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成功人士的共性:都具备强烈的自我意识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据心理学家Nick Wignall称,要想获得幸福与成功,就离不开认识并提高自我意识。这篇文章,原标题是5 Habits of Highly Self-Aware People,Nick在文章中分享了高自我意识人士的5种常见的行为习惯,希望它们能助你成功。

图片来源:Pexels.com

今年2月,著有《每周工作4小时》(The 4-Hour Workweek)一书的作者蒂姆·费里斯(Tim Ferris)在他的播客节目中采访了著名畅销书作者、TED演讲者布琳·布朗(Brene Brown)。

布朗在节目中说道这样一句话:世间之所以存在许多憎恶与不幸,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没有自我意识。

这个观点非常大胆,但的确不是凭空捏造的:

在儿童时期,我们都经历过各种这样或那样的痛苦,使得我们变得更加脆弱和胆小。

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就逐渐形成了一种“情感盔甲(emotional armor)”,并且以心理上的防卫机制为主要表现形式。例如,我们会通过讽刺的方法,来回避各种脆弱时刻。

虽然这些防卫机制在小时候存在一定的用处,但当我们成年过后,其副作用就开始逐渐显露,并且严重地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对我们的各种人际关系造成破坏,同时还可能会让我们形成上瘾、自恋甚至暴力等行为习惯。

由于我们没有及时识别它们,所以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一直存在,而且还在不停地发展。因此,在不清不楚之下,我们一直任由它给我们以及身边人士带来了更多的痛苦。

即便你小时候没有遭受太多的精神创伤或痛苦,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脆弱的一面,都存在不安全感以及情感盲点。在某个时段,如果这些问题迟迟无法解决的话,那我们也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成功。

正如费里斯在播客节目中对布朗说道,你总是会通过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经历各种痛苦。唯一的问题在于,你愿意在背地里承受它,还是在阳光下直视它。

虽然直面自我意识并不简单,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毕竟,从根本上来说,自我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特性,它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来培养的习惯。

在我作为心理学家的职业生涯中,我能够清楚地看到关于自我意识的方方面面。根据我的观察发现,那些自我意识能力非常强的人士,都具有一些普遍的习惯和行为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他们的5种行为习惯,也希望你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养成这些习惯。无论你的目的是变得更加快乐,还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具体表现,自我意识的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1. 他们多听少说

自我意识而言,很多人可能就会简单地把它理解为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当然,刻意的自我反思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自我反思还能够促进自我意识的提高。但如果想要提高自我意识,仅靠自我反思,是完全不够的。毕竟,我们人类是主要通过互相学习而成长的社交动物。

从牙牙学语时期到大学毕业这个阶段,我们所经历的大多数学习过程,实际上都是在社交背景下完成的——学步幼儿会通过模仿父母的方式学习,学生也会通过老师的教育来学习。

即便是喜欢独来独往的智者,虽然他们选择让自己沉浸在书籍的知识海洋中,但追根到底,书籍也只是他人知识结晶的永久表现形式。

自我意识的追求,说到底仍然是一种社会行为。

然而,如果仅仅是与他人聚集在一起,并不能真正让你提高自我意识。真正的自我意识,源自于与他人的真诚交流与对话。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你要学会倾听。然而,要真正地倾听他人,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要想通过倾听来真正提高自我意识的话,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在对话中学会管理自己的思想。

当你在组织自己的思考内容并且可能对他人的言语三心二意的时候,你可能就很难做到真正的倾听。这即意味着,要养成倾听他人的好习惯,你首先要改掉不好的习惯。

对此,你可以尝试练习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潜意识,同时培养自己的好奇心。 

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倾听他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理解他人,而是为了去回应他人。

——美国《时代》周刊“25位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人之一”斯蒂芬·科维(Stephen R. Covey)

2. 他们对自身头脑保持好奇心

自我意识强烈的人士,习惯于思考自己的思维模式。

卓越的科学家总是对这个世界保持着好奇心,并且跟随其自然好奇心和观察力去指导其随后的理论和实验过程。同样地,自我意识强烈的人士,也会对其个人头脑和内心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例如:

当他们在高速公路被其他人赶下车过后,他们的第一情感反应是内疚,而不是愤怒或者恐惧。对此,他们保持非常好奇。

他们好奇地发现,对于一部分事物或领域,他们保持着悲观的思维,而在其他事物或领域保持着乐观思维心态。

他们有其坚信的信念与价值观,并以此来指导和鼓动其自身行为。对此,他们也保持着极度的好奇心。

如果你立马认定,也许一部分人本来就更加有好奇心、更善于反思,而其他人则更关注于外部与实用领域,那我就有必要跟你分享一下,我作为心理治疗师的一些日常工作。

就我的工作而言,我主要帮助人们进一步保持对其内心世界的好奇心。当你学会保持好奇心过后,你会从万事万物中发现一定的模式,从而你还会慢慢学会理解它们。而当你真正学会理解过后,你才有可能做出永恒的改变。

当然,就我的客户而言,他们的好奇心水准也不尽相同。不过,大多数客户的好奇心并不高。幸运的是,好奇心仍然是可以培养的。只要通过一定的时间,加之正确的练习,我们还是可以培养和提高自身好奇心的。

而培养自我好奇心的秘诀在于,要善于发现我们天生就保持着好奇心这个事实。只不过,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的这种天生好奇心,通常都会被自我批判这种具有竞争意味的习惯所抑制。

如果你总是批判自己,那你就很难保持自我好奇心。

要想减缓这种自我批判的态度,“解放”自身天生的好奇心,那你就需要练习对自己好一点。关注日常自我对话,并尝试把内心的你想象为其他人,同时语气一定要更加温柔和富有同情心。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要保持毫无理性的正能量或者天真。你只需要保持纯真和现实感,同时友好对待自己就行了。简言之,就是要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自己,既要友善,又要诚实。

展开更加温柔的自我对话,你就可以为自身天生的好奇心腾出空间。这样一来,很快就能形成更强烈的自我意识了。

头脑不是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撮准备点燃的火苗。

——古希腊文学家普鲁塔克(Plutarch)

图片来源:Pexels.com

3. 他们善于寻找情感盲点

人人都有情感盲点。这即是说,由于我们的部分情感生活总是会让人痛苦,于是我们倾向于忽略它们。通常,由于我们长时间的忽略,以至于我们根本都没有意识到,原来这些是我们的情感盲点。

例如,我曾经有一位客户,暂且称他为詹姆斯(James)。詹姆斯来找我的原因,是因为他总是在职场中经历各种冲突,但他却并不知道冲突原因。

他清楚的是,他与同事之间的工作气氛比较紧张,而其他同事似乎不太乐意跟他一起共事。除此之外,他并没有发现其它的异常,也不了解其它明显的原因。

在初次会诊过程中,詹姆斯(带着一丝讽刺的口吻)告诉我说,他的上司曾经说他属于被动攻击型人格。对此,我问他作何评论。他只是简单地耸了耸肩,没有任何实质回应。

在随后的几次会诊中,我愈加清楚地认识到,詹姆斯实际上在职场中经历了大量的愤怒和沮丧情绪。但有意思的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情绪。

他只是承认,他会时不时地感到“烦躁”,但他从来没有用“愤怒”这个词来描述他在职场中的经历与感受,即便他所描述的情景,是几乎人人都能理解为愤怒情绪的情况。

此外,我还发现,在詹姆斯的成长经历中,他的父亲一直保持着酗酒的嗜好。每次一喝完酒,他的父亲都会变得狂躁,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暴力行为。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沟通过后,詹姆斯开始意识到,由于自己非常害怕最终成为父亲那样,所以他不得不养成了掩盖愤怒情绪的习惯,有时候他会通过讽刺和幽默的形式,或者以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掩盖愤怒情绪。但通常,他都会用“压力”“烦躁”等词汇来简单地掩盖其真实情绪。

在詹姆斯开始意识到其中的关联性过后,即他总是回避愤怒情绪的这种倾向,实际上是受小时候的经历所影响的,并且对他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干扰,他就决心要去改变。

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意识并且承认,愤怒是他的情感盲点,并且还开始主动地去寻找这个情感盲点。

比如,每次当他发现自己觉得自己非常“烦躁”或者“有压力”的时候,他都会以此来提醒自己,其背后到底是不是一种强烈的愤怒情绪。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詹姆斯解决了许多职场上遇到的问题,他还告诉我,这还帮助他在除职场外的方方面面保持着更高的自信和热情。

他还特别提到,通过这种主动寻找情感盲点的习惯,还让他意识到,少许时候他还会回避他与妻子之间的焦虑情绪。

他说,就夫妻关系而言,每当他感到焦虑的时候,他都会习惯性地躲避,长时间下来对他的婚姻质量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好在,通过寻找情感盲点的方式,让他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问题所在,最后夫妻之间的亲密度和婚姻满足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实际上,要承认自己存在情感盲点的情况,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而要拾起勇气去面对它并且主动出击,则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不过,这种自我意识,以及通过这种方式而获得的自由,则能够产生重大的人生意义。

向外看的人,有梦;向里看的人,醒了。

——瑞士著名精神分析专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卡尔·荣格(Carl Jung)

4. 他们善于主动寻求反馈意见(并乐意接受)

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人士,都能够谦卑地意识到,自己无法总是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而通常情况下,让自己保持更加客观公正的方法就是,通过他人的视角来审视自己。

至于这背后的秘诀?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秘诀可言。如果你希望通过他人视角来审视自己,那你就必须主动向他人提问,寻求有关反馈意见。

你是否经常在职场中与他人产生矛盾与冲突?如果是的话,最好找一位你比较尊敬的同事,然后主动寻求他们的坦率看法。

你的配偶是否经常告诉你,你是不太愿意倾听对方的人?如果是的话,最好找一位与你关系密切的人士(比如父母、挚友或者导师等),询问他们自己是不是经常不善于倾听他人。

当然,你可能遇到的情况也更加普遍:也许你自己对生活有一点点不满意,并且质疑自己是不是在哪方面做得不够好,但你却又说不出个具体。同样地,你也可以找一个了解你、同时你也非常尊敬的人士,询问他们是否能够从哪些方面找到一些模式或者倾向,从而发现问题的根源。

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不敢或者不善于主动寻求他人的反馈意见,其原因在于他们害怕那些可能会令人不适的信息:比如,我们可能无法接受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不合格的销售员(或者伴侣)。

虽然主动向他人寻求反馈意见不是难做的事情,但的确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恐惧。

而要摆脱这种恐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直面问自己:我更容易接受现在短而快的批判意见,还是以后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可能会因为如今选择回避这些内容,而一直会纠缠不休的自我怀疑甚至自我批评?

然而,即便你逼迫自己并决定主动向他人寻求坦率反馈,你也需要认真准备。向他人寻求反馈,也可以理解为,管理自身的防卫心理。

无论你认为自我意识多么强烈,或者自以为在情感方面多么成熟,在面对他人的批评声音时,总是很容易受伤。

每次当我们受伤时,无论是身体受伤害,还是情感受伤害,我们总是倾向于做这两种事情:战斗或逃跑。

然而,无论是那种哪种选择,最终都会增加我们自身的痛苦。毕竟,如果你选择战斗,可能会让你觉得对方很糟糕,而如果你选择逃跑,我们则会立即忽略对方的反馈意见,并且认为那是无效的说法。

无论是哪种选择,都是对我们自身的双重伤害:

你没有真正地听取和接受对方的反馈意见。如果你不这样做的话,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

当你保持防卫心理时,你就是在告诉对方,你无法接受对方的批判。这即意味着,如果你以后真正地需要对方的反馈意见,那他们可能就不会完全对你敞开心扉,或者甚至可能会对你撒谎,说一些让你觉得好听的假话,毕竟,他们也害怕因为其言语而让你开启防卫心理。

总之,要真正地了解自己,提高自我意识,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从他人身上获取客观公正的反馈意见。为此,你必须忍受接受批评而导致的不适,同时还需要不遗余力地避免自己的防卫心理。

如果你害怕接受他人意见的话,那你就无法成就卓越。

——詹娜·卡丘拉(Janna Cachola)

5. 他们会反思个人重视的事情

自我意识能力较强的人士,他们会习惯于定期反思总结,并思考其个人重视的事情。虽然他们希望能够时常意识到自己潜意识下回避的事情,但他们同时也在努力地让自己保持清晰认识,时刻将自身的目标铭记于心。不过,要做到这样,也是极度困难的。

我们很容易更加青睐于那些看起来或者让我们感觉重要或有价值的事情,但实际上它们可能并不是非常重要或者有价值,或者其需要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大:

你非常渴望在职场中获得晋升,或者实现加薪的愿望,哪怕这需要以减少与家人和朋友的相处时间为代价,你也更愿意在工作中加倍付出。

你非常希望读研(即便这可能需要另外申请8万美元的助学贷款),毕竟,除此之外,你也找不到其它更适合的事情了。此外,由于继续读书就代表更高的学历和文化,你的父母也肯定会全力支持你的。

你希望花一大笔钱购置最新款iPhone,毕竟你觉得这款手机外观十分炫酷,而且它肯定能够进一步提高你的效率。但问题是,这笔钱本来是用来存入养老金计划的。

我想表达的是,真正的价值和虚假的价值之间的差距,小得连你自己都无法估摸。即便你了解其差距,但在你眼中,相比于长期价值和期望,即时享乐和当下的欲望也总是把你“俘虏”。

说到底,我们还是非常有必要定期澄清一个问题,即我们活在世上,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我曾经有一位客户,她为了确保自己的婚姻关系保持健康状态,同时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她与丈夫还制定了一系列小日常习惯:

每年结婚纪念日,他们都会外出就餐,彼此袒露心扉,互相坦诚地回顾过去这段时间他们认为其婚姻关系中最健康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同时确认他们的共同梦想与目标是什么。

他们的这种习惯做法,是一种简短但非常有力的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其提高关于价值的自我意识,并且还能对其生活质量产生真正的显著影响。

如果你觉得关于价值思考的讨论过于麻烦和复杂,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令人胆怯,那你可以尝试罗列自己的人生清单。

找个周末的早晨,花半个小时时间,倒一杯咖啡,同时准备纸和笔,找个地方坐下来。然后你可以写下你希望完成或者尝试去学习的事情,也可以罗列自己梦想去做的事情。

这个练习,可以帮助你明确你所重视的事情,让你进一步思考人生中对你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事实上,即便是保持对你所重视事情的思考与意识,并且时不时地定期回顾与思考,都能够对实现这些目标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对大多数人而言,比好高骛远、瞠乎后已更危险的是胸无大志、唾手可得。

——文艺复兴时期伟大雕塑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

译者:俊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共性  共性词条  具备  具备词条  意识  意识词条  强烈  强烈词条  人士  人士词条  
热点短视频

 送说唱下乡,上B站催更

“老乡别怕天气热,来首说唱听着乐。”当这句标语刷爆社交网络,硬糖君真觉得嚷嚷几年的说唱破圈,终于有点盼头了。通常来说,嘻哈、街舞、电音等垂直类综艺都相对慢热,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