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弈喻》原文及鉴赏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 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 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 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潜研堂文集》)

  【赏析】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弈喻》 中那个“予”即属此类。在观弈中,见一客数败,便嗤之以鼻,甚至欲取而代之。稍后,客请“予”对弈,“予”颇不以为然,谁料竟大败而归,此时方觉羞愧难言。“予”的窘相可想而知。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很多,但是否人人都象“予”这样在失败后有所醒悟呢?未必!

  作者思路清晰,先以弈为喻然后便将笔端指向现实社会。如文中所言,人人都会“称人失”,但人人自身又“不能无失”。“称人失”固然容易,正如“予”讥笑“客”,“不能无失”亦是常事。但问题在于人们对于自己的过失往往不能认识清楚,这便是最大的失。倘若能认识自己的过失而加以改进,那便是得。因此作者提出“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的方法,也就是说要设身处地为人想想,如果我处在那个位置,会没错吗? 还是以对弈为例,假如“予”能理智地掂掂自己的份量,也就不会笑客,自然也不会陷于窘境了。

  当然,弈之得失很快就能见分晓,而生活中的得失就远非那么容易认清了。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才说“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一个人能经常自我反省,必会有所长进。故文章结尾处道“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 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这是一个十分辩证的观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弈喻》原文及鉴赏  鉴赏  鉴赏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有感名家名作

 《岳阳楼》原文及鉴赏

 诸事完毕了,我和另一个同伴由车站雇了两部洋车,一直拉到一向所景慕的岳阳楼下。  然而不巧得很,岳阳楼上恰恰驻了大兵,“游人免进”,我们只得由一个车夫的指引,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