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抓住宝宝的涂鸦敏感期

艺术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如果家长在涂鸦敏感期不好好地保护和引导,随着宝宝的成长这种能力就会逐渐丧失。因此,抓住宝宝涂鸦敏感期,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不断鼓励,他就能成长为小小“艺术家”。

涂鸦期的4个阶段

当你宝宝开始主动拿笔在物体表面留下痕迹,恭喜你,这意味着你宝宝涂鸦敏感期到来了。这种涂鸦行为依个体发育的不同会在2岁左右开始,一般会持续到3~4岁,甚至5岁左右。这时,儿童所谓的“绘画”只是单纯地进行涂鸦活动,而且这些标记与他们的表达之间并没有联系。

根据著名艺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理论,涂鸦期可分为随意涂鸦、重复涂鸦、圆圈涂鸦、命名涂鸦4个小阶段。

随意涂鸦期 产生于涂鸦敏感期的最初阶段。在这个时期,宝宝挥动画笔只是记录了他愉快的动觉活动,并不试图描绘视觉世界。由于这个时候宝宝对于握笔的手指精细动作和控制能力还未完全发育,因此,宝宝的随意涂鸦对动作的控制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控制。

重复涂鸦期 当宝宝涂鸦期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家长通过观察宝宝的画作会发现,其作品中会有一些重复的动作。这时宝宝对动作有了一定的意识,即进入了重复涂鸦期。

圆圈涂鸦期 如果家长在宝宝的作品中会看到一些复杂的形状特别是圆圈,那么就意味着宝宝的握笔能力有所增强了,进入了圆圈涂鸦期的阶段。

命名涂鸦期 此后宝宝涂鸦作品会越来越有序,他开始对自己涂鸦的作品进行天马行空的表达,即使他的涂鸦跟表达完全没有任何关系,这说明宝宝已经进入了涂鸦的最后一个阶段:命名阶段。这时家长特别需要保护和鼓励宝宝进行表达,锻炼他的想象力。这个阶段也是儿童艺术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里程碑。

家长应该如何做

首先,不要打击宝宝涂鸦的兴趣

众所周知,涂鸦宝宝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展现,但是不少家长也会为此感到头疼:雪白的墙壁被宝宝画花了,家具家电上留下了宝宝的大作,甚至床单衣服上也是宝宝画笔留下的痕迹……

此时,家长千万不要拒绝宝宝涂鸦兴趣的发挥,因为宝宝涂鸦的过程能够感受到不同的作画材料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通过“视觉-运动”的探索获得积极的空间知识。就这个层面而言,宝宝涂鸦的时候也是对绘画媒介的探索过程。

其次,巧妙地对宝宝涂鸦进行引导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小方法对宝宝涂鸦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给宝宝开辟一块绘画的小天地、为宝宝选择安全的画笔或涂料、让宝宝知道有固定的地方可以让他写写画画……或者家长可以让宝宝在卫生间等易清洁的墙面上进行涂鸦,画完后,和宝宝一起清洁墙面,做好善后工作。

最后,多维度鼓励宝宝的自由发挥

在发现宝宝进入涂鸦敏感期的任意阶段,家长除了要大力支持宝宝涂鸦行为之外,还要多多鼓励宝宝的自由发挥。

对于宝宝来说,他们愿意在任何地方进行“作画”这都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大多数儿童涂鸦画面看上去都是乱七八糟的,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宝宝自己说出他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意义,尊重这个时期宝宝绘画的表现方式。只有得到家长的鼓励,宝宝才能大胆地画,大胆地想象。家长能够专心地听宝宝讲他的图画,一方面可以使你了解宝宝画的是什么;另一方面也会使宝宝意识到,他们的这些画都是有意义的,而且都是爸爸妈妈能够理解的、认可的,这对树立宝宝的自信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涂鸦亲子小游戏

大自然的拼贴画

到大自然里 ,比如树林、公园、河畔等,捡各种各样颜色和形状的树叶(银杏叶、梧桐叶等),用胶水粘在纸上,然后再用保鲜膜包起来再裱框,这样的作品往往都是极好的室内装饰哦!

五彩手指画

手指画往往是让宝宝亲密感触颜料,建立同艺术亲近感的一种最普遍的家庭艺术活动。用专业的finger paint进行创作吧!没有限制、没有对错,让宝宝的想象力翱翔!

蔬菜花卉印染

印染技法有助于宝宝学习两到三个步骤的指令。将洗净的芹菜根、油菜根、青椒等切开,横切面就是一个个极好的印章。提供颜料和画纸,让宝宝尽情地创作吧!问问他们在做什么,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呢!

注意:在进行家庭艺术创作的时候,要支持、鼓励宝宝探索,强调过程,而不是限制宝宝哦!

Tips

涂鸦的好处

● 可以帮助宝宝练习手、腕部的诸多关节与小肌肉群协调动作,较顺利的完成执笔的训练,发展精细动作。

● 提高宝宝的观察能力

● 锻炼宝宝的脑力活动

● 发展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学习用食指和拇指夹东西(成功书写和绘画的前提)

● 锻炼宝宝的自我表达能力

● 发展进行写实绘画所必备的控制能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抓住宝宝的涂鸦敏感期  涂鸦  涂鸦词条  抓住  抓住词条  敏感  敏感词条  宝宝  宝宝词条  
亲子

 ​做好学龄前教育 5点请切记

学龄前后的小朋友易受到外界影响,比如行为处事、性格特点等。此阶段的教育是孩子日后成长的基础,不少家长尤为重视这一点。下面是有关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几件建议,各位爸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