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分餐制的利与弊是什么?揭秘分餐制和合餐制优缺点

说道分餐制,就是指将食物分成一份一份的分发给食用者各自进行食用。根据史料的记载,我国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实行分餐制了。根据《周礼》注记载道:“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筵长席短,筵铺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藉。”这是说,在准备宴会之前,会在地上铺设一块大的席子,叫“筵”。每个人坐的地方再放一块小的坐垫,叫“席”。筵席上放着食案,食案上放着盛放食物的器具。举行宴会时,不分贵贱、宾主,大家各自享用一份食物。这就是标准的分餐制

既然大家都各自享用一份食物,那么如何体现身份的高低呢?有办法。根据《周礼》记载,天子是使用5块坐垫,大夫是使用2块坐垫。人们就是通过坐垫的多少,来体现身份的高低。

那时候,食物不多,品种有限,大家的食物几乎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身份尊贵而吃更好的食物。

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孟尝君(田文)在封地薛邑招徕各国人才,门下有数千食客。有一天晚上,孟尝君与食客一起进餐时,侍从遮住了灯亮,被挡住灯光的食客认为孟尝君吃的食物与自己不一样,便愤而离席,要告辞而去。

孟尝君见了,立即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食客顿时惭愧得无地自容,当场自杀表示谢罪。

在汉朝时期,人们还是以分餐制为主。《史记》里就很明确地指出,项羽举办的鸿门宴,实行分餐制:“项王(项羽)即日因留沛公(刘邦)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是说,项羽留刘邦吃饭,项羽和项伯是主人,朝着东方而坐;范增朝着南方而坐;刘邦朝着北方而坐,张良朝着西方陪坐。

正因为鸿门宴采取分餐制,几个人的座位隔得远远的,中间还留着一块场地,因此项庄和项伯两人才能够在这块场地上舞剑。如果是采用合餐制,他们两人要表演舞剑,得跳到桌子上才行。

其实,与分餐制一样,合餐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礼记》记载:“饭黍毋以署,共饭不泽手。这是指老百姓吃饭时,是把黄米饭装在一个陶盆里,大家轮流用手抓着吃。只不过,这时候分餐制是主流,合餐制发展缓慢。

到了宋朝、明朝以后,虽然贵族依然采用分餐制,但普通老百姓家庭逐渐流行起合餐制。以至于到了今天,合餐制成为了主流的做法,反而是分餐制成为了极为罕见的做法。

这是为什么呢?

1、一是桌椅的出现,助推了合餐制的流行。汉朝以前,桌椅还没有出现在中原地区,人们就餐时席地而坐,合餐没有多大的意义。汉朝时,胡床流入中原地区,演变为椅子。隋唐五代时,桌子又出现了。人们开始使用椅子,在桌子上就餐。

王公贵族拥有的资源多,哪怕是使用桌椅就餐,依然能够采用分餐制。可普通老百姓就没有这么多资源,也没有那么多讲究。桌椅、碗筷以及食物的限制,使得老百姓更愿意采用合餐制。

2、二是游牧民族的影响。位于北方的游牧民族,由于烹饪和进食条件的限制,一般都采用合餐制。在南北朝、五代十国、元朝、清朝时期,随着民族之间的不断融合,游牧民族的合餐制做法,得以进入中原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分餐制向合餐制的转变。

在反映宋朝市井生活的名作《清明上河图》中,汴京(今开封市)的餐馆里,就有许多坐着高椅围着大桌进餐的食客。

在元朝时,习惯共饮共食的蒙古人将分餐制带进中原。哪怕最高档次的宴会上,他们也会铺上一块兽皮,大家围拢在一起,喝酒吃肉。

到了清朝时期,连贵族都倾向于使用合餐制进餐。大家很熟悉的满汉全席,便是这一趋势的具体表现。

3、三是饮食文化的丰富。在宋朝时期,经济高度繁荣,产生丰富的饮食文化,各式各样的菜品相继出现在餐桌上。这些菜品,有的适用分餐,有的确实不使用分餐。合餐制能够轻松解决这些问题。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饮食观念的变化,如今分餐制悄然出现在一些地方的餐馆。没有实行分餐制的地方,每道菜上都会摆上一副公筷,这算是另外一种分餐制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分餐制  分餐制词条  和合  和合词条  优缺点  优缺点词条  揭秘  揭秘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