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孙权为什么不给哥哥孙策帝号

  一国开国皇帝,当他登基之后,往往会给自己的父祖追尊帝号,表示不忘本。秦始皇追尊他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刘邦的父亲因为还活着,直接就被尊封为太上皇,曹丕的父亲曹操因为是魏国的开拓者,被追尊为武皇帝,而晋国的实际开国者司马懿则被追尊为宣皇帝。司马懿死后,接掌魏国大权的是长子司马师,司马师死后,权力移交到了弟弟司马昭手中。司马昭具备了代魏而立的一切条件,所以才有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但他要学曹操做做样子,最终这代魏的任务就由他的儿子司马炎完成了。司马炎除了追尊他的爷爷司马懿为宣皇帝,父亲司马昭为文皇帝,还没有忘记他的伯父司马师,给了他一个景皇帝的尊号。司马师是父亲司马懿和弟弟司马昭之间的一个过渡性人物,由掌控魏国大权到掌控魏国皇帝就是由他实现的,可以说,这个人也是由魏到晋的一个关键人物,司马炎给他一个帝号,也算是不忘他的功劳。三国的东吴国有点儿类似于这种情况,在孙权和父亲孙坚之间有一个孙策,而孙策对于吴国的建立,其重要性要比司马师大得多,但孙权当皇帝后,却没给孙策帝号,只是封了一个王。

  那么,孙权为什么不给孙策追尊帝号呢?先来看看孙坚、孙策对于孙权称帝的作用。

  孙坚成名于长沙太守,因功被封为乌程侯。诸侯讨伐董卓,孙坚举兵响应,等到了南阳,已经有了数万军队。在鲁阳,孙坚见到了袁术,被袁术宣布为代理破虏将军,兼任豫州刺史。孙坚在讨伐董卓的战斗中勇猛异常,斩杀了董卓的都督华雄,被董卓看成是劲敌之一。这一度引起了袁术的畏惧,曾经以断绝军粮来挟制他。董卓西走长安以后,袁术派孙坚攻打荆州的刘表。刘表派黄祖迎战孙坚,被孙坚打败,孙坚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后包围了襄阳。就在孙坚包围襄阳,绕城巡视地形时,被黄祖军队的士兵用箭射死。孙坚哥哥的儿子名叫孙贲,他率领孙坚的部属投靠了袁术。

  孙策是孙坚的长子,孙坚死后,孙策安葬了父亲,安置好了母亲,就投奔了舅舅吴景,吴景当时担任丹阳太守。后来孙策到了袁术这里,受到袁术的器重,并把他父亲孙坚以前统领的部队交给他。袁术因为庐江太守不服从征调,派孙策前去征讨,许诺胜利后就让孙策担任庐江太守。孙策打下了庐江,但袁术却任命了刘勋为太守,这令孙策非常失望。舅舅所在的丹阳郡被刘繇占有,刘繇又和袁术对立,袁术就让吴景、孙贲等人攻打属于刘繇的张英部队,可是打了几年也没有打下来。孙策借机劝说袁术,要求帮助吴景等人平定江东,实则是趁机独立创业。袁术虽然给了他一个代理殄(音:tian)寇将军的名号,却只给了他一千士兵,十几匹战马。但是,是猛虎只需有片山林,是蛟龙只需有个海洋,龙游大海虎归山林的孙策,等到了历阳,队伍就已经扩大到五六千人了。到他渡过长江,那战斗力更是强大无比,以至于兵锋所指,无人能挡,再加上军队纪律严明,所过之地就如同大水覆盖一般。吴景、孙贲等人打了几年都没有打下来的那几支军队,在孙策面前简直就是不堪一击,等到刘繇弃军逃跑以后,江南郡县几乎就是闻风而降。孙策就这么一路打过去,从历阳渡江到打败严白虎占领会稽,好像只是巡视自己的辖地一样,都没有什么好写的事情似的。打下会稽,孙策自任会稽太守,再让舅舅担任丹阳太守,孙贲担任豫章太守,其他江南各郡县也都换上了自己的人。到袁术僭号称皇帝,孙策借机会脱离袁术自立。曹操宣布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孙策为吴侯。

  吴国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

  袁术败亡,介于吴和荆州之间还有一个庐江,太守叫做刘勋,袁术的一些部众想投靠孙策,也被刘勋截留。孙策假意和他结成同盟,在鼓动他攻打上缭时突袭庐江,刘勋失败,江南完全归孙策所有。曹操此时正畏惧于袁绍的势力强大,只能安抚孙策,不但和他结成儿女姻亲,还让属下举荐孙权为茂才。

  孙策的志向并不会只有一个江南,当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交战时,孙策把目标又对准了皇帝所在的许县,志在全国。只可惜为刺客所杀,只得将未竟事业交给弟弟孙权

  孙策留给弟弟的不仅是江南和淮扬部分地区以及一支能征惯战的军队,还给他留下了一班文武大臣,最著名的就是张昭和周瑜。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吴国的基本盘都是孙策打下的。如果把孙坚的作用和孙策比较一下可以看出,孙策给孙权留下的,应该比父亲给他留下的更多。当然,父亲即便是没留下什么也应该追尊号,但没有孙策,孙氏的事业早就终止在袁术手里了,别说是吴侯吴国,就是那个乌程侯也难以继承下来。再将他们和司马师兄弟相比,孙策的作用显然也要大于司马师。司马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对魏国政权和皇帝的控制,但对于魏国政权的控制,是父亲司马懿在世时就已经完成了的,司马师的“功绩”只在于敢废立皇帝,完成了对大臣们“选边站队”的一场测试。而孙策是在父亲的事业已经中断,只是留下一个好名声的情况下,把这个无形资产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吴国。两相比较,司马师是把小做大,而孙策则是把无做成有。正因为如此,孙策对于孙权的作用,要比司马师对于司马昭的作用要大得多。但司马昭称王“给”了哥哥一个景王,而孙权称王却什么也没有给。等到当了皇帝,才给了孙策一个桓王尊号。

  三国形成,各立皇帝,天下仍然征战,并未和平,为什么?就是都在喊着要统一全国。不过,总让人有种感觉,孙权统治下的吴国,不可能实现国家的一统,因为这个皇帝实在小家子气,缺乏他哥哥的那种豪情大略。还在早些时候,赤壁获胜,曹操军力大损,西北军阀又在蠢蠢欲动令曹操无力南顾,孙权是有条件实现天下两分的。但是,孙权却否定了周瑜的意见,最终成全了一个刘备,也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永久的敌人。赤壁打败曹操以后,周瑜又花了一年时间打下了江陵。这样一来,荆州七个郡三分,江南四郡归刘备,江夏、南郡归孙权,南阳郡归曹操。此时的刘备,虽然拥有荆州江南四郡的大片土地,但这儿地广人稀,生产力落后于中原,要想成就大事,必须要有江北土地,于是到东吴去见孙权借江北之地。对此东吴人是有意见分歧的,周瑜主张不借,还要把刘备扣留下来,而鲁肃主张借给。周瑜认为,刘备是天下枭雄,又有关张这样的熊虎之将,一旦借给他土地,就如同蛟龙得到了云雨,将没有办法限制他。鲁肃则认为,曹操的力量还强,孙权刚刚得到荆州,还没有树立威信,不如借助刘备来抵御曹操。孙权采纳了鲁肃的意见。两人谁的意见对呢?这要看曹操有没有力量南下和孙权自己有没有雄心壮志和战略眼光。曹操到死都没有再进攻荆州,说明这时候荆州已经不是他的用兵方向,更何况赤壁之后他的力量大受损失,恢复需要一段时间。剩下就要看孙权的雄心了。刘备能够替你抵御曹操,周瑜为什么就不能替你抵御曹操?如果这换做是他哥哥孙策,恐怕早就把大帐迁到武昌了(江夏郡)。即便是不能立刻进攻中原,收复荆州江南四郡然后入川夺取益州还是可行的。可惜小家子气束缚了他的手脚,也决定了他的眼光不够长远。孙权后来论及鲁肃,说劝他借给刘备土地是鲁肃一短,问题是周瑜说不能借,你孙权为什么不采纳?关键是自己眼光短浅,后悔也来不及了,这怪不得别人。

  三国三帝王,孙权手里的牌虽然比不上曹操,但要比刘备好得多,但要论个人成就,孙权最差。孙策加上孙权,应该相当于一个刘备,可惜孙权容不下哥哥一个帝号,那天下之志也就留在了偶尔灵光一现的片段当中。至此让人看到,孙权不给哥哥帝号,完全是小家子气的所致。

  最后附带说一点,刘备为什么没有给父祖追尊帝号呢?刘备建立的是汉国,也就是仍然延续的汉献帝的那个王朝,所以说“先帝”是没有他的父祖什么事儿的。所谓“西汉”、“东汉”和“蜀汉”是后人给分的,至于他们自己,则都认为是一脉相承的正统汉朝。

  相关人物

  魏国:曹操、郭嘉、曹丕、曹植、贾诩、司马懿、张辽、徐晃、典韦、许攸、荀彧、夏侯渊、荀攸、许褚、司马昭、夏侯惇、曹爽、张郃、程昱、于禁、曹仁、杨修、邓艾、马岱、曹真

  蜀国: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刘禅、黄忠、马超、姜维、魏延、刘封、关平、马谡、庞统、徐庶、乐进、黄月英、蒋琬、糜芳

  吴国:孙策、孙权、周瑜、陆逊、太史慈、甘宁、小乔、孙尚香、吕蒙、鲁肃、大乔、周泰、顾雍、丁奉、黄盖、诸葛瑾、张昭、凌统

  其他:吕布、貂蝉、董卓、刘表、袁术、水镜先生、陈宫、张角、袁绍、公孙瓒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孙权为什么不给哥哥孙策帝号  孙权  孙权词条  帝号  帝号词条  哥哥  哥哥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