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宋朝太后刘娥为什么没有称帝?刘娥有可能成为武则天吗?

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不在少数,而手握大权的太后也有很多,很多人比较熟悉的比如慈禧、吕雉、武则天等等,都是这样的类型,但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却还是只有武则天一个人最终当了皇帝,如果说在武则天之前,是因为没有先例,所以太后们即便是手握大权也不会称帝,但是在武则天之后,已经是有了先例了,可是太后们依然没有人做出同样的事情。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宋朝时期,宋仁宗时的太后刘娥。相比之下,刘娥的处境可以说是比武则天要好多了,因为她不仅是手握大权,而且当时她还没有什么政敌,但是为什么最终刘娥还是没有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呢?她为什么不称帝呢?她如果要称帝,真的可能实现吗?

1.刘娥简介

刘娥(969年—1033年),章献明肃皇后,宋真宗赵恒皇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为蜀地孤女,后至京师,十五岁入三皇子赵恒(即日后的宋真宗)王府。宋真宗即位后,景德元年(1004年),刘娥封美人。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册封为皇后。

宋自开国以来,本无女主临朝的先例。真宗朝后期,刘娥逐渐掌控了朝政大权,宋真宗不安,以宰相寇准为首的一党更不容刘娥独揽朝政,刘娥则结丁谓、曹利用等外朝朋党,最终将反对她专权的寇党势力彻底击败。

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刘娥临朝称制。刘娥找准时机,将权臣丁谓罢相,贬至崖州;天圣二年(1024年),刘娥“违制”,没有着后妃服饰而是身穿帝王龙袍,参加宋廷的册封大典。天圣七年(1029年),再治曹利用谋反之罪,曹利用自杀。宋廷朝政,完全落入刘娥之手。

刘娥临朝,“威震天下”。有臣子上书,请刘娥“依武后故事”,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均暗示刘娥称帝。刘娥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刘娥崩逝,谥号“章献明肃”皇后。

刘娥一生,喜用帝王服饰,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引得朝野非议。宋代之后,随着《狸猫换太子》等文艺作品的广为流传,刘娥在民间被定格在了狭隘妒忌、残害忠良,甚至企图谋夺大宋江山的“一代奸妃”的形象,与人物的历史形象相去甚远。

2.刘娥为什么没有称帝

刘娥除了没有称帝,事实上她几乎就是一个皇帝。刘娥是宋仁宗的嫡母。宋真宗去世之后,宋仁宗只有十四岁,于是刘娥垂帘听政。早在宋真宗晚年,因为身体多病,刘娥早就参与政务。朝廷宰执大臣中有不少都是其亲信。刘娥垂帘听政期间,有几件事情都足以证明她的威权早就超越一般太后。

其一,年号。刘娥垂帘听政期间一共用过两个年号。第一个年号叫做天圣。所谓天圣,就是二人圣,即两个圣人共治天下。皇帝当然是一个圣人,刘娥作为皇太后也是一个圣人,因此叫做二圣共治天下。第二个年号叫做明道,所谓明道,即日月之道。皇帝为日,皇太后为月。日月共同照耀大地。

其二、刘娥垂帘听政期间大权独揽,宋仁宗只是垂拱而治。宋仁宗即位之初,年纪是不算大,不过,几年之后,宋仁宗也就成年了。因此,偶尔也会有一些大臣嚷着要刘娥归还政权。比如说大名鼎鼎的范仲淹,就曾经上书皇太后,要求归政皇帝。刘娥收到奏章,也并没有多生气,不过,刘娥身边的那般大臣可不干了,纷纷抨击范仲淹,甚至给范仲淹套上一个离间太后皇帝母子之情的大帽子。当时宋仁宗已经二十多岁了,早就过了亲政的年纪,对于母亲把持政权心中不可能没有感觉,但是,他依然忍者。后来,刘娥把范仲淹逐出京城,放到地方任职,看起来是在贬斥范仲淹,其实让范仲淹远离了朝廷纷争。因此,对于刘娥,范仲淹一方面觉得牝鸡司晨,有违祖宗制度,一方面又觉得刘娥其实不错,治国方面很有一套。因此,在刘娥去世之后,朝廷一度掀起了反攻倒算的风潮,范仲淹不但没有说刘娥坏话,反倒劝宋仁宗应当正确评价刘娥。

其三、刘娥在去世之前,头戴冠冕,身穿龙袍入太庙祭祀。刘娥在去世之前的那一年,身体已经不大好了。她提出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去太庙祭祀先帝。一般来说,太庙只有皇帝才有资格进入。可是,刘娥不但进入了,并且是身穿帝王服饰进入了。在当时朝廷大臣纷纷反对,认为这大大违背祖宗制度,最后刘娥方才略略减少了几样饰物,但依然是头戴冠冕,身穿龙袍,祭拜先祖。

因此种种,刘娥其实完全掌控了当时的朝廷,以她的权力可以称帝,但是,她没有称帝。没有称帝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刘娥比较宽仁,善良,史书评价刘娥: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相比吕雉、武则天,刘娥的才华一点不差,但是在人品上刘娥好很多。刘娥与宋真宗真的是相爱了一辈子。其二,刘娥命短。武则天是六十多岁才称帝,之后又活了十多年。可是刘娥六十来岁就去世了。如果刘娥的身体与武则天一样好,那不用说,宋朝早就改姓了。

3.刘娥是怎么死的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刘娥染病,下令大赦天下,将乾兴元年即刘娥临朝以来的贬死之人包括寇准、曹利用等刘娥的政敌们恢复旧有官职,并将丁谓从贬黜的远地内迁。明道二年三月,甲午,刘娥崩逝。 [46] 宋仁宗在皇仪殿召见群臣,哭道:“太后临终前数度牵扯身上衣服,是何意?”参知政事薛奎说:“太后不愿先帝于地下见她身穿天子之服。”仁宗醒悟,下令给刘娥换上后服,然后入殓。

刘娥死后,赵氏皇族中最具威名、十余年来一直佯装疯癫,称病不朝的八王爷赵元俨(后世艺术作品中“八贤王”的原型之一)对仁宗言道:“刘后非陛下生母,陛下生母乃是李宸妃。李妃娘娘死的不明不白,怕是被人害死的。”皇太妃杨氏亦告知仁宗:“陛下真正的母亲确是李宸妃,现已不在人世。”宋仁宗这才明白,原来刘氏并非自己生母,而生母李妃娘娘至死都不得与自己相认。接连的打击令仁宗皇帝伤痛欲绝,几日不能上朝,并下诏自责。宋仁宗派兵包围了刘氏亲眷的府邸,并遣人到李妃灵柩所在的洪福院查看,结果发现李宸妃被以后礼下葬,在水银养护下,面色如生。得知消息后,仁宗感叹道:“人的话,岂可尽信啊!”随后,仁宗在刘娥灵柩前焚香祭拜,哭着说:“自今以后,大娘娘一生清白了!(仁宗称刘娥为大娘娘,杨淑妃为小娘娘)”

明道二年(1033年)十月,宋仁宗率群臣将刘娥下葬,陪葬宋真宗永定陵,谥号“章献明肃”皇后。旧制,皇后的谥号本是两字,从刘娥开始,临朝称制的皇后,谥号为四字。

刘娥死后,宋仁宗身世大白于天下。“仁宗认母”遂成为轰动朝野的大事。宋仁宗不得不下旨:朝廷和民间皆不得对太后(即刘娥)临朝时期的往事妄加议论。

宋代之后,刘娥、李宸妃、宋仁宗之间的恩怨纠葛迅速被艺术化,元代杂剧《抱妆盒》、明代的《金丸记》,尤其是后来《狸猫换太子》故事的广为流传,使得这件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在文学、戏剧的不断演绎下,数百年来经久不衰,家喻户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武则天  武则天词条  称帝  称帝词条  宋朝  宋朝词条  太后  太后词条  成为  成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