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崇祯死后有一位抗清猛将仍在抵制清军他是谁?

崇祯殉国后,相继出现了“弘光”、“鲁监国”、“隆武”、“绍武、“永历”等南明政权,仅一年多的时间,在清廷的重兵打击下,这些政权纷纷败亡。

公元1646年年底,南明仅存一帝(永历帝)一王(鲁王朱以海)进行抗清斗争。郑芝龙长子郑成功不耻于父亲投靠满清的卑劣行径,毅然出走,他在福建沿海一带招兵买马,于公元1647年,一月,在小金门(今金门县烈屿乡)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爵位、姓氏皆为隆武帝所赐)之名誓师反清。

虽然一度有了李自成余部的大顺军的帮助,抗清形势有了好转,但是在清廷的打击下,原先反正的各路势力也纷纷败亡。金声桓、何腾蛟、李成栋等归明将领先后壮烈殉国。有利局面转瞬化为乌有,永历政权再度陷入困境。

无奈之下,永历帝只得派人联络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本文的故事自此开始!

张献忠在西充(今四川南充治下)凤凰山被清军射杀后,所部伤亡惨重。麾下四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收拢余部,转战西南之地,后在贵阳召开会议决定此后的出路和策略。

孙可望主张向两广一带山区进军,如遇不测,可寻机出海。而李定国则坚决反对,他慷慨陈词:“当前清军大举进攻,闯王血溅九宫山,老万岁中箭身亡,我们与清军有不共戴天之仇。当务之急,只有联明抗清才是唯一出路,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只想偏安的孙可望对其建议无动于衷,性格刚烈的李定国当下表示如果亡命南海的话,不如现在就自杀,随即拔剑准备自刎。在场众将见其决心已定,纷纷跪倒在地,表示拥护联明抗清的建议,孙眼见孤掌难鸣,只得改口同意其建议,不过自此两人嫌隙已生。

应明黔国公沐天波的邀请,大西军开赴云南帮其平乱,随后很快稳定了云南的局势。李定国等人在云南实行了一系列恢复生产、与民生息的政策,受到了当地各族人民的大力拥护,军队人数猛烈增长,达到二十万人,并增加了新式兵种——象队。

接到永历帝的联合抗清的邀请后,权欲过盛的孙可望乘机提出请封“秦王”的要求,为了实现“联明抗清”的愿望,李定国只得保持沉默。不过永历帝断然拒绝了孙可望的无礼请求,联盟的策略暂时被搁置,恼羞成怒的孙可望不久自称“秦王”,拒绝接受永历帝的所有诏令。

此后,孙可望率军进入贵州,留李定国驻守云南;眼见抗清形势愈加严峻,永历帝只得再次遣使联络孙可望,表面与其虚与委蛇的孙可望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私下派出精兵奔赴永历帝驻跸的南宁,杀害五位辅政大臣,并且逼迫永历帝册封其为“秦王”。

清军步步逼近,不久攻下了南宁,永历帝在孙可望的接应下避往贵州安龙所,并允诺一应军事,孙可望均可以先斩后奏,自此,大西军与永历政权的联合抗清战线才宣告建立。

为了彻底消灭南明政权,清廷实施两路夹击战略:命定南王孔有德兵出河池,进攻贵州;命平西王吴三桂兵出叙州(今四川宜昌),进攻川南。

形势紧迫,孙可望和李定国经过商议,决定兵分两路迎战清军:刘文秀率北路大军进攻四川;李定国率东路大军进攻湖南;孙可望则留守后方。大西军也自此正式踏上了与清军主力交锋的征程,掀开了南明史上最为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军事反击篇章。

定国所率八万大军一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连克数城,很快逼近桂林以北的严关。严关位置非常重要,是扼守桂林城的屏障,两军在严关下展开了异常激烈的战斗,双方伤亡都很惨重,严关此后为明军控制。

又过几日,孔有德率军前来夺关,两军尚未交锋,忽然明军的战象冲入战场,清军的马匹纷纷受惊,乘此良机,明军立刻尾随掩杀,不久,这路清军被全歼,仅余孔有德一人逃回桂林城。

定国率军乘胜追击,围困桂林城,公元1652年,七月四日,桂林被攻下,走投无路的孔有德聚集家人自焚于府内。桂林大捷后,各地降清将领纷纷驱逐清军,反正归明,广西全境很快被收复。为了庆祝胜利,李定国摆下酒宴,邀请新归附的明将胡一青、马宝等人,他对众人道:“文、张(文天祥、张世杰)诸公精忠浩气,足以光照青史,为天地增色。但是我们对于国家,不希望最后有这样的结果。”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此后,李定国一鼓作气,先后攻下了长沙、常德、龙泉、吉安等接近二十个州郡,将三千里的土地重新纳入南明政权。

湖广战场的接连失利,震动清廷,迅速派遣敬谨亲王尼堪率十五万大军直扑长沙,两军第一次交锋不分胜负;李定国决定采取诱敌之计,在衡州交锋后,明军佯装败退,退往一片树林中设伏,不知是计的尼堪率军穷追不舍,突然,明军从树林的四面八方杀了出来,身陷重围的尼堪被当场斩杀,所部清军全部覆没。大思想家黄宗羲后赞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不过,刘文秀率领的北路大军由于轻敌,遭受吴三桂率军重创,孙可望乘机削其爵位,并将其部队拆散,引起许多将士的不满;眼看李定国立下赫赫战功,孙可望更是嫉妒不已,他阴谋将李定国诱杀,后来诡计被揭露后,他开始与李定国撕破脸皮,亲自率军攻打。不忍自相残杀的李定国率部自湖南向广西转移。孙可望率军则紧追不舍。

孙、李内讧的消息被清廷获悉,贝勒屯齐率领大军再入湖南,清军在宝庆(湖南邵阳)与孙可望军遭遇,骄傲轻敌的孙可望军被杀的大败,他率亲随狼狈逃窜。

湖南大部地区重新落入清廷手中;平南王尚可喜也乘机占领了梧州和桂林等地。李定国等人浴血血战所取得的辉煌战果,被孙可望这种为了权势、自相残杀的愚蠢举动一朝葬送,可悲可叹!

此后,李定国开始在两广转战,由于清廷重兵云集,虽然屡有胜绩,但是没有改变不利的局势,公元1654年初,鲁王政权下的张名振率水师攻入长江,进逼镇江;郑成功也率大军攻打崇明,沿海一带危急,清廷放松了对李定国的包围。

定国乘势跳出包围圈,率军东征,一路连战连捷,得到了沿途义军的大力响应,很快两广大部分地区又为南明所控制。此时李定国准备联合郑成功攻打广州,以两广为基地,乘势北伐,直到统一中国。

他率领大军很快抵达了广州的门户新会,在经过炮击、掘地道、强攻等一系列尝试后,均未能攻入城内。清廷很快调集十万大军来援,久攻不下的明军又爆发了瘟疫,骁勇彪悍的八旗铁骑更是直接将李定国一直视作利器的战象冲垮,一番激烈交锋后,明军大败。新会城下尸横遍野,多数是明军的士兵。

此时的郑成功正准备与清廷议和,因此没有响应李定国的军事行动,致使其孤军难鸣,退守南宁后,李定国收拢残军,仅剩六千人。

逐渐骄纵的孙可望大权独揽,全然不将永历帝放在眼中,难以忍受其骄横跋扈,永历帝秘密派人联络李定国,望他能够率军来护驾。

接到密诏的李定国气愤不已,当即表示要出兵勤王护驾,不料消息走漏为孙获悉,他立刻大开杀戒,将吴贞毓等十八名大臣全部处死,史称“十八先生血案。”为了阻止李定国军,他不断增兵防守各个关隘。

不甘受辱的永历帝再次秘密向李定国送去血诏,邀其前来相救,接到血诏的李定国眼见君王受辱,痛哭不已,当即对天盟誓要铲除奸逆,恢复明室河山。此时清廷负责经略西南的大学士洪承畴采取“两粤合剿”的策略,大大的压缩了李定国的生存空间;事不宜迟,他立即率军向贵州进发,途径田州(今广西田阳)时,由于孙部不愿意自相残杀,因此纷纷弃城逃走。

此时率军驻守贵阳的孙可望为了不让李定国接走永历帝,命令白文选将永历帝从安龙向贵阳转移,白文选早就不满于内讧,因此不断以各种借口拖延,终于,公元1655年,孙可望率军抵达安龙所(后改名安龙府),君臣相见,抱头痛哭。经过一番商议,决定将朝廷迁入云南。

在驻守云南的大将刘文秀、王尚礼、贺九仪等人的策应下,李定国护卫永历帝成功抵达昆明,刘文秀私下对李定国道:“我们认为孙可望是董卓那样的人,但是就算将其诛杀,难保不会出现曹操那样的人”。以此对李定国的忠心提出质疑,李定国当即对天盟誓:“此生忠于大明,绝无二心,若违背誓言,天诛地灭。”刘文秀为其忠心所感,自此两人连为一体。

永历帝不久册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白文选为巩国公。军政大事悉数委于李定国等人。掌握大权的李定国丝毫不改对永历帝的忠心和尊重。

为了恢复明室的中兴大业,李定国多次派人携永历帝的诏书去与孙可望和解,可惜已经被仇恨和权欲冲昏了头脑的孙可望毫不理会。不久,更是决定亲率十万大军攻打云南,企图夺回永历帝

仅有三万兵力的李定国无奈之下,决定收缩防守,孙可望大军长驱直入,很快打到了曲靖附近的交水河畔。孙军此时刚渡河到一半,突然,早就对孙可望非常的不满的白文选、马唯兴等人临阵倒戈,汇合对岸的李定国军队掉头杀向本方军队,孙可望军立时大溃,许多士兵纷纷跪在地上,高声疾呼:“拥戴晋王!”穷途末路之下,孙可望仅率数十骑兵狼狈逃走。

不甘于失败的孙可望跑到长沙,投降清朝,企图借兵复仇。更为严重的是他将南明的军情虚实等汇报给了清廷,使得此后清廷的出兵计划有了非常强的针对性。此人醉心于自己的私欲和权力,多次将民族大义置之不理,一再的破坏抗清的局面,对于南明来说,实乃最大的罪人。不过其下场也很凄惨,清廷一开始封他为“义王”,后来局势逐渐稳定后,利用一次围猎的机会,将其射杀,结束了他极其不光彩和罪恶的一生。

在洪承畴、吴三桂、卓布泰等清廷数路大军的压迫下,贵州各地很快被攻下,卓布泰所率大军直抵贵州盘江一带,双方在炎遮河双河口摆开战场,激烈的盘江大战开始了。明军英勇阻击,初战告捷。

第二天,清军倾巢出动,李定国等人疏于防备,又刮起北风,清军乘势猛射火箭,燃起山茅野草,致使明军全线崩溃。清军攻破了李定国的罗炎、凉水井大营,然后大肆屠杀明军和当地百姓,军民被杀的不下三、四十万人,李定国的妻子家属均被卓布泰抓获处死,明军精锐部队受到致命损失。但是,李定国并未气馁,他说:“事已至此,还有什么说的呢,我就这一颗忠心献给大明,死而后已。”

在随后的会议上,李定国的撤入湖南、转移越南、联合郑成功的提议和刘文秀的避入巴蜀、依靠夔东十三家、经营陕洛地区的提议均被否定,在沐天波和马吉翔等滇人的坚持下,永历帝决定退守滇西、再有不测则向缅甸转移。

定国负责殿后,在磨盘山(今云南永昌)大战中,与追击而来的清军爆发了激烈的血战,他的六千兵马阵亡大半,而清军也死亡惨重,退却数十里,近二十名清将在此役中丧命。眼见明军战斗力如此强悍,清军此后未敢继续追击。

避入缅甸的永历帝不久后被缅王控制,此后李定国多次率军入缅作战,讨还永历帝,虽然屡吃败仗,但是缅王不敢得罪如日中天的清廷,因此拒将永历帝交还。

为了示好清廷,缅王莽白于公元1661年八月十二日,发动了“咒水之难”,将永历帝的大臣及士卒数百人全部杀害,数月后,清廷吴三桂发兵缅甸,要求执送永历帝,否则立刻兵临城下。莽白不敢怠慢,立刻将永历帝及其眷属交给吴三桂。公元1662年,四月十四日,永历帝在昆明篦子坡被吴三桂下令用弓弦勒死,明朝国统正式宣告灭亡。(鲁王朱以海已经于公元1652年,在郑成功等人的要求,去掉了监国的称号)

噩耗传来,李定国悲痛不已,下令三军缟素,为永历帝发丧。他双目血泪、悲痛万分:“我对不起大明,也对不起陛下,我该如何面对天下!”此后他染上重病,十数日后,病故。临终前嘱托子孙及部下:“宁可死在荒郊野外,也绝不可投降!”他死后,数千部下誓死不降,散军为民,避入阿瓦河附近的大山中以打猎为生。

孤掌难鸣的郑成功此后攻入台湾,以此为基地,企图继续反清复明,不过遗憾于公元1662年病故;另一位杰出的抗清名将张煌言眼见大势已去,只得散去义军,隐居不出,后为清廷所俘,惨遭杀害。

中国本土各路拥明反清的势力自此基本灭亡(一年后,最后一支反清的义军势力夔东十三家也在清廷的重兵围剿下全军覆没)!

汉家风骨长存!天地日月为鉴!

谨录以下诗篇来纪念李定国、郑成功、张煌言、刘文秀等汉家豪杰在那个山河破碎的时代为了护卫百姓、振兴国家所展现的九死不悔、百折不挠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崇祯  崇祯词条  抗清  抗清词条  清军  清军词条  猛将  猛将词条  他是谁  他是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