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近思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近思录》是探求理学学术思想自学入门指导书。南宋朱熹、吕祖谦合撰。他们摘录北宋周敦颐、程颢、程颐和张载的言行,纂辑成编。“俾学者寻绎玩味,心解力行,庶几自近及远,自卑升高,而波淫邪遁不能淆,训诂辞章不得而泪没焉。”对宣传、普及理学思想起积极作用。成书于淳熙乙末之夏(1175)。淳祐十二 年(1252)叶采为之集解,始表进于朝。有朱子遗书本、莲花书院刊叶采集解本(即 《四库全书》著录本)。明正德己卯(1519)汪伟刊本。明高攀龙刊本。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张伯行集注本,今收入 《丛书集成初编》本。

  朱熹,南宋哲学家(见“四书集注”)。吕祖谦(1137—1181),宋婺州金华 (今属浙江) 人。字伯恭,隆兴进士,复中博学鸿词科。累官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参与重修《徽宗实录》,后奉命纂修《皇朝文鉴》。博学多识,与朱熹、张栻友善。为学“明理躬行”,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长期留意观察和记录气候、物候变化。开浙东学派先声,学者称东莱先生。

  《近思录》全书14卷,从周敦颐 《太极通书》、程颢 《明道先生文集》、程颐 《伊川先生文集》、《周易程氏传》、《程氏经说》、《程氏遗书》、《程氏外书》、张载《正蒙》、《文集》、《易说》、《礼乐说》、《论语说》、《孟子说》、《语说》等书中辑录622条,分类编辑成书。卷目分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治、家道、出处、治体、治法、政事、教学、警戒、辨异端、观圣贤。该书规模之大而进修有序,纲领之要而节目详明。体用兼该,本末殚举。至于辟邪说,明正宗,罔不精核、洞尽。”

  《近思录》根据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的论述,从世界观到方法论归结为上列十四个问题加以立论,以指导后学。其编书的意旨是:“凡学者所以求端用力,处己治人,与夫所以辨异端,观圣贤之大略,皆粗见其梗概。以为穷乡晚进,有志于学,而无明师良友以先后之者,诚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门而入矣。”如道体,共51条,论性之本原,道之体统,是理学的纲领。吕祖谦论首列阴阳性命之故曰:“后出晚进,于义理之本原虽未容骤语,苟茫然不识其梗概,则亦何所底?列之篇端,特使知其名义,有所向往而已。”如致知,共78条。总论致知之方,读书之法。分论读书的先后次序之法当:“始于大学,使知为学之规模次序。而后继之以 《论》、《孟》、《诗》、《书》,义理充足于中,则可探大本原之妙,故继之以 《中庸》,达乎本原,则可以穷神知化,故继之以 《易》,理之明,义之精,而达乎造化蕴,则可以识圣人之大用,故继之以 《春秋》,明乎《春秋》之用,则可以观史,而辨其是非得失之致矣。”如辨异端,共14条。指出 “盖君子之学虽已至,然异端之辨,尤不可以不明,苟于此有毫厘之未辨,则害于人心者甚矣!”如观圣贤,共26条。叙述了理学的道统:“断自唐虞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道统相传,至于孔子。孔子传之颜、曾,曾子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遂无传焉。楚有荀卿,汉有毛苌、董仲舒、扬雄、诸葛亮,隋有王通、唐有韩愈,虽未能传斯道之统,然其立言、立事,有补于世教,皆所当考也。迨于宋朝,人文再辟,则周子唱之,二程子、张子推广之,而圣学复明,道统复续,故备著之。”勾勒出一幅理学道统图。总之,《近思录》内容,分门别类阐明理学各种命题的精义,以指导后学。

  《近思录》在普及和推广理学思想起很大作用。张伯行说: “四子,六经之阶梯; 《近思录》又四子之阶梯者也。”看成是学习理学入门之阶梯。朱熹也说:“修身大法,小学书备矣; 义理精微,《近思录》详之。既进诸生,尤欲以 《近思录》与讲明而切究焉。”《近思录》实为后世性理群书之祖本。

  后人根据《近思录》体例续作并起,宋蔡模编《近思录续录》、汪佑加朱熹语录,编成《五子近思录》,清茅星来、江永各编有 《近思录集注》14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近思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赏析  赏析词条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