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三年》原文、翻译及鉴赏

  三年,封田婴于薛[2]。 四年,迎妇于秦。七年,与宋攻魏,败之观泽[3]。

  十二年,攻魏。楚围雍氏[4],秦败屈丐[5]。苏代谓田轸曰[6]:“臣愿有谒于公[7],其为事甚完[8],使楚利公,成为福,不成亦为福。今者臣立于门,客有言曰魏王谓韩冯、张仪曰[9]:‘煮枣将拔[10],齐兵又进,子来救寡人则可矣;不救寡人,寡人弗能拔[11]。’此特转辞也[12]。秦、韩之兵毋东[13],旬馀,则魏氏转韩从秦,秦逐张仪,交臂而事齐、楚,此公之事成也[14]。”田轸曰:“奈何使无东[15]?”对曰:“韩冯之救魏之辞,必不谓韩王曰‘冯以为魏’,必曰‘冯将以秦、韩之兵东却[16]齐、宋,冯因抟三国之兵,乘屈丐之弊,南割于楚,故地必尽得之矣[17]’。张仪救魏之辞,必不谓秦王曰‘仪以为魏’,必曰‘仪且以秦、韩之兵东距齐、宋,仪将抟三国之兵,乘屈丐之弊,南割于楚,名存亡国,实伐三川而归[18],此王业也’。公令楚王与韩氏地,使秦制和[19],谓秦王曰[20]‘请与韩地,而王以施三川[21],韩氏之兵不用而得地于楚’。”“韩冯之东兵之辞且谓秦何[22]?”曰[23]:“秦兵不用而得三川,伐楚、韩以窘魏[24],魏氏不敢东,是孤齐[25]也。”“张仪之东兵之辞且谓何?”[26]曰[27]:“秦、韩欲地而兵有案,声威发于魏,魏氏之欲不失齐、楚者有资矣[28]。魏氏转秦、韩争事齐、楚,楚王欲而无与地[29],公令秦、韩之兵不用而得地,有一大德也[30]。秦、韩之王劫于韩冯[31]、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32],此其善于公而恶张子多资矣[33]。”

  【段意】 写齐魏、楚韩、秦楚之间发生混战,魏求救于秦、韩。而引出策士苏代等人在救与不救之间所展开的谋略。

  字数:760

  注释

  [1]��(nie)桑:古地名,在今江苏沛县西南。

  [2]薛:战国齐邑,在今山东滕县南。

  [3]观泽:战国魏地,在今河南清丰东。

  [4]雍氏:战国韩邑,在今河南禹县东北。

  [5]屈丐:楚将。

  [6]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之弟,亦习纵横家言。田轸:一称陈轸,战国楚人,游说之士,其时得宠于楚王。

  [7]谒:陈说,此指陈说之辞。

  [8]完:完善。

  [9]此句谓,有个门客谈到魏王对韩冯、张仪说的话。韩冯,即韩相公仲侈。张仪,战国魏人,纵横家,时为秦相,事惠王。

  [10]煮枣:战国魏邑,在今山东菏泽西。

  [11]寡人弗能拔:意谓魏王无力阻止齐攻占煮枣。能,犹胜,禁。

  [12]此特转辞:这只不是我听来的传闻。转辞,传闻。

  [13]毋东:不东向救魏。

  [14]则魏四句:那么魏国将改变附从秦、韩的立场,秦将驱逐张仪,魏国也将拱手而事奉齐、楚,这样你的大功就告成了。

  [15]此句谓,怎样才能使秦、韩不东救魏?无,通“毋”。

  [16]却:击退。

  [17]冯因三句:趁机联结三国的军队,乘着屈丐困乏,南向伐楚,一定能收复失地。抟(tuan),联结。三国,指秦、韩、魏三国。

  [18]名存二句:名义是救魏国之亡,实际是扬威韩国而归。伐,夸耀其功。三川,指伊、洛、河交汇之地。当时这一带地区属韩。

  [19]公令二句:你劝楚王退出韩国的土地,让秦国来主持和约。公,指田轸。制和,主待和约。

  [20]此句谓,即让田轸对秦王说。

  [21]施三川:施威于三川。

  [22]阻止韩冯东救魏的言辞怎样说呢?此田轸问。

  [23]此苏代答。

  [24]窘魏:使魏窘迫,即威胁魏。

  [25]孤齐:孤立齐国。

  [26]阻止张仪东救魏的言辞又怎样说呢?此田轸问。

  [27]此苏代答。

  [28]秦、韩三句:秦、韩实际只想夺取土地而又按兵不动,其声势好像是救魏,这样魏国要想联结齐、楚就有口实了。

  [29]魏氏二句:如果魏国转而亲附齐楚,这样楚国就不会拿出土地了。

  [30]公令二句:如果你能让秦、韩不用兵就得到土地,那你对秦、韩就有大恩德了。

  [31]劫:迫于压力。

  [32]左券:古代契约分为左右两片,借贷双方各执其一以为凭证,债权一方收执左片,故称左券。责,“债”的古字,这里是收债的意思。

  [33]张子:指张仪。资:意指搞垮张仪的资本。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史记  史记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  世家  世家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