不赏,你也不想想,这些年来你东征西讨,早已有震主之威,有盖主之功,历史上的先例比比皆是,难道你没听过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说法吗?”

面对蒯通的陈说利害,韩信给的回复是再想想,可是左等右等,思考再三的韩信依旧不肯做叛汉的逆臣。蒯通一看实在是没什么指望了,他对天长叹一声,就此装疯卖傻当了跳大神的神棍。

蒯通本能成为张良、陈平一样的谋士,可他跟错了主子,重情重义的韩信不是趋利避害的刘邦

蒯通深知多年后自己的一番慷慨陈词势必会传到刘邦的耳朵里,为避免杀身之祸,蒯通装疯卖傻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手段。蒯通装傻后不久,韩信完成了最后一次战功,垓下之战,一次让不可一世的项羽四面楚歌的旷世奇功。

垓下之战的指挥者韩信处变不惊,一路追杀突围的项羽,促成了一场霸王别姬的历史悲歌。可是还没等项羽的尸体凉透,韩信就意识到了身陷囹圄的尴尬,他的兵权被上缴,一如当初他背水一战时的无奈,全是因为刘邦收走了他的精锐部队。封号也从兵权在握的齐王换为有名无实的楚王,项羽死时的尊号,用刘邦的话来解读,就是表彰韩信围歼楚军,打败了一生的宿敌项羽。可是细思极恐,这是不是暗示韩信的命运将会和项羽如出一辙,我们不得而知。

公元前201年,刘邦借“天子巡狩会诸侯”的名义突然逮捕了韩信,理由是藏匿项羽部将钟离昧。五花大绑的韩信回想起过去的无限荣光,不禁悲从心来,或许是刘邦觉得师出无名,他将韩信贬为淮阴侯,这次事件让韩信意识到蒯通的话是多么正确。

公元前196年,韩信在知己萧何的诱导下,在未央宫门被武士逮捕囚禁。不久后,韩信在遗憾和悔恨中被杀,而刘邦在回来听说韩信死时的消息,反应很是平淡,在这个关键情节上,妙笔生花的司马迁也无法给我们一个确切的交代。

究竟是吕后自作主张还是刘邦私下授意,我们不得而知,唯一确定的是刘邦询问了韩信的临终遗言,得到的是“恨不用蒯通计”。刘邦立即下令逮捕蒯通,却被蒯通以“狗朝着尧帝狂吠”的俏皮话逗笑,眼见蒯通对自己没有威胁,刘邦得过且过地放了这个谋士。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容身  容身词条  一代  一代词条  天才  天才词条  称为  称为词条  古代  古代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