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后果超出你想象:美国中情局与联邦调查局暗...

冷热军事史

金戈铁马、炮声隆隆,权力角逐、文明兴衰。

NO.487 - 两局之争

作者:潘前芝

编辑:冷小军  /  出品:冷热军事史

美国情报界,中央情报局(CIA)与联邦调查局(FBI)的地位,相当于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腾讯和阿里。

按职责范围来说,FBI隶属于美国司法部,性质上属警察,执法范围主要是美国内部;CIA则直接对总统负责,主要从事间谍活动,不具备执法权。

理论上二者不该有矛盾冲突,但在实际执行时,很多事往往无法清晰界定,就导致事权冲突。加上两部门都觉得自己最牛逼,都不愿放低姿态,于是明枪暗箭地争斗至今。

▲ 联邦调查局徽章

两局矛盾的起源

两局之间的矛盾,可上溯到1940年代初。

当时,FBI在埃德加·胡佛的领导下,成为美国富有传奇色彩的打击犯罪机构,还将一些海外的谍报、反谍报和对敌破坏工作揽到手中。同期的美国陆、海军情报部基本处于边缘化。

这一局面在1941年被改变。当时美国成立了情报协调局(后改为战略情报局),即中央情报局的前身,主要工作是破坏、谍报和反间谍等秘密行动,由威廉·多诺万任局长。

▲ 战略情报局局长多诺万

习惯了一家独大的胡佛大为不满,他把怒气撒到多诺万头上。不久,他破坏了多诺万试图窃取西班牙驻美大使馆情报的行动,又阻挠了多诺万试图成立一个专门情报机构的努力。

罗斯福去世后,为改变情报界内外模糊的职能,新任总统杜鲁门决定成立中央情报局,主管对外情报工作,FBI的权力被限制在了国内。

CIA成立初期,很多工作需要FBI协助。胡佛对此的态度就是「没门」。一次,CIA请求他们监听两个在美活动的疑似苏联间谍,胡佛当场拒绝:「我们又不是为中情局服务的!这事你们可以自己干。」

▲ 中央情报局旗帜

这明显是给CIA出难题,他们在国内没有执法权。胡佛也希望抓住CIA的把柄好好搞一下。

有一回,一位不幸的CIA特工在国内行动时被FBI逮个正着,CIA在协调无果后,拿出之前收集的关于胡佛搞同性恋的照片威胁他。这位特工不久被释放,但两家的梁子越结越深。

各自为战

按中国「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古话,CIA和FBI平时斗归斗,关键时刻应该携手对外吧。实际情况是,不管国内国外,他们一斗到底,甚至不惜牺牲国家利益。

▲ 肯尼迪总统

以肯尼迪遇刺一案为例,两家机构很早就对刺杀嫌疑人奥斯华的情报及行踪有所了解。但中情局始终没有与FBI共享情报,使后者没能追查到奥斯华的行踪。在调查刺杀案时,CIA又受到FBI阻挠,耗时多日才获准调阅FBI的报告。

「水门事件」中,FBI最初想深挖下去的动力,并不是要把总统尼克松扳倒,而是借此打击中情局势力。最终,他们如愿以偿,中情局成为「背锅侠」,局长赫尔姆斯被解职。当然,随着事件的发酵,成功连任的尼克松最后也被迫辞职。

这种各自为战、相互争斗的恶果,目前看,最惨重的损失当属「9·11」事件。

▲ 9·11恐袭

早在1993年,纽约世贸中心就爆发过一次汽车炸弹爆炸事件。负责调查这个案件的FBI,从一个嫌疑人家中搜出40多箱证据。

但这些证据并没有得到认真查看就被束之高阁。其中有大量阿拉伯语写的对纽约发动袭击的方案。可当时FBI只有一名阿拉伯语翻译。如果把这个情报交给CIA,情况肯定不一样。

即使在「9·11」之前,美国其实也有机会避免袭击发生的。据美国司法部公布的报告,一名FBI特工曾在7月份就发出警告: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已遣人赴美接受飞行训练,为劫机作准备。FBI高层没当回事。

侏罗纪世界2

主演:克里斯·帕拉特 / 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 / 拉菲·斯波

猫眼电影演出 广告

购买

CIA与FBI组成的基地组织联合调查组在2000年1月截获了多封电报,其中包含了劫机犯米达尔活动的大量信息,但调查组没把这些情况上报FBI。

CIA曾严密监视米达尔,但并没有和FBI分享情报,FBI根本不知道米达尔何时抵达美国。直到事件发生当天,他们还在寻找米达尔,从而错失了至少5此逮捕劫机犯的时机。

CIA陷入低谷

CIA在「9·11」前后的拙劣表现,并不是偶然的。实际上,自从在「水门事件」中替尼克松背锅之后,他们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特别亮眼的表现。

▲ 尼克松总统

到了90年代,随着冷战结束,CIA的地位和作用弱化。一些政府官员公开抱怨情报不力。

海湾战争中美军指挥官施瓦茨科夫在参众两院联合听证会上抱怨:战争期间的情报质量太差了。曾任参联会主席的鲍威尔也因为中情局在战争中没有及时通报信息,威胁说如果他还在军队的话,他一定会对情报行动采取严厉手段。

FBI趁机落井下石,联合国防情报局排挤中情局,试图进入中央情报局的领地,通过牺牲对手来捍卫自己的「情报王国」。

▲ 海湾战争指挥官施瓦茨科夫

CIA自身问题频出。FBI连续破获了几起中情局高级官员出卖情报的间谍案。在当时,这些间谍案被称为「美国损失最严重的间谍丑闻之一」。中情局被看成是「一个生活在过去的疲惫的官僚机构」。老对手FBI却借此出尽风头。

CIA的预算也在逐渐削减,从1989年的300亿美元下降到1997年的266亿美元,考虑到通胀,实际下降更厉害。中情局内部士气低沉,裁员超过一度超过50%,1991-97年,更换了至少五任局长。

CIA的形象在美国人心目中每况愈下,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社会上出现了削弱并废除中央情报局的主张。

▲ 美剧《国土安全》里的CIA特工

按常理推测,在这样的态势下,CIA特工对情报工作的自信心和判断力肯定会受影响;另一方面,考虑到CIA和FBI之间的历史恩怨,中情局肯定想通过成绩来证明自己,即根据自己掌握的情报来解决问题,因而更加不想分享情报给FBI,让FBI抢了风头。

暗战背后的种种原因

CIA与FBI近80年暗战的原因,究其根本,是对权力的争夺。

FBI成立时间早,资历比较老,在中情局成立之前,美国情报界它是一家独大,半路杀出的中情局,对FBI的地位和权力构成冲击。

事实上,这种冲击的确影响并形成了今天的职权范围——中情局主外,FBI主内。而CIA庞大的经费开支且高度不透明,更是让FBI眼红的不得了。

其次是行动差异。CIA遵循为情报无所不用的原则,其活动游离于美国法律管辖之外,无论是行动的自由度、挑战性还是工作的范围来说,CIA都要比FBI更加丰富也更容易出彩。

电影《谍影重重》系列就生动反映了这一点。FBI则要遵从美国严格的法律标准。这经常导致CIA的线人被FBI逮捕。双方很多的矛盾也由此而来。

▲ 电影《谍影重重》

再次是文化差异。CIA是效仿英国秘密情报局的牛津剑桥传统,从其前局长艾伦·杜勒斯开始,就树立了常春藤精英云集的形象。FBI则更强调平民出身。

在FBI眼里,中情局人员被看做知识分子,喝着葡萄酒,抽着烟斗;中情局则将FBI人员看成抽雪茄、喝啤酒、敲门的警察。这大概就是双方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吧。

第四是领导人的影响。担任了48年联邦调查局局长的胡佛,给FBI打上了深刻的烙印。这种烙印,不仅体现在行为方式、制度机制,也包括他个人的好恶。

▲ FBI局长胡佛

比如,对多诺万的恶感。就算是CIA后任的局长,胡佛也看不上,据说最严重时,胡佛与赫尔姆斯(第6任局长)见面都不说话。

未来两局会和解吗?

9·11之后,双方曾短暂和解过,合力抓捕了波多黎各裔美国人穆贾希尔,避免了一起恐怖袭击。

▲ 美剧《美国谍梦》里的FBI

然而好景不长,之后由于FBI在国内大力招募外国人充当海外间谍,此举引发了与CIA之间的新矛盾。CIA认为,FBI侵犯了他们的传统职权范围。

2012年,美国政坛的希望之星、在军中做到四星上将的CIA局长彼得乌雷斯因为婚外情被迫辞职。婚外情之所以曝光,就是一位FBI探员「无意中」发现的。

▲ 彼得雷乌斯

所谓旧仇未了又添新恨。可以想见,这对老冤家还会斗下去的。但这场争斗,没有赢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美国中情局  美国中情局词条  联邦调查局  联邦调查局词条  超出  超出词条  后果  后果词条  想象  想象词条  
政治

 根据符号识军官

根据符号识军官  常看到舞台上军旅艺术家穿07式军服表演,也经常看到身边的军人穿戴齐整,那么怎么识别他们呢?07式军服是我国参照国际惯例自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