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韩信之死到底是谁造成的?与萧何有没有关系?

韩信是跟随汉高祖刘邦一起打天下,为他四处征战的一员大将,现在来看,韩信的军事才能也是无可厚非的,否则也当不起一个“兵仙”的称号。然而,韩信最终也没能得到善终,被吕后杀死,这其实也是刘邦的心思。那么,韩信之死,除了他自身的原因,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还与萧何有关系?韩信之死到底是不是萧何造成的?

一句民间谚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让大汉丞相萧何为韩信的死背了两千多年的黑锅。韩信的死就是咎由自取。韩信的军事才能可渭空前绝后,不愧兵仙的称号。就是这么一个军事巨人,却是一个政治矮子。正是政治上的无知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韩信刘邦是鼠首两端,既不能鞠躬尽瘁尽忠报效,又不敢旗帜鲜明的反叛,这种摇摆不定的立场,是招来杀身之祸的根本原因。

首先,韩信刘邦感激之情要多于衷心的尊崇之意。他感谢刘邦的知遇之恩,给了他带兵打仗施展平生才华,建功立业的机会。所以能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带领军队冲锋陷阵攻城拔阵,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但他的这种敬业是有条件的,当他攻下齐国时,就急匆匆的向刘邦讨封齐王。在楚汉战争最关键的时刻,刘邦要他带兵南下,参加对项羽的作战,他却迟迟按兵不动屯兵要挟。只等刘邦真的将齐国全部划为他的封地时,才肯率兵南下参加对项羽的围歼。

其次,对刘邦从心里不想反也不敢反。有反叛资本,有成功希望的时候没敢反。失去了反叛条件,毫无希望的时候却参与了反叛。

韩信有两次反叛的机会,如果这两次果断的反叛了刘邦,或许有成功的机会。第一次,就是韩信攻下齐国,楚汉之争僵持的时侯,如果韩信听从蒯通的谋划,另起炉灶保持中立,或许可成三足鼎立。另一次是被改封楚王,遭到刘邦的猜疑,刘邦假幸云梦,要是听以钟离昧的谋划,带兵围攻刘邦,也许能够侥幸成功,可他不但没有听钟离昧的话,反而将钟的人头献给了刘邦。而自己也被以谋反之罪解送京城,从此削去王爵降为淮阴侯。

第三,最不该反叛的时候参与了陈豨的谋反。这个时候的韩信巳经被降为淮阴侯,无兵无权,等于被软禁在了长安。韩信不但自视清高羞于樊哙等为伍,四处树敌,还暗地里与陈豨书信来往,鼓动陈豨反叛自己在长安可做内因。最终被吕雉抓住了把柄,趁刘邦平叛未归,与萧何秘密将韩信处死。

韩信之死,不能怪任何人,更怪不着萧何。

韩信的结局令人惋惜吗?其实不然吧。作为一个出身寒微且受过胯下之辱的人而言,韩信能从一介草民做到一国之王的位置,可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了。韩信在人生巅峰的时候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却在自己人生低谷的时候又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这能怪萧何吗?

当初萧何月下追韩信,其实是成就了韩信,否则韩信依然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兵。由于张良的举荐,萧何的挽留,刘邦最终升坛拜将,才能让韩信迅速走向人生巅峰。可是,走向人生巅峰的韩信自己却得意忘形了。

当时刘邦在荥阳战事吃紧,败仗连连。而刘邦手下的一个谋士叫郦食其,他当时已经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王田广投降刘邦,这本身对于刘邦来说就是个重大利好,可韩信却在这时出兵攻打齐国。齐王一怒之下将郦食其给活活煮了,带着军队逃往即墨。

当然,韩信拿下了山东对刘邦而言也算不错,但是,刘邦对于韩信的恐惧也油然而生。此时的韩信已经灭了赵魏齐三国,黄河以北可以说是尽归韩信韩信的手下有个名叫蒯通的谋士就劝他去争天下,可是韩信在这个时候却以刘邦对他有多好为由,拒绝了蒯通的建议,应该说这是韩信最好的机会,可惜韩信自己却并没有把握住。

此后,韩信刘邦上书,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看到韩信的书信心里那个气啊,可是又没有办法,自己刚刚吃了败仗,军心不稳,如果此时再把韩信逼反了,那自己就连退路都没有了。因此,刘邦把“假”字拿掉,直接封韩信为齐王。不久刘邦就去到韩信的军营夺了韩信的帅印。

刘邦称帝之后,将韩信的封地从齐地改到楚地,封韩信为楚王。此时,韩信因为收留叛将钟离昧,被刘邦给生擒了,韩信说出了著名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刘邦改封韩信为淮阴侯,居住在长安。

韩信此时已经从人生巅峰到了人生的低谷,如果想安安稳稳活下去是没有问题的,可韩信找到了刚刚被任命为巨鹿太守的陈豨,鼓动陈豨在巨鹿造反。果然,陈豨去了巨鹿不久就真的反了,韩信也在长安准备起事,结果被吕后骗至长乐宫钟室击杀。韩信自取灭亡,与萧何有什么关系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韩信  韩信词条  萧何  萧何词条  造成  造成词条  有没有  有没有词条  到底  到底词条  
解密

 苏武牧羊的地方在现在的哪里?

苏武,千年以来一直都被认为是忠臣的代表,身在匈奴多年,只能一直放羊为生,但却依旧不改初心,向往回归,面对匈奴人的威逼利诱毫无惧色,宁肯放羊也不肯做奴隶。幸运的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