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儒家思想为何能在汉朝唯我独尊?都是董仲舒...

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大爆发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产生了众多哲学学派,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在这个时代产生的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思想家,与西方的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等哲学家们相比毫不逊色。而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人类“文化轴心时代”最为耀眼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产生了群星闪耀的诸子百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农家等学派。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以老子为创始人的道家,以韩非子为集大成的法家,和以墨子为创始人的墨家,是当时社会思潮中的主要思想。儒家并未一枝独秀,它只是众多争奇斗艳的学派之一。儒家甚至有走向没落的趋势。

在孔子去世之后,儒家产生了分裂,按照韩非子的说法,儒一分为八,儒家思想开始走向式微。所以儒家的第二号人物、后来的“亚圣”孟子很着急,他以孔子的正宗继承人自居,希望能重振儒家的雄风,恢复往日的荣光。当时占据社会主流思潮的是道家的杨朱学派与墨子的墨家学派,因为杨朱的“为我”和墨家的“兼爱”,在那个生命朝不保夕的时代很有市场,而儒家提倡的仁者爱人、仁政理想和所谓的礼义,在那个人民生灵涂炭、各诸侯国风雨飘摇的时代,被认为是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个人和国家的命都没了,还追求什么仁政?所以儒家的命运和孔子周游列国的遭遇一样,基本上快要凉了。

儒家如同春风拂来之后的小草,具有极强的适应和生命力。在经历了秦朝“焚书坑儒”的致命打击之后,在经历了西汉初年黄老之术一统天下的落寞之后,汉武帝在董仲舒的鼓吹之下,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终于枯木逢春形成了独尊的态势,至此,儒家完成了凤凰涅槃,成为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那么,为何儒家思想能在汉武帝时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呢?

好玩的国学认为,这要从以下几个维度去考察。

第一,儒家学说的自身优势;

第二,道家、法家、墨家思想的缺陷;

第三,西汉初年的社会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

那么,儒家思想有什么优势呢?

第一,儒家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学,是研究探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论。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儒家提倡仁者爱人这样一种温情脉脉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对父母长辈上,儒家强调孝;在对同事朋友上,儒家强调信;在对上级和国君上,儒家强调忠。这种价值观完全符合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封建宗法制度的要求,所以,儒家的价值观内在地满足了上层统治者管理社会的需要。

第二,儒家围绕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设计了一整套社会制度。比如,孔子强调“正名”,要求人们各安其位,不要越位;而孟子强调的“义”,要求人们按照社会的道德和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叫做“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个大师和集大成者荀子,更是提出了以礼为核心的礼法兼治的理论。这些理论,完全契合了统治者统治社会的内在要求。

第三,儒家强调的是“成人之道”,儒家强调的“成人之道”就是“内圣外王”的学说。所谓“内圣”就是提倡人要修炼道德提升道德境界,而“外王”就是提倡人要为社会为集体做贡献,这种价值观更是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道家、法家和墨家的思想,在内在的逻辑上存在缺陷。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在政治治理上的核心理论是“无为而治”,这适合一个朝代开国之初的统治政策,有利于老百姓的休养生息,但弊病是会带来统治者权力的分散。在西汉开国之初,实行的是分封制,中央的集权不够强大,曾经发生地方诸侯反叛的事件。所以,在汉初实施黄老之术之后,已经掌握了极大权力的汉武帝,想进一步集权,必然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这样儒家的上位,就成了汉武帝的迫切的要求。

墨家的“兼爱”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特征,注定在历史上是昙花一现,墨家学派在封建集权的西汉时代,注定将凋落。

而法家,赤裸裸地严刑酷法,只知道用赤裸裸的暴力对付人民,连撒个谎都懒得去撒了,所以奉行法家治国理念的秦朝很快灭亡。就被,汉朝上下的官员几乎形成了普遍的公示,认为法家太残酷失去了民心。西汉著名哲学家贾谊、陆贾、董仲舒等都持这类观点,这一点,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看得也非常清楚。所以,法家思想也在被摒弃之列。

所以,没有董仲舒,西汉政权仍然会将儒家思想作为社会的主流思想,这是儒家的特点和当时社会需求以及君主的选择,所共同决定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董仲舒  董仲舒词条  儒家  儒家词条  唯我独尊  唯我独尊词条  汉朝  汉朝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  
综合

 佛珠生菇讲述什么道理?

佛珠生菇其实是一则传播了很广的佛教小故事,听说的人也挺多的,但是也有听说过,但是并不知道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的人,也不知道寓意是什么,其实还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