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豆瓣 FM,希望你别再倒下

王朋依旧记得自己大学时每天戴着耳机听豆瓣 FM 的场景。2014 年大二,他从吉他社学长那里知道了这款应用,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音乐审美正逐渐养成的年纪,他在这里认识了鲍勃 · 迪伦、披头士、平克 · 弗洛伊德等等一批国外老牌乐队和音乐人。

和王朋一样最早从豆瓣 FM 汲取音乐养分的人不在少数,刘晨也是其中之一。她形容用豆瓣 FM 就像是在沙滩上捡贝壳," 不知道下一次弯腰时捡到的是怎样的贝壳,有一种期待的喜悦。"

可惜的是,这样一款承载了无数人情怀的应用后来沉寂了相当长一段时间。2015 年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从这条被人们称为 " 史上最严 " 的版权令开始,国内在线音乐平台经历了漫长的版权肃清历程,一直到今天。

" 小而美 " 的豆瓣 FM 终归不敌有着雄厚财力作支撑的其他几家平台,陷入发展瓶颈。王朋在他大三升大四的那个暑假,选择告别豆瓣 FM 投靠了网易云音乐的怀抱。

四年过去,当他得知豆瓣 FM 又重新 " 复活 " 的时候满是感慨,在已经习惯来回切换几个音乐 App 听歌的现在,他很乐意再回去重温下最初的记忆。恰好遇到网易云音乐在各大应用商店下架事件,他觉得好像经历了 " 一个轮回 "。

对于豆瓣 FM 来说,吸引像王朋这样的老用户并不困难,尤其是在得到资本和版权的加持之后。今年 2 月 20 日,继豆瓣音乐和版权平台 V.Fine Music 合并重组成立 DNV 音乐集团后,豆瓣 FM 宣布已获得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和挚信资本的战略投资。在向外界释放的信息中,豆瓣 FM 表示会与 TME 达成版权合作。

这些在两年以前还是不敢想的事情。2017 年豆瓣公布海外 IPO 计划,创始人阿北发内部信宣布将进行业务调整,豆瓣 FM 甚至一度传出被砍的消息。

7 月 1 日,豆瓣 FM 兑现诺言上线了 6.0 版本。摆在它面前的,是老用户的期待和新用户的考验,以及更重要的:别再倒下。

豆瓣 FM 6.0 新版本,界面设计等均有较大改动,增加了编辑推荐板块 互联网产品届的 " 艺术电影 "

" 别再倒下 " 是所有老粉对豆瓣 FM 的共同希冀。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音乐流媒体之一,豆瓣 FM 凭借技术、设计优势和豆瓣的用户基础,几乎从上线起就获得了很多用户。技术是它最大的优势,曾有人比较过当时豆瓣 FM、网易云音乐和虾米音乐这几家比较受小众音乐爱好者欢迎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人们普遍认为豆瓣 FM 的推荐是最好的,虾米音乐次之,网易云音乐第三。

因为更懂用户,且有着优质的音乐品味,豆瓣 FM 比起一般的大众音乐平台,用户粘性也更高。

这种现象同样反映在早期的虾米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相较当时酷狗音乐、QQ 音乐等以音乐播放器为主的音乐平台,它们更重视社区氛围的营造(不论是通过社交还是通过产品细节等等方式),因而也吸引了一批专业用户。

有人曾分析豆瓣 FM 这类产品的运营逻辑。知乎一位简介为商汤科技产品总监的用户 @忘象 Van 将此类应用比作是 " 拍艺术电影 ":

不是每个导演拍的电影都可以在全国院线上映。有人拍一些投入不大、注定不会大卖,但可以充分体现自己水平的文艺片、小电影,投向各种 " 独立电影节 ",然后再寻找机会。同样,不是每个 PM 做的产品都能走向纳斯达克 …… 对于这类 " 小而美 " 的产品来说,他们的 " 业务 " 可能是不成功的,但 " 产品 " 却令人印象深刻。

所以在大部分人都忙着抢快钱割韭菜的时候,像豆瓣 FM 这样坚持做自己真正热爱产品的团队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版权库并未完全打通

不过,与其说 " 别再倒下 " 是一种希望,不如说代表了一种担忧。

TME 的投资更多是出于战略布局考量,并不能代表豆瓣 FM 现在经营得有多好。对于新用户来说,豆瓣 FM 完全是一个新产品,被接受需要时间;而且现阶段豆瓣 FM 并没有展现出一个明确的变现模式,此前 DNV 音乐集团 CEO 唐子御在采访中也表示," 目前半年到一年豆瓣 FM 的发展重点并不是以盈利为导向,而是打基础为先,用优质内容吸引和留住老用户,然后尽可能增加新用户。"

所以,豆瓣 FM 在短时间内重回国内音乐流媒体第一梯队可能性基本为零。

在网易云音乐下架 30 天之际上线豆瓣 FM 大更新版本,TME 的意图也很明显。众所周知,网易云音乐一直以来吸引用户的筹码之一就是个性推荐,其应用内的 " 私人 FM" 功能对标的实际就是豆瓣 FM。而且两者用户群中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喜欢小众音乐的用户是重合的,因而不论是功能还是目标用户,TME 都是想借豆瓣 FM 来抗衡网易云音乐(这两者都是 TME 相对弱势的)。

豆瓣 FM 的隐忧在于,它或许能在短期内获得 TME 资金和版权的双重支持,可如果它的盈利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的话,长此以往对 TME 来说未必不是一个拖累。

此外,PingWest 品玩也观察到,TME 和豆瓣 FM 的版权库并非已经完全打通。譬如 TME 拥有独家版权且在平台有着不错播放表现的台湾乐团苏打绿,仍有相当一部分歌曲未在豆瓣 FM 上线。

苏打绿 2007 年专辑《无与伦比的美丽》中,10 首歌中有 8 首未在豆瓣 FM 上线,同样的情况还存在于他们曾获金曲奖最佳国语专辑奖的专辑《冬 · 未了》等(图左为 QQ 音乐,图右为豆瓣 FM) " 非主流 " 的电台类流媒体

豆瓣 FM 面临的最大问题,或许还在于它的产品模式。它可能是救命的,也可能是致命的。

当下音乐流媒体主要有两种产品模式,一种是 " 点播类(On Demand)" 流媒体,代表有 QQ 音乐、网易云音乐、Spotify、Apple Music 等,特点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搜索歌曲和艺人,可理解为在线 MP3;另一种则是 " 电台类(Radio)" 流媒体,代表有豆瓣 FM、Pandora 等,特点是用户不能选择自己收听的音乐内容,可理解为在线广播。

当然,这两者的界限并不是完全分明的,通常在一个 App 中会同时都包含两种模式,只是其中一种占主导地位。比如网易云音乐会有私人 FM 功能,Spotify 推出过电台产品,而 Pandora 也推出过点播产品 Pandora Premium,豆瓣 FM 现在也有歌曲 / 艺人搜索功能。

目前豆瓣 FM 的搜索功能仅限于网页端

不论是产品定位还是盈利模式,点播类流媒体和电台类流媒体都有很大区别。

首先点播类流媒体是内容驱动型产品,这也是为什么 QQ 音乐、Spotify 等会经常受到唱片公司等版权所有者的牵制;电台类流媒体则是技术驱动型产品,它更多关照的是推荐的歌曲用户是否爱听,不同国家对电台类流媒体的版权许可规定也不尽相同,比如 Pandora 在美国就不需要与各厂牌和艺人谈版权合作,只需要最后将版税交给唱片协会即可(这在当前的中国就没办法实现)。

这种产品定位上的差别也直接造成了两者盈利模式的不同。点播类流媒体的主要收入还是收取用户订阅费用(就像一般的互联网公司那样),电台类流媒体则是广告(想想传统电台是怎么盈利的)。

和国内情况不同的是,国外最先发展起来的是电台类流媒体。以 Pandora 为例,它早在 2011 年向 SEC 提交 S – 1 文件时,注册用户数已达到 8000 万,但此时 Spotify 的用户数还不到 2000 万,Apple Music 则都没上线。

其实点播类流媒体和电台类流媒体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音乐聆听方式,并不存在好坏差别,仅仅是用户使用习惯的差异。不过,从发展的表现来看,现阶段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占据主流的仍然是点播类流媒体(近几年 Pandora 的发展也遭遇了严重危机)。

这一定程度也和现在互联网社交的发展有关,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在圈子里获得共鸣和认同。Spotify 的创始人 Daniel Ek 就认为,电台流媒体并不是人们发现新音乐的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式——在现实中,大多数人往往是通过朋友的推荐和分享接触到新的歌手和歌曲。从 Spotify 流行起来的歌单文化也能说明这一点。

豆瓣 FM 现在的目标是打造 " 国内最纯粹、轻量与简洁的音乐流媒体 ",这无疑也是一次电台类流媒体在国内的实验。从产品上看,豆瓣 FM 的用户体验已经比 Pandora 好很多了,再往后就看它如何赚钱了。

今年已经是豆瓣 FM 走过的第十年,尽管未来仍不甚明朗,但依然想对豆瓣 FM 说一声 " 加油 ",毕竟它代表了一种商业逻辑无法解释的精神。

来源:PingWest品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豆瓣 FM,希望你别再倒下  豆瓣  豆瓣词条  倒下  倒下词条  希望  希望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