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呵,给我发微信语音,你配吗?

微信语音信息,与电话、短信、私信一样,最初定位都只是一种沟通工具。但与其他几种相比,围绕语音的争论却要多得多。

起初语音深受微信新用户喜爱,因为它方便省力,不用慢慢一个一个拼音的打字,只需要长按一键便可短时间内输出信息。

发的人是省力了,听的人却痛苦,不仅要找寻适当的场合把耳朵贴紧听筒,还得集中精神分辨对方说的是什么,以及在不慎误触致中断后或是没听清时重头再听一遍。

令人绝望的一张图

费时费力,磨耗心志。

当然,日常生活中给朋友发语音多给人添堵已是老生常谈,现在它还多了另一项身份:地位的象征。

图片截自 GQ 实验室《中产阶级那些难以启齿的烦恼》

正如前文所说,语音信息的特色在于发出者省时省力,接收者则相反,费时费力还费心。这恰好与身居高位者背后的心理状态相对应:

因为你地位比我低,所以我享有对你的支配权,你就有义务接受我给你造成的不方便,以换来我的方便;因为我职位比你高,所以我的时间比你更值钱,理应利用你的时间来为我节省时间。

这种心态,在国企土老板与下属之间,导师与学生之间,雇主与雇员之间最为常见。所以,实习生每天义务买咖啡,研究生带早餐甚至帮忙处理家务的事情并不少见。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心眼再大的人都很难不注意到,身份带来的差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中涌动。

对于熟知《厚黑学》的人来说,这些 " 传统为人处世法则 " 就更加不陌生了。

普通家庭聚餐,就一张大圆桌,要分清哪个方向是主位,小孩子不能坐上席;部门团建聚餐,领导迟到饭点一小时,饭菜都凉了全屋人也都得等着;就连一起打车出行,坐前后座和走路位置都有很大讲究。

其实这些讲究有多少现在还大范围流行着呢?许多高位者口上说着新时代,但更多的人无法摸透他们是否真的毫不介意。对于心存忌惮害怕做错的人来说,一切事物都可以是用来区分地位的介质。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个段子,讲中国人与美国人在职场上面对上司的称呼差别。

按照中国的传统职场文化,企业员工都应称呼领导为某总(某通常为对方的姓氏);而美国普遍信奉人人自由平等,因此在办公室里无论对谁都是直呼其英文名(甭管是不是真的平等,反正有这么个精神在)。到了 21 世纪,互联网普及,中国有些新造起来的互联网公司也想效仿美国职场文化,但又不好丢了传统职场文化的传承,便学一半,融合中西之特色,将领导的英文名与 " 总 " 字结合。

【来源:品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呵,给我发微信语音,你配吗?  发微  发微词条  语音  语音词条  
科技

 郭德纲的破圈,德云社的“出道”

于谦主演的《老师·好》票房已破2亿,不仅如此,无论是在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上,还是剧集一众“文青”、“深度电影受众”的豆瓣上,对于这部讲述上世纪80年代人的青春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