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隐形的小孩|武志红在奇葩大会上说的“黑色生命力”究竟是什么?

上期《奇葩大会》里,武志红分享了他原生家庭问题的洞见。在整个分享里有一句话尤其打动我:

“黑色的生命力”,多么贴切又多么绝望的形容啊。

有时候家长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不是不爱小孩,是爱错了方式。他们也许真的是太忙了,也许是总觉得自己已经在孩子身上花了足够多的时间,也许自身也有无法解决的情绪问题。

高晓松听过之后也深有共鸣,开始反思自己“魂斗罗”时期的状态,与对父亲的叛逆之间的关系。蔡康永就直言他是“黑暗活力的代表”。

那么,说没有被看见的“黑色的生命力”,究竟是在说什么呢?

童年期情感忽视

武志红说的“黑色的生命力”,其实就是在说童年时遭受情感忽视的小孩。

童年期情感忽视——简称CEN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是由临床心理学家Dr. Jonice Webb提出的一个概念。Dr. Jonice 将其定义为:一种由于父母没能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所造成的情形。

同“原生家庭”紧密关系的那些依恋关系、家庭暴力、儿童**相比,CEN极其隐秘。 CEN有多种形态,从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不关注子女的真实心声,到忽视孩子的情感体验,造成他们的低自尊与自卑等等。

情感忽视下的孩子,他们发出的所有信号,喜怒哀乐,都如同投进了黑洞中,消失无踪,毫无反馈。

在一个人最应去了解、探索这个未知世界的年龄,他失去了来自父母和外界的积极反馈。那么,他本应形塑的那些“人格大厦”:关于自我,自信,信任,爱……都在建造的过程中受损,甚至坍塌。

什么样的父母容易对孩子“情感忽视”?

在研究者看来,有一些典型特质的父母(包括但不局限于),他们会有更大的可能在养育中造成孩子的情感忽视:

1.自恋型的父母:世界都是围绕着我旋转的——这是拥有自恋型人格特质或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父母的典型特征。因此,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他们可能更关注满足自己而不是孩子的需求。

2. 权威型父母:权威型父母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规矩”办事,而不倾向于倾听和关注孩子的感受与需求。最终,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反抗权威(像高晓松那样变成了“魂斗罗”,或者懦弱顺从。

3. 完美主义型的父母:这一类的父母们认为,孩子可以一直做的很好,或做到更好。即使孩子考试拿了全年级第一,却因为某单科没考到第一而受到责骂。成人后,孩子们也会变成一个完美主义者,为自己设置不切实际的期望与目标,导致焦虑等种种问题。

4. 放纵型的父母:这一类的父母对孩子采取自由放任的教养方式,但却过多的“不管不顾”,任由孩子“生长”。这一类的孩子在成年后,可能会在设置边界的问题上遇到困难。

5. 父母缺失。对于一些人而言,童年中是没有父母存在的。这包括死亡、离婚、疾病、长期工作而忽视孩子,名存实亡的婚姻等等。

高晓松在说这件事的时候,脸上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悠闲自得。显然和父亲不和的关系是他心头的一块大石头,他也完全意识到了父亲对自己的情感忽视对自己造成的影响。

那么父母和成长环境原因造成的童年期情感忽视,究竟会在我们身上留下哪些痕迹呢?

童年期情感忽视的“症状”体现

1.自我价值以及自尊缺陷。一个人自尊以及自我价值的形成和你的家庭密切相关,但当父母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提供养分时,孩子的自我价值以及自尊就很有可能受损。于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可能会觉得自卑,得不到支持,很容易被打倒,气馁,孤独,丧失归属感。

2. 在处理“情绪”问题上遭遇困境。比如,无法明确自己的感受与需求,无法对外界表达出来。在处理自己的需要时,觉得这是羞耻的,是需要被隐藏的,甚至觉得自己的需求是过分的,不合适的。

3. 感觉被剥夺,有一种普遍的缺失感。总觉得自己缺乏了某些东西,但又难以名状。也有可能觉得自己的生活中缺乏各种东西:爱,乐趣,金钱等等。更极端的情况,可能是觉得自己的生活空虚无意义。

4.抑郁。一直以来,抑郁都和丧失、剥夺感、需求不被满足、低自尊、缺乏支持、无法明确的痛苦和失望等因素相关。因此,抑郁也是童年情感忽视的一个常见后果。

5.成瘾行为。因童年情感忽视造成孩子无法缓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一些人会转而从成瘾行为中寻求慰籍,获得控制感。比如,食物成瘾以及进食障碍等。

原生家庭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在童年时期形成的性格,我们也许要花一生来整合。但正如武志红在节目里说的那样,我们不是在怪罪家庭,而是在用反思问题,来解决问题。

那么已经长大了的我们,要如何摆脱童年期情感忽视造成的影响?

如何走出情感忽视的影响

经历过童年期情感忽视的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更重要的,它成为了“确定性”的敌人。这种确定性是指:不管是消极还是积极,你都能用清晰、坚定的声音描述出自己的感受。

“确定性”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相比于那些因童年期的情感忽视造成的消极感受,比如:“我不应该谈论消极的事,我不能占据过多的空间,我没有权利用自己的方式去拥有去感受某些事物。”——“确定性”需要你做的是打破这些逻辑怪圈与感受的黑洞,意识到自己的真实需求。

建立起自己的“确定性”,是慢慢解决童年期情感忽视的问题的重要环节。这里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1.意识到你有过这种被忽视的经验,从而造成了现在的一些情况。但是,勇敢地承认它,不要觉得它是某种致命的缺点,它只是一种“感受”。

就像高晓松在节目里提到的他的自省:

2. 当你经历这些“感受”的时候,学习去体验它。无论情感忽视在你身上留下了什么后遗症,是低自尊,还是叛逆,还是空虚感,学着去体验它,知道这种感觉根源于经历过情感忽视,给它下“定义”。

3. 对自己友善,照顾好自己。和更多的人建立关系,不管是朋友,还是心理咨询师。接受朋友们的帮助和关心,因为你值得这些关心。在关系中,慢慢地认识自己,疗愈自己。

4. 定义自己的需要,一步一步地去获得它们。很多遭受童年期情感忽视的人都无法意识到自己真正的需要所在,它们甚至认为自己的这些需求不值得、不配被满足。为这些需要设置目标和边界,去承认、获得和保护自己的需要。

5.越过这个门槛——可以自助,可以和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探索自己的这些情绪和需要,改变自己的种种认知,打破父母在自己身上留下的不健康的情感循环。

武志红在演讲里说,“如果孩子本来的生命里没有被看见,这就不叫做爱。”

这是一件很令人痛心的事情,当父母以为他们足够爱他们的孩子的时候,孩子的生命力却在他们手里渐渐枯萎。我们会成为怎样的人,在我们被交到我们父母手上那一刻起,就已经有了暗示。

欣慰的是,我们可以改变。没有人的父母是完美的,就像我们也是不完美的一样。但我们是有能力带着父母的不完美生活下去的。我们是有能力整合自己在童年时形成的性格,有能力修复自己的人生,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

但,在此之前,“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是改变的第一步。

在家长权威制的社会环境里,使人们意识到和正视原生家庭问题,使人们真正开始反思和探讨性格问题的根源,是武志红这一期《奇葩大会》最可贵的地方。

正如武志红在演讲开始前说的那样:

而认知上的改变,正是所有伟大改变的开端。

参考资料: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The Enemy of Assertiveness; Jonice Webb,2015

Effects of Emotional Neglect:Jasmin Cori;2016

How to Recognize and Overcome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Dhyan Summers;2016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The Fatal Flaw; Jonice Webb,2014

有温度有态度的心理学知识:关注公众微信号“简单心理”

听心理课/参加心理训练营:www.jiandanxinli.com/learns

预约心理咨询:www.jiandanxinli.com(或下载简单心理APP)

心理咨询师专业学习课程:https://uni.jiandanxinli.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你的勇气,一直在你心底等你

吵架事小,沉默事大|我仿佛在和一面墙谈恋爱

梦见考试、掉牙、逝去的亲人 | 潜意识在说什么?

原生家庭 情感 日常心理 依恋

原生家庭 依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志红  志红词条  奇葩  奇葩词条  生命力  生命力词条  竟是  竟是词条  隐形  隐形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