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我们都是一粒努力成长的种子

方法就在例外中,不要担心找不出有效行动的方法。也许,只有当咨询师“看见”了默默付出的家长家长才有可能“看见”默默努力的孩子,毕竟人人都是一粒种子,都有无限潜能,都在努力向上发芽长大,“看见”就是给予阳光雨露,这就足矣!

咨询师提供一个家庭教育案例,说道“学校安排我给家长们做了一次学生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的讲座,因为引用的都是本校的真实案例,家长反响热烈,很多人要求保存资料,全家学习。其中一对四年级的家长尤其热情,几次三番地要把现场实录拷贝回去,而且激动地说:“您讲的太好了!我一定要带回家让孩子看看……”

由此得出两点推论,一是咨询师很优秀,用学校孩子真实案例,效果自然好,家长反应积极,说明费了心思,付出真诚,用了功夫;二是家长教育子女烦恼现象很普遍,间接折射出亲子关系不够良好,可以再推论烦恼家长自身情绪困扰挺大。

例如案例中的这个家长孩子,“他们的孩子是个活泼好动的10岁小女孩,孩子爸爸对这个唯一的女儿非常溺爱,孩子妈妈则性情暴躁,对带孩子全无耐心。孩子养成了自由散漫,爱撒谎的习惯。学习很不用心,作业经常不做,成绩年级倒数。对此他们一直保持沉默,从不主动联系老师或者过问孩子学习。”

让咨询师奇怪的是,“此次家长会后却如此执着地要资料,实在让老师有点意外,更意外的是,后来的每次家长培训他们都坚持让孩子听,还把一些教育类文章给孩子看,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

从讲座结果看,咨询师已经做到了让这对父母“心动”,从对孩子的无奈和对自己的失望,突然有了心动感觉,这个感觉就是被咨询师激发出的希望之光。先有心动,才会有改变的行动。

从这个角度看,咨询师已经成功的激发了这个孩子的父母,需要进一步推动的则是指导或者启发这对父母采取有效帮助孩子的行动技巧。

从心理状态识别技术看,家长原本处于心不在焉的“死”心理状态,现在提高到能“生气”的不正常状态,接下去知道唠叨是不健康,反过来由此意识到对孩子也要识别不同心理状态,相应给予适合反应,就是跨越式一步。

家长的可贵之处就是有了自觉行动,说明在意改变,已经可以初步识别自己状态觉察,由此才有可能理解并识别孩子心理状态,进而引导孩子改变。

看到过因为“礼让行为”导致后车追尾,很显然是前者没有提前预警减速,突然刹车,看似后车好无辜,可是按照交规竟然是后车全责。现在明白了,如果后车不负责的话,满大街都是路怒症患者,除此之外还有深刻心理学含义。

幼儿之所以学习技能进步,因为父母在前面引领,学说话学走路时候哪个父母不是耐心满满。一旦开始读书了,学习就成了孩子事情,父母由前面引领摇身一变成了后面督导,当督导急躁、焦虑、去耐心,于是“追尾”现象屡屡上演。

这时的“追尾”自然该由“后车”负全责,因为成人对未成年孩子负有监护权,追尾是无能的表现,追尾是心理失衡的症状防御。

当然,也不能苛刻要求父母,真正完美的父母是不存在的,父母“追尾”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屡屡“追尾”不自知、不反省。

而这也正是这对父母的可贵之处,案例中的人物描写来自咨询师的观察,当然并非真实的家长孩子,牢记这点很重要,就如同李克富老师一再强调的,“要相信一个人,而不要相信这个人的话。”

就这个案例大家给予的反馈,我很认同,比如:

“第一感觉是这两个家长孩子很重视,尤其是爸爸,只是管理方式不对。他们怵头或者不敢和老师沟通,寄希望于通过让孩子学习改变。以前我也曾有过类似这种行为,孩子学习越差越没有勇气和老师沟通。”

这个回答非常棒,我的理解就是家长不是不关心孩子上进,只是苦于没有有效应对方法啊,因此表现出很常见的低自尊,“没有勇气和老师沟通”。

另一个回答也很棒,“家长没有把孩子孩子对待,或者说,家长认为他的孩子足够优秀足矣消化任何事情(包括大人的事情)。”

这里点明了家长没有行动能力,不得不寄希望于孩子自己的努力,“没有把孩子孩子”只因为“没有把自己当成人”。

我当时的回答比较起来,就差远了,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个也算常见,家长意愿就是希望孩子听课改变。”“谁也无法替代别人生活,坦率看待问题,没有上帝情结就好。”

实在汗颜草草回答,对于接近问题解决毫无益处,倒是咨询师自己看的很明白,“因为要想和他们共情,我得理解他,可是我至今无法准确理解。”“他们不认为自己有问题,认为孩子有问题。”

尤其下面这一段话说的非常“心理咨询师”,因为自知方能助人!“虽然我们是咨询师,对方是求助者,但在对方的生活里,我们不见得比人家高明,如果按照自己的观念去改变对方的认知,我觉得除了说明不理解,还有不够尊重对方的嫌疑,除非对方自己有这样的意愿。”

为此,是否可以这样跟进这对家长

“看到您热心听课和咨询,这就是最好的行动和改变,您可否思考一下自己急迫心情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激发了自己?”(成就动机、自信、潜能、角色)

“我看到了您的积极行动,为您点赞,问题是您能否让孩子也看见且感动?”(目的)

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候,我们家长是引领在前,现在我们成了在后面的催促者,一不留神就会出现家长孩子的“车辆追尾”现象,您想想为何会如此呢?如何改变呢?”(类比)

孩子能学会说话走路等各种技能,学习不好当然不是笨而是有效方法不够,协助行动欠缺,思考我们家长能帮助什么?”(讨论,启发)

“带领孩子听讲座很好,感谢家长认可,可是有效更重要,不知道孩子感觉如何?”(鼓励,引导)

“感谢家长认可讲座,您认为除了让孩子也来听讲座之外,家长能做的有效行动是什么?”(讨论,商量)

“您认为需要我们帮助什么,越是具体越好,很多时候不是家长不努力,只是我们不掌握有效方法,同理孩子学习也是这样的,您觉得呢?”(讨论,共情)

方法就在例外中,不要担心找不出有效行动的方法。也许,只有当咨询师“看见”了默默付出的家长家长才有可能“看见”默默努力的孩子,毕竟人人都是一粒种子,都有无限潜能,都在努力向上发芽长大,“看见”就是给予阳光雨露,这就足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我们都是一粒努力成长的种子  种子  种子词条  努力  努力词条  成长  成长词条  我们  我们词条  
亲子

 小儿肺脏实证咳嗽

【钱乙治疗小儿肺脏实证咳嗽:兼具霹雳手段和菩萨心肠的泻白散】泻白散对很多学过中医的人来讲,并不陌生。有一句方歌叫“泻白桑皮地骨皮”,这句话也就点出了泻白散的核心...(展开)

亲子

 父女一场

图片来源:Unsplash算算我和父亲这一世的相处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十年。到第四十个年头的时候,这一切就戛然而止了。这种说法也许不对,因为在这之前或许就有特殊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