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别和我谈理想,我的理想是不工作”

“我的工作是为了赚钱,别和我谈理想,我的理想是不工作。”

这句话,不知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人生最悲催的,莫过于和一个你不爱的人过尽一生。

感情如此,职场亦然。单纯为了赚钱,做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其本质与妓女无异。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老军,他在一家国资背景的金融公司做VP,正帮公司筹划着明年上市。

前些日子,我们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话题自然也少不了谈及彼此的工作

记得有一次,老军对我开门见山地说:“哥,这份工作我不想干了!”

听到这句话,我颇感诧异,于是问他:“你现在不挺好吗?公司前景一片光明,待遇不错职位也高,难不成是找着下家了?”

没想到,老军摇了摇头,叹了口粗气。

“好啥啊,我已经年过30了,感觉目前的工作状态不是我想要的,每天疲于一些琐事,没有一丁点儿价值感,再干下去可就要废了...”

“那接下来你准备干什么?”,我盯着他暗淡无光的眼神接着问。

“不知道...反正觉得干啥都比现在强,现在每天去公司都像是上坟。”

“... ...”

01.理想的工作,是不把钱当作唯一目的。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说员工辞职的主要原因无非是:钱少事多离家远,位低权轻责任重。

以上几点说的都对,但若套用在老军身上却不适用,因为促使老军萌生辞职想法的,本质上是价值感的缺失。

通常来讲,绝大多数人工作一段时间都会产生情绪上的周期性反应,短则两三个月,长则五六年,具体表现就像被黑暗吞噬在空荡的夜里,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意义。

比如曾经我天真的以为,理想的工作就是赚钱,而赚钱的目的是为了不工作

因此,当之前的工作在赚钱上满足不了我的时候,就会萌生出自己当老板的想法。毕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观念。

可自从真的当了老板后才发现,比起赚钱而言,工作的意义更为重要。因为倘若打工还可以说辞就辞,但做了老板基本只能“死而后已”。

比如,我的另一个朋友之前在“鹅厂”OMG事业部担任高层职位,2年前辞职下野创业,前前后后公司换了3个方向,从O2O干到区块链,跨度非常大。

之所以频繁换方向,自然是因为上一个项目坚持不下去,所以不得不被动追逐“风口”。

由于这位朋友是个技术大拿,有一技之长,所以即便是在创业过程中,也经常有不少大公司伸出“橄榄枝”,高薪邀请其参与某个项目。

虽然我的朋友中间也心动纠结过,可每每碰到这类“机遇”,最终还是忍痛拒绝......

他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想在不爱的事情上荒废生命,用他的话说,同一个你不爱的人结婚,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但可惜的是,当我问及他“究竟什么是你所爱”时,他只是低头沉默,久久回答不上来......

由此可见,工作的意义犹如爱情,两者无分对错。所谓的价值感,不过是你对其所赋予的认知。

02.职场中最痛苦的状态,莫过于“万死不辞”。

工作的意义无非大小,辞职的借口却有高低。

比如,我曾浏览过一个名为“辞职俱乐部”的豆瓣小组,里面有20多万人同时表达了“想辞职”的意愿,其中大多数都在埋怨上司的抠门、同事的狡诈、客户的难缠......然而很少有人将“辞职”落实到了行动上。

于是乎,我给这类人起了个外号,叫“万死不辞”。顾名思义,就是说你宁愿每天被气死一万次,却仍然不敢辞职

其实,这种现象很容易理解。因为不敢辞职的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这个人没得选择。

依我看来,倘若你能将工作赋予意义,或是机会的诱惑足够大,那就一定不会出现不敢辞职的状态。

所以,我们时常会认为多数基于外部环境干扰所萌生出的辞职想法,都是比较“低级”的表现。

因为这就如同经济学中一个常用的术语,即“鳄鱼效应”。

其意思大致是说:假如有一只鳄鱼咬住了你的脚,如果你试图用手去摆脱,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手与脚。你越挣扎,你就会被咬住的越多。

所以,正确的求生秘诀,应该是果断地砍掉被咬住的那只脚,为的是拯救你身体上的其余部分。

回到现实当中,工作中我们或许会遇到不喜欢的人、难解决的问题,它们就像一条鳄鱼,咬住我们死死不放。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相比留恋自己被咬住的那只脚,不如狠狠地砍掉它,以免自己在未来被生吞活剥。

毕竟,那些你所在上一家公司遗留的问题,必然会在未来的某段工作经历中再次呈现。

这其中,就包括了“最高级”的职场困局,也就是“工作的意义”。

03.比赚多少钱更重要的,是你的能力基因。

说了那么多,既然“意义”对于工作而言如此重要,到底一个普通人该如何寻找到工作的意义呢?

答案就是“心流”(flow)。

所谓“心流”这个词,是由心理学家米哈里创造的,其意思是指当你完全投入在当下着手的某件事情时,会全神贯注地享受其中并伴随着的一种高峰状态。

这就像工作中我们时常会说一个人做事很“燃”,跟打了鸡血一样。

比如C罗奔跑在足球场上时很“燃”,马友友拉提琴时“燃”,朗朗弹钢琴时“燃”,乔布斯做产品时“燃”,马云演讲时“燃”,普通人撩妹时也“燃”......

这里说的“燃”,其实就是一种“心流”状态。其具体表现,就是当你投入到一种自我的角色时,会自然屏蔽两种外界干扰:一是“外在评判”,二是“时间感”。

举个例子。罗永浩在公开演讲中,说自己的手机是“全球第二好用的手机”时,并非是在刻意表演或者吹嘘,而是他全身心投入到了当下的角色中,以至于屏蔽了外界的看法,完全沉浸于自我的价值感当中。

所以,“心流”本质上是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拥有了它,你就拥有了持久的耐心与丰富的价值感。

我们时常会说,企业的人才经营之道,就是要把“对”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

然而,中国人很多都是“官迷”,特别喜欢权利争夺的游戏,每个人都想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为权力越大可调配的资源就越多。

事实上,这是大错特错。因为管理者和专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属性。

管理是和人打交道,专家是和事打交道。

所谓“术业有专攻”,一个能做管理者的苗子,未必专业能力要强,他需要的是八面玲珑、了解人性。而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最重要的不是“会来事儿”,而是他对一件事情的钻营是否有足够的耐性。

因此,职场中最重要的不是你“想要什么”,而是你“适合什么”。

倘若你把自己的“天赋”放到了错误的位置上,结果就会发现人生处处都是“坑”。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因错配”。

一个人的“基因”(也就是“心流”)决定了他做事的方式,甚至存在的价值。

比如,如果你是名创业者,公司的项目需要融资。那么很多投资人一上来就会做DD(尽职调查),他们会从周围人身上了解你的性格以及过去,目的是为了判断你的基因,是否能匹配上做的这件事儿。

如果你是个有强烈技术型基因的人,做的却是一件营销驱动的事,那么投资人要么放弃你,要么给你匹配一个营销型的合伙人做CEO。

职场亦是如此。一个良好的公司管理机制,往往都会把人才分门别类,即把真正的人才分为管理岗与技术岗,为的就是“用对人、做对事”。

所以,当你的工作失去了意义时,不如冷静的问自己:目前的工作,到底是否符合你的“基因”。

如果不是,我想你或许可以回忆下,从过往的经历中,有哪件事能够让你集中精力、忘却时间、忽略外在的声音,并时不时体会到莫大的成就感。

毕竟,能决定你职业价值的不全是钱,还有努力的意义。

作者:墨多先生,来源:墨多先生(ID:mrmoduo)。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谢谢合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理想  理想词条  工作  工作词条  
攻略

 公司内账怎么做

操作方法01:公司内账如果是电脑账,可以直接在电脑里录入账目。如果是手工记账,需要准备专业的账本。02:公司内部帐需要盘点好公司的库存,固定资产。03:其次每天...(展开)

攻略

 为什么别人拿高薪,你却被压榨?

职场上,性价比这三个字,往往令我们两眼放光。可惜,大多数人不懂,你越实现性价比的最大化,离那些未来的机会,也就越来越远了。最近替闺蜜面试助理,处理她新公司的事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