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Uber 和 Lyft 的隐痛:司机大面积“停摆”,困局难破

共享经济最大的坎是 " 人 "。如今,全球网约车巨头上市的步伐正在引发更多平台司机的不满,而更大范围的 " 停摆 " 也在等待着 Uber 和 Lyft。

虽然无人驾驶技术可能成为网约车未来盈利模式的最佳途径,但是在此之前,司机仍然是网约车企业盈利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他们对现状不满的爆发,将会给网约车模式带来怎样的挑战?司机越来越不满意,用户也不断在抱怨,网约车的共享经济价值链为何越来越脆弱?

联合罢工,要求加薪的司机越来越多

据路透社等多家外媒报道,近日大约有八个美国城市的 Uber 和 Lyft 司机,为了要求其改善工资和工作待遇,正计划在 5 月 8 日联合停止提供网约车(拼车)服务。据纽约出租车公会组织(NYTWA)的负责人称,在洛杉矶大约 4200 名网约车司机将联合停止在 Uber 和 Lyft 平台上接单。

目前,旧金山、芝加哥、洛杉矶、圣地亚哥、费城和华盛顿特区的很多司机们也加入了这一行列。纽约出租车公会组织表示,司机要求工作保障、稳定收入以及对网约车公司从车费中收取的佣金设置一定上限。

尽管 Uber 计划在下个月首次公开募股,可能会让部分平台司机拥有一定的 " 资产 ",但这些奖励对于大部分司机来说并不 " 实惠 ",因为他们所获得的利益从目前来看依旧微薄。"我们提供最基础的服务,但 Uber 和 Lyft 的高管和投资人却是主要受益的人。" 一位常在洛杉矶机场接单的 Lyft 司机在一份声明中公开表示。

" 优步声称我们是独立的承包者,尽管他们设定了我们的收费比率、控制着我们的工作日。" 纽约出租车公会成员拉玛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她自 2015 年以来一直是优步司机。" 优步的高管因为我们的工作而变得越来越富有。他们应该尊重我们。我们罢工是为了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司机们将继续站出来。" 拉玛强调。

对于越来越多的抗议和质疑,Lyft 近日在一份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声明中回应,过去两年里,该公司司机的时薪有所增长。超过 75% 的司机每周开车不足 10 小时;平均来看,美国国内的司机每小时收入超过 20 了美元。而另一网约车巨头 Uber,没有回应媒体置评的请求。

很明显,这些抗议活动突显出 Uber、Lyft 面临的挑战,即找到一种降低司机成本的方法,以便实现盈利,并向司机支付合理的费用,以留住他们在平台上继续服务。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平台司机在此时开始联合罢工?或许,除了 Uber 和 Lyft 纷纷登陆或即将登陆资本市场引发的 " 财富不公 ",平台取消补贴是另一个重要导火索。

各大平台纷纷跑马圈地的时候,高举资本大旗对司机和乘客凶猛补贴。但是登陆资本市场后,补贴也逐渐消失。今年 3 月份,Uber 将洛杉矶的司机补贴从每英里 80 美分减到了 60 美分。Lyft 也取消了一项附加费(类似补贴),而此前这项附加费可以使司机的收入超过基础服务水准—— 79.5 美分每英里。

补贴的减少,使得司机群体开始出现大幅度反弹。很多司机希望 Uber 和 Lyft 可以对现有的资费结构进行调整,同时平台能够保证司机的最低工资是每小时 28 美元。这一要求将与纽约市推行的工资规则相呼应,该规则保障司机的最低总工资为每小时 27.86 美元,因此税后工资至少为 17.22 美元。

奖励机制,与最低工资相比或不值一提?

根据 Uber 提供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财富观察栏目(CBS MoneyWatch)的一封电子邮件显示,它没有对这项规则提出异议,但是 Lyft 提出诉讼希望阻止这项决定,并且没有回复媒体要求置评的请求。

Uber 表示正在采取一些措施(奖励机制),将在未来提高平台司机的收益。该公司曾表示,计划近期向全球 110 万名符合条件的驾驶员一次性发放 3 亿美元奖金。在美国,司机服务里程数达到一定条件,将会得到 100 美元到 10000 美元不等的奖金。声明表示,截至 2019 年 4 月 7 日,在 Uber 平台分别完成了 2500 次、5000 次、10000 次或 20000 次服务的司机,能够获得这些奖励。

但是,这些 " 奖励措施 " 显然不能平息司机们的抱怨,因为他们也会计算自己过去长时间以来工作的报酬,与期望的每小时 28 美元(税前收入)有多大差距。麻省理工学院(MIT)在 2018 年底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Uber 和 Lyft 平台司机的平均工资在税后仅为 8.55 美元 / 小时,虽高于联邦最低工资 7.25 美元 / 小时的底线,但仍低于加州和许多其他州的最低工资水平。

如果按照纽约市推行的新标准(税后工资至少 17.22 美元)来计算,其中的差距不言而喻。

实际上,Lyft 在一个月前正式上市时,也提出了类似奖励金的计划(希望平息司机的怨气)。Lyft 表示将向符合平台规定的司机提供资金或股票奖励,例如有 1 万次出行记录的司机可获得 1000 美元,而达到 2 万次出行记录的司机可以得到 10000 美元,司机可保留现金或以 IPO 的价格格购买 Lyft 股票。

显然,部分工作 " 拼命 " 的司机会得到这份奖励,但这些举措无法平息更多司机感受到的 " 不公平 "。洛杉矶的 Lyft 司机 Keodara 表示:" 我们需要一个最低的工资水准,来保障我们可能有时会拿不到平台奖金的情况。" 一些来自 Uber 和 Lyft 司机的声明表明,这些司机为赚取足够的收入,每周工作通常会超过 70 小时或 80 小时,分析人士指出这对司机们和公众来说都是一个潜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根据最近由芝加哥大学、莱斯大学和相关研究机构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引入网约车服务的美国城市,由于拼车而导致车祸死亡的人数增加了 3%。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教授约翰 · 巴里奥斯(John Barrios)作为调研项目的负责人之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鉴于 Lyft 和 Uber 在价格上存在竞争关系,司机把这项工作作为全职的前景可能很不乐观。"

" 他们被归类为独立的承包者,但是却必须按平台的规则行事。" 约翰 · 巴里奥斯补充道。Uber 和 Lyft 在 IPO 文件文件中都强调,如果平台上的上百万名司机被归类为雇员而非独立承包商,他们的业务将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

也就是说,双方面临的平衡点是劳动力成本与稳定供应司机的效率。而且,如果 Uber 和 Lyft 将司机变为有固定时薪和相关福利的雇员,他们的商业模式就不再有任何意义了,因为这样的模式已经不能被称为共享经济。

限制司机增长,减少可能的隐患

对于 Uber 和 Lyft 而言,平台的司机并非越多越好,其中的隐忧不仅来自司机的反弹,还有相关政策带来的 " 麻烦 "。

跟据新闻网站 Politico 的最新报道,美国东部时间 4 月 29 日开始,Uber 和 Lyft 都停止接受纽约市司机加入平台的申请。Uber 在其网站上将这项举措归咎于新的 " 出租车和豪华轿车委员会条例 "。

这一举措是在纽约市通过旨在 " 抑制网约车出行服务爆炸性增长 " 的条例后推出的。纽约市的这些相关条例,是为了限制出现过多没有乘客却占用城市街道的车辆的现象,同时旨在提高网约车司机的工资标准,以及解决纽约市网约车市场过于饱和的问题。

就目前而看,这个目的已经逐渐达成。几个月前,纽约市议会达成一致意见同意限制 Uber、Lyft 等打车服务旗下汽车的牌照数量,限制可用于搭载乘客的车辆数量,而这些限制手段首先是为了扭转日益恶化的交通拥堵状况。

Uber 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表示:" 随着一些司机退出这一行业,乘客的需求在增加,我们将再次寻求相关部门的批准,以增加更多新司机。"Lyft 也表示," 由于我们目前不能接受纽约市的新司机。我们会推出一个等待名单,让申请加入平台的司机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可以申请注册,成为新的平台司机。"

美国数据分析公司 PitchBook 的分析师阿萨德 · 侯赛因认为,Lyft 目前股价暴跌,以及 Uber 上市募集的资金低于预期,都表明 " 投资者可能会谨慎考虑,对这种高度资本密集、极度无利可图和未经测试的商业模式进行投资的风险。"

无论是 Uber 还是 Lyft,投资者们如今仍然不清楚它们是否在未来能够真的实现盈利。而目前 Uber 和 Lyft 则纷纷采取了类似亚马逊的方法,迅速扩大规模、跨界运营和并购,并且以此要求投资者‘信任我们’。"

有知情人士表示,Uber 本月 IPO 希望筹集约 80 亿至 100 亿美元资金,目前该公司的估值预计在 805 亿至 915 亿美元之间,已经明显低于此前投行给出的 1200 亿美元估值。Uber 目前预计将在下周四为其 IPO 定价,并于之后几天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始挂牌交易。

虽然估值遭遇重挫,但 Uber 的上市将使其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十大 IPO 事件之一,同时也是自 2014 年阿里巴巴上市以后,资本市场规模最大的 IPO。在登陆资本市场后,Uber 和 Lyft 或许会尽快加速推进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研发与合作。

对于他们而言,无人驾驶车辆的尽快普及,或许是未来解决司机薪资待遇问题,以及公司盈利难题的最优路径——尽管这个 " 捷径 " 目前八字还没一撇。

来源:虎嗅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停摆  停摆词条  隐痛  隐痛词条  困局  困局词条  大面积  大面积词条  司机  司机词条  
科技

 刘强东的耐心,与他「消失」的 5...

刘强东身上不乏矛盾的存在。一方面他很有耐心。花重金构建的京东物流体系在多年后才成为这家公司的护城河,也成为他的骄傲。于是,在四年前的那场央视采访中,这位创始人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