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全身运动的锤子软件和身处迷局的子弹短信

锤子作为一个软硬兼施的公司,其硬件主打工业设计,软件主打用户体验。本文主要来探讨一下全身运动的锤子软件和身处迷局的子弹短信

作为锤粉,看完锤子2018夏季发布会后有些失望,看的过程中现场观众欢呼的时候也没什么同感。究其原因,和几年前发布“一步”、“ 大爆炸”时候的惊喜不同,这次首秀的无限屏和更新的子弹短信让我感到失望和疑问。

看完发布会我想到了的两个问题:

让全身都参与进来的交互方式是退化

子弹短信显现出定位不明确的问题

并且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我设想了如果我是锤子的产品经理会如何解决。

让全身都参与进来的交互方式是退化

纵观锤子历来发布的新功能,一步→大爆炸→闪念胶囊→子弹短信+TNT→无限屏。我将前三个app归为阶段一,在这个阶段中,看上去锤子并没有形成“交互理念”之类原则层面的东西。

一步、大爆炸、闪念胶囊三款软件以“提高效率”为出发点分别解决了跨应用数据互通、文本处理和记录信息的问题,三者互相配合还能产生一些化学反应,这套组合拳打得确实不错,当时看发布会的时候感觉是惊艳的。而且系统层支持这样的功能相比插件来说,无论是效率还是效果都会更优,这些也确实是系统的加分项。

之后来到第二阶段,18年春季发布的TNT和桌面版子弹短信,当时发布会结束后的画风是这样的。

再到前日发布会的无限屏出来之后,画风是这样的。

进入第二阶段后,我发觉锤子的交互设计思路陷入了一个怪圈:“为了自然而自然”,即为了还原“自然”的交互体验,TNT秉承Touch & Talk的设计原则加入了大量肢体动作,“无限屏”的交互方式更甚,但在这个过程中似乎忽略了人的“进化”历程。

TNT所倡导的“Touch & Talk”将使用电脑的成本从“手眼”协调提高到了“手眼嘴”协调,姑且不说目前识别错误、对周边环境要求较高这些缺陷,仅以理想状态去设想。

这样的体验并没有从“操作方式”上去提升效率,更多的还是由功能流程本身提高效率,例如:用“闪念胶囊”配合“锤子文档”直接生成幻灯片,亦或是水晶球(系统猜测你的下一步操作直接给你预选结果)之类的功能。

到了“无限屏”我感觉就有点过分了,举着个手机晃来晃去真的很自然么?

说实话发布会看到的时候是失望的,只看前半部分的展示我还以为是任务管理器+陀螺仪合体而已,直到看到跨应用移动文件的操作,我也并没有觉得比“一步”更先进,反而因为身子晃来晃去,眼睛盯着滑到的位置是不是想要的应用,两只手同时按在屏幕而觉得全身都很累。

要知道老罗在发布会上发布Smartisan OS的语音操作指令的时候,怼siri的理由就是:在公交车上对手机说“Hey, Siri, 给某某打电话”很傻,那在公交车上举个手机晃来晃去呢?

从iphone普及智能机至今手机已经成为人的延伸,绝大多数情况下仅使用手指就能完成全部操作,我认为这是虚拟世界带来的人类与世界交互的进化。在这之前我们要摇头晃脑地去看地图,要走来走去看一辆车,要飞到天上看金字塔的全貌,但在屏幕中仅仅需要两根手指就能把银河系看个遍。这时非要我们再回到全身参与交互的时代,这是退化。

那么当下TNT可以怎样进化呢?

从科幻电影去汲取些灵感的话,钢铁侠和Jarvis的配合绝对是无比自然和天衣无缝的,参考《钢铁侠2》里他发明新元素的场景。Jarvis把1974年Stark Expo建模形成可操作的全息投影后,Tony同时用语音和动作对模型进行了操作,虽然同样是“手眼嘴”的协调但是依旧务必自然且看着不累,原因有二:

由语音完成可明确表达的指令,用双手完成无法明确表达的指令。例如:用嘴说“去掉走道、去掉景观、树木”,用手拖动模型和旋转Expo中央的地球仪。

和双手交互的是真实还原的模型而不是屏幕。

那么和屏幕语音交互能不能做到自然呢?

当然也是可以的,《钢铁侠1》中Tony给Mk 3装甲设计涂装的时候,完全没有手上的操作,直接语音输入指令Jarvis就给出了反馈结果。当然目前的软件技术和人工智能的Jarvis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这确实给了可参考和对比的我们方向。

《钢铁侠2》

《钢铁侠1》

这样看来,眼球追踪+语音控制的TNT喜不喜欢?

为了解决“手眼嘴”三官成本过高的问题,不如取消或者至少减少“手”的参与,使用眼球追踪加语音的方式完成操作,实现“所见所说即所得”。只是这样的操作方式同样受技术和成本限制,不过想想还是挺美好的。虽然不能像钢铁侠那样操作全息图像,但是离未来又近了一步。

子弹短信显现出定位不明确的问题

回顾锤子的软件产品发展道路,除了前面说到的“自然”之外,一直以来它的另一个设计原则可以定义为“效率”,这可能也是老罗自身十分关注用户体验的一个体现。(我不是说效率=用户体验)

因此其看重并投资的子弹短信也是以“效率”为最大卖点,虽然本身是一款即时通讯类的工具产品,提升效率无可厚非,但也恰恰是因为对“效率”的强调让我觉得它更像是一款与“钉钉”竞争的职场工具而不是普适的即时通信工具。

背景:子弹短信不是锤子做的,是他们投资的快如科技做的。

“传统”即时通讯工具中,从列表进入一个对话界面这个动作,暗示着“进入了一个双方专属的聊天空间”,从和A的聊天界面切换到和B的聊天界面就好像进入不同的房间,这个房间里只有两个人(对群来说房间里有群里的所有人)。而子弹短信所引导的在列表里处理所有聊天,则更像是在会议室里的老板,和A说完和B说,再转头和CDE一起说。

“待办”这样的功能则更像是为工作而准备的功能,一整个的待办列表对“社交”来说未免过重了,况且微信有更轻量化的“提醒”功能。从“社交”的角度来看“待办”并不是一个优势功能。

问题的重点在于,子弹短信并不认为自己是一款职场即时通讯工具,老罗在发布会中反复强调“熟人社交”这个概念。然而“熟人”,无论是家庭成员、同学朋友、同事老板之间真的需要那么高的效率么,我认为这里存在一个问号。

至少从目前来看,微信是能满足绝大多数的聊天和沟通需求的。况且社交从来都不是即时通讯而已,社交永远需要“场景”(或者说话题、社交点…),子弹短信所强调的“高效率”的目标人群和场景恐怕太少了。

再对比微信“朋友圈”承载的社交作用在子弹短信中并没有对标功能——子弹短信逻辑混乱地放入了“资讯流”,猜测背后的逻辑是“聊一些感兴趣的事情”,但是我总觉得这个设计僵僵的。

简单来说,子弹短信的定位不明确体现在:把自己定义为熟人社交却缺少社交场景支撑,以提高效率为卖点却不认为自己是职场通讯工具。这样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在可能在未来的产品设计过程中,左右为难、自己掣肘。子弹短信在迎来一波新增高峰之后,如何保持这些用户活跃是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而且至少目前来看这款产品还没有这样的力量。

本文发布前子弹短信登顶苹果App Store榜单,并且拿到了1.5亿融资。这颗子弹一飞冲天,何时越过顶点呢?

在历史上人类交流方式的几次进步中,电报取代信件是由于效率的极大幅度提升,从需要较长的寄送时间变成了“即时收发”。电话取代电报是另一次效率的极大提升,实现了真正的“实时对话”。

基于互联网的即时通讯工具实现的是“用户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完成即时沟通”,不需要安排一段特定的时间发电报或打电话。移动即时通讯工具的崛起赶上了用户从桌面端向移动端迁移的快车,让人们的交流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以上的“效率提高”都是质的跨越。

目前来看,从软件层面以“效率”作为一款社交工具的增长点是行不通的,效率并不是刚需,或者说“一定范围里的效率提升”并不是刚需。下一次即时通讯工具的变革还是需要技术驱动的硬件进步。于是我想到了已经失败的Google Glass,然后想到了脑机接口,和各种科幻电影里的黑科技……

发布会三天后的8月23日“罗永浩”公众号发布了一段文字。

后半段此处不谈,前半段我的解读是“微信我用着足够了,只是如果有一些你的功能就更好了。”子弹短信目前所做的“提高效率”的努力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能够撬动多少用户,这些用户又能持续使用多长时间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当然也不排除量变引起质变的可能性,只是这种可能性比较小罢了。

另外,子弹短信用户给非子弹短信用户发送消息时对方会收到一条短信的设计,看上去像是一个妥协的结果:为了把一部分用户(锤粉和愿意尝鲜的用户)先争取过来,降低他们的使用门槛,却有可能断了自己的后路——你我都有微信,你用了一个新的通讯app,但是我用短信就能回复你的消息,我又何必再安装一个app,况且请你用回微信好不好,短信要收费的。(后来老罗微博说未来快如科技会买单(快如是子弹短信的开发商)。感觉会被垃圾短信薅羊毛。)

最后,锤子作为一个软硬兼施的公司,其硬件主打工业设计,软件主打用户体验。Smartisan OS无疑是最优秀的安卓ROM之一,TNT发布之后锤子又向桌面端OS进军,其梦想和野心实在值得称赞。祝愿锤子,祝愿老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锤子  锤子词条  身处  身处词条  子弹  子弹词条  全身  全身词条  短信  短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