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奶源争夺硝烟未散,何时实现「鲜奶自由」?

探讨乳企近年的起承转合,“奶源争夺”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低温奶热潮下,巨头掘金的锄头纷纷伸向上游,新兴品牌也不得不加紧下手锁定供给。2021年,“简爱”酸奶品牌拥有方朴诚乳业、元气森林、新希望乳业共同以1.46亿美元的对价收购了澳亚集团合计12.5%的股权。

伴随这一波奶源大战的炮火暂缓,乳企在上游的布局更加明晰,这家备受新品牌青睐的牧场运营商,也迈出了登陆资本市场的脚步。

但放眼整个行业,牧场的“独立”是否意味着乳品产业链格局的转变?当整个行业再度进入下行周期,上游牧场的发展是否会比之前更加稳健?

竞速低温奶

对比发达国家,中国的乳制品行业起步晚、起点低,但这丝毫不影响整个行业的增速与变革。

受限于物流与技术的发展,更早以前,我国的液态奶消费主要以低温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巴氏奶为主,保质期仅2-3天的日配奶占据国内液态奶市场份额的90%以上。每天清晨,“奶站”小哥挨家挨户地往奶箱里塞鲜奶,是更多90后的儿时记忆。

但灭菌包装技术的引进改变了这一局面。

1997年起,乳企大规模引进利乐包装技术,通过超高温杀菌工艺,使牛奶在常温状态下保质期达到6个月甚至更久。也因此,包装奶最大限度地教育了中国市场饮用牛奶的习惯,走进千户万家、更是弥补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不完善。

基于此,中国乳业发生了第一次分化——以常温奶产品为主的蒙牛、伊利在全国铺开局面,以北京三元、上海光明为代表的地方奶企则更多坚持低温奶产品,盘踞在“牧场半径”内的地方市场,并逐渐积累了大量稳定的用户群体。

2003年、2004年,伊利、蒙牛相继上市,采用大经销商的模式高速发展,而后十年光景,整个市场向着蒙牛、伊利高度集中。截至2020年,两者占据近67%的牛奶市场份额,与之伴随的,是整个行业的趋于饱和。市场不得不寻找增量,发展重心再度向低温奶转移。

2017年,伴随冷链物流的发展以及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蒙牛、伊利终于将触角伸向地方奶企“腹地”。二者先后成立鲜奶事业部,并推出属于自己的低温奶子品牌。蒙牛“新鲜严选”、伊利“百格特”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2020年,低温鲜奶市场空间达到360.9亿元,近5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9.0%,高于常温白奶2.6%、乳品整体(不含奶粉)3.6%的增长。

当时间进入2021年,更具爆炸性的消息袭来。

2021年7月,专注于高端低温酸奶的卡士和简爱先后进军低温鲜奶市场;同年9月,蒙牛与可口可乐中国合资成立公司“可牛了”,推出首批超滤奶产品鲜菲乐,这也更多标志着蒙牛入局低温奶市场的决心。

时至今日,低温奶市场仍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巨头,光明、三元、新希望、君乐宝等地方奶企仍占有重要份额,市场格局较为分散。

奶源争夺再续

但也正因为市场对于低温奶的加注,再度叩响了奶源争夺的扳机。对于更“鲜”的奶产品,优质奶源的重要性已无须赘述。

与超市货架乳制品琳琅满目的盛况不同,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乳产品原料更多依赖进口。作为有着14亿人口的消费大国,优质牧场的稀缺始终影响我国乳业的发展格局。

据“南方网”报道,在2000年的呼和浩特,伊利和蒙牛曾各发放数千万元贷款,鼓励农民养牛。在《财新》的报道中,为争夺奶源势力范围,伊利、蒙牛甚至发生流血冲突,呼和浩特市政府部门不得不出面调停。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任度降至冰点,找到更安全且稳定的奶源成为每家乳企不得不思考的关键。

此后的十年间,乳企先后经历了多轮奶价波动周期,中小牧场在动荡中深受波及。另一方面,随着原料奶进口份额的逐年提升及监管的趋严,一批落后奶源退出市场,以优然牧场、现代牧业为代表的大规模牧场迅速崛起并占据主流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万头牧场”成了乳企布局的焦点。蒙牛将现代牧业、中国圣牧等原奶企业收入旗下,伊利则将赛科星、中地乳业纳入囊中。且近年来低温奶的风靡,也使得更多本地奶企加入了这场奶源争夺,进一步加快了上游牧场的整合速度。

2019年7月,新希望乳业出资7.09亿元入股现代牧业,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次年,北京三元收购首农畜牧46.37%的股权;一向颇为保守的光明也宣布拟募资19亿扩建牧场

2020年8月,新希望乳业宣布斥资17亿元收购宁夏寰美乳业股权;9月,飞鹤耗资26.4亿元拿下了东北地区的原生态牧业;10月,优然牧业和三元共同接下了恒天然中国旗下的两个牧场群。短短三个月内的连续大额并购交易,使得乳业上游再次掀起一波奶源争夺的高潮。

 

 

在乳业专业杂志《荷斯坦》的统计中,2021年,中国新建、扩建的牧场项目共166个,计划投资总额近390亿元,其中设计规模存栏在5000头以上的项目占到83%,“万头牧场”的占比高达62%。

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36氪,过去十年间,国内散养户和中小牧场相继退出,与之伴随的是中国奶牛存栏数量的急剧下降,“从1300万头直接降到600万头不到。”乳企加紧对上游牧场的布局,主要目的在于保证自己未来五到十年奶源供应的安全。

再从牧场的角度看,树大好乘凉,能够与大型乳企绑定,更多意味着能保障销量,牧场在扩充之余也能得到巨头企业的财务帮助。

牧场的反攻

曾几何时,中国牧业一度是“亏损”的代名词,尤其是在2014年奶价下行之后。

公开资料显示,2016-2018年,现代牧业分别亏损7.42亿元、9.75亿元及4.96亿元。中国圣牧的情况更糟糕,在2017年亏损9.86亿元,2018年亏损扩大至22.25亿元。

在被优然牧场收购前,新西兰乳品公司恒天然也曾在中国投建牧场,却发现养殖成本远超新西兰,以至于公开表示,“在中国生产的是世界上最贵的牛奶。”

但这样的情况在2019年后逐渐向好。

随着上游供给的减少与市场需求的提升,奶价得到恢复,牧业公司也开始“回血”。但行至此时,国内几乎所有的大牧场背后都有乳企巨头的身影,过度的客户集中无疑导致上游企业的话语权减弱。“独立”成为牧场的稀缺属性。

3月29日,乳产量全国第五的澳亚牧场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而在递交招股书前,澳亚密集引入股东。

2020年4月,明治乳业就宣布以2.54亿美元收购澳亚25%的股份。去年9月,澳亚同时被简爱酸奶母公司朴诚乳业、元气森林旗下酸奶品牌“北海牧场”、新希望乳业看中。四家奶企的先后入股足以见得下游市场对于上游奶源的关注。

从澳亚集团的招股书中也能看出其股权配比,其中,佳发集团占股62.5%,明治中国25%,新希望乳业、元气森林方面、朴诚乳业分别占股5%、5%、2.5%。

 

 

针对IPO前频繁引入下游乳企作为战略股东,澳亚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与更多优质下游品牌合作,集团将发展为中国最大的独立原料奶生产商。”新希望乳业董秘郑世峰也对36氪表示,此次入股,新乳业有望在锁定上游优质奶源的同时,通过与澳亚的合作,进一步提升自有牧场的养殖水平。

而握在澳亚手中更为吸睛的一张牌,还是其反复提及的“独立”身份。招股书中,澳亚特别表示,并不依赖主要股东作为客户来源。

在宋亮看来,澳亚的“独立”更多是希望在面对下游品牌时,能拥有更高的谈判自主权,在奶价上行周期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澳亚在吸纳简爱、元气森林等新兴品牌作为投资方后,也进一步降低了其对下游强势大客户的依赖。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澳亚原料奶平均售价为人民币4076元/吨、4371元/吨及4789元/吨,较全国平均售价高出11.6%、15.2%及11.5%。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澳亚集团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比的确在逐年下滑,已由2019年的81.0%下降至2021年的65.7%,最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比则由54.9%下降至27.4%。

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内优质奶源已基本被瓜分完毕的当下,澳亚的“独立”与“叛逆”能给到新兴品牌更多机会。但在中国市场,经营牧场依然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

“不明朗”的未来

牛奶是周期性产品,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整个行业至今未摆脱“奶荒—加大养殖—奶剩—倒奶杀牛”的恶性循环。而在与行业周期进行对抗的过程中,独立牧场需要承担的风险与成本无疑更大。

曾有飞鹤内部人士告诉36氪,近年来,牧场的建设成本正随着行业的竞争水涨船高。“一般情况下,万头牧场的建设成本在7、8亿元左右,最受牧场主喜爱的荷斯坦奶牛,育成成牛的单头成本也在3万元左右,且目前新建的牧场很难引入足够数量的奶牛”。

而对于牧场的发展,国内对于是否兴建“万头牧场”(一万头奶牛的牧场)也有争议。在宋亮看来,万头牧场不利于疫情的管控,也加大了对碳排放以及自然环境的管理难度,在澳大利亚及美国等畜牧业发达的国家,更多以“千头牧场”为主流。

但新希望乳业郑世峰也对36氪表示,万头牧场在采购议价上更具优势,“当然,自建牧场是重资产投入。”郑世峰强调,由于牛只的数量过于庞大,牧场周边配套的种植、消纳沼液用地也有更多硬性要求。

最为困难的是,进入2022年后,国内奶价再度进入下行区间。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1年8月,生鲜乳攀升至月度均价4.37元/千克的高点,一路回落至2022年3月的4.18元/千克。

与此同时,全球粮食价格持续上涨,成本端的压力也开始危及独立牧场的盈利状况。作为奶牛饲料的主要原材料,2022年春节后,豆粕价格突破5200元/吨,玉米价格则接近3000元/吨,远高于澳亚集团招股书中披露的2020年均价。

 

 

在更多人看来,澳亚集团选择这一节点上市,或隐含通过融资快速扩张、缓解资金压力的用意。但优然牧场上市当日破发、庄园牧场正选择主动退出港股,澳亚牧场若能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前景仍不明朗。

且对于整个乳业而言,奶源争夺的背后,始终是上下游无法风险共担的结构性不平等。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新鲜产出的原奶仅有1-2天的保质期,如果要长期保存必须喷粉或制成奶酪。但我国奶价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奶粉奶酪又是可以国际贸易的,这更多意味着我国的原奶喷粉始终亏损。

也因此,一旦原奶价格进入下行周期,中小规模牧场就将面临销路受阻的境遇。当然, 纵观近年来的奶源争夺,无论是澳亚与元气森林、新希望的合作,还是蒙牛、伊利等对上游牧场的并购投资,增强抗周期能力是所有参与者的共同追求。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奶源  奶源词条  鲜奶  鲜奶词条  硝烟  硝烟词条  争夺  争夺词条  何时  何时词条  
报道评论

 Phone 14要支持卫星通信?...

每年苹果的秋季新品发布会前,无疑都是iPhone最有魅力的时刻,此时总有各路大神爆料新款iPhone要改变外观设计、要配备新硬件,或是要支持新的功能。但要说到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