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经典寓言《窥镜讽王》原文及赏析

  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 客从外来, 与坐谈, 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 徐公来, 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战国策·齐策一》

  田齐威王(前356~前320在位)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他善于用人,勇于纳谏,齐国大治,“最强于诸侯, 自称为王,以令天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他在纳谏方面,得力于大臣邹忌的讽喻。邹忌是一位策士出身的大臣,历仕桓公、威王、宣王三朝, 威王时担任齐相,封为成侯。他的讽谏办法很特殊,曾以鼓琴比喻治国,此文则记载他用自身经历比喻纳谏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自身经历不一定是实事,而具有极大的虚构性;当时的策士们都喜欢编造故事为自己的游说服务,即使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他们也说成是亲眼所见的(如:“南辕北辙”、“鹬蚌相争”)。

  本则故事可分三大部分, 即:邹忌受蔽——邹忌醒悟一一邹忌讽齐王。这三部分构成整齐的对应形式。

  受蔽←原因→讽齐王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私→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垠→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有求→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邹忌本不如城北徐公美,而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其原因就在十私爱、畏惧、另有所求,私爱者不能客观观察,畏惧者不敢说真话,另有所求者则曲意奉承。幸好邹忌有自知之明,尊重实事,并从中省悟出了一番大道理。然后,由个人和家庭,推及到国家,讽谏齐王。其讽谏用类比对应手法,丝丝入扣,因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齐王言听计从,接着便下诏纳谏,悬赏号召群臣吏民揭短,使齐国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的局面。据历史记载,齐威王初即位的九年,政事很糟,“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田敬仲完世家》),后来齐国大治,击败赵、韩、秦而雄霸东方数十年。寓言所记,并非完全向壁虚构。时过境迁,这则寓言却仍旧具有生命力。它告诉人们:一个人不要只听顺耳的话,而要广泛听取逆耳的话;听惯了顺耳的话,更要多加分析,才能防止受蔽,保持自知之明。有地位者更应如此。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家很重视进谏和纳谏,把它作为判断圣君良臣的重要标准,历代还设有专门的谏官,这是一个创举。但是应该指出,谏议制度是依附于封建专制政治的。专制政治对君主权力没有必要的限制措施和制约力量,君主纳谏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品质和责任感,因此真正能纳谏的国君很少;进谏者也缺乏法律保证,强谏往往导致杀身之祸, 因此真正忠勇不阿的官员很少。邹忌不直言齐王之过,采用曲折方式,也反映出进谏与纳谏之难。

  这则寓言善于从语言变化上表现人物间的亲疏关系和人物的内心世界。邹忌三次问“吾孰与徐公美”,妻、妾、客的回答大同而小异。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关系最亲密的妻子因为偏爱邹忌,语气极肯定;妾地位低下,心怀畏惧,只好照妻的说话;客人肯定知道邹忌不如徐公美,但有求于邹忌,不得不说违心的话,语句显得很勉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窥镜  窥镜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寓言  寓言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