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分享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一

  原生家庭,也许会影响人的一生,要跨越这一街区,也要需要勇气。要不要做到,想不想脱离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就一定要下定决心,像鸟一样,一旦飞出去了,就永远不要回来。

  难免会有离巢之苦,通往外面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格格不入,对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开拓自己的眼界,面临着种种困难,就要非常努力,努力改造自己。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真的是自己的原生家庭,都不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每个人都有争取幸福和自由的权利,任何人,包括父母在内,都无权干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因为自己的父母,原生家庭的关系,让自己的生活受到限制。如果真的是家庭强制性的自私的想法话,就一定要周旋到底。

  生活中难免有取舍,原生家庭与自己的梦想,如果两者不能重合的话,尊重自己的想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好。

  人的出生,谁也不能够决定自己会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原生家庭受到的伤害,跨越这一街区,是继续留在那里,还是努力开拓自己的一片天。

  原生家庭的伤害,任何人都不想,如果真的是煎熬的话,就一定要尽全力找到可以突破它的方法,也许不知道到底行不行得通,但不能坐以待毙,更不能麻木,要勇敢迈出第一步。

  这需要一个人决心,毅力,胆量,也许现实生活中,飞出去也许没有那么顺利,前面是一道新的障碍,前路也许更加艰险,更加坎坷,为了突破它,也许需要拼尽全力。

  路是人走出来的,自己的命运,如果真的有上天安排这回事的话,那就是它在考验一个人是否有勇气与自己的命运较量。如果连较量的勇气都没有,那么人生就没有机会翻盘了。

  很多事情,做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再怎样的开头,最后还是结果说话,过程发生了什么,其实没有人真正的会感兴趣。

  读书学习,对于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最容易看出它的作用,原生家庭,没有知识的情况下,思维认知的视角只局限在父母家庭的观念下。而学习,更能开拓自己新的视角,新的格局,跨出坐井观天的误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山,是原地踏步,还是选择跨越,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二

  01 每个人都有一座山

  已经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对“原生家庭”有了概念。可能是因为高中喜欢心理学,上过选修课的缘故。那个时候的自己纯粹只是对人类这个物种好奇,想要研究。没想到在之后的几年自己跟心理学打交道的次数会比当时想象得多,当然同时心理学也普及到常常出现于各类推送文章中。

  在我看来原生家庭就是每个人的山。不仅因为它有宽广的怀抱,仿佛能够拥抱你的一切;同时也因为它的伟岸,仿佛能够在你的心中屹立不倒。我虽然没有像塔拉(书中的主人翁)那样传奇的家庭经历,但谁没有原生家庭带来的所谓的痛楚呢? 虽然我也是最近几年才意识到,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原生家庭而已。

  因为母亲是教师的缘故,我是接受很正统的教育长大的。不仅如此,母亲的严厉是我每次想起童年时都无法忘记的教鞭。在这样的训导下,从小时候一直到几年前我都很内向。后来我才知道那叫自卑,因为童年缺失了鼓励的力量。这种缺失,在我长大以后会有各种因为自卑不同的表象。老实说,我被困扰了很多年。人际交往的不畅,学习工作的压力,感情生活的焦虑等等。我曾在无数次难过到痛哭流涕的时候,心里憎恨过我母亲。但同时,我也像塔拉一样心里很矛盾,毕竟那是我最亲近的家人。瞧!这就是我说的山,它无私地给予你温暖的怀抱,但又因为锋利的棱角,把我割得疼得厉害。我想要躲避它,逃离它,但是它已经是我心里屹立不倒的大山了。

  02 是什么让你拥有翅膀

  前两天听到了一个很可爱的故事。说是小孩子的灵魂在出生之前在可以选择他自己的肉身父母。当他选定了之后,父母开始既紧张又担心,想要拒绝。可是第二天小孩子就已经呱呱落地了。都说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当孩子的需要理解他们。真正明白且做到这句话,我花了好多年。在这期间,我曾因为读懂了童年时期某个事件背后的深意而痛哭至深夜,我曾因为童年时期的伤痕跟当时的男友现在的老公争吵过数次,我也曾一度十分害怕并且焦虑要怎么面对自己以后的小孩。是什么冲破那些自我怀疑、自我批判、自我责怪的阴暗时期呢?现在想想,不完全是因为克里斯多福·孟写的《亲密关系》,也不完全是因为用话语提点我的心理医生。好像我并不能准确地知道是哪一个确定的时刻或者哪一个举动,自己就变得豁然开朗起来。塔拉说因为教育让她充满了力量,拥有了翅膀;而我的这双翅膀,或许是因为时间带来的成长。那个不能准确说出来是哪一时刻的时间,抑或是许多不能准确说出具体时刻的时间的堆积。但是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主的力量。

  03 你当像鸟飞过你的山

  时间真的是个很有趣的东西。有些东西你找不到,过一段时间它自己就出来了。有些东西你不明白,过一段时间自然就明白了。我很庆幸自己在过往经历了那么多痛楚的时间之后,能够看开,能够放下。我不再去纠结母亲给我带来的所谓的伤害,因为它们已经是我的一部分,而我只是需要学会如何好好地跟它们相处。我不再去恐惧如何面对自己未来的小孩,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所谓的原生家庭问题,而他应该也会在某个跟我相似时间的时候,重新找到真正的自己。

  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每一个事件,其实都在塑造我们自己。像塔拉坚毅的品格,难道不正是在巴克峰的废料场锻炼出来的吗?我想,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羽翼丰满的翅膀,飞过属于我们自己的山。

  最后,分享《亲密关系》里我很喜欢的一句话,“爱:事无好坏,诠释在人。”作者:欧阳上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三

  人要背叛多少曾经,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肖生克的救赎》里说:“强者自救,圣者度人。”

  自救,意味着生命的觉醒,意味着倔强的逆流而上,意味着英雄史诗般的历经磨难、克制坚韧、终至雪山之巅的自我重塑。而自救也许也意味着、伴随着内心的苦楚,自我的怀疑、否定、挣扎甚至恐慌、失落。

  与其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韦斯特弗女士的成长经历给我这样的冲击,不如说塔拉·韦斯特弗女士的成长经历加固了我对自救的理解。

  在阅读的过程中,有震惊、有心痛、有恐慌、有感同身受、有情感崩溃、有能量汲取。

  01

  原生家庭、周遭环境对我们的塑造,也许远比我们想像的那般坚固有力。当然,也许远没我们事后自我描述或者甩锅时的那般如影随形。只是,也许我们都曾像塔拉·韦斯特弗女士那样历经生命的觉醒,一路追寻自我的内心。这是一种决裂,无论以何种方式,实质都不过是自己与自己某种意义上的分道扬镳。这也是一场和解,无论表现出何种形式,本质都不过是自己和自己的和解。一步步地撕掉束缚、懦弱、恐慌、自我麻痹、无知、偏执走向自信、果敢、坚韧、平和。

  直到最终我们活在自己的思想中,坚信自己的声音可以与他人的一样有力,也许才算重塑的成功。而之后,那个曾经的自己会不会偶尔猝不及防的到访,也只有自己知道了。可是,也许人的强大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02

  “历史是由谁书写的呢?我想,是我。”

  “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

  尊重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判断,信任自己,相信自己并不软弱。

  做到这些,并非易事。

  “相信相信的力量”,是途径之一。

  踏踏实实用心的做事,不断地于困难挫折中汲取能量,亦是途径之一。

  保有对世界的好奇,不断地阅读,从阅读中感悟、怀疑、确定、不确定,也是途径之一。

  03

  学历史,不是为了预测未来,也许也预测不了未来。但是,至少它可以开阔人的心胸,改变人的思维,提升人的格局,不让那些传统、世俗继续从坟墓中伸出手来把自己捆绑。

  塔拉·韦斯特弗女士对历史的执着研究,自然源于她对知识的好奇,源于她极力想冲破从原生家庭习得的思维认知,获得事实的真相。但我认为,也源于她对人类的慈悲。

  把个人的悲喜放置于宏大的历史事件之中,悲喜有时会神奇的缩变成沧海一粟,直至不值一提。

  这是阅读的力量。

  塔拉·韦斯特弗女士不止限于此种力量,她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怀疑,探知,重构。就像她写:书并非儿戏,我也并不软弱。就像她与同学在罗马游览时的感悟:他们与这些宏伟的建筑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他们将古老的建筑作为他们谈话的背景,给予它们生命;他们拒绝将它们视为死物,在它们的祭坛前顶礼膜拜。

  04

  在飞机上读这本书的时候,回头看了看靠窗而睡的父亲。是的,它也让我重新审视与父母的关系,让我重新审视环境对我的塑造、束缚,以及自我内心万物生长的声音。这种声音每次出现,画面都是如此一致:皓月当空,夏风微凉,绿意遍野,十几岁的我和妈妈推着装满瓜果蔬菜的自行车有说有笑行走在空无一人的田间小路,被玉米随风舒展的粗糙叶子划拉到胳膊。那是一种欢愉,月光柔和的欢愉。而在这欢愉之中,庄稼吱吱呀呀拔节生产的声音尤为动人。每次闭上眼回忆,声音犹在耳旁,时空不曾改变。

  05

  读完这本书,貌似从书中汲取的都是能量。可是当我在产房看着刚出生两天的侄子写下这篇感悟,想要分享的时候,一阵心虚:我到底要不要把这些不成熟的、谈不上文笔的感悟分享出去?!要不要先去看看别人的书评,然后写的高大尚一些?

  那个“活在自己的思想中,坚信自己的声音和他人的一样有力”的声音如此虚弱无力。

  也许,成长本就如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分享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飞往  飞往词条  分享  分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