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诗经《六月》原文及赏析

  六月栖栖①,六月匆匆忙忙,

  戎车既饬②。兵车整顿妥当。

  四牡骙骙③,四匹公马真壮,

  载是常服④。旌旗插在车上。

  ��狁孔炽⑤, ��狁这么猖狂,

  我是用急⑥。我们必须提防。

  王于出征⑦,天王这就出兵,

  以匡王国⑧。挽救国家危亡。

 

  比物四骊⑨,四匹黑马齐壮,

  闲之维则⑩。操练得合规章。

  维此六月,在这一个六月,

  既成我服。制成我的军装。

  我服既成,我的军装穿上,

  于三十里(11)。即日三十里行。

  王于出征,天王这就出兵,

  以佐天子。吉甫辅佐天王。

 

  四牡修广(12),四匹公马肥壮,

  其大有颙(13)。大呀大得那样。

  薄伐��狁(14), 讨伐那些��狁,

  以奏肤公(15)。一定要成大功。

  有严有翼(16),要严肃,要谨慎,

  共武之服(17)。小心对待战争。

  共武之服,小心对待战争,

  以定王国。国家才能安稳。

 

  ��狁匪茹(18), ��狁真不自量,

  整居焦获(19)。到焦获来扩张。

  侵镐及方(20),犯我镐京北方,

  至于泾阳(21)。一直到了泾阳。

  织文鸟章(22),旌旗画着飞鸟,

  白旆央央(23)。绸旆多么鲜明。

  元戎十乘(24),冲锋兵车十辆,

  以先启行(25)。冲破敌方阵行

 

  戎车既安,兵车行动稳当,

  如轾如轩(26)。前后一低一昂。

  四牡既佶(27),四匹公马齐壮,

  既佶且闲。既齐壮又快当。

  薄伐��狁, 这就讨伐��狁,

  至于大原(28)。直到大原那方。

  文武吉甫(29),能文能武吉甫,

  万邦为宪(30)。他是万国榜样。

 

  吉甫燕喜(31),吉甫欢宴在堂,

  既多受祉(32)。接受赏赐多样。

  来归自镐,他从镐京归来,

  我行永久。走的时间真长。

  饮御诸友(33),招饮一些朋友,

  炰鳖脍鲤(34)。脍鲤烤鳖真香。

  侯谁在矣(35),谁呀都在这儿,

  张仲孝友(36)。孝友张仲在场。

  (采用金启华译诗)

  [注释] ①栖(xi)栖:忙碌不安的样子。②饬(chi):整。既饬,已经准备好了。③骙(kui)骙:马强壮的样子。④常:古旗帜名。服:军服⑤��狁(xian yun):民族名,在周之北方。 孔炽:孔,甚、大;炽,势盛。 ⑥是用:因此。⑦于:命令。⑧匡:救助。⑨比物:齐其力。骊:黑色马。⑩闲:通“娴”,熟练。维:语助词。则:法则。(11)于:往。三十里:古行军三十里为一舍而安营扎寨。(12)修:长。广:大。(13)顒(yong):大头。引申为马身高体大。(14)薄:进迫。一说为发语词,无实义。(15)奏:成效、成功。肤公:大功。(16)严:威严。翼:慕敬。(17)共:供。一说共(gong)为恭,恭谨也。服:事。(18)匪:非,不。茹(ru):忖度。(19)整居:整军。居,居住、占据。焦获:周地名,即焦获泽,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20)镐、方:均古代北方地名。方:朔方。(21)泾阳:泾水的北边。(22)织文鸟章:织同“帜”;文,花纹;鸟章,鸟隼之章。全句的意思为旌旗画着飞鸟的花纹。(23)白旆:白,帛也;旆(pei),古时旗末状如燕尾的垂旒,即旗的飘带。央央:鲜明的样子。(24)元戎:大型兵车。乘(sheng):辆。(25)启行:开路。(26)轾(zhi)、轩:轾,车子前低后高;轩,车子前高后 低。(27)佶(ji):壮健的样子。(28)大原:地名,在今甘肃省境内。(29)吉甫:尹吉甫,周宣王时大臣,其人能文能武。故谓文武吉甫。(30)宪:效法,榜样。(31)燕:通“宴”,宴饮。(32)祉(zhi):福。指受王赏赐之福。(33)御:迎接。(34)炰(pao):烹煮。脍(kuai):将鱼、肉切成薄片或细丝。(35)侯:发语词。(36)张仲孝友:张仲,周之名臣,为尹吉甫之良友,其人以孝著称,故称孝友。

  [赏析] 《六月》是 一篇歌颂宣王中兴,尹吉甫北伐��狁有功的诗。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是一篇较完整的叙事诗,也是一篇抵御外族入侵的爱国主义颂歌。

  第一章写��狁入侵,形势紧迫,宣王命令出征。开首 句“六月栖栖”下子就创造了一种紧迫惶急的战争气氛。按古兵法,冬夏不兴师,今六月破例出兵,可见战事危急。 ��狁是周北方的游牧民族,到春秋时称为狄,战国、秦汉时称为匈奴。��狁所居之地在大同塞外,以大原为边。 《序》曰:“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狁入侵之难。”诗的五、六二句“��狁孔炽,我是用急”点出了��狁入侵的嚣张气焰,它已严重地威胁了周王朝的安全,因此必须百倍提高警惕。战争迫在眉睫,周朝立即作好了出征迎战的准备。二、三、四句“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作者选取了戎车、战马、军服这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东西,描写了周朝兵强马壮,实力雄厚的威武气势。你看:兵车已整顿妥当,拉车的四匹公马整齐健壮,战士们穿着战袍,旌旗插在车上。一切准备就绪。 “王于出征,以匡王国”,周宣王命令出征,北伐��狁,以挽救国家危亡。

  第二章写吉甫为帅,操练军马,带兵出征,以佐天子。如果说第一章是战争的序曲,那么第二章是战争的第一乐章。尹吉甫被周天子任命为主帅,他能文能武,治军有方,尽管战事危急,仍从容镇定。第二章前四句“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再次点出了“六月”这个非同寻常的出征时间,又进一步描写了军马的健壮,将士们戎服的整齐。不仅如此,作者用“闲之维则”四字突出周朝军队训练有素,军马操练动作纯熟,合乎法度。这就从侧面歌颂了尹吉甫治军严格,领兵有方。诗的第五、六句“我服既成,于三十里”,写了周朝军队每天行军三十里。古代三十里为一舍,尹吉甫在紧急情况下,并未劳师穷追,这也从另一方面表现了尹吉甫镇定自若,体恤士兵的大将风度。

  诗的第三章写尹吉甫指挥的军队士气高昂,决心建立大功,打败侵略者,效忠周王,定国安邦。这场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它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安危,因此将士们同仇敌忾,斗志昂扬。这一章是从备战出征到大规模战斗的过渡部分,使整个诗篇跌宕多姿。

  诗的第四、第五章描写了讨伐侵略者的战斗场面,是诗的高潮部分。

  诗的第四章先用了四句“��狁匪茹,整居焦获。 侵镐及方,至于泾阳”叙写了��狁的猖獗,形势的严峻。 《诗经稗序》云:“焦获,周之大泽薮,水草所便,虏既屯聚于此,或北蹂鄜、坊,南掠丰、镐。”从这段话中足见焦获对于��狁的重要。愈是古远的年代,人类的活动就愈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特别是那些骑马的游牧民族,他们更要依赖大自然提供的丰富的水草。 ��狁不仅整旅占据了焦获,而且直接威胁到周朝的心脏地带丰镐之地。同时还将他们的铁蹄践踏到朔方以至泾阳一带。侵占的面积如此之大,气焰如此之嚣张,这就具体说明了第一章提到的“��狁孔炽”。 在这存亡危急之秋,只有击退敌人的进犯,才能保卫国家的安全。接着第四章的第五、六、七、八句及第五章的一、二、三、四、五、六句具体描写了那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战斗场面。首先写了战旗“织文鸟章,白旆央央”,旌旗绣绘着鸟隼的形象,白色的飘带鲜明飘扬,正是胜利的象征和标志。接着写“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十辆大型战车作为开路先锋冲入敌阵,锐不可当。大型战车的后面,随之而上的是训练有素的车队和战马。“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在这里虽然只用了十六个字,但我们可以看到战马熟练地向前驰骋,戎车忽高忽低地往前奔驰,从戎车驾御的自如,我们更可以想象主帅的指挥若定,将士们的勇敢拼杀,热血男儿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敌人的进犯被打退了,但穷寇必追,周军将士因利制弊,追亡逐北,一直把敌人赶到大原。周军胜利了! 这胜利首先应归功于能文能武的尹吉甫,诗的作者用“万邦为宪”高度评价了吉甫,说他是所有人效法的榜样,为这位赢得战争胜利的主帅高唱了一曲赞歌。

  诗的第六章写吉甫凯旋归来,接受赏赐,宴请宾客。这是诗的尾声。

  《六月》是一首篇幅较长的叙事诗。《汉书·韦玄成传》曰:“周室既衰,四夷并侵,��狁最强。 至宣王而伐之。 诗人美而颂之曰:‘薄伐��狁,至于大原。’”讲的就是这首诗。本诗以时间为序,写了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经过,记述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始末,这在《诗经》中是较突出的。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了记叙、描写兼及抒情的写法,如作者多次描绘了旌旗的鲜艳漂亮,战马的高大健壮,戎车的势不可当,也多次抒写了将士们“薄伐��狁”的坚定决心和“以匡王国”的爱国主义感情。在诗的结构上,作者的安排是颇具匠心的。全诗六章,第一章为备战,第二、三章为出征,第四、五章为激战,第六章为凯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非常完整。

  《六月》是一首歌颂宣王中兴,尹吉甫北伐��狁有功的诗,诗中虽然只歌颂了将帅,赞扬了军队的严整威武,表达了对周王室的忠诚,但更重要的是全诗洋溢着为正义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少数是民间歌谣。从全诗内容来看,我们可以推断《六月》的作者也许是亲自参加了这场战争的下层将士,要不然就描绘不出这样的堂堂之阵,正正之旗,也表达不出勇于赴战,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精神。当然,《六月》和表现同样题材的《采薇》、《出车》相比,艺术上是较为逊色的,特别是和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采薇》相比,更是相距甚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诗经《六月》原文及赏析  诗经  诗经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六月  六月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有感

 善良,是最高贵的体面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测试:一名流浪汉睡在公园的长椅上,有人在他睡着时给了他100元钱,流浪汉醒来后看到手中的钱十分开心,他用这100元买了毯子和枕头。这时又有另一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