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北宋名妓李师师终归宿在哪里?逃去南方了吗

靖康元年春天的某日,在前往江南的官道上,有位读书人见过一个面容憔悴的女子,据说正是李师师,在她那略含忧思的目光里,读书人分明读出了凄凉,除了凄凉,还是凄凉。

这个读书人就是评话小说《宣和遗事》的作者无名氏。本朝人说本朝事儿,值得相信吗?您看着办,总之前路漫漫,何处是归程!

评话小说若不可信,那么张邦基的《墨庄漫录》总还可信吧。

张邦基,南宋高宗时人,他在书中说:“政和间,李师师、崔念奴二妓,名着一时”;又说,李师师流落浙江,“士大夫犹邀之以听其歌”,但“憔悴无复向来之态矣”,这一记载,被后世许多史家所认同。

看来李师师确乎逃到了江南。

我们或能想到当时的场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子,色未衰,艺未荒,又曾是皇帝的情人,陡然遭遇家国破碎的打击,颠沛流离的磨难,心灰意懒的情状,委实就在眼前。曾经的红男绿女、歌声沉醉、欲海横流,都已如梦似幻,成为过眼云烟,唯有“缕衣檀板”以苟且度日罢了。

也有人在湖湘间发现了李师师的芳踪。

1141年,南宋诗人刘子翚游历湖湘,有当地商人拿出女子肖像一幅,求题诗,子翚见画中人竟是李师师,乃大惊,复唏嘘不已,作诗曰: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刘子翚,朱熹的老师,北宋末名臣刘韐的儿子,理学家,刘韐在靖康之难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

其时刘子翚已然三十岁,这份国仇家恨当刻骨焉,若借李师师之死煽动百姓抗金,倒是可能,何以自承李师师逃脱了金人之毒手呢?另外,他的《汴京纪事诗》,在学界有“诗史”之誉,可信度极高。

当然,这也并非孤证。

明代有本青楼传记《青泥莲花记》也云:“靖康之乱,师师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间,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

如果说李师师是从浙江流落到湖湘的,则可以找到理由,因为站稳了脚跟的宋高宗,是绝不会允许一个跟他老子有染的妓女在两浙一带重操旧业的,她只能再次离开繁华地,终为湖湘商贾所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北宋  北宋词条  终归  终归词条  哪里  哪里词条  南方  南方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