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史记·陈杞世家第六》原文、翻译及鉴赏

  【提示】 陈、杞,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分封的两个诸侯国。陈,都宛丘(今河南淮阳),辖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杞,初在雍丘(今河南杞县),杞成公迁缘陵(今山东乐昌东南),杞文公迁淳于(今山东安丘东北)。《陈杞世家》记述陈、杞从分封到灭亡的历史,因杞之国力和地位远不如陈,故所记陈详而杞略。

  陈国从胡公妫满受封始,至公元前479年楚杀湣公灭陈止,历27代,其中有两代君权旁落:第20代夏徵舒原是陈的大夫,第24代弃疾是楚之公子。在叙各代承续时,司马迁突出写了厉公篡位和被杀,宣公杀太子御寇,灵公荒淫被杀,司徒召杀悼太子等重大变故。

  杞国从东楼公受封始,至公元前445年被楚灭止,历19代,因其“小微”,司马迁认为“其事不足称述”。

  在记陈、杞的同时,司马迁以互见法写了周厉王奔彘、犬戎杀周幽王、平王东迁、孔子适陈以及齐、楚、晋、鲁、吴、宋、曹、郑、蔡等国的内乱和征伐,从而起到参错互见、对应补充的作用,加上最后总述武王分封情况,使人对这段历史有完整而明晰的认识。

  司马迁不仅通过“太史公曰”直接赞美舜的盛德,而且以“寓论述于叙事之中”的手法对众多人物和事件进行褒贬,尤其对弑君篡位、荒淫误国、强权侵凌等恶德丑行进行了批判。

  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1]。昔舜为庶人时[2],尧妻之二女[3],居于妫汭[4],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5]夏后之时,或失或续[6]。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7],是为胡公。

  【段意】写陈国始被封者胡公满的身世和来历。他是舜之后代,因舜娶尧之二女时居于妫汭而姓妫,是周武王灭殷后寻得而分封于陈的。

  【注释】 [1]虞帝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尧去世后继位,故称“虞帝舜”。 [2]庶人:古代指百姓、众民;秦汉后泛指无官爵的平民。 [3]妻之二女:将两个女儿嫁给他。 [4]妫汭(gui rui):古水名,在今山西永济南,源出历山,西流入黄河。 [5]商均为封国:商均是舜的儿子,禹时被封侯立国,封地在虞(今山西平陆北),商均为虞公。 [6]夏后之时句:夏朝时,侯位断断续续。据张守节《正义》说:商均之子虞思事少康为相,后遂公淮事成汤为司徒,遂公后代子孙希,去殷入周,事王季为宫尹。希之子孙遏父,事周文王为陶正,遏文的儿子即妫满。 [7]以奉帝舜祀:以主持帝舜的祭祀。

  胡公卒,子申公犀侯立。申公卒,弟相公皋羊立。相公卒,立申公子突,是为孝公。孝公卒,子慎公圉戎立。慎公当周厉王时。慎公卒,子幽公宁立。

  幽公十二年,周厉王奔于彘[1]。

  二十三年,幽公卒。子釐公孝立。

  厘公六年,周宣王即位。

  三十六年,釐公卒,子武公灵立。武公十五年卒,子夷公说立。是岁,周幽 王即位。

  夷公三年卒,弟平公燮立。

  平公七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2],周东徙[3]。秦始列为诸侯。

  二十三年,平公卒,子文公圉立。

  文公元年,取蔡女[4],生子佗。十年,文公卒,长子桓公鲍立。

  桓公二十三年,鲁隐公初立。二十六年,卫杀其君州吁。三十三年,鲁弑其 君隐公。

  三十八年正月甲戌己丑[5],桓公鲍卒。

  【段意】 写陈胡公后相继袭陈的第二至第十二代:申公犀侯、相公皋羊、孝公突、慎公圉(yu)戎、幽公宁、釐公孝,武公灵、夷公说、平公燮、文公圉、桓公鲍。其间对应着写了周厉王奔于彘、幽王被犬戎杀、平王东迁和鲁隐公被弑等重大事件。

  【注释】 [1]周厉王奔于彘(zhi):周厉王(?—前828)任用荣夷公执政,实行独占山林川泽的“专利”以搜刮财物,又命卫巫监视国人,杀死议论者,引发了公元前842年的“国人暴动”,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导致共(gong)和执政,共和元年(前841)成为我国历史上有明确纪元之始。 [2]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周幽王(?—前771)任用虢石父执政,剥削严酷,又加地震与旱灾,人民流离失所。他又进攻六济之戎,大败。由于宠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申后联合曾、犬戎等攻周,杀幽王于骊山下。 [3]周东徙:前770年,周平王(即宜臼)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始。 [4]取:同“娶”。 [5]甲戌已丑: 或甲戌日(正月十六),或己丑日(正月二十一)。

  桓公弟佗,其母蔡女,故蔡人为佗杀五父及桓公太子免而立佗,是为厉公。 桓公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1]。

  厉公二年,生子敬仲完。周太史过陈[2],陈厉公使以《周易》筮之[3],卦得“观”之“否”[4]:“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太岳之后。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厉公取蔡女,蔡女与蔡人乱,厉公数如蔡淫[5]。七年,厉公所杀桓公太子免之三弟,长曰跃,中曰林,少曰杵臼,共令蔡人诱厉公以好女,与蔡人共杀厉公而立跃,是为利公。

  利公者,桓公子也。利公立五月卒,立中弟林,是为庄公。庄公七年卒,少弟杵臼立,是为宣公。

  【段意】 写第十三至第十六代的侯位变迁:第十三代厉公佗在蔡国人帮助下杀了公子五父和太子免,取桓公而代之;免的三个弟弟(跃、林、杵臼)用美女色诱而杀厉公,立跃为利公;接着是林代跃而为庄公,杵臼代林而为宣公。

  【注释】 [1]再赴:再次报丧,桓公忌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即前述的或“甲戌”或“己丑”,这是因为桓公病时“乱作,国人分散”的缘故。赴,同“讣”,奔赴告丧。 [2]太史:周时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的朝廷大臣。 [3]筮(shi):占卦。 [4]“卦得‘观’之‘否’”句:这是说因“否”卦的爻变而得“观”卦,其爻辞的意思是:“这是有国的吉兆,有利于成为天子的宾客。可能他会代替陈国做天子的诸侯吧?不在陈国之内,会在别的国家;不在他本身,会在他的子孙。如果在别的国家,必定在姜姓的齐国。姜姓是(尧时)太岳的后代。两种大的势力不能同时存在,陈国衰落后,大概他就要兴起了吧?” [5]数如蔡淫:多次到蔡国去淫乐。

  宣公三年,楚武王卒,楚始强。

  十七年,周惠王娶陈女为后。

  二十一年,宣公后有嬖姬生子款[1],欲立之,乃杀其太子御寇。御寇素爱厉公子完[2],完惧祸及己,乃奔齐。齐桓公欲使陈完为卿,完曰:“羁旅之臣[3],幸得免负檐[4],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桓公使为工正[5]。齐懿仲欲妻陈敬仲,卜之,占曰:“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6]。”

  【段意】 写厉公之子敬仲完惧宣公诛杀之祸,避难到齐国当了工正,齐国懿仲卜知妫姓后代将在姜姓之地兴旺起来。同时对应写了楚国开始强大和周惠王娶陈女为王后。

  【注释】 [1]嬖(bi)姬:宠妾。 [2]素爱:一向私交甚好。 [3]羁旅之臣:在异国他乡流亡的人。羁,寄也。旅,客也。 [4]负檐:劳役,苦役。 [5]工正:春秋时,齐、楚、宋、鲁等国所设掌管百工和官营手工业的官名。 [6]“是谓凤皇于飞”句:大意是:这是说的雄凤雌皇双双在天上飞,鸣叫和谐而清脆。妫姓的后代,将兴旺于姜姓之地。五代之后将发达得与卿大夫一样。八代以后,就没有人能与他相比了。

  三十七年,齐桓公伐蔡,蔡败;南侵楚,至召陵[1],还,过陈。陈大夫辕涛涂恶其过陈[2],诈齐令出东道[3]。东道恶,桓公怒,执陈辕涛涂[4]。是岁,晋献公杀其太子申生。

  四十五年,宣公卒,子款立,是为穆公。穆公五年,齐桓公卒。十六年,晋文公败楚师于城濮[5]。是岁,穆公卒,子共公朔立。

  共公六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是为穆王。十一年,秦穆公卒。十八年,共公卒,子灵公平国立。

  灵公元年,楚庄王即位。六年,楚伐陈。十年,陈及楚平[6]。

  十四年,灵公与其大夫孔宁、仪行父皆通于夏姬,衷其衣以戏于朝[7]。泄冶谏曰:“君臣淫乱,民何效焉?”灵公以告二子[8],二子请杀泄冶,公弗禁,遂杀泄冶。

  十五年,灵公与二子饮于夏氏。公戏二子曰:“徵舒似汝。”二子曰:“亦似公。”徵舒怒。灵公罢酒出,徵舒伏弩厩门射杀灵公[9]。孔宁、仪行父皆奔楚,灵公太子午奔晋。徵舒自立为陈侯。徵舒,故陈大夫也。夏姬,御叔之妻,舒之母也。

  【段意】 写第十七至第二十代的侯位变迁:第十七代穆公款即宣公嬖姬所生,第十八代共公朔继穆公在位18年,第十九代灵公荒淫,被徵舒射杀而取代之。同时对应着写了齐桓公伐蔡、侵楚、逮陈大夫辕涛涂,晋献公杀太子申生,晋楚城濮之战,楚太子商臣弑父,楚代陈等事。

  【注释】 [1]召(shao)陵:楚邑名,在今河南郾城东。 [2]恶(wu):憎恨,讨厌。后文的“东道恶”之恶,读e,坏,险恶的意思。 [3]诈齐令出东道:骗齐桓公走东边的路。 [4]执:捉、逮捕。 [5]城濮:约当今山东鄄城西南临濮集,一说在今河南陈留附近。 [6]平:讲和。 [7]衷其衣以戏于朝:贴身穿着(夏姬)的衣服在朝廷上戏耍嬉闹。衷,内衣,在此活用为动词。 [8]二子:指孔宁、仪行父两位大夫。 [9]伏弩(nu)厩(jiu)门:埋伏弓弩手于马房门口。弩,用机栝发箭的弓。

  成公元年冬,楚庄王为夏徵舒杀灵公,率诸侯伐陈。谓陈曰:“无惊,吾诛徵舒而已。”已诛徵舒,因县陈而有之[1],群臣毕贺。申叔时使于齐来还[2],独不贺。庄王问其故,对曰:“鄙语有之,牵牛径人田,田主夺之牛。径则有罪矣,夺之牛,不亦甚乎?今王以徵舒为贼弑君,故征兵诸侯,以义伐之,已而取之,以利其地,则后何以令于天下!是以不贺[3]。”庄王曰:“善。”乃迎陈灵公太子午于晋而立之,复君陈如故,是为成公。孔子读史记至楚复陈[4],曰:“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

  【段意】 写楚庄王伐徵舒,帮助灵公太子午复陈,立为成公,因而受到孔子称赞,说楚庄王很贤,能信守一句有意义的话而舍弃一个有千乘兵车的大国。

  【注释】 [1]县陈而有之:将陈作为(楚国的)一个县而拥有。 [2]申叔时使于齐来还:(楚大夫)申叔时出使齐国归来。 [3]鄙语有之句:这是申叔时回答楚庄王的话,大意是:“俗语说:拉着牛一直踏进别人的田,田主人便将这牛没收了。当然,把牛牵进别人的田有罪过,但因此就把牛抢走,不也太过分了吗?现在大王您因夏徵舒弑君是个乱臣贼子,所以向诸侯征兵去讨伐他是正义的,但打下陈国就贪其地而占为己有,那么,以后又用什么去号令天下呢?因此我不来祝贺。” [4]史记:这里的“史记”泛指历史书,相当于“史籍”。

  (二十)八年[1],楚庄王卒。二十九年,陈倍楚盟[2]。三十年,楚共王伐陈。是岁,成公卒,子哀公弱立。楚以陈丧,罢兵去。

  哀公三年,楚围陈。复释之。

  二十八年,楚公子围弑其君郏敖自立,为灵王。

  三十四年,初,哀公娶郑,长姬生悼太子师,少姬生偃。二嬖妾,长妾生留,少妾生胜。留有宠哀公,哀公属之其弟司徒招[3]。哀公病,三月,招杀悼太子,立留为太子。哀公怒,欲诛招,招发兵围守哀公,哀公自经杀[4]。招卒立留为陈君。四月,陈使使赴楚[5]。楚灵王闻陈乱,乃杀陈使者,使公子弃疾发兵伐陈,陈君留奔郑。九月,楚围陈。十一月,灭陈。使弃疾为陈公。

  招之杀悼太子也,太子之子名吴,出奔晋。晋平公问太史赵曰:“陈遂亡乎?”对曰:“陈,颛顼之族。陈氏得政于齐,乃卒亡。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至于遂,世世守之。及胡公,周赐之姓,使祀虞帝。且盛德之后,必百世祀。虞之世未也,其在齐乎[6]?”

  楚灵王灭陈五岁,楚公子弃疾弑灵王代立,是为平王。平王初立,欲得和诸侯[7],乃求故陈悼太子师之子吴,立为陈侯,是为惠公。惠公立,探续哀公卒时年而为元,空籍五岁矣[8]。

  【段意】 写楚国伐陈、灭陈、复陈事:先因陈背楚盟而伐陈,后闻陈乱而灭陈,使楚灵王之子弃疾为陈公,陈灭五年后,楚平王为求人和而复陈。

  【注释】 [1](二十)八年:当为陈成公八年,即公元前591年。[2]倍:通“背”。 [3]留有宠哀公句:留很受哀公宠爱,哀公把他嘱托给弟弟司徒招。属,同“嘱”。 [4]自经杀:上吊自杀。 [5]陈使使赴楚:陈国派使者(即司徒招)出使楚国去报告君丧。 [6]陈,颛顼之族句:大意是:“陈国,这是颛顼的后代。陈氏在齐国执政以后,陈国才会灭亡的。陈国的祖先从幕到瞽瞍,都没有违背天命。到舜又有盛大功德,直至遂,代代都如此谨守。到了胡公时,周天子赐给他姓,使他祭祀舜帝。而有大功德的后代,是必定会百代承续的。虞舜的后代还不会结束,大概会在齐国立根的吧?” [7]欲得和诸侯:想在各诸侯那儿求得人和。 [8]惠公立句:陈惠公即位时,追溯哀公去世那年为元年,(因弃疾灭陈)空出侯位五年了。

  〔十〕年,陈火[1]。十五年,吴王僚使公子光伐陈,取胡、沈而去[2]。二十八年,吴王阖闾与子胥败楚,入郢[3]。是年,惠公卒,子怀公柳立。

  怀公元年,吴破楚,在郢,召陈侯。陈侯欲往,大夫曰:“吴新得意;楚王虽亡,与陈有故,不可倍[4]。”怀公乃以疾谢吴[5]。四年,吴复召怀公。怀公恐,如吴。吴怒其前不往,留之,因卒吴。陈乃立怀公之子越,是为湣公。

  湣公六年,孔子适陈[6]。吴王夫差伐陈,取三邑而去。十三年,吴复来伐陈,陈告急楚,楚昭王来救,军于城父[7],吴师去。是年,楚昭王卒于城父。 时孔子在陈。

  十五年,宋灭曹。

  十六年,吴王夫差伐齐,败之艾陵[8],使人召陈侯。陈侯恐,如吴。楚伐陈。

  二十一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

  二十三年,楚之白公胜杀令尹子西、子綦,袭惠王。叶公攻败白公,白公自杀。

  二十四年,楚惠王复国,以兵北伐,杀陈湣公,遂灭陈而有之。是岁,孔子卒。

  【段意】 写吴国、楚国伐陈,灭陈。对应着写了吴楚交恶、宋灭曹、齐田常弑简公、孔子适陈及去世等事,其间孔子在陈多年,未明何因。

  【注释】 [1]〔十〕年,陈火:陈惠公十年(前524年),陈国遭了火灾。 [2]胡、沈:胡国,归姓,在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沈国,姬姓,在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北)。 [3]郢(ying):在今湖北江陵西北,楚国曾一度建都于此。 [4]吴新得意句:陈大夫这段话的意思是:“吴国正在得意之时;楚国虽然亡了,但和陈国有旧交情,不能背叛楚国。” [5]以疾谢吴:借故有病而婉拒吴国之召。 [6]适:往,去到。 [7]城父:古邑名,在今安徽毫县东南。 [8]艾陵:齐地,在今山东莱芜东北,一说在泰安东南。

  杞东楼公者[1],夏后禹之后苗裔也[2]。殷时或封或绝。周武王克殷纣,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于杞,以奉夏后氏祀。

  【段意】 写杞国始被封者东楼公的身世和来历,他是禹的后代,是周武王灭殷后求得而封于杞的。

  【注释】 [1]杞东楼公:杞(qi)国,初在雍丘(今河南杞县),杞成公迁缘陵(今山东昌乐东南),杞文公迁淳于(今山东安丘东北);东楼公,谥号,不名,因史先失之故。 [2]苗裔(yi):后代子孙。朱熹注《离骚》云:“苗者,草之茎叶,根所生也;裔者,衣裾之末,衣之余也。故以为远末子孙之称。”

  东楼公生西楼公,西楼公生题公,题公生谋娶公[1]。谋娶公当周厉王时。谋娶公生武公。

  武公立四十七年卒,子靖公立。靖公二十三年卒,子共公立。共公八年卒,子德公立。德公十八年卒,弟桓公姑容立。桓公十七年卒,子孝公匄立[2]。孝公十七年卒,弟文公益姑立。文公十四年卒,弟平公郁立。平公十八年卒,子悼公成立。悼公十二年卒,子隐公乞立。七月,隐公弟遂弑隐公自立,是为釐公。釐公十九年卒,子湣公维立。

  湣公十五年,楚惠王灭陈。十六年,湣公弟阏路弑湣公代立[3],是为哀公。

  哀公立十年卒,湣公子欶立,是为出公。出公十二年卒,子简公春立。立一年,楚惠王之四十四年,灭杞。杞后陈亡三十四年。

  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

  【段意】叙杞国自东楼公始至杞亡,相继历19代。其中第十五代釐公、第十七代哀公为弑君自立。因杞之国力与地位“小微”,故未详述。

  【注释】 [1]谋娶公:裴骃《集解》引徐广语,谋当作“谟”,司马贞《索隐》认为谋作“谍”(die)。 [2]匄:“丐”的异体字。 [3]阏:音yan。

  舜之后,周武王封之陈,至楚惠王灭之,有世家言。禹之后,周武王封之杞,楚惠王灭之,有世家言。契之后为殷,殷有本纪言。殷破,周封其后于宋,齐湣王灭之,有世家言。后稷之后为周,秦昭王灭之,有本纪言。皋陶之后,或封英、六[1],楚穆王灭之,无谱。伯夷之后,至周武王复封于齐,曰太公望,陈氏灭之,有世家言。伯翳之后,至周平王时封为秦,项羽灭之,有本纪言。垂、益、夔、龙,其后不知所封,不见也。右十一人者[2],皆唐虞之际名有功德臣也;其五人之后皆至帝王[3],馀乃为显诸侯。滕、薛、驺[4],夏、殷、周之间封也,小,不足齿列,弗论也。

  周武王时,侯伯尚千馀人。及幽、厉之后,诸侯力攻相并。江、黄、胡、沈之属,不可胜数,故弗采著于传(上)〔云〕[5]。

  【段意】 叙陈、杞、殷、宋、周、英、六、垂、益、夔、龙十一国及滕、薛、驺三小国的分封情况。称前十一国中,有五国之后为帝王,余为显诸侯;后三小国则因小而无史,故不足记。

  【注释】 [1]英、六:皆国名,英又作“蓼”。 [2]右十一人者:以上十一人。古书竖排且从右至左行文,故前文在“右”。十一国指陈、杞、殷、宋、周、英、六、垂、益、夔、龙,司马贞《索隐》认为,秦祖伯翳即翳益,实为一人,司马迁叙伯翳又别言垂、益,恐误。 [3]五人之后句:舜、禹身为帝王,稷、契、翳分别为殷、周、秦之始祖。 [4]滕、薛、驺(zou)句:司马贞《索隐》云:“滕不知本封,盖轩辕氏子有滕姓,是其祖也。后周封文王子错叔绣于滕,故宋忠云‘今沛国公丘是滕国也’。薛,奚仲之后,任姓,盖夏、殷所封,故《春秋》有滕侯、薛侯。驺,曹姓之国,陆终氏之子会人之后。驺国,今鲁国驺县是也。然三国微小,春秋时亦预会盟,盖史缺无可叙列也。” [5]“江、黄、胡、沈”句:江、黄二国皆嬴姓,江国在汝南安阳(今河南正阳西南),黄国在今河南潢川西;胡国归姓,在今安徽阜阳;沈国姬姓,在今河南平舆北。似这类小国,数量很多,故不采录于史传。

  太史公曰:舜之德可谓至矣!禅位于夏,而后世血食者历三代[1]。及楚灭陈,而田常得政于齐,卒为建国,百世不绝,苗裔兹兹[2],有土者不乏焉。至禹,于周则杞,微甚,不足数也。楚惠王灭杞,其后越王勾践兴。

  【段意】这是司马迁的评述。他认为由于舜之德行极高,故禅位后所受祭祀竟延历了三代。后来,陈亡而齐兴,杞亡而越勾践兴,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注释】 [1]血食者历三代:(舜)受后世祭祀有(夏、商、周)三代。祭祀要用牲牢,故称受祭祀为享血食。 [2]苗裔兹兹:后代子孙绵延不绝。兹,同“滋”,益、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史记  史记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  世家  世家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  
有感诗歌散文

 三毛《秋恋》原文及赏析

 三毛《秋恋》原文  生命有如渡过一重大海,我们相遇在这同一的狭船里。死时,我们同登彼岸,又向不同的世界各奔前程。——泰戈尔  她坐在拉丁区的一家小咖啡室里望着...(展开)

有感红楼研究

 香菱是副钗之首?

 一条批语的校读  红学研究  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中有一条朱笔眉批:树处所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末回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壬午季春畸笏。这条批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