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世界各国战列舰

 

 美国新泽西号战列舰是依阿华级战列舰的二号舰,1940年由费拉德尔菲亚海军船厂建造,1943年交付海军,后作为海军上将威廉·F·哈尔西的座舰,成为第三分舰队的旗舰,参与对日作战。1948年6月被解除现役分到了纽约大西洋储备舰队。1950年11月再次入役参与朝鲜战争,1957年8月转入储备。1968年加入现役,参与了越南战争,1969年12月再次退役。1982年10月,现代化改装后的新泽西号又一次加入现役,1990年退役,被美国海军封存。1998年停放在纽约。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设计:45,000吨

满载排水量设计:56,270吨

全长整体:887呎3吋

水线:860呎

全宽水线:108呎2吋

吃水37呎2吋

最高速度33节

武器装备建成:

主炮:3门16吋/50三联装火炮

副炮:10门5吋/38双联装火炮

20门4联装波佛斯40毫米高射炮

49挺单装奥利冈20毫米防空机炮

1982年:3门16吋/50三联装火炮

6门5吋/38双联装火炮

8座四管箱型战斧巡航导弹发射器

4座Mk 141 四管鱼叉导弹发射器

4座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装甲舰侧:12.1吋

隔舱:11.3吋

炮座:11.6吋至17.3吋

舰炮:19.7吋

甲板:7.5吋

舰载机:4架;弹射器:2台

 日本长门号战列舰

长门号(ながと)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的战列舰,属长门级战列舰的1号舰。按照日本海军的命名惯例,长门号的命名取自旧长门国。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和号战舰在建造期间与战时均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因此在战时及战后初期,长门号与同型姊妹舰陆奥号(むつ)仍然是当时日本国民熟知的代表日本海军的战舰。在日本投降时,是日本海军唯一具备航行能力的战列舰。1946年7月被注销船籍[1],被作为战争赔偿移交给美国。在比基尼环礁原子弹试验中成为靶舰,受损沉没。长门级战列舰共拨款建造了两艘:分别是“长门”号(Nagato)和“陆奥”号(Mutsu)。            性能数据

排水量:32720吨(标准)/33800吨(正常)/39700吨(满载);

改装后基准排水量:39,120吨;满载排水量:42,850吨

尺寸:全长215.8米/宽28.96米/吃水9.1米;

改装后长度:224.94米;宽度:34.59米;吃水:9.5米

引擎种类:蒸气轮机(4轴);主机输出功率:80000马力;改装后主机输出功率:82,000匹

最高航速:26.4节,改装后最高航速:25.3节

续航距离:5,500浬(16节),改装后10600海里/16节

装甲重量:10396吨(改装后13023吨)

武备

完工时:4座41厘米双联装主炮;20座14厘米舰炮;4座7.6厘米高射炮;8座53厘米鱼雷发射管

改装后:4座41厘米双联装主炮;18座14厘米舰炮;4座12.7厘米双联装高射炮;10座25毫米三联装高射机枪;舰载机:3架

1944年11月25最后改装:4座41厘米双联装主炮;18座12.7厘米双联装高射炮;128挺25毫米三联装高射机枪;舰载机无

乘员:1,368人

 日本武藏号战列舰

武藏号(Musashi)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海军建成的大和级战列舰的2号舰。是以武藏(むさし)命名,武藏是日本古国名,即日本东海道的武藏国。于1938年3月29日开工,1940年11月1日下水,1942年8月5日竣工。武藏号建造过程中对司令部、舰桥设施实施了改进,性能数据与“大和”号相同。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2810吨

  

尺寸:全舰长263米/水线长256米/舰宽38.9米/吃水10.4米

动力:12座锅炉,主机功率150000马力,4轴,2舵

航速:27节,续航力:7200海里/16节

武备:

9门三联装460毫米/45倍口径主炮,三联装155毫米口径副炮4座(改装拆除2座),

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射炮6座,三联装25毫米口径高射炮8座(改装后130门)。

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410毫米,炮塔(正面)650毫米,炮座560毫米,弹药舱顶板270毫米,上层甲板55毫米,主甲板200毫米,指挥塔495毫米

舰载机:6架水上飞机

舰员2500人

 德国俾斯麦战列舰是德国布洛姆与福斯造船公司建造的,以德国首相俾斯麦的名字命名的一艘王牌战列舰,始建于1931年7月,1939年2月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当时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战列舰。斯麦号战列舰(Bismarck battleship)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海军主力水面作战舰艇之一。 是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一号舰。俾斯麦号特别出名原因是在建成后第一次出海作战中于1941年5月24日的丹麦海峡海战中于6分钟内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最大也是最著名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英国皇家海军因此派遣了大量军舰前往拦截俾斯麦号,3日后,1941年5月27日被以“英王乔治五世”号、“罗德尼号”战列舰和“胜利号”、“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为首的60余艘英国皇家海军的各型军舰及数型飞机围攻后由船员自行凿沉。           数据深入

标准排水量:俾斯

  俾斯麦号战列舰

麦号41700吨/提尔皮茨号42900吨;满载排水量:设计49400吨/最大52600吨。

尺度:长248米/宽36米/型深15米/设计满载吃水10.2米/实际最大吃水10.7米。

动力:12台高压锅炉,3台蒸汽轮机,设计最大功率138000马力,实际稳定最大功率260000马力,实际极速最大功率280000马力。

航速:34节;载油7400吨,续航力:8500海里/19节,9500海里/16节。

武备:8门双联装380毫米/52倍径(按英国标准是48倍口径)SKC34主炮;6座双联装150毫米/55倍径副炮;8座双联装105毫米高炮;8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2座四联装、12座单管20毫米高炮(提尔皮茨号为18座四联装、6座单管20毫米高炮)。

装甲:主侧舷装甲320毫米;双层装甲甲板,上装甲甲板50-80毫米,主装甲甲板80-120毫米(布置在第三甲板位置,与主舷侧装甲一同重叠在弹道上);主炮炮塔130-360毫米,炮座340毫米;指挥塔350毫米;防雷装甲45毫米。防雷系统设计要求抵御250公斤TNT炸药,实际可抵御300公斤德国hexanite烈性炸药。装甲总重17450吨(不含炮塔旋转部分),舰体结构总重11691吨。

建造材料:舰体结构,St52造船钢;立面装甲,KCn/A表面渗碳硬化钢;水平装甲,Wsh高强度匀质钢;防雷装甲,Ww高弹性匀质钢。

舰载飞机:6架阿拉多-196型水上飞机(用于侦察、校射与联络)

舰员:1927人。全体舰员编入12 个分队,每个分队180-220人。

 日本金刚号战列舰

金刚号(こんごう)战列舰是旧日本帝国海军最初的“巡洋战舰”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的1号舰。按照日本海军命名惯例,以巡洋战舰命名方式,舰名的是以大阪府的金刚山来命名。金刚号最初是在英国建造的,是旧日本帝国海军最后一艘从国外订购的大型主力舰。金刚号战列巡洋舰经过2次大幅度改装后变成高速战列舰,并在太平洋战争中表现活跃。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使用唯一的外国制主力战舰。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26610吨,改装后31720吨;  尺寸:长214.6米/宽28米/吃水8.38米,改装后长222米/宽31.7米/吃水9.6米  动力:36台油煤混烧锅炉锅炉,改装后8台重油专烧锅炉;主机功率64000马力,改装后136000马力;  航速:27.5节,改装后30节;续航力:8000海里/14节,改装后9800海里/18节。

武备

8门双联装356毫米/45倍口径主炮;16门(改装后14门)152毫米/50倍口径副炮;12门76毫米炮,改装后12门双联装127毫米高射炮,24门25毫米高射炮(1944年94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改装后拆除);舰载机3架。

装甲

舷侧水线装甲带(最大)203毫米,甲板35-57毫米(改装后96-165毫米),炮塔(正面)230毫米(改装后280毫米);司令塔254毫米。装甲总重:5405吨(1913年),改装后10918吨(1936年)。

舰员

1221人-1118人

 日本大和号战列舰 是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历史上最大的超级战列舰之一。[1]大和号建成时,标准排水量65,000吨,试航排水量69,100吨,满载排水量72,808吨注1。舰体全长263米,水线长256米,垂线长244米,舰宽38.9米,水线宽36.9米,型深18.915米,平均吃水(试航)10.4米,满载平均吃水10.86米。1945年4月7日,大和号战列舰在冲绳岛战役中被美军飞机击沉于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处。          性能数据

(“大和”号1945年状态)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2810吨;

舰体尺寸:舰长263m(水线长256m),舰宽38.9m,吃水10.4m

动力系统:12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4轴,主机输出功率153000马力(倒车45000马力)

航速:27节,续航力7200海里/16节,储油量6400吨;

武备: 9门460mm/45倍口径主炮,3联装3座;6门155mm炮,3联装2座(改装中拆除了两座);

24门127mm炮,双联装12座(改装中增加了6座);156门25mm炮,3联装45座、单装21座,4挺13.2mm机枪,双联装2座;

舰载机7架;

装甲:(装甲总重22895吨)

主装甲带,中甲板以下410mm(硬化层135mm),外倾角20°;

甲板,上甲板35~55mm,中甲板200mm;

炮塔,前650mm,侧面250mm,顶270mm,炮座560mm,底250mm;弹药舱壁,顶270mm,底50~80mm,倾角25°;

机舱、锅炉舱,顶200mm,到舰底75~90mm,倾角14°。

注释

注1:大和舰建造过程中的计划的标准排水量为64000吨,实际建成是的排水量则为65000吨。还有认为大和型2号舰武藏要比大和舰排水量高一些,实际武藏建成时的满载排水量为71695吨,少于大和舰。而且武藏最终状态的舾装品也比大和舰少。

注2:有些资料称大和舰的主炮口径为457毫米(18英寸),而事实上应为460毫米(18.1英寸),大和舰主炮配用的91式穿甲弹弹体直径就有458.5毫米(不计导环的宽度),根本不可能用457毫米口径的火炮发射。

注3:大和舰进行第2次齐射后,大和舰观测兵报告观察到美舰起火,而据美方资料,在此前后的7时零5分,护航航空母舰“白平原”号被在其附近爆炸的日舰炮弹炸毁了右舷的机舱,后来一些日方资料将“白平原”号当成了另一艘护航航空母舰“冈比亚湾”号,认为大和舰用一发炮弹便击沉了该舰,实际上,该舰是在遭受多艘日舰炮击后于9时07分沉没,比大和的最初的2次齐射晚了2个多小时。至于该舰是否被大和舰主炮命中过则难以确定。因为在海战中,由于2艘金刚级战列舰始终冲在前面,因此,美国人把所有打中美舰的战列舰炮弹都算做金刚级发射的356毫米炮弹。

注4:关于大和舰的中雷数量部位、时间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但就中雷数量而言,日本海军大和舰战斗详报称战舰中雷10条,美舰载机飞行员则宣称命中了13-14条,日本方面也有人认为大和舰中雷12条。战后,美国战略调查团得出的结论是有10条鱼雷肯定命中。

 

 

 

 

 美国威斯康辛号战列舰

  

威斯康辛号战列舰(USS Wisconsin,BB-64)于1942年1月25日动工,1943年12月7日下水,次年4月16日服役,在切萨皮克湾完成海试并加入太平洋舰队,主要为盟军舰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参与过进攻日本的多次战役,炮击过日本本土;朝鲜战争中负责炮击岸上目标,1956年与艾登号驱逐舰相撞导致船首损毁,1958年进入预备役,保存于费城海军船坞,直到1986年复出。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共向伊拉克发射了24枚“战斧”和319枚16英寸炮弹;1991年9月30日退役,移至国防后备舰队直到2006年3月17日被除名。目前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Nauticus海事博物馆中。性能参数

全长:270.4米

全宽:33.0米

吃水:8.8米

排水量:45000吨

武备:(1943年)

16英寸50倍口径主炮9门,安装于3座三联装炮塔内

5英寸38倍口径副炮20门,安装于10座双联装炮塔内

四联装40mm博福斯防空炮20座

20mm厄利空防空炮49门

(现代化改装后)

16英寸50倍口径主炮9门,安装于3座三联装炮塔内

5英寸38倍口径副炮12门,安装于6座双联装炮塔内

32枚战斧巡航导弹

16枚鱼叉反舰导弹

20mm密集阵近防炮4座

 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

以杜鲁门总统家乡的州名命名的“密苏里”号,在1944年6月11日下水服役,1945年1月“密苏里”号作为第3舰队旗舰,正式加入美国太平洋舰队,1945年2至7月先后参加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和对日本本土的攻击作战。 “密苏里”号见证了二次大战结束的历史性时刻。1945年9月2日9时02分,停泊在日本东京湾中的“密苏里”号成为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地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画上了句号。

  

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1](Missouri BattleShip)是依阿华级战列舰的3号舰,舷号BB-63,于1944年6月服役。

新建造时排水量:45000吨(标准排水量)/52000吨 (满载排水量)

尺寸:270.4×33.0×11.6(米)

武备:50倍口径406毫米口径主炮三联装3座,38倍口径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副炮双联装10座,四联装40mm高射炮20座,20mm高射炮49门。

服役时间:1944-1955,1986-1992

存放地点:夏威夷珍珠港(作为纪念馆) 北纬21°21"45.22"西经157°57"09.83

 美国亚利桑那号战列舰

亚利桑纳号战列舰(USS Arizona BB-39)是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的二号舰。亚利桑那号战列舰于1914年3月开工,1915年6月下水,1916年10月服役。设计参数

标准排水量:设计31400吨;满载排水量:32567吨,;(改装后)标准33100吨,满载36500吨。舰长/宽/吃水(米):185.3/29.6/8.9

主尺度:(设计)185.32(全长)/182.8(水线长)×29.57×8.8米;(现代化改装后)185.32(全长)×32.4×9.37米

动力:31,500马力/35,207马力(1941年);最大航速:21节;续航力:8000海里/10节

武备:12门MK.1/2/3/5356毫米L/45主炮(三联×4);22门MK.7型127毫米L/51副炮(第一次改装拆除14座);四门MK.20 20毫米L/50高炮 两具533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 1943年宾夕法尼亚号改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8×2),40毫米高射炮40门,20毫米高射炮49门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356-203毫米,水平防护76毫米(改装后102毫米),主炮塔457毫米,司令塔406毫米

舰员编制:(设计):915人;(“宾夕法尼亚”号,1945年)1358人

 日本陆奥号战列舰

陆奥号战列舰是日本海军“八八舰队案”正式建造的长门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上最初装备16英寸主炮的超弩级战列舰。为修正“英国流”战舰在日的兰海战中暴露出的水平防护缺陷,担任主要设计工作的造船中坚平贺让博士将“集中防御”思想发挥到极致:除舷侧水线部装甲和上部副炮装甲带外,其他部位舷侧装甲均削减厚度或予以撤除;水平防御甲板厚度增加到2.75英寸,前后弹药库、主炮塔天顶盖等部位装甲也有加厚。根据日的兰海战中远距离炮战的教训,主炮仰角由15度增加到30度。

1918年6月1日长门级二号舰陆奥号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1920年5月31日下水

1943年6月8日中午,停泊在柱岛泊地的陆奥号因3号主炮塔弹药库发生爆炸当场沉没,1471名舰员只有350人幸存。       建造数据,长门号与陆奥号是世界上最早装备16英寸(406mm)口径舰炮的一批战列舰,试航时速度达到26.728 节,在当时的战列舰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舰首采用了少见的勺形艏。在装甲防护上采用了重点防护的思想,没有在主装甲带上方安装舷侧装甲。1930年前后,陆奥号进行了大规模改装。修改了舰艏形状(从侧面看变成了锐角),延长了舰尾、加装了防雷突出部和三层舰底,增厚了水平装甲,增多了水密舱。二号、三号主炮塔换装10米测距仪,拆除了2座140毫米炮,增加了4座双联装40倍径127毫米炮和20门25毫米机关炮,同时增加了主炮和副炮的最大仰角,拆除了鱼雷发射管。更换了锅炉,但未更新蒸汽轮机,烟囱减为一座,增加了燃料装载量,续航力得到增加,但最大航速有所下降。将舰桥与桅楼合为一体,形成了日本战列舰典型的舰桥模式。改装中撤除的四号炮塔被用作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的教具,海军兵学校改为海上自卫队学校之后,火炮与炮弹在一起展示。[

 日本日向号战列舰,日向号(日本语:ひゅうが)战列舰,二战时期日本联合舰队所属战列舰,为伊势级战列舰(日本语:いせがたせんかん)第二号舰,以位于现在宫崎县的日向国(日本语:ひゅうがのくに)命名,

该舰为扶桑级的改良型。30年代中期曾接受了现代化改造,在二战期间因为过于老旧而很少参加大规模的战役。1943年9月被改装成航空战舰。拆除了中后部的四座炮塔,铺装航空甲板,搭载22架水上飞机。做了类似改装的还有最上号重巡洋舰,因在中途岛战役受重创入坞修理,顺便改造为航空巡洋舰。              

要目

新造时

(1917年)

大改装后

(1937年)

莱特湾海战时

(1944年)

排水量

基准:29,980吨

常备:31,260吨

基准:36,000吨

公试:39,657吨

基准:35,200吨

公试:38,500吨

全长

208.18米

215.8米

219.62米

全阔

28.65m

33.83m

吃水

8.74米

9.21米

9.03米

锅炉

ロ号舰本式锅炉混烧24座

ロ号舰本式8座

引击

柏森式直结涡轮引击2座4轴

舰本式涡轮引击4座4轴

轴马力

45,000匹

80,000匹

速度

23节

24.5节

航続距离

(伊势数据)

9,680海里/14节

7,870海里/16节

9,500海里/16节

燃料

石炭:4,000吨

重油:1,300吨

重油:

乘员

主炮

四一式35.6厘米联装炮6座

同4座

副炮

50口径三年式14厘米炮单装20门

同16门

没装备

高角炮

8厘米单装4门

12.7厘米联装4座

同8座

机枪

没装备

25毫米联装10座

(期后装备)

25毫米3联装31座

同单装11挺

鱼雷

53厘米水中发射管6门

没装备

其他兵装

21号电探1座

22号2座

12厘米30联装喷进炮6座

装甲

水线305毫米

甲板55+30毫米

主炮前盾305毫米

副炮廓152毫米

水平135毫米追加等

舰载机

没装备

3架

弹射器1座

22架

弹射器2座

 日本伊势号战列舰

伊势(いせ)是日本海军的战列舰。伊势级的1号舰。当初本来预定建造为扶桑型战列舰的3号舰,但由于扶桑级于舰炮威力及防御力上发生不少问题,因此进行再设计,成为新舰型伊势级的一号舰并建造。山口多闻及古贺峰一等均曾担任该舰舰长,在他们后亦为著名指挥官辈出。1915年5月10日,于川崎重工业神户造船所动工建造。1916年11月12日下水,1917年12月1日就役。1945年7月被击沉,1947年解体拆除    性能参数

主要参数

要目

新造时

(1917年)

大改装后

(1937年)

莱特湾海战时

(1944年)

排水量

常备:31,260吨

测试:32,062吨

标准:36,000t吨

测试:40,169吨

标准:35,350吨

测试:38,676吨

全长

208.18米

215.8米

219.62米

全宽

28.65米

33.83米

吃水

8.74米

9.21米

9.03米

锅炉

ロ号舰本式油煤混烧锅炉24座

ロ号舰本式重油锅炉8座

主机

柯帝士·布朗式式直结涡轮2座4轴

舰本式涡轮4座4轴

轴马力

45,000匹

80,000匹

速力

23节

24.5节

航続距离

9,680海里/14节

7,870海里/16节

9,500海里/16节

燃料

石炭:4,000吨

重油:1,300吨

重油:5,313吨

乘员

1,360名

1,385名

1,463名

(1943年改装完成时)

主炮

四一式35.6厘米连装炮6座

同4座

副炮

四一式14厘米单装炮20门

同16门

撤除

高射炮

8厘米单装炮4门

12.7厘米连装炮4座

同8座

机枪

没有

25公厘连装机炮10座

25公厘3连装机炮31座

单装11挺

鱼雷

53厘米水中发射管6座

没有

其他兵装

21号电探1座

22号2座

12厘米30连装喷进炮6座

装甲

水线305公厘

甲板55+30毫米

主炮前盾305毫米

副炮廓152毫米

水平装甲追加135公厘

舰载机

没有

3架

弹射器1座

22架

弹射器2座

 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

黎赛留级战列舰是法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黎赛留级战列舰3艘在建,战时只有黎赛留号(Richelieu)接近建成。未完工的3号舰“克莱蒙梭”号(Clemenceau)的船体在法国战败投降后停工,最终被盟军炸沉。                性能数据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38500吨,满载排水量47548吨(让·巴尔号49850吨)

尺寸:长248米、舰宽33米,吃水10.7米(让·巴尔号9.9米)

主机功率150000马力(让·巴尔号165000马力),航速:30节(让·巴尔号32节);续航力:5000海里/18节

武备:8门四联装380毫米/45倍口径主炮;9门三联装152毫米/55倍口径副炮;12门双联装100毫米高射炮(让·巴尔号12门);4座四联装13.2毫米高射机枪;舰载飞机:3架水上飞机

装甲:水线装甲带(最大)346毫米;上甲板150-170毫米,主甲板50-40毫米;炮塔正面430毫米;炮座405毫米;司令塔340毫米。装甲总重量16,460吨

舰员:1550-1670人

 法国敦刻尔克号战列舰

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是法国建造的一种战列巡洋舰。同级舰两艘:敦刻尔克号(Dunkerque)、斯特拉斯堡号(Strasbourg)。1926年法国海军在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开始设计新一代主力舰,1932年法国海军最终批准敦刻尔克号战列舰的建造计划。也被称为轻型战列舰(light battleships)或战列巡洋舰,其设计初衷比较符合战列巡洋舰的作战特点,法国海军称为战列舰

     性能数据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26500吨(斯特拉斯堡号为27300吨),满载排水量35500吨

尺寸:舰长214米,舰宽33米,吃水8.6-9.6米

主机功率112,500马力,航速:29.5节,续航力:7500海里/15节、3600海里/31节

武备:8门四联装330毫米/50倍口径主炮;12门四联装及4门双联装130毫米/45倍口径副炮;8门双联装37毫米高射炮,8座四联装13.2毫米高射机枪。 舰载飞机:3架。

装甲:舷侧装甲带(最大)250毫米(斯特拉斯堡号为283毫米),主甲板125毫米,机舱上部为三层共200毫米装甲,弹药舱上部为三层共250毫米装甲(斯特拉斯堡号弹药舱上部装甲275毫米)。炮塔(正面)330毫米(斯特拉斯堡号为360毫米),(顶部)150毫米(斯特拉斯堡号为160毫米);司令塔270毫米.

舰员:1381-1430人

 德国斯佩伯爵号袖珍战列舰

德意志级装甲舰是德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设计、建造的一种万吨级作战舰艇,由于主炮口径超出当时《华盛顿海军条约》对巡洋舰的定义,被其他国家海军称其为“袖珍战列舰”(Pocket Battleship)。但是德国人称其为“装甲舰””(英语:PanzerShip;德语:Panzerschiffe)。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将其重新划分为巡洋舰。其实他可以被划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盛行的“装甲巡洋舰”中。

性能数据

排水量

德国官方公布的标准排水量:10000吨,实际标准排水量:11700吨(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12294吨),满载排水量15,900t(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16 290t)。

尺寸与动力

尺寸:全长187.98米/舰宽21.7米/吃水5.8米

动力:8台MAN柴油机,功率54000马力,双轴;最高航速:28节;航程:10000海里/18节,16000海里/15节

装备

武备:2基三联装283毫米口径主炮,8基150毫米口径单装副炮;3基双联装105毫米高射炮,8基双联装37毫米高射炮;2基4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主舷侧装甲100毫米(为KCn/A装甲最小厚度),另有40毫米的Ww防雷装甲上部重叠在它的后面;装甲甲板40-70毫米Wh钢;主炮炮塔140毫米KCn/A,炮座125毫米KCn/A;指挥塔150毫米KCn/A。

舰载飞机:2架

 英国胡德号战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5年英国皇家海军获悉德国在建的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战时应急计划”,计划1916年开工建造4艘战列巡洋舰。当时新建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航速达到25节,所以新的战列巡洋舰航速要求超过30节。原来设计方案排水量36,000吨,装甲防护与之前英国的战列巡洋舰一样未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性能数据

外形尺寸

△全长(水上):860.7英尺(262.3m)

△全长(水下):850.5英尺(259.2m)

△全长(水线):810.6英尺(247m)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型宽:最宽处104.2英尺(31.7m)

△水线宽:95英尺(28.9m)

△吃水:28.5英尺(标准),33.3英尺(10.2m)(最大)

排水量

△标准排水量

41,125 吨 (设计时)

42,037 吨 (1931)

42,752 吨 (1939)

43,360 吨 (1940)

△满载排水量:

46,880 吨 (设计时)

48,000 吨 (1931)

48,650 吨 (1939)

48,360 吨 (1940)

动力装置

△锅炉:24台 Yarrow 3缸 锅炉

△主机:4台Brown-Curtis涡轮蒸汽机

△螺旋桨轴:4

△输出功率:144,000轴马力(设计时),151,280轴马力(实际)

△最大速度:31节 (设计);32.07节 (最大);约29节(1941年)

△载油量:1,200 吨 (正常);4,000 吨 (最大)

△续航能力:5,950海里 / 18节

防护

△侧舷主装甲带:

船中部水线主装甲带 12英寸 (305mm) (562英尺x 9.6英尺)

上部主装甲带 5英寸 (127mm)

下部主装甲带 7英寸 (228mm)

其他 4英寸-6英寸 (102-152mm)

△甲板装甲:

前部 1.5英寸 (38mm)

上部 0.75英寸-1英寸 (19-25mm)

主装甲甲板 1.5英寸-3英寸 (38-76mm)

最低 1英寸-2英寸 (25-51mm)

△防水隔舱装甲:

4英寸-5英寸 (102-127mm)

△炮塔装甲:

正面 15英寸 (381mm)

侧面 11英寸-12英寸 (280-305mm)

后部 11英寸 (280mm)

△司令塔装甲:

9英寸-11英寸 (228-280mm)

武器装备 (建成时-1937年)

△主炮:8门15英寸(381mm)/42倍径 MkI (4x2);双联装炮塔4座,前2 后2

△副炮:12门5.5英寸/50倍径 BL Mk I (12x1);单联装炮塔12座

△高射炮:

4门4英寸 (102mm)/45倍径 QF HA MkIII (4x1);单联装炮塔4座

1937年加装2门4英寸 (102mm)/45 倍径 QF HA MkV (2x1);单联装炮塔2座

1931年加装16门40.5mm (2磅炮弹)/40倍径 Mk VIII (2x8);双联装炮塔8座

1937年加装8门40.5mm (2磅炮弹)/40倍径 Mk VIII (1x8);单联装炮塔8座

1933年加装8门0.50英寸/62倍径机枪(2x4);4联装机枪塔2座

1937年加装8门0.50英寸/62倍径机枪 (2x4);4联装机枪塔2座

△鱼雷:

水上4具21英寸鱼雷发射管 (533mm)

水下2具21英寸鱼雷发射管 (533mm) (1937撤装)

武器装备 (1938年-1941年)

△主炮:8门15英寸(381mm)/42倍径 MkI (4x2);双联装炮塔4座,前2 后2

△副炮:12门5.5英寸/50倍径 BL Mk I (10x1)

1939.8拆除2门,余下1940年全部拆除

△高射炮:

4门4英寸 (102mm)/45倍径 QF HA MkIII (4x1);单联装炮塔4座1939全部撤除

2门4英寸 (102mm)/45倍径 QF HA MkV (2x1) ;1938年加装2门(总数4门),1939年撤除2门(总数2门),1940年以上火炮全部撤除

1938年加装8门4英寸(102mm)/45 倍径 QF HA MkXVI (4x2);1938加装6门(总数14门,7座炮塔)

24门40.5mm (2磅炮弹)/40 倍径 Mk VIII (3x8);3座8联装炮塔

16门0.50英寸/62倍径机枪(4x4);4座4联装机枪塔

1940年加装5门U.P.炮(unrotated projectiles)(每门20管)

△鱼雷:

水上4具21英寸鱼雷发射管(533mm)

雷达

对空:Type 279 (未安装完成) 1941.3月加装

对海:无

火控:Type 284 1941.3月加装

▲舰员编制:1,341人-1,421人

 意大利利托里奥号战列舰是一级充分体现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作战意图的主力舰,航速较高,最大航速达到30节,续航力14节/4700海里。性能数据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41,167吨(改进型41,650吨);满载排水量45,752吨(改进型46,215吨)

外型尺寸:全长237.7米(改进型240.7米),水线232.4米;舰宽32.9米;吃水9.6-10.4米

动力:8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130,000马力(最大140,000马力),4轴;

航速:30节;续航力:4700海里/14节,3900海里/20节

武备:9门三联装15英寸/50倍口径主炮;12门三联装6英寸/55倍口径副炮;12门90毫米高射炮,20门双联装37毫米高射炮,24门双联装20毫米高射炮。1942年增加8门双联装20毫米高射炮

装甲:主装甲带360毫米(最大);甲板219毫米(最大);主炮塔正面380毫米,顶部200毫米,炮座350-280毫米;副炮塔正面280毫米,顶部150-105毫米;司令塔200-260毫米;水下防雷系统可抵御350公斤TNT炸药当量。装甲总重13,545吨

舰载飞机:3架飞机和1台弹射器,原为3架Ro.43型水上飞机,后其中2架换装Reggiane Re2000型

舰员:编制1920人,其中军官120人。

 苏联马拉号战列舰1905年,自为世界上第一流的俄国海军在对马海战中惨败。大部分主力舰难逃被击沉或被日本海军俘获的命运,这使俄国降为第三流海军国。为了挽回优势,从1909年起,俄国开始大规模建造新式主力舰。第一批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战列舰战列舰于1914年全部完工,该级共建成4艘。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战列舰是由英国人指导设计,在总体布置上受意大利造船技术影响,尽管如此,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战列舰还是俄国自行建造的第一批无畏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卫国战前改名为“马拉”(Marat)号,编入波罗的海舰队。1941年9月23日,在卫国战争其间“马拉”号在咯琅施塔得(Kronstadt)被德国空军容克JU87轰炸机投下的2000磅特制炸弹命中,舰体从舰首主炮塔前部位处断成两截,大量进水座沉海底,后打捞出水,经抢修后作为移动炮台,在咯琅施塔得附近担任海防任务,二战结束后退役拆毁。

 英国罗德尼号和纳尔逊号战列舰

 德国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有着战列舰的装甲和火力,巡洋舰的航速。是德国海军专门用于突破皇家海军(HMS)的封锁,到大西洋游猎商船的舰种。1943年底袭击北冰洋航线时被HMS包围,战沉。性能参数

主要数据表:

  

标准排水量 31,847 吨

满载排水量 39,017 吨

舰全长: 235.4 米

舰全宽: 30 米

吃 水: 9.93 米

动力装置 3x蒸气轮机 12x锅炉

轴数: 3 轴

动力输出: 160,050  马力

航速: 31.65 节

续航力: 10,000海里/17 节

主炮: 3座SK C/32三联装283毫米54.5倍径

副炮: 4座双联装150毫米 4座单联装150毫米

防空兵器: 7座双联装105毫米 8座双联装37毫米 38门20毫米(*16门20毫米)

鱼雷发射管口径: 2座533毫米

水上飞机: 3架Ar-196水上侦察机

舰员: 1,669 人

 美国华盛顿号战列舰

华盛顿号战列舰属于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是北卡罗来纳级的二号舰。于1938年6月14日在费城海军港开工建造,1941年5月15日开始服役。排水量达38000吨,最高航速每小时28海里。装有9门406毫米主炮,20门127毫米副炮,特别是该舰装有先进的雷达,夜战能力很强。在瓜岛海战中,该舰在夜间利用雷达瞄准,一举击沉日本战列舰“雾岛”号,名声大噪。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36600吨(1942年);满载排水量:46700吨(1945年)

舰长222米;最大舰宽33米;平均吃水9.6米,最大吃水10.5米

动力:8台锅炉,4台复式减速齿轮传动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121,000轴马力.

最大航速:28节;续航力:16450海里/15节,5560海里/25节

武备:3座三联装406毫米/45倍径主炮,10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每舷5座),1942年该级舰开始改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30门和20毫米“厄利孔”高炮40门

装甲(英寸):水线12;隔舱11;炮塔正面16,顶和侧面7-9;司令塔16-14;甲板7.7,主甲板1.45-0.6。装甲总重14,350吨。

舰员:设计编制1885人(其中:军官108人,士兵1777人)

载机:3架水上飞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世界各国战列舰  战列舰  战列舰词条  世界各国  世界各国词条  世界各国战列舰词条  
政治

 美国人选择特朗普的心态浅析

尽管自己都觉得不可能,但是潜意思里总感觉有人可以把这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所以,就算这个人表现得再不靠谱,也还是选这个人了,这个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心理学。说穿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