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微信小程序发展到目前存在的困局在哪里?

张小龙保持着一贯的沉默。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一份数据,微信小程序64.7%的用户选择回归到原有的手机APP。小程序在1月9日揭开面纱,一个多月来,历经围观、追捧、跌宕。有人进入,有人退出。我们像观看肥皂剧一样,猜测关于小程序的一切细枝末节。不论是赞歌或是唱衰,关于张小龙的一个矛盾在于,他希望延续他想要延续的东西,譬如说极简、克制、用完即走,以及美,但时代和商业却暂时还没有给予回应。唯一的例外小程序上线这一天,张小龙在朋友圈发出一条写着“2007.1.9”的状态,配图是 iPhone 一代的新品发布图。张小龙的微信朋友圈截图2007年1月9日,乔布斯在旧金山莫斯科尼会展中心发布了苹果首款 iPhone。小程序上线,同样选在了1月9日——张小龙以这样的形式,向乔布斯致敬。半个月前,他第二次在微信公开课的场合露面,并发表演讲,再次讲述了他的产品观,透露小程序即将上线。整个行业都感受到了“张小龙”三个字带来的压力。这意味着小程序张小龙寄予厚望。到今年年末时分,张小龙就要度过自己的第四个本命年了。生于1969年的他与雷军、王峰、陈一舟是同龄人,表面上看,他并无太大变化,脸上的皱纹似乎没有增减半分,仍然穿着他所钟爱的蓝灰色系套头衫。这让人联想到微信朋友圈的主色调,以及微信的起点——腾讯广州研发院内部装饰的主色调。如果留意过朋友圈点赞的“心”的颜色,会发现其实张小龙一早就摒弃了大多数人此前思维定势里的粉红,逐渐让受众接受了一种更具极客气质的蓝灰色。 这些特征都在表露:极简主义是张小龙的产品哲学。他最著名的一句话是:极简主义是互联网最好的审美观。在吴晓波的新书《腾讯传》里,对方问他微信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哪儿?这个回答再度出现。比起年龄增长,张小龙内心的变化更值得人留意。广州亚运综合体育馆,原本说话毫无情绪起伏的理工男拿天气作为开场白后,紧接着是一段长久的空白。他突然伸手拨弄耳麦,看起来是激动和紧张作祟,这跟此前在饭否里大胆写下心迹的男人全然不同。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张小龙带着小程序第一次亮相。在去年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宣布微信要启动名为“应用号”的项目。 他的再次出现,更像是对那场公开课的一种回应——张小龙说,“应用号”更名为“小程序”。可这压根不是张小龙的常态——微信团队几乎从未将一个没有完成的功能或产品形态对外界透露,小程序是唯一的例外。

在微信过去从无到有的研发岁月里,张小龙曾写下2359条少有人翻看的饭否日志。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喜欢游戏、略带自嘲气质、毫不引人注意的ID“gzallen”(张小龙英文名为Allen Zhang,gzallen是广州Allen的意思,)就是张小龙张小龙“饭否日志”截图但到了小程序,早前被舆论所贴上“低调”“寡言”等标签的张小龙,转变为一种急切又略带自豪的画风。一个可以佐证的例子是,去年11月18日的凌晨,张小龙就在朋友圈剧透小程序,“(这是)程序猿的一小步,程序的一大步”。配图是一款屏幕碎掉的三星手机,桌面上摆满了各种正在测试中的微信小程序。在小程序发布前的这场公开课上,“程序猿”Allen Zhang又祭出了长达76分钟、并不多见的演讲,来解答一个人人关心的问题——小程序是什么?程序员的初心小程序到底是什么?腾讯公关曾带着这个问题来找张小龙时,希望他能用一句话表达清楚。一个产品从诞生到进入市场,简洁有力的slogan更容易让它触达用户,比如“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张小龙的答案是:“小程序是一个不需要下载安装就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确实很难用一句话来表达清楚。更通俗的解释是,小程序拥有app的部分功能,通过微信或扫码进入小程序可获取服务,比如打车、购物,查询下一辆公交车抵达的时间,无需排队即可购买车票等。如果说微信实现人与人的联结,那么小程序更像是实现人与物的联结。新媒体观察者魏武挥对此评价说,小程序是微信的初心。但如果回到张小龙本人身上,这也暗含着他另一种更私密的用心。早在2012年5月23日凌晨2:11,张小龙就在饭否写过这样一段话:PC互联网的入口在搜索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二维码。尽管微信的成功为张小龙带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也把他送上产品大神级宝座,但直到小程序诞生,似乎才让5年前的预言落了地。这点儿用心再往前追溯,要到互联网诞生后的上世纪90年代末,最早被推上第一代中国知名程序员Top10的位置的人,有求伯君、王江民、严援朝……其中也包括张小龙。那还是单个程序员单枪匹马闯天下的英雄时代,凭着武林秘籍一样的源程序,就可以创办公司,成就事业与声名。

和诸多程序员的梦想相似,张小龙除了想写程序,更希望能去写一个运行程序程序——即操作系统。他的事业与声名来得晚。直到1997年1月,他花一年时间写就的免费软件Foxmail(QQ邮箱前身)发布,迅速积聚来自全世界的近百万用户,才为人所知。时隔多年,张小龙在华科的同学回忆起他的过往:他不起眼的样貌没有给异性们留下深刻印象——张小龙也自嘲说,直到2011年同学聚会,班里仍然有一个女生不认识他,那时整个班也就才33个人。可一旦与程序相逢,他们便视他为一流高手。他还擅长网络、通信、数据库管理,一向扮演技术顾问的角色,解答难题。成为腾讯副总裁后,张小龙开始怀念这段身为程序员的日子:“那一段时间特别宝贵。因为可以进入到一个不太一样的世界,在虚拟世界里构造一个完全虚拟的产品。”现在,张小龙有机会实现他的理想了。“我并不认为我们有能力做一个操作程序,但某种程度上可以做到。”他说。小程序,几乎是目前最接近操作系统形态的那一个。“拜张小龙教”距离张小龙宣布小程序正式上线已过去一个多月,小程序张小龙正一同历经围观、追捧、跌宕。第三方机构艾媒咨询2月发布《2017年中国网民针对微信小程序使用和开发状况调查报告》,称小程序发布一个月之后,应用开发者关注度明显提升到94.9%。但继续开发小程序的仅占9.2%,35.2%的开发者对小程序失望、打算放弃,33.9%的开发者短期不考虑开发小程序。回到张小龙最重视的用户:超过七成的小程序用户添加小程序个数在10个以内。64.7%的小程序用户在体验小程序后,选择回归到原有的手机App中,继续支持小程序的用户占比仅为11.5%。腾讯仍将小程序视作“明星产品”,大力支持,迄今还并未有变化。张小龙所在的微信团队也回应说,小程序并非外界很多关注者一开始理解的“风口”或“巨大的流量入口”,但它仍然是一个极具创新性的产品,对它的前景十分乐观。这与微信6年前诞生的情景不可同日而语——面世90天后,即获得400万用户;433天之后,用户数突破1亿;现在的活跃用户数字则为8亿左右。依托已经成为移动社交世界王者的微信平台,一出生就自带光环的小程序却表现平平——看起来,这是张小龙成为产品大神后遭遇的第一次挫折。在产品世界里,媒体曾总结过张小龙所代表的程序员们共同拥有的一种“教义”——对自我和人充满了困惑,并试图用掌握的技术手段做出回应。2012年7月,张小龙甚至在腾讯内部做了一场8小时20分钟的长篇演讲,罕见地谈论了欲望、性、暴力、哲学、艺术和产品之间的联系,来阐述微信如何回应这种困惑。他滔滔不绝,几乎没有人打断,这场马拉松式的演讲,让张小龙成为新一代产品经理的偶像。至今还能在搜索引擎中找到好些“跪求”张小龙8小时演讲视频的帖子。“拜张小龙教”的教徒们因此奉演讲为圣经,称张小龙是“接近神一样的男人”。因为微信很好地实现了这种回应,让人走出孤独,与人和世界连结。但担当张小龙第二次创新的小程序,主推打通线下,用完即走,希望实现人与物的连结,却因为一定的封闭性,没有获得回应,有人用了 “走下神坛”这四个字来评价张小龙。腾讯的产品经理游洛(化名)很冷静:“之前的神和现在的走下神坛,都只是外界给予的美誉和毁誉。

对产品经理来说,产品的成败再正常不过。更何况还不能说失败。”他是一个矛盾体我们已经很难在社交媒体上捕捉到这一个多月来张小龙的心声了。自从1月9日的演讲之后,他再未对外发声,或是在朋友圈写下半行文字。他并不是不知道外界是如何看待他的。一如2011年,微信诞生后,各种关于抄袭KIK和Talkbox的指责袭来,张小龙一直保持着沉默。但微信更新3.0版本后的开机页面上,很快出现“回应”,是迈克尔·杰克逊的图片和一句话:“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这是张小龙的对抗。曾经同样身为产品经理、小张小龙一岁的周鸿祎曾向《博客天下》描述过张小龙骨子里的自负和骄傲——进入腾讯接手QQ邮箱初期,毫无起色,遭受质疑,但内心不服气,要重新证明自己。“就像一个人练功一样,本来不是武林高手,但是躲到山林里苦练武功,日积月累,内力增强。”周鸿祎说。后来才有铆足一口气的微信诞生——这也是张小龙的对抗。这位产品经理身上,还混合着一种矛盾、奇妙的气息——他是资深摇滚乐爱好者,重度文艺男中年,感性、细腻,将产品视作艺术。譬如他写当初卖掉foxmail的感受:“在我的心中,它是有灵魂的,因为它的每一段代码,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时的意识。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尽管在没有清晰入口、也不承担流量分发作用的小程序诞生后,张小龙自身携带的文艺气质,被部分人指责成为产品商业化的壁垒。但如果仔细看过他的演讲,又会发现他在面对产品时坚持着一份理性。“做产品是最需要理性的。然后在理性的基础上领会多一些偏文艺或者偏人文的元素在里面。但是它一定不是主体,不是基础。一个产品有很多层面去看它,人文是它的一个侧面而已,很多时候不能把它放大化。”在第一次回应微信是否为一款克制的产品时,他的回答又是出人意料的:“克制这个词从来没有在我脑袋里出现过。做一件事情需要很克制的话,是一种自我压制的行为。但我并不认为我们在做这样决定的时候,要自我压制,要切割掉很多我们想做的事情。”在他看来,更为重要的是,什么样的东西是合理的。合理性才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那么,小程序是合理的吗?在微信诞生后的一场公开演讲中,张小龙说:“你去感觉现在社会流行一种潮流,或者人群流行一种潮流,像潮水一样往某一个方向走。这种暗涌,就是最前沿最具革命性的东西。”对张小龙来说,小程序所代表的方向,也许就是未来一场革命的暗涌

微信小程序上线了游戏,而一年前,微信团队还信誓旦旦的宣称小程序不做游戏。张小龙说,现在跳一跳小程序日活已经1.7亿。也就是说,上线小游戏,微信才有公开数据的勇气。当然,食言这事谁都干过,比如马云也说过绝不做游戏。不过,当小程序打开了游戏界面之后,也就意味着小程序走到头了,有人说是毕业了,或者是肄业了,不管怎样,小程序已经背离了初心。这一年,微信小程序一直都在折腾,提供的功能无所不有了,不断的调整能力,上线新应用,但依然只是宣传上火爆而已。如果说小程序还有救,那只能是因为腾讯而已。对于大多数互联网应用,上市即决定成败,即便腾讯用了所有力量力推,也很难。腾讯为什么要做小程序?基本上看,有几个主要原因。第一,腾讯的业务以游戏为主,虽然也做了很多努力,但始终效果不佳,如果无法摆脱这种发展模式,面对中国游戏产业3000亿左右的产值,天花板将是腾讯难以逾越的障碍,也是未来被阿里巴巴拉下的必然。所以,腾讯希望用小程序连接一切,最重要的是开发其他的业务出来,拓展生存空间。第二,腾讯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线上,只要是纯线上的业务发展就会很好,反之就会折戟。要想改变这个状态,就需要新的抓手,基于微信和二维码,小程序有可能成为线上线下的连接器,这对腾讯是最重要的。第三,虽然本身叫“小程序”,但其实是腾讯在把应用做重。微信本身是以轻应用起家并占领手机客户端的,所以,过重始终是微信管理团队的担忧。不过,随着流量富裕时代到来,重应用不再是问题,而且,这几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证明,靠拉规模做范围然后寻找商业模式的互联网方式在移动端都不成功,只有把应用做重,在应用中设计付费才是出路,微信也必须走这条路。所以,小程序的本来设计是,用完即走,简单明快,这样才能更多的涉及全社会,而不是沉湎于个别热点之上。

从本质上说,小程序承载的是腾讯的线下梦想。如今,本来要给微信引流的小程序现在变成靠微信引流,这可不是腾讯的初衷,如今连初心都改了,只是维持一个公众预期和资本故事而已。我们看到,承载着为微信连接线上线下连接使命的小程序,最终火的反倒是一些线上的功能,如腾讯自家的“王者荣耀小程序”、“腾讯投票”、“群里有事”,以及一些基于社交的爆款小程序,如“匿名聊聊”和同样基于好友分享的电商类小程序,如“拼多多”等。如果非要拿出一个线上线下的,恐怕也只有摩拜,而摩拜至今还陷入死战,多项指标落后,生死未卜。从通信视角看,微信这种应用轻、用户端重就是管道化,微信让运营商管道化了,然后微信自己也管道化了,这是腾讯最不愿意看到的。微信既不敢也没有能力让客户端变轻,自己主动加重又怕成为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小程序采取了很多主动轻量级的措施,这是在试错,如果可以承受,小程序会逐步变重,否则就会淡化退出。小程序并非是利用微信流量,只是利用微信的装机量,还要承担为微信拉流量的任务。很多人都只是看到了微信流量大,却忽视了微信流量垃圾流量占多数,微信的单位流量变现价值极低,从微信电话本开始,微信一直在找提高流量价值的出路,有成功也有失败,总体看,不理想。最近一段,微信开始主动试探网络电话,这其实就是在管道化无奈的情况下的只得去争抢运营商的蛋糕。那么,为什么小程序即便得到了全腾讯资源的竭尽全力的推动依然效果不好呢?因为,小程序从本质上违背了腾讯之所以成功的理念,不再注重用户的产品体验,而是以自我商业目的为中心的提供漫天功能,需要具备阿里巴巴的强运营思维才可以但这却是腾讯最缺乏的。此前,腾讯所有成功的业务都是讲产品做到极致,然后利用其强大的社交媒体流量吸引用户进来,但是,小程序是个例外,一直在拉用户进来,然后再看大家的反应而改动产品特性和功能。有专业人士指出,尽管争议不断,但微信强推小程序的决心丝毫未见动摇:开放“搜一搜”入口、马化腾亲自站台乘车码、拉拢星巴克等大品牌、推出信用分等动作,都是为了推广小程序,上一次微信在一个产品上如此下力气,大概还要追溯到微信支付上线之时。如此用心,小程序却依旧低迷。一句话,“小程序不好玩”,这对以游戏起家的腾讯产品就是致命的。由此,什么添加音视频、加上游戏等等,都没有必要分析,下一步添加Vr添加AI也是如此,只是在强行用呼吸机维持小程序生命而已。好吧,既然不好玩就没有找到出路,那么,现在直接上了游戏,这不就好玩了吗?可是,微信或者微信小程序直接上了游戏,这不就等于将微信给QQ化,让腾讯在游戏化的道路上更加坚持,所为大连接变成了游戏链接,与曾经的设计是南辕北辙。本来想生个孩子养老,结果,后来发现儿子只会啃老。这其实不是微信团队的老年幸福,而是中年油腻。

都说业内有三大宝:马云的公开信,罗永浩的新相声,马化腾张小龙的内部内容泄露。这几个人时不时放出点消息,都能引起整个互联网圈的集体高潮。距离小程序开放公测已经过去2个月,张小龙晒出来一张满屏小程序的安卓手机照片,还配了一句带有很浓鸡汤味道的话:程序猿的一小步,程序的一大步。想必,首批公测的小程序马上就要问世了吧。害怕错过每一次的红利机会,所以腾讯这样的巨头释放出的任何潜在机会都引起很大轰动和追捧,这背后显然是当下很多创业者、产品经理、产品运营从业人员面对日益紧张的流量紧缺造成的焦虑。上一次,我写了一篇『一篇文章读懂微信小程序(应用号)是什么,是否值得投入进来做?』,被很多公众号转载时把标题改为「这篇文章,是目前关于应用号写的最好的一篇了」,主要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以更清晰的形式介绍了小程序到底是什么,以及什么样的企业值得投入资源去抓住这个机会。最近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主要是分析微信在推出小程序背后的考虑,因为在别人提供的平台上发展自己的业务,能否顺利享受到红利,主要看你要做的事情是不是和平台想要的东西相契合,从这个角度看你有必要仔细阅读这篇文章。连接一切的背后,是打群架时代的开始或许你有注意到阿里在这几年收购了很多公司,从优酷土豆到UC高德,甚至是一些媒体,腾讯也一样,从入股京东、大众点评到滴滴出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A轮B轮的创业公司。微信月活用户已经到了8亿,用户高增长的红利期已经过去,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到了成熟期这个阶段的产品主要该想两件事情:一是如何最大程度的变现,提高单用户的ARPU值。二是下一步如何走,是预备新平台,还是想办法延缓现有产品的生命周期。对于把连接一切作为战略的微信而言,小程序正是这两个阳谋的结合体。互联网的下半场,整个行业进入了一个打群架的时代,也就是生态打法。提到生态,这个乐视最常挂在嘴边的词,腾讯、阿里包括小米显然比乐视要执行得更到位。用明面上的话来说,所谓生态打法,就是提供水电设施类的基础服务和连接器,自己不做太多业务,也做不过来,让生态圈内的合作伙伴来共赢。用暗面的话来说,生态打法其实就是打群架,自己不用亲自动手,笼络一帮小弟跟着自己吃香的喝辣的,该出手时由小弟出手就行了,对于小弟而言,要做的就是按立场站队。当用户高增长的时期,可以不盈利,把赚来的钱都投入到新用户获取中,而现在增长趋势一放缓,产品就不得不收紧成本,开始用户变现的阶段。原来大规模补贴的O2O产品,比如滴滴,现在都不补了,按照商业本来的样子获取该有的利润。

原来就能盈利的几家电商,也开始发展金融、云计算等业务,融合多个领域的服务,提高单用户的ARPU值。整个行业的融合趋势愈见明显,在基础服务应用已经被巨头瓜分完毕之后,单打独斗存活下来的空间越来越小。小程序推出后,最焦虑的应该是百度和阿里和小程序类似的尝试过去有很多,其中最为代表的就是百度和UC的轻应用,正好UC也已经被纳入阿里麾下。小程序如果成功了,对于百度和阿里来说,应该是很难受的,因为隐约触及到了这两家的根基。三体里反复提到降维攻击,这个概念大家都不陌生,在白崎看来,小程序就是微信对于百度和阿里进行降维攻击的兵器之一。百度不仅仅在PC上尝试过轻应用,还在移动端试水过直达号,虽然都没做成,但看得出来百度是很想做成的,为什么数次投入去尝试,代表这条路对百度生态意义重大。对于百度而言,最有价值的点其实是搜索习惯。搜索引擎这一产品立足的根基,是用户对于信息和服务的获取诉求,而这个引擎能帮用户找到需要的信息和服务,所以用户愿意使用。为什么搜狗搜索和360搜索做了那么多尝试,也就仅仅获取了自有浏览器和门户生态里的一点点市场份额,一切源于用户的搜索习惯已经固定在了百度搜索。用户不再需要另一个一模一样的搜索引擎,所以搜狗搜索和360搜索越是跟着百度的步子往前走,超越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试着去想,如果用户不再用百度的搜索框,用微信的搜索框呢?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已经沉淀了大量信息内容,再加上第三方合作的内容呢?百度搜索结果页的内容,除了百科贴吧知道文库之外,大部分也是第三方的内容,如果用较为简单的方式把这些第三方的内容迁移到微信生态里呢?搜索产品对于用户的核心价值是信息和服务,其中服务产品的价值更大,这正好是最适合开发小程序的领域。电商一直是腾讯想切的领域,甚至在微信里和淘宝相互屏蔽链接。

垂直场景的服务型电商也是微信官方最为鼓励的小程序开发方向,比如订电影票去猫眼,订机票去携程去哪儿,订酒店去艺龙,找房子去安居客,买家电可以直接去美的官方商城,买机票还可以直接去海南航空官方的微应用,还有拼团类的轻型电商,这些案例其实不是我臆想出来的,有没有发现这些列举的场景和小程序作品其实都来自张小龙放出来的那张截图。美的可以去做一个官方商城的小程序,海南航空也可以去做一个官方商城的小程序,那么天猫上的各大旗舰店呢?不仅仅是垂直场景的服务型电商,阿里电商生态中重要的商家也有可能会对小程序心动,毕竟商家是逐利的,如果新渠道能带来销售额的增加,有什么理由不扑上去呢?要知道优衣库都做了自己的独立APP。暗网信息和暗社交,背后沉淀了最有价值的数据最近看了美国电影《斯诺登》,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作品,看完让我大为震惊。我知道知识图谱很牛逼,但是牛逼到如此地步简直是无言以表。在这个知识图谱中,你可以提取到任意一个人的所有社交关系和往来记录,以及他所有公开和非公开的全部内容,这背后是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和云计算技术,让我想起了暗网信息和暗社交这两个概念。暗网信息,指的是那些存储在网络数据库里,但不能通过超链接访问的资源集合。百度的阿拉丁是一个很伟大的产品,它把接口开放给独特信息数据的拥有者,从而解决现有搜索引擎无法通过蜘蛛抓取和检索的暗网信息,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百度搜索的体验。暗社交,指的就是通过移动设备和应用程序进行的社交行为,不同于新浪微博、人人网这些可以在网页上被抓取到的社交行为记录,纯粹的移动端社交内容都成为暗社交数据。微信即是如此,暗社交的模式即保护了其最有价值的内容和数据,使得第三方无法抓取。如今,有一点共识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数据成为各家公司最有价值的东西。

对于微信而言,小程序正是其连接暗网信息和暗社交的开放平台接口。有了这个开放接口,吸引拥有独特价值数据的开发者,将这些数据汇聚在微信的大数据库上,将产生更大的价值。如何定义微信连接一切呢,在白崎看来其实就是连接一切数据,在这个大数据库中,微信不仅仅知道你看了哪些信息,知道你买了什么,和谁在交往,这就是更全面的用户画像和知识图谱,这才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东西。小程序到底能成吗?说了这么多,理想都很美好,这代表了微信希望做到的方向,但是能不能做成,现在谁都不知道。公测期的200个样板还没有发布,坐等集体亮相,毕竟张小龙连入口在哪儿都没公布呢。有三点建议提供给大家:小程序不适合所有开发者,不要高估,不要一窝蜂而上首先重申一下之前的观点:低频、非刚需场景的长尾服务提供者最适合来做微信小程序高频、刚需场景的服务依然适合以独立APP作为主阵地,即便微信在发现Tab内给京东开辟了最明显的「购物」二级入口,依然是用手机京东APP的人多。但是可以考虑把小程序作为新增量部分,哪边的获客成本更低,ROI更高,用数据来支撑最终的决策。低频、非刚需场景的长尾服务,则可以考虑把主要业务都放在微信小程序上,从传递信息、提供服务到交互闭环,完全依托于微信来运营这个业务。对微信流量和社交关系链的利用能力决定了天花板,背后其实是微信的开放程度从技术角度,小程序并不是一项多难以开发的,其基本框架也是搭建在现有技术语言上。现阶段更该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小程序做好自己的业务。回想起当初开发者为什么选择从塞班平台迁移到Android平台和iOS平台,其实是跟着流量走的,也就是用户在哪儿,产品就铺到哪儿。同样,在当下这个环境暂时还没有出现新OS平台的迁移,移动APP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已经进入一个需要更优质服务的阶段。而微信平台,能给开发者提供什么呢?在白崎看来,唯一的独特价值其实就是微信的社交关系链了,但取决于微信在多大程度上对外开放,目前来看并不乐观。对于希望在小程序上发力的开发者而言,对微信流量和社交关系链的利用能力决定了天花板。要微信流量的利用,由于入口尚未公布,单靠用户主动搜索进入的话,现有的知名品牌则有一定的优势,对于新品牌而言推广难度不亚于下载一个APP。新机会出现时,选择做不做比怎么做更重要小程序其实是一个不怕晚的机会,想清楚要不要做,比到底怎么做其实更重要。这个思考逻辑的本质就是ROI,我相信独立APP一时半会儿不会消失,只看怎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服务用户,怎样的方式能够低成本获取和维系用户,怎样的方式能够更高效地支撑起业务运转。最后,容我套用微信之父张小龙的那句名言:「我说的都是错的」。

猜您感兴趣:‍‍‍‍‍‍‍‍职业经理人网 ‍‍‍求职技巧‍‍‍‍  面试技巧   职场新人    经理人培训 企业管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困局  困局词条  目前  目前词条  存在  存在词条  哪里  哪里词条  程序  程序词条  
攻略

 市场营销与销售或推销的区别

市场营销与销售或推销虽然差别不大,但也有本质的不同。操作方法01:营销重点不同。推销观念以产品作为营销的重点,市场营销观念以顾客需求作为营销的重点。02:营销目...(展开)

攻略职场问答

 如何发离职通知

在本文中:给你的上司发通知给你的房东发通知参考当你想离开你的工作的时候,与你的老板保持关系良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通常情况下,有些雇主可能会要求你给出一个通知,这...(展开)

攻略

 年关了,千万别踩这4个焦虑症的坑

 年关焦虑症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焦虑症类型。重压之下,我们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还应多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因工作而烦心,因跳槽、换岗感到浑身不适,因无钱过年而产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